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4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ropen9066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8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吃補有體力 熬夜好過年
 對於上班族而言,或多或少都有需要熬夜加班、抑或春節難免來場方城之戰,此刻最需要的是充足體力。
 研究顯示,在凌晨0:00~2:00熬夜工作者會比在中午12:00~14:00白天工作者的血糖與血脂肪耐受度變差,熬夜工作者的血糖與三酸甘油脂比在白天工作者來得高。而熬夜工作時會因為睡眠不足,容易引發憂鬱症等心理問題。其實最常見的健康問題,就是熬夜後常常會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包含噁心、嘔吐、胃酸逆流、腹痛等。

 其實熬夜工作者很需要藉由小睡一下來補償熬夜所引起的睡眠債,使身體機能得以獲得平衡與修復。所以如非必要,最好能夠避免長期的熬夜工作。但是不得已成為夜貓子一族時,建議可依下列方法保養身體:

 1.維持適當的運動量。因為長期熬夜之下,對於心血管的負擔加重,容易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問題,最好能每天小小運動15~30分鐘,或是藉由多走樓梯,可以強化心肺機能、降低體脂肪、防止肥胖、穩定血糖、降低血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

 2.多食用富含抗氧化性營養素。夜貓族特別需要維生素A、維生素C、胡蘿蔔素、茄紅素、葡萄多酚類或是綠茶多酚類,也就是盡量在熬夜時,能夠多食用一些新鮮的蔬果,例如:奇異果、芭樂、釋迦、草莓、柳丁、橘子、甜椒,每天至少要吃到約拳頭大小2~3顆的分量,或是每天喝1~2杯的綠茶,讓身體在熬夜時候所產生的大量具有攻擊性的自由基(就是所謂的活性氧),能夠被抗氧化性的營養素中和掉。尤其是有抽菸習慣的人,特別需要有更多量的維生素C來保護肺臟。

 3.如果你常罹患感冒,表示免疫機能下降,需要額外補充較高量的維生素C、鋅。建議在感冒期間,服用補充錠,因為根據研究指出,適當的補充維生素C、鋅,可減緩感冒時的嚴重度以及縮短病程(疾病的持續時間),讓人體免疫功能獲得活化與刺激。維生素C攝取量每天最好別超過1000mg,鋅不要超過50mg,吃多反而無益。

 4.對於眼睛容易疲勞、流眼淚的人,需要適當地補充維生素A、胡蘿蔔素。可多喝一些胡蘿蔔汁或番茄汁,保護視力與眼睛的健康,同時還具有針對呼吸道功能比較敏感或脆弱的人,可以強化黏膜組織的完整性與防禦功能,避免感染。

 5.若是容易出現疲勞、倦怠感,除了適時的小睡,還可補充綜合維生素B群。其中的B1消除疲勞、強化代謝,而葉酸與B12則是非常重要的保護性營養素,可以維持正常的細胞代謝,若缺乏時則有容易引發DNA突變,導致癌症的風險。

 6.在熬夜的晚餐或是消夜中,建議選用雜糧類或是全穀類包子、饅頭、飯或麵當作主食。上述食物富含維生素B群,再搭配比較不油膩的白肉類當作配菜,避免油炸、肥肉等食物,以免加重腸胃脹氣,以及心血管負擔、引發高血壓、突發性中風等急症。

 7.為了保持好精神,許多人會飲用咖啡來提神,建議不要過量,每天1~2杯為限。因為其中的咖啡因雖然具有短暫提神的功效,但是長期會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引起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容易引發心悸、心率不整的風險。若是需要提神,建議可沖泡一杯人蔘茶、刺五加茶,不但具有補充氣血的作用,其中所含的多醣體,也能夠協助捕捉自由基,防止細胞損傷、抗癌的效果,讓精力獲得有效的補充。

 當然最好的保養方式,是要讓身體在熬夜後能夠獲得高品質的充足睡眠,才能進行細胞修復工作。建議不要過度抽菸、喝酒、喝咖啡,讓身體不要一直處於交感神經興奮之下,最好能夠泡個薰衣草精油的熱水澡,讓緊繃的肌肉獲得放鬆,最後戴上眼罩,避免光源,使身體能夠完全休息,才是保養之道。(本文作者為營養師)



THE TRUE TEST OF A MAN'S CHARACTER IS WHAT HE DOES WHEN NO ONE IS WATCHING.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06 21:3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166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