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 傾城之戀-張愛玲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311019
2008-07-14 18:14
樓主
推文 x0
【類  型】愛情
【書  名】傾城之戀
【作  者】張愛玲
【 出 版 社 】皇冠
【語  言】繁體中文
【ISBN】9573305437
【出版年月】1991年08月
【內容大綱】

內容摘錄:
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們兩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為在幻想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從前他們有過許多機會——適當的環境,適當的情調;他也想到過,她也顧慮到那可能性。......他還把她往鏡子上推,他們似乎是跌到了鏡子裡面,另一個昏昏的世界裡去了。(p.154)

【其他介紹】

相關書訊:
張愛玲,中國的傳奇才女,本名張煐,1920年出生上海。她的父親張志沂是個傳統的文人,注重古文、時文,但是因為處在新舊時代的交替,他只能當一個遺少;他沉溺在西方物質的享受:住洋房、坐汽車,和中國祖先的特權:抽鴉片、娶姨太太。而她的媽媽黃素瑩留學歐洲,於是張愛玲就在這種既傳統又現代、中西文化互相衝擊的還境下長大。所以她所寫的小說都籠罩著淒涼的氣氛,她同情舊家族中苦苦掙扎的男女,寫出他們的心聲。張愛玲在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的小說震動文壇,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紅的女作家。五十年代,張愛玲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創作,包括 《傾城之戀》 、《金銷記》、《赤地之戀》 、《半生緣》 等等。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和頹廢的大城市中鋪張曠男怨女,演義著墮落及繁華。張愛玲的小說吸引人,她的感情生活也是大家注目的焦點,最令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她和胡蘭成的愛情傳奇,雖然短暫,卻也轟轟烈烈。晚年,張愛玲獨居洛杉磯,她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感。1991年皇冠出版社出齊她的著作,一套16本的《張愛玲全集》。 1995年9月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而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大平洋,結束她傳奇的一生。

【個人感想】

我的觀點:
《傾城之戀》這篇名,乍看之下,大家應會以為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浪漫美麗的愛情故事,不,這反而是一場費盡心機的把戲和交易,文雅,風流,機巧的「上等情調」。欲擒故縱、權衡利弊是白流蘇與范柳原「戀愛」的全部內容。

而在《傾城之戀》的背景,包括了張愛玲的作品中最常見的兩個元素: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大家庭的沒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畸形而腐敗的香港社會。

范柳原無非是藉著白流蘇這個富有中國味十足的女人換換口味,調劑空虛的心靈:白流蘇想以最後的資本-三十歲的青春保護「淑女」身分和物質生活。

其中,白流蘇扮演命運女神的角色,在故事剛開始不久後,便由范柳原以說笑的形式帶出來了。白流蘇說自己是個頂無用的人,但范柳原卻說無用的女人才是最厲害的。在現實世界裡的白流蘇可能不算是命運女神,但她在自己的幻想裡卻是這樣。故事將一個孤獨絕望的女性長久以來的慾望跟無情的戰火聯合起來;這場戰爭毀滅了那個把她和她的慾望分割開的世界。 

《傾城之戀》這篇小說所說的,是被動角色的慾望之所以能夠達到,也只能算是命運所開的玩笑。因此,在張愛玲其他的小說裡,那些主角更為積極熱烈時,便出現了心裡不大正常的現象。儘管有時候這些小說沒有廣泛的視野及含蓄,但它們卻能夠有力的集中表現了無情的力量,同樣是細緻而且具備象徵意義。況且,她的「時代沉落」的個人感受,包含一定的具體歷史時期的內容,但她對這一歷史時期社會動盪方面破壞性的特徵過於敏感,對歷史必然進步的一面又少有感覺,就加劇了她的「失落感」。 

男女之間的感情關係、親子之間的感情關係,是組成家庭的最基本關係,而家庭又是人們依賴生存的基本單位。張愛玲前期的作品主要就是剖析這兩種關係,揭示人們的生存狀態。對這兩種關係的揭示,也是自「五四」運動以來女作家筆下的兩大基本主題-婚姻愛情主題以及以母愛和同心為中心的「愛的哲學」主題。

「五四」運動以來的女作家們,或者唱著明亮溫情的牧歌,或者談咒著如訴如泣哀婉悱惻的小夜曲,或者聲淚俱下地控訴社會的殘暴,她們都以「人間有愛」為前提。張愛玲則冷冷地告訴人們:人間無愛,但至少有一層溫情的面紗。婚姻與性愛,是張愛玲小說的基本題材,幾乎都離不開男女之情,但她精神上的悲觀氣質,使她見不到「愛」,沒有浪漫而圓滿的結局,更多的是「調情」和權衡利弊的交易。

張愛玲的筆調並非不能寫那種含情脈脈纏綿悱惻的「愛情」,但她精神上的悲觀氣質造成本書的一個特點;即使「愛情」產生了,最終也不過只是一場夢。總之,《傾城之戀》是一個說不盡的蒼涼故事。

獻花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