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朱冠華,〈讀帛書《要》篇的管見〉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chenhochen
2012-11-26 17:17
樓主
推文 x0
【閱讀古文功力若夠】會覺得這篇論文寫得很好,對於一家之言或者似是而非的誤傳,其觀念剖析引用論證等皆有獨到之處:朱冠華,〈讀帛書《要》篇的管見〉

(上)讀帛書《要》篇的管見(上)
(下)讀帛書《要》篇的管見(下)


本文提要:


帛書《要》篇紀錄了子貢問孔子「夫子何以老而好《易》」的對話,歸納它的內容,可以用「重德輕筮」四字來概括,當中包含了孔子和《易》學的關係及其眼中的「卜筮」在《易》學所處的地位。


孔子學《易》,可以溯源於「十五志學」,所學為「六藝」,「六藝」即包括《易經》在內的《六經》。《經》之稱不始於漢儒,在孔子之前有周公、管子,之後有子思,已見稱用。


子貢對《易》產生疑惑,事出平常,並不代表他和他的同學均對《易》學一無所知然而,他視《易》只是一部卜筮書,孔子所好,亦只限於筮,此一見解實與孔子鍾情於《易》中的文辭、教化,所重在於德而輕於筮的一切權之在己的天命觀的旨趣有乖。子貢有此疑惑,不單疏於《易》,亦缺乏對老師的認知,這又關係到由於《易》學較其它學科為艱深,孔門因材施教,平日教《易》的方式與別不同有關。


依理說,孔子學《易》的最大成就莫過於作《十翼》,而收成期亦當在「贊易」的時候。這又須從「五十以學」及「於《易》則彬彬矣」兩句,細心推敲出來;而他自己也自承有過,未逮彬彬,吾人大可以據此來總結他一生的事功,並非建築於神機妙算,預知未來的特異功能。平日遇上一切得失、趨避,絕不靠卜筮來解決,實在於他的學問、識力、良知,對於是非善惡作出情理的判斷,舉凡《論語》中對古今人物的評鑑,《春秋》中的褒貶,與及《詩經》中的美刺,都可看到他的智慧光輝。拙文即從上述角度,提出一些管見,以就正於海內外方家。

獻花 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