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裡的顯學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shyulih
2009-05-09 17:08
樓主
推文 x0
在學問的研究中,向來有所謂的『顯學』之說。什麼是“顯學”?
顯學,比較早期的定義,通常是指與現實聯繫密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或者在思想學術界占統治地位的學說。在先秦思想史中特指儒家、墨家這兩種學說。有時也指在整個中國思想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儒、道、佛三家。

顯學一詞,最早出於《韓非子•顯學篇》:「世之顯學,儒墨也。」戰國時期,正好是中國的一個重大轉型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複雜的變化。當時,思想言論空前自由,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也因此,在這個時期,冒出一大批思想家,他們對社會變革,各自發表了不同的主張,自然希望自己的學說能被當權者採納,史稱之為“百家爭鳴”!其中較有影響的有,儒家、法家、墨家、縱橫家、道家。……

每個時代的社會中都有所謂的「顯學」,例如,有人問:「你對『台灣文學』有研究?」回答:「沒有啦,這可是文史方面的『顯學』,我只是對它有興趣,懂一點點而已,還談不上啥『研究』!」
演變到後來,熱門的科目‧ 受人注目的科目, 就叫做“顯學” 例如前述的「台灣文學」、現在很流如行「生物科技」、「環保」等,都算是了。
簡單講,“顯學”,就是對某作品、某人某事等,研究討論者很多,最後演變成了一個學科(重點不在熱門不熱門、而在於前後研究討論者日益增多),比如「詩經學」、「文選學」、「金庸學」…。就個人所知,在中國文學的範圍裡,是有一些個研究對象,可以被稱為『顯學』!
在一般大學的中文系裡頭,有一門必修課程──“專書選讀”,共有二、三十個課程,雖說各校規定不一,惟大致上,包括:詩經、楚辭、尚書、禮記、易經、老莊、論孟、荀子、墨子、韓非子、左傳、史記、文心雕龍、詩品、樂府詩、文選、陶詩、韓柳文、杜詩、蘇辛詞、元曲、三言兩拍、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當然囉,應該可以看得出來,以上列舉的,每一門都是“顯學”。據了解,有這麼一個趣聞,國學前輩嚴靈峰:先生編有:《老子知見書目》,有人說了,智者“李耳”先生,著作只有一本,而歷代闡釋其著作的著述,就超過一千本已上! 表情
其中,《詩經》、《楚辭》這兩者,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家喻戶曉。就
個人所了解,在重多研究的專家學者之中,曾有兩位學者,各自提出驚世的不同見解。其中一位,以故的前師大教授“李辰冬”先生,認為:《詩經》305篇,作者係同一個人──“周宣王”時代的大將兼史官「尹吉甫」先生。另一位,則是享壽102歲的國寶級作家“蘇雪林”女士〈前成大教授〉,主張:屈原的作品,受到“域外文化”影響很深!…   表情
在為數不少的“顯學”裡面,有兩門「金學」,相當有意思,一個是“金庸學”,另一個嘛“金瓶梅學”是也。關於金庸先生,名聞海內外不用多介紹〈光是以他為研究對象的碩士論文,就有好幾篇〉。至於“金瓶梅”是啥樣子的書,大家心知肚明;最引人注目者,到底它的作者是何人,一直是個謎團!
有人說,“顯學”只是一個詞,然而這個詞的產生與運用,相信帶有濃郁的“中國特色”,除了中國的傳統、還含有中國的文化、乃至於中國人的思維習慣,……。何為顯?顯學因何而顯?又顯於何處?意義何存?俗話說得好:「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地深入研討和認識,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畢竟,個人生命有限,惟族群的生命,則是延續不斷的!……   表情 表情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zisgoodme
2009-05-09 19:46
1樓
  
恩~難怪以前就有聽過紅樓夢的文學,被後世研究到自行一派,就是紅學。
聽說連老外都很著迷紅學。
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孔孟的儒學雖然為後世所顯,不過當時的風氣好像沒有受到青睞,記得看過太史公的筍孟列傳,有說到當時比較受到當權者喜愛的不是儒家思想,好像是趨衍之流的陰陽之說(跟陰陽家不一樣吧??)還有利益思想,唉~媚人總是得志,往往到後來是非才有定論。這是我每每讀到春秋時代人物時的一個感慨。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2011-12-23 18:54
2樓
  
顯學:
國中,高中老師說 在某時代 儒家與墨家並為顯學

獻花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