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話藥石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testjjin
2013-07-08 00:12
樓主
推文 x0
http://profwu.net/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11

「禮天地,敬鬼神」為中國重要文化傳統,故歷來中國人的宗教觀傾向「萬靈崇拜」(animism)的自然宗教,對外來宗教、神祇、亦能包容,或許與此有關,但中國人對肉身以外的「非感官世界」則持「敬而遠之」態度,加上「民本思想」的影響,歷來的聖賢烈士,死後皆得享祀,再經過不斷的傳說附鑿,漸衍成民俗活動,端午節慶最能說明這點。



  端午節的由來,本為紀念戰國末年楚大夫屈原苦諫懷王勿入秦求和不果,憾朝中群小肆囂而汨羅江,楚民為護屈原之軀不為大魚所噬,乃裹粽餵魚,而演變為後世之龍舟競賽及包粽子。



  到了南宋以後,民間流傳白蛇傳故事,因其中有金山寺僧法海援許仙在端節以雄黃酒逼白素現原形之故事,所以雄黃便成為家戶喻曉的辟邪丹。事實上,雄黃與端午的關係可能更早,由於端午節約在每年小滿、芒種兩節氣內,正值春夏之交,太陽漸直射地球,天氣悶熱,各種蛇虺之物活躍期,食物也最易腐壞,衛生條件最不好,古人將這些因素歸諸於邪蠱、尸氣、精怪作祟,便尋若干藥石以剋之,在經驗累積之下,端節常用之藥石有雄黃、石菖、艾、水等。



  雄黃又名黃金石、石黃、薰黃,事實上略有分別,由於雄黃是丹家鍊金的要藥,故稱黃金石,而雄黃與黃金並不同類,且很少同產一地;稱石黃則因石門所產及須採自石山;至於薰黃乃色較黑,薰之有臭味,只能外用,不能服食之雄黃。雄黃以敦煌武都山及武山所產為佳,色澤如雞肝,愈紅愈好,通常原石雄黃有毒,須用豬油煎九日夜,或以米醋調萊菔汁煮乾者方可服食,其性寒、味稍苦而有毒,「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諸蛇尤畏之,如遭蛇咬,可速用蒜泥、雄黃末調敷患處,可免毒攻心,居室置雄黃,五毒之蟲(蛇、蜈蚣、蜘蛛、蟾蜍、蝎)不敢近。雄與黃硃京、銀砂等又為仙家鍊不死藥之良方,又可療一切瘡癬毒,由於功效多、產量少。



  菖蒲有五種,生於池澤中者之泥菖,生於水石之間及生於石縫者均謂之石菖,其中唯石菖可入藥,其性率溫無毒,能「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久服延年益壽,又能殺諸蟲、鬼氣、疥瘡、辟毒。古人常以石菖、雄黃漬白酒,於端午日飲少許,可辟瘟毒,具預防傳染病之功效。



  艾草又名冰台、遏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艾草幾乎到處均易覓其蹤跡,本省人幸謂之「芙蓉」,而艾實分二種,一為草地上常見者,可作菜用,韓國人常用來作佐烤肉料,而一般盒盆栽大都為蘄艾,乃山西蘄州所產,其莖為木質部,多年生;其葉常被用來炒蛋或作香菜用。艾是婦科、血症及辟蟲虺之良藥,亦是仙家藥餌。



  端午水,必須是流動水,且須於端午日午時經日晒後封存,可經久不壞,亦具有解毒、涼身之作用。在藥石中具有辟邪、除蠱、驅蛇、制毒之藥甚多,而以上四種與端午節特別有關,乃因雄黃之性為主陽之物,端午亦天地主陽之氣,而菖蒲和艾以端午之際為盛產期,藥性最好,方士皆以端節採鍊之,端午水亦取其義故也。

----------

吳教授開運風水 - 免費居家風水檢測
http://profwu.net/
千年不傳之風水秘訣,毫不保留完整大公開!

獻花 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