下面是引用 cash821 于 2010-05-27 01:35 发表的 :
对于沃夫干的暴力次文化,他似乎针对的都是黑人,感觉似乎他做的犯罪没有啥说服力,因为它本身是白人,自我的主观意识是否有参杂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大大的质疑,应该是指客观上是在探讨理论,但是所谓客观探讨实际上却是中产阶级(最大团体)份子为自我中心思想的客观探讨,不是全部团体的客观探讨,更不是其他小团体或次团体的客观探讨吧?
PS1.:文化冲突理论 (culture conflict theory)
http://www.wretch.cc/bl.../12835316出于 Culture Conflict and Crime (1938)。
要注意,虽然大多学者将这个理论放在犯罪副文化中讨论,但我发现 Thorsten Sellin 应该也可和 Austin Turk & George Vold 一起放在冲突犯罪学中讨论,这是 Wikipedia 上的分类,Google 上也有文章是这样分类的。其实,国内也有学者将这三者放在多元文化冲突理论中。
学者及背景:
Thorsten Sellin
内涵:
Thorsten Sellin 表示,「刑法」可能是中产阶级文化与低下阶级文化的冲突结果。这两种文化各有其内涵,而因为刑法是中产阶级规范的体现,因此低阶文化受到犯罪化 (criminalized) (这里有马克思主义的影子)。
法律因时、地、主流文化之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 Sellin 认为不应以法律来分析犯罪,而应以行为规范 (conduct norms) 来解释。每一个团体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而每一个人可能同时属于多个团体、遵循多个行为规范,例如家庭、社团、职场。这些规范之间可能有所冲突,人可能因遵循某一规范而违反另一规范。同理,遵循低阶文化的规范可能就会违反中产阶级文化的规范,但行为人并不认为自己违反法律,而只是遵循不同的行为规范罢了。社会因不断变迁而分化出许多小团体,因此更容易发生规范冲突,进而产生犯罪。
文化冲突,即指个人所属文化的行为规范与主流文化发生冲突。例如:
1. 移民者所遵从的母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相冲突,于是产生犯罪。
2. 农村社会的少年迁移至工商社会,因不适应而产生偏差行为。
3. 原住民不适应主流文化的生活,易产生偏差。
4. 外籍劳工。
学者对此理论的批评是,有一种「本质邪恶」(mala in se) 存在着 (我想,就是 universal evil 的意思),在所有刑法中的定义都一样,不会因时、地而有不同,所以这个理论对于「犯罪化」的论调可能得进行修正。
***推论过程:刑法的内涵 -> 不同团体、不同角色的行为规范 -> 遵循的规范若不同于中产阶级文化的规范,便是犯罪
***将此理论往广义的层面推:社会分化出不同小团体 (少年团体),彼此便容易因冲突而产生犯罪。(一定要往广义推,理论才完整!)
重点词汇:
1. 行为规范 (conduct norms)
PS2:乱迷
http://www.wretch.cc/bl.../11940588涂尔干 (Emile Durkheim) 的「乱迷理论」(anomie theory),这是社会结构主义的源头。乱迷 (anomie) 是指 "lacking in rules" 或 "normless",即缺乏规范、规则,所以又称「无规范理论」。
乱迷是指一种社会状态,即社会因为快速变迁而在运作上发生规范混乱的情形,导致此时的机制无法有效控制个人的欲望,犯罪行为便纷纷出笼。
我想,涂尔干是针对工业革命兴起而提出这个理论,当时的社会因为面对着一波剧烈的改变,所以在来不及防备之下发生机制的故障、解组 (disorganized),故无法有效规范人民。「性本恶」的人民便有机会犯罪。
最近经济不景气,我们大概可以说社会已达到「快速变迁」的条件而进入「乱迷」。无论是政府和人民都对这场风暴措手不及,所以外在硬体与内在心理上可能都要陷入混乱、迷惘。会不会有人趁乱犯罪呢?
最近的犯罪率应该会提升吧?犯罪社会学理论专门强调社会结构及其运作如何影响犯罪,以乱迷理论来说,犯罪率之所以提升,是因为社会规范失效。
PS3:乱迷理论 (anomie theory)
http://www.wretch.cc/bl.../12831430又称无规范理论,出于「社会分工论」(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另请参考:乱迷)
学者及背景:
Emile Durkheim
内涵:
乱迷 (anomie) 是指社会结构的一种状态,道德约束薄弱,有时会导致偏差思想。当现有社会规范不能对个人的需要和欲望加以控制时,乱迷的状态即产生,而这是社会快速变迁的结果。社会规范的崩溃是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
Durkheim 认为犯罪是自然的,当社会一产生乱迷状态,人失去了规范束缚,便依照「驱乐避苦」的原则从事犯罪。
Durkheim 的重点在于社会的稳定性,而快速的社会变迁会对社会的结合产生威胁。社会的结合可分为二种:
1. 机械连带 (mechanical solidarity):指人民生活在小型旧社会中拥有共同的经验和处境,因此也发展出共同的价值观,对大团体有强烈的情感连结。因此,对其他人犯罪就等于是对整个社会犯罪。在此集体意识下,非社会的控制很强,反社会行为也属罕见,而犯罪的原因可归为欲望 (同于古典学派的看法),每个人因为差异性而造成选择犯罪与否。
2. 有机连带 (organic solidarity):这是现代社会的特征,此种社会有高程度的劳力分工,而此种分工情形也产生经验和处境的分歧,价值观与社会联系也就比较弱。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常属于工具性,而非情感性,常是用来满足个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利益。当社会变得越复杂,社会的一致性就变得越难以达成,因为劳力分工与快速社会变迁会使道德标准变得模糊、矛盾 (无规范、乱迷),犯罪现象便随着社会的解组程度一同成长。Durkheim 认为,快速社会变迁使得集体力量遭到弱化,社会联系的松脱致生了强烈的个人主义,结果就是乱迷与自杀。
后记:
以上是无规范理论的重点,至于其他细节,在此并不多说。Durkheim 处于因资本主义兴起而快速变迁的社会,集体意识让位给个人意识,集体式的规范对个人的影响遭到弱化,犯罪机率于是提高。除了社会解组、紧张和副文化以外,也影响 Travis Hirschi 的社会控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