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通傳染病

Home Home
<< 1 2 >>
跳頁: (共 2 頁)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3 23:16
樓主
推文 x0
人畜共通傳染病共分四大類:


一.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二. 立克次體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傳染病





三. 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四. 寄生蟲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原蟲




寄生蟲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3 23:37
1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狂犬病

狂犬病 Rabies (病毒名:Lyssavirus)

1.症狀:
宿主範圍包括整體溫體動物。動物感染時會呈現狂躁期及痲痺期,人類亦似。
臨床症狀主要出現行為異常,咽喉逐漸痲痺,吠叫聲改變,下巴下垂,流涎,最後行動失調、痲痺、抽筋而死亡。潛伏期平均3-8週(視咬傷之部位,因為病毒的體內傳染方法是依賴神經的傳導,其最終的感染部位為腦部,所以傷口離頭部愈近,潛伏期就愈短),發病後5-7天死亡。人類之臨床症狀:發病時會有焦慮、頭痛、發燒、咬傷部位有異樣感,然後會出現痲痺及患者飲水時有吞嚥困難現象,見到水即誘發喉部肌肉之痙攣,即所謂恐水現象,故俗稱恐水症,且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之情形,最後因呼吸痲痺而導致死亡。


預防:
咬傷,吸入空氣中病毒顆粒,或經由黏膜進入均可感染。
如何避免感染狂犬病:
A.從事狂犬病相關高危險群的工作人員
(獸醫、研究人員、野生動物研究人員、捕狗人員)應事先接受預防注射,
並每年確定抗體力價,以確保本身安全。

B.赴狂犬病疫區洽商及旅遊應避免被溫血動物咬傷或舔舐傷口。

C.預防寵物感染狂犬病即是保障自己的健康,
故應為寵物定期注設動物用狂犬病疫苗,
切勿隨意棄養寵物,另進口的動物需經檢疫,故切勿飼養走私動物。


處理:
疫區及非疫區發生應採撲殺為原則,
故畜主應每年確實做好犬貓預防注射。
本病主要經由動物咬傷傳染,遭動物咬傷時應視咬傷情況送醫治療,
依據醫師診斷,施予預防破傷風及其他細菌感染的防護措施。
如果被貓、狗咬傷,依現行法令,
可要求畜主將該動物送合法之動物醫院繫留關察十天,取得證明,
如果動物未發病,人就不會感染狂犬病毒。
台灣是非狂犬病疫區,
原則上不必施打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疫苗。
如果被狂犬病動物咬傷,應先以消毒水洗清患部,
再在患部注設免疫球蛋白,同時進行不活化疫苗注射。

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疫苗介紹:

注射時程:

A. 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必須於四十八小時內注設一劑,以中和傷口病毒。

B. 人用狂犬病疫苗:引發自動免疫能力。未曾注射者,總共需注射五劑。第一劑在疑似狂犬病動物咬傷後 即注射,其餘則在第一劑注射後之第三、七、十四及第三十天時施打,第九十天可再追加一劑。


注射疫苗可能發生之反應:

A. 局部反應:疼痛、紅斑、注射部位腫脹發癢。

B. 全身性反應:頭痛、嘔吐、肌肉痛、下腹病、昏眩。

C. 嚴重者可能發生腦炎。


如何取得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

A. 經醫師診斷確定後,持診斷証明書、處方箋及備妥冰桶等冷藏配 備,前往下列地點洽領,並須在醫師之指示及監督下使用。

B. 目前國內有關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人用狂犬病疫苗儲備地點、地址與電話,詳列如下:





通報單位: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疑似感染狂犬病病例和受疑似狂犬病動物咬傷通報與申領狂犬病疫苗或人類免疫球蛋白等事宜之聯繫電話: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國分區防疫通報專線:0800-024-582。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3 23:48
2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猿猴B病毒症

猿猴B病毒症 Monkey B Virus Infection:

1.症狀:
本病由疹病毒科之B病毒引起。本病首例是在1933年所描述(Gay and Holden),
B病毒是會危害人類生命的疾病。在短尾猿,B病毒造成輕微的臨床疾病,類似於人類的單純泡疹。
在主要的感染期間,短尾猿在舌頭或唇會發生水泡或潰瘍,一般而言約在一至二週內痊癒。
同時也可發現有角膜結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或角膜潰瘍。
在急性感染後,病毒會潛伏在感覺神經結中。
若病毒從潛伏的狀態下再度活化,
常因伴隨生理性或心理性的緊迫而使病毒由周邊部位再度重新散發出來,
如紫外線的照射,免疫抑制,社會階層的崩潰瓦解,或其他緊迫性實驗性情況。
此種感染通常在短尾猿間經由充滿病毒之分泌液經親密的接觸主要包括口、
結合膜與生殖黏膜等來傳染(Weigler 1995)。
但人若被感染猿猴咬傷,會產生痲痺及腦神經症狀出現。
由初期暴露到開始有臨床症狀發生之間潛伏期從兩天至一個月左右,
然而暴露在病毒以至症狀發生之時間變化可說非常大。
咬傷、抓傷、其他局部創傷,或易受傷部位之沾污等狀況暴露於病毒後,
在人類感染後會在病毒入侵部位發展成一個泡疹樣水泡。
早期臨床症狀和症候包括肌肉疼痛、發燒、頭痛及疲勞
且伴隨著有痲痺無感覺(numbness)、感覺過敏(hyperesthesia)、感覺異常(paresthesia)、
複視雙重影像(diplopia)、共濟失調(ataxia)、神智不清(confusion)、
尿液瀦留(urinary retention)、抽搐、全身痙攣(convulsions)、吞嚥困難(dysphagia)
及下行性鬆弛性麻痺(ascending flaccid paralysis)等進行性神經性疾病。

2.預防:
傳染的方式,主要是經由暴露在遭B病毒污染的唾液(咬傷)以及抓傷傳染給人類。
同時也曾發生經由注射針刺傷傳染(Benson andothers 1989)
和暴露在遭感染之靈長類組織而感染(Wells and others 1989)。
在處理污染的籠架時,病媒會經由皮膚創口部位傳染,是一個已確定的感染原因(Palmer 1987)。經由空氣飛沫傳染則不是B病毒很重要的傳染途徑。靈長類飼養管理者有必要使用保護性衣物,降低暴露在感染原的機會,並儘可能減少直接接觸受驚嚇的猴子。

3.處理:
本病主要經由動物咬傷傳染,一旦被咬傷,要將傷口以消毒水洗淨,並立即注射免疫血清。
疑似動物採撲殺焚毀為原則。人類與動物暴露於B病毒前及B病毒潛伏感染之診斷
是以血清學方法來測試血清抗體的方式來進行,同時也可由猴子或傷口進行病毒分離,
在產生病毒斑(cytopathological effect)的檢體採樣後在以限制分析
或聚合連鎖反應來確認是否有病毒出現。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3 23:57
3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黃熱病


黃熱病 Yellow Fever

1.症狀:
本病毒屬黃病毒科(Flavivirus),由埃及斑蚊傳播,我國目前無本病。
罹病動物及人呈現肝炎及出血熱。自然宿主為人及猴。

2.預防:
赴疫區前應做預防接種。

3.處理:
疑似動物採撲殺焚毀為原則。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3 23:57
4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1.症狀:
本病毒屬黃病毒科,主由三斑家蚊傳染,鳥及豬則扮演病毒增幅角色。
動物大都為不顯性感染。馬偶見腦炎。母豬會引起流死產。

2.預防:
豬場豬隻做好例行免疫,此外應滅蚊即防蚊叮咬。
自然宿主為豬及鳥,人及馬為終宿主,二者均應做好預防注射。

3.處理:
疫區在流行期間要做滅蚊及預防注射。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3 23:58
5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壁虱性腦炎


壁虱性腦炎 Tick-borne encephalitis

1.症狀:
本病毒屬黃病毒科,由壁虱媒介,但喝入感染羊之生奶也會經口傳染。人感染會引起雙峰性發燒及腦炎。

2.預防:
在本病流行地區會由犬、貓與壁虱形成一個感染環。
自然宿主為小哺乳類動物及鳥。懷疑時應進行家畜及野生動物血清學調查,早期發現感染源。

3.處理:
在流行疫區,廣泛開墾使野生小動物之密度降低,減少病媒吸血源,同時進行撲滅壁虱的工作。

4.滅絕室內及寵物身上壁虱及跳蚤三大要點:

a.立即處理:
當發現寵物身上有外寄生蟲時,必須立即設法清除,如使用具速效性的滴劑、專門洗毛精洗澡、除蟲藥粉或噴霧劑處理等,以消除身上之外寄生蟲。

b.環境控制:
只要寵物生活在有寄生蟲的環境中,則寵物身上一定會出現寄生蟲。因此必須徹底消除環境中寄生蟲之孳生,才能免於侵害。要達到此目的,可使用噴霧劑、粉劑來處理寵物生活的四週環境(最好能同時殺死卵和蛹),並且注意常保清潔。

c.長期預防:
要徹底解決外寄生蟲的問題,絕不能只消除看得見的成蟲,更要有持續性的預防措施。例如蟲害發生時,要定期地進行重複性的治療,並讓寵物長期配帶除蟲頸圈等,以控制新孵出的幼蟲侵害。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09
6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腎症候性出血熱

腎症候性出血熱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1.症狀:
本病由Hantavirus經囓齒動物媒介,鼠類為不顯性感染,持續排毒,人會引起高燒出血及腎藏病變。


2.預防:
傳染的方式,主要是經由暴露在遭B病毒污染的唾液(咬傷)以及抓傷傳染給人類。
同時也曾發生經由注射針刺傷傳染(Benson andothers 1989)
和暴露在遭感染之靈長類組織而感染(Wells and others 1989)。
在處理污染的籠架時,病媒會經由皮膚創口部位傳染,是一個已確定的感染原因(Palmer 1987)。

3.處理:
懷疑感染動物及排泄物墊料須焚毀,籠舍要消毒,進行野鼠血清學調查以發現感染源,進行撲滅。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09
7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豬水泡病


豬水泡病 Swine Vesicular Disease (病毒名:Enterovirus)

1.症狀:
本病經由感染豬的水泡液及排泄物傳染。
豬會產生口、鼻及四肢水泡病變。
病毒曾由接觸病豬的人及研究人員鼻道分離到,感染症狀類似感冒。


2.預防:
勿引進帶原豬及肉品。注意輸入之檢疫。人員接觸時應小心。目前並無疫苗。


3.處理:
在疫區,徹底消毒懷疑污染之廚餘、畜舍及車輛。
動物則以局部治療為主。非疫區,除徹底消毒外,罹病動物採撲殺為主。
新近流行飼養寵物豬,也應注意防範。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09
8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新城病

新城病 Newcastle Disease (病毒名:Paramyxovirus a-1)

1.症狀:
新城病是由副黏膜病毒感染所引起之疾病。
本病可在野生動物、寵物與家禽間傳播感染,而且野生鳥類可傳染給家禽。
在鳥類引起呼吸、神經、腸道症狀的高度致死性傳染病。
人感染本症,會引起局部結膜炎及淋巴結腫大。
特徵是濾泡性結膜炎,輕微發燒,及呼吸症狀由咳嗽到支氣管炎和肺炎。


2.預防:
飛沫傳染是重要的傳播方式,但污染的食物、水和裝備同樣也在鳥群內相互傳染。嚴格檢疫措施,禽類應確實做好免疫。疑似感染的實驗室人員應避免進入家禽飼養場採樣。

3.處理:
撲殺、焚毀或掩埋罹病雞,徹底消毒畜舍及器械,做好防疫計劃,採統進統出飼養。
本病發生率極高,家中鳥類也應做好免疫,可施打疫苗。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10
9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亨得拉病毒症


亨得拉病毒症 Hendra Virus Infection

1.症狀:
本病1994年在澳洲引起馬匹及人類致死性呼吸道疾病。經由接觸病馬組織及體液感染。

2.預防:
目前已知會感染馬、人、貓及狐蝠。狐蝠是自然宿主及帶原者。高度危險疾病,接觸時應小心。目前只發生在澳洲。


3.處理:
疑似動物應撲殺焚毀。進行疫區動物血清調查,找出感染源及路徑加以阻斷及撲滅。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17
10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立百病毒症

立百病毒症 Nipah Virus Infection

1.症狀:
1998年於馬來西亞北部首度引起豬隻及人類致命性腦炎。經由接觸病豬組織及體液感染。


2.預防:
目前已知會高度感染馬、人、貓、狗及山羊。目前只有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有發生記錄。
高度危險疾病,接觸時應小心。


3.處理:
疑似動物應撲殺焚毀。進行疫區動物血清調查,找出感染源及路徑。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17
11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家禽流行性感冒


家禽流行性感冒 Avian Influenza

1.症狀:
高病原性病毒感染禽類會引起呼吸及神經性高致死傳染病。人類流感主由禽流感傳染給豬,在豬體發生基因重組再感染人。一般為感冒症狀,但1998年香港則發生疑似流感由禽類直接傳給人的致死性呼吸道疾病。


2.預防:
對人,應長期做侯鳥病毒監控,提前掌握預測將流行之病毒,研製正確血清型疫苗,對老弱族群施以預防注射。對禽類,避免與野鳥接觸。


3.處理:
疑似罹病動物以撲殺焚毀為原則。進行疫區動物血清調查,找出感染源及路徑。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17
12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

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LCM)


1.症狀:
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是廣泛分散在野生小鼠之中,遍及世界大多數地區且為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之重要危害。很多實驗動物種類能自然感染,包括小鼠、倉鼠(hamsters)、天竺鼠、靈長類、豬和狗,但最近人類所爆發之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首先應考慮是小鼠所傳染。人類在1-3週的潛伏期後會有類似流行性感冒一樣之症狀如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及身體不適。在此病的嚴重病例,病人可能會有斑丘疹、淋巴腺病變、腦膜腦炎,和極少數會有睪丸炎、關節炎與心外膜炎(Johnson 1990b)。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會導致死亡(Benenson 1995b)。


2.預防:
人類的感染有可能是由腸道外接種感染,飛沫吸入,和黏膜表面遭污染或皮膚受傷破裂感染組織或從感染動物之體液污染而得。病毒在妊娠期間會展現特別的危險風險:其會感染胎兒。


3.處理:
從血液或脊髓液分離的病毒結合接種細胞培養以免疫螢光法鑑定是急性疾病診斷最主要的方法。以此種方法檢定可在疾病開始約二週後檢測到抗體。在實驗室要預防此病可以針對新進無症狀動物以及內部具感染風險之飼養動物族群進行週期性血清學的監測,且針對即將在動物體內繼代之腫瘤或細胞線進行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篩選。大體而言,靜脈注射ribavirin療法可降低感染拉薩熱(Lassa ever)病患之致死率,因此對於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感染之治療也可能有效。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18
13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馬堡病毒疾病


馬堡病毒疾病 Marburg-Virus Disease


1.症狀:
已經證實的馬堡病毒疾病只有四個病例。指標性病例為包括三個歐洲實驗室處理非洲綠猴器官組織而感染之31人,其中7人死亡(Martini and Siegert 1971)。然設施中的綠猴並無繼發疾病的傳佈,且在動物飼養管理人員間也沒有感染發生(Martini 1973)。雖然非洲綠猴、其他靈長類與其他的動物有易感受性和致死性感染,但有關此病毒自然保毒者仍然未知。馬堡病毒會產生嚴重的疾病,而且顯然所有人皆很容易感染此病。在為期四到六天的潛伏期之後,人類會產生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及結合膜腫脹等症狀。在二到三天內出現暈眩噁心、嘔吐和劇烈的腹瀉,並且有血小板減少和白血球減少現象。其他器官病變包括胰臟炎、睪丸炎、肝臟細胞壞死和斑丘疹。凝血異常呈現散播性血管內凝集作用(DIC)發生,其可能是25%的病例直接致死原因。


2.預防:
馬堡病毒是由直接接觸感染組織方式從動物傳染給人類。在猴子傳染的傳染方式是飛沫傳染(Hunt and others 1978)。人員間感染是藉由直接接觸遭污染之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精液等傳染。


3.處理:
馬堡病毒感染的診斷主要是以血液或組織檢體分離病毒。免疫螢光染色顯示出在高濃度感染物質之組織檢體具有病毒抗原。也可用免疫螢光反應鑑定來偵測恢復中之病患之血清抗體(Fox and Lipman 1991; Jahrling 1989)。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24
14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伊波拉病毒感染

伊波拉病毒感染 Ebola-Virus Infection

1.症狀:
伊波拉出血熱是一個罕見的疾病,一個由絲狀病毒所引起之病毒性感染疾病。結構上與馬堡疾病病毒(Marburg disease virus)一樣,但抗原性不同。與此病毒相關之病例一直侷限在非洲大陸。由蘇丹和薩伊病毒株之人畜共通傳染病實驗上顯示,在靈長類約八天會產生致死性感染,但沒有證據顯示猴子是自然保毒者(Dalgard and others 1992; Johnson 1990a);伊波拉自然保毒者尚未被證實。於人類,薩伊和蘇丹病毒株會產生多發局部器官壞死、凝結病變、廣泛內臟滲出液、出血性休克及死亡等特徵之病變。在靈長類爆發感染期間,人類感染Reston株病毒是次臨床性感染(subclinical),但血清測試抗體陽性反應。


2.預防:
在人類,伊波拉病毒感染在流行期間的傳播,一般而言與緊密的接觸有關,因此一般認為低繼發性攻擊率對於病毒傳播是沒有效率的。性的接觸和經過暴露在遭污染的針筒與注射針,遭感染組織、血液及其他體液之醫院傳染是重要的病毒傳染途徑。飛沫傳染並不是非洲伊波拉病毒感染發生之特色,然而仍不能完全地排除其可能性。於Ebola-Reston病在美國靈長類爆發感染期間,由於在動物病房內之動物間並沒有直接接觸仍然有感染,因此是有可能經由滴液或飛沫傳播病毒。疾病管制局(CDC)頒布之靈長類輸入程序限制了疾病在進口相關設施發生之可能性(CDC 1990)。進出那些進口相關設施之人員應熟悉這些用來降低伊波拉病毒傳染發生之特別裝置與程序。


3.處理:
可利用各種不同的技術來偵測伊波拉病毒或病毒抗原。此感染是以間接免疫螢光反應鑑定、放射性免疫鑑定和酵素免疫吸附鑑定等測定抗體力價的血清學方式診斷。目前沒有疫苗也無治療的藥物可以預防或治療伊波拉病毒感染。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29
15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流行感冒


流行感冒 Influenza


1.症狀:
人類是人類流行性感冒病毒之保毒者。具不同抗原株之流行性感冒病毒會感染許多種動物,包括鳥類、豬、馬、貂和海豹(Benenson 1995b)。流行性感冒是急性呼吸道疾病,所表現疾病特徵是發燒、肌肉疼痛、疲憊無力、鼻炎、咽喉疼痛和咳嗽等症狀。病毒性肺炎和腸胃炎症狀有噁心、嘔吐,以及也會發生腹瀉下痢。


2.預防:
本病的傳染是經由空氣飛沫途徑以及直接接觸感染。從動物傳染動物流行性感冒給人類之病例則是少見(CDC-NIH 1993)。然而,實驗動物設施飼養雪貂則會形成疫病感染伴隨人類疾病的共同發生。病毒在雪貂與人類間相互傳染也有文獻記載(Marini and others 1989)。工作人員應穿著適當防護衣物及做好個人衛生,避免接觸疑似有流行性感冒感染之雪貂。

3.處理:
接種流感疫苗


附疾病管制局之流感疫苗介紹:

流感疫苗是一種不活化疫苗,僅含有抗原成份而沒有病毒殘餘的活 性,係依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建議更新的病毒株組成。

流感疫苗之選用,具有全球一致性,係世界衛生組織(WHO)依據每年於全球83個國家地區;超過110個監測點所偵側之流感病毒,每年2月中召集會議研商選定病毒株,公開宣佈推介,由製造廠商據以生產供應給各國使用,全世界完全相同,台灣亦涵蓋其中,多年以來,一向如此。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流感疫苗對健康的年輕人有70-90%的保護效果。對老年人則可減少50-60%罹患流感之嚴重性及其併發症,並可減少死亡率。

接種後最常見的副作用反應是接種部位局部疼痛、紅腫,另有極少數出現全身性反應,例如發燒、肌肉痛、倦怠感等。過敏及神經系統等反應則罕見發生。

疫苗之保護力約可持續1年,且由於流感病毒的變異性極大,幾乎每年均會發生變異,原施打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並不具免疫力,致保護效果減低,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疫苗成分相同,其保護效果亦約只能維持1年,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

理論上,所有疫苗接種都需要醫師診察。流感疫苗雖是一種安全有效之疫苗,但接種前也必須先經醫師的詳細評估診察,再行決定可否接種。

流感疫苗的接種方式係以肌肉注射或深度皮下注射方式施行之。成人及較大的孩童於上臂三角肌部位接種,嬰幼兒則於大腿前外側部位接種之。對於成人及大於36個月的兒童,其接種劑量為施打0.5cc一劑;對於介於6個月至35個月齡的兒童,則為施打0.25cc一劑,但若該兒童(小於8歲)過去並未接種過流感疫苗或未曾感染過流感冒,則應在間隔4星期後施打第二劑。

接種流感疫苗後,須注意多喝開水、保暖、充分休息及適度運動、攝取均衡的營養。

在下列情況不能接種流感疫苗?

1.已知對蛋之蛋白質(Egg-protein)或疫苗其他成份過敏者,不予接種。

2.年齡六個月以下者,不予接種。

3.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不予接種。

4.過去注射曾經發生不良反應者。

5.發燒或急性疾病,宜予延後接種。

6.懷孕者是否接種由醫師評估。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34
16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節肢動物攜帶性病毒感染

節肢動物攜帶性病毒感染 Arboviral Infecrtion1

1.症狀:
節肢動物攜帶性病毒(節肢動物生出病毒)在命名學上有所不同 ,每種包含哺乳動物或鳥類(或者兩者皆有)宿主自己的網絡和特定節肢動物病媒(Benenson 1995b; Tsai 1991)。節肢動物攜帶性病毒感染的臨床症狀展現非常不同,包括發燒、出血熱、發疹、關節疼痛、關節炎、腦脊髓膜炎和腦炎。


2.預防:
感染的自然循環有由蚊子、壁蝨、小蟲或砂蠅(sandflies)等所傳染。在實驗室設施中,傳染會發生在腸道外接種、飛沫暴露、無保護皮膚的破裂創傷遭污染,以及可能的動物咬傷。從事實驗動物之節 肢動物攜帶性病毒感染研究的人員應嚴格注意生物安全等級操作中特別針對節肢動物攜帶性病毒所作之適當規定。


3.處理:
實驗動物出現節肢動物攜帶性病毒之感染一般會限制在下列之情況:病原是試驗研究的焦點,作為實驗動物研究使用之補獲的野生動物,或室外飼養之非傳統實驗動物,或允許節肢動物攜帶性病毒感 染之永久性自然循環。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38
17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漢他病毒感染(腎症候群出血熱與地方性腎臟病

漢他病毒感染(腎症候群出血熱與地方性腎臟病)Hantavirus Infection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nd Nephropathia Endemica)

1.症狀:
漢他病毒是崩芽病毒科(family Bunyaviridae)中數個屬之一,
能引起劇烈出血性疾病。
漢他病毒種類廣泛分佈於大自然中,野生囓齒類是為保毒者,
此病的嚴重性依感染病毒株毒力而異(Gajdusek 1982;LeDuc 1987)。
產生腎性出血熱之病毒株普遍存於東南亞和日本且焦點集中歐亞兩洲。
產生較不嚴重疾病的病毒株,已知為地方性腎臟病(nephropathia endemica)
其發生遍及斯堪的那維亞,歐洲,和前蘇聯的西部。
漢他病毒感染的爆發之特徵是嚴重的肺症候群,
近來在美國西南方造成極多死亡病例,
臨床症狀是與漢他病毒株有關。
此疾病的形式與已知之地方性腎臟病的特徵相似,
如發燒,背部疼痛,和腎炎等只引起輕微腎功能障礙,然後稍後病人會恢復;最近在美國的病例,病人有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和咳嗽接著伴隨有急性呼吸衰竭現象(CDC 1993a,b)。
在實驗 動物暴露於病毒後,此病形式特性符合古典型式之腎症候群出血熱症狀;此感染特徵為發燒,頭痛,肌肉疼痛,
和點狀出血點以及其他所 展現之出血特徵,包括貧血,
胃腸消化道出血,無尿,血尿,
嚴重電解質異常和休克等(Lee and Johnson 1982)。


2.預防:
漢他病毒感染的傳播方式是經由感染者的呼吸飛沫,
以及極短暫的暴露時間(約五分鐘)便可造成人類的感染。
囓齒類可由他們的呼吸分泌物,唾液,尿液,和糞便散佈病毒達數個月(Tsai 1987)。
感染的傳播同樣也可經由動物的咬傷或當遭囓齒類污染之乾燥物質受翻攪,
而使得傷口受污染,結合膜的暴露,
或由口腔食入等而發生感染(CDC 1993a,b)。
最近發生在實驗動物飼養環境的病例是與感染之實驗大鼠有關。
在這種飼養環境,也應考慮經由細胞或組織移植而在動物間傳播此病毒的可能性(Kawamata and others1987)。
人員間傳染顯然不是漢他病毒感染的特性。
從事實驗動物管理及使用之人員為防範漢他病毒感染人類,
應於動物或其組織引進動物房前,
先行隔離檢疫或消除感染之囓齒類或其組織,以預防此病毒之感染。


3.處理:
動物和人類應進行血清學診斷測試。
血清學測試之相關資料是由國家傳染疾病中心病毒及立克次體疾病部門之特別病原組所提供。
囓齒類腫瘤和細胞株可以用改造之大鼠抗體生成試驗
(modified rat-antibody production test)來測試漢他病毒之感染。
疑似有漢他病毒感染的人們,
在疾病發生早期以ribavirin靜脈注射治療可能有效
(Morrison and Rathbun1995)。
保持患者血液流動和呼吸的順暢是相當重要的。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41
18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靈長類痘病毒(猴痘和良性表皮猴痘)

Poxvirus Diseases of Nonhuman Primates (Monkeypox and Benign Epidermal Monkeypox)

1.症狀:
猴痘是一個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與小水痘有極接近的關係且會產生同樣臨床疾病症狀類似天花。在非洲有散發性人類病例零星發生。近來,Funisciurus和Heliosciurus兩個種類的松鼠是被視為宿主 和病毒重要的保毒者(Benenson 1995b)。靈長類於野生及實驗室環境下也有自然感染猴痘的文獻記載。良性的表皮猴痘,或tanapox,是影響非洲Presbytis屬猴子及美國所捉到的短尾猿等之痘病毒。猴痘的重要性是其會產生類似天花小水痘症狀,其特徵為發熱,生病身體不適,頭痛,劇烈背痛,虛脫衰竭,及偶而有腹部疼痛。淋巴腺病變(Lymphadenopathy)和稍後有斑丘疹(maculopustular rash)發生。一些病人會發展成嚴重的突發性疾病疾死亡。良性的表皮猴痘特徵是卵圓形至環狀的紅色腫塊,通常發生在眼瞼,顏面,身體,或者生殖器。患部會自動自發地在四到六週復原。


2.預防:
猴痘由實驗室內靈長類族群傳染給人類則沒有相關記載。人 與人間傳染則有發生過,推測是經由接觸傷口,新近遭污染之病媒,或者呼吸分泌物等感染。應考慮此人畜共通傳染病之散佈傳播的可能性。


3.處理:
痘病毒感染的診斷可以用電子顯微鏡下病毒顆粒特徵構造來 判斷。以雞絨毛膜尿囊膜分離病毒及以特定生物性測試來辨別。可接種痘病毒疫苗以保護人類和猴子避免感染猴痘(Benenson 1995b)。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42
19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Orf病(接觸傳染性膿瘡和接觸性膿皰性皮膚炎)

Orf Disease
(Contagious Ecthyma and 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 )

1.症狀:
Orf病是一個痘病毒感染症,其為地方性感染,感染很多羊群 與山羊群,遍及美國及全世界。雖然年輕動物最常受影響與最嚴重,然此疾病可感染所有年齡層。Orf會使感染動物之口唇,鼻孔,口腔,黏膜和尿殖孔等產生增生性痂皮脫落性膿皰。此病於人類之特徵通常為在手,臂,或者顏面發展成一個孤立的創口。創口起初是斑丘疹或 膿泡然後進展到急速增生具中央臍輪狀凹陷的小結節。此種傷害有時候會被誤診為膿瘍,但絕不可開刀移除。偶而會出現數個小結節,每個直徑約3公分,可持續約三到六週,然後會自行痊癒復原。局部的淋巴腺炎則不常見,和發展成全身性疾病則罕見。


2.預防:
Orf,是雙股DNA病毒,經由直接接觸充滿病毒之傷口滲出液傳染給人類。通常外傷不明顯,因此辨識可能有困難。因病原對環境有抗性由病媒污染的動物傳播病原或是可能的。罕見的人傳給人的病例則有記載。易感性綿羊及山羊之預防接種可容易有效防治此疾病。飼養處理綿羊及山羊之工作人員應穿著保護的衣物及手套和落實個人良好衛生習慣。


3.處理:
受傷外觀的特徵及最近是否接觸綿羊或山羊等,
皆是進行人類患者診斷的項目。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45
20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麻疹(風疹)

Measles ( Rubeola )


1.症狀:
人類是麻疹之保毒者。靈長類會經由接觸人類地方性麻疹而感染
( Fox and others 1984 )。
此病可經由感染之靈長類迅速地傳播;
野外捕獲的靈長類族群在捕獲數星期內經常有100%血清保毒率。
麻疹臨床症狀在人與靈長類間非常類似。
在人類,感染後潛伏約十天有發燒現象,
接著有結膜炎,鼻炎,咳嗽,及在口腔內有柯普力克氏斑(Koplik's spots)。稍後有特徵性疹塊發生,有時由顏面開始,蔓延成全身性疹塊,有時會以薄片細屑脫落。病毒複製的併發症或二次性細菌的感染可造成肺炎,中耳炎,下痢腹瀉,或少數會發生腦炎(Benenson 1995b)。


2.預防:
麻疹,一個高度傳染的疾病,是經由感染的飛沫,以及接觸鼻子或咽喉分泌物,或者接觸沾染感染分泌物的病媒等所傳播。靈長 類全部進行麻疹疫苗接種可確實抵抗麻疹。


3.處理:
診斷不需要特別的臨床特徵,但可用臨床的採樣檢體進行血清學檢驗,免疫螢光抗體篩選病毒,或者分離病毒。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46
21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A型肝炎

Hepatitis A

1.症狀:
人類是A型肝炎病毒(HAV)主要的保毒者,且靈長類乃由於接觸感染人類而得此病。此病在靈長類的症狀是比發生於人類來得輕,而且常常是次臨床的(無症狀感染,subclinical)。靈長類的一些種類會有身體不適,嘔吐,黃疸,和血清中肝酵素的濃度增加等。此A型肝炎病毒(HAV)病於人類之變化從溫和的疾病症狀持續1至2週,到嚴重衰弱病症持續數月。潛伏期約一個月,患者突然發燒,不適,食慾喪失,噁心,和腹部不適,接著在幾天之內會有黃疸發生。兒童通常沒有黃疸且疾病較溫和,反之在較老的患者之HAV感染有可能是 爆發性的且病程拖延而使恢復期延長。


2.預防:
A型肝炎病毒(HAV)由排泄物與口腔的途徑傳播,且一些發生 之病例是與污染的食物和水有關。保護的衣物,良好個人衛生,和適當衛生裝備和設備的操作實行同樣也會降低此人畜共通傳染病之潛在感染的可能性。


3.處理:
酵素免疫測定和放射性免疫測定可用來顯現血清或血漿中M免疫球蛋白特定抗HAV反應。
或者,亦可以用糞便的採樣檢體作為病毒顆粒或病毒抗原之測試。
一個經認可的疫苗可用來作為控制人類HAV的感染。
以免疫血清球蛋白進行被動免疫同時也應用在接觸新近進口猩猩之工作人員作為期四至六個月間隔的保護( Fox and Lipman 1991 )。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47
22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B,C,D,與E型肝炎

Hepatitis B , C , D , and E

人類是B,C,D,和E型肝炎病毒自然的宿主(Benenson 1995b)。
不同的靈長類,特別是猩猩,能夠以實驗性感染,
但自然感染的病例只有 一個有報告記載。
動物有輕微溫和臨床症狀如食慾減退,
肝臟酵素濃度增加以及血膽紅素過高等。
雖然靈長類自然感染B,C,D,
與E肝炎病毒的情況很少,
工作人員於處理靈長類時仍應留心。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49
23樓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SIV ) Infection


1.症狀:
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是一種慢 病毒(lentivirus)會使恆河猴與其他易感性的短尾猿產生臨床症狀,其很多重要的性是與愛滋病相提並論。有關人類之SIV暴露病例的 臨床症狀沒有紀錄。


2.預防:
於猴子間SIV的傳染相信是需要直接由傷口或黏膜接種感染 性分泌物才會致病。於猴子間則沒有顯現飛沫傳染,無感染之短尾猿分開關在接近SIV感染猴子隔壁則仍無顯現飛沫傳染(Lairmoreand others 1989)。潛在暴露在SIV感染猴之血液,分泌物,和組織之人員則會感染SIV病毒。有關人類之SIV暴露病例的臨床症狀沒有紀錄。


3.處理:
血清學的技術和病毒分離可提供用來作為SIV暴露和感染的診斷。從業人員應參加醫學監測計畫及從事業務包括血源性病原處理工作之維護。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58
24樓
  
立克次體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傳染病-鼠性斑疹傷寒

Murine Typhus

1.症狀:
本病是傷寒立克次體經由鼠蚤傳染。
在鼠為不顯性感染。在人引起高燒及皮膚出現斑疹。死亡率低。


2.預防:
以滅鼠及病媒昆蟲的去除為主。


3.處理:
注重環境衛生,撲滅老鼠。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0:59
25樓
  
立克次體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傳染病-叢林性斑疹傷寒

Tsutsugamushi Disease


1.症狀:
本病是恙蟲立克次體經由嚙齒類身上之恙蟲傳染。
在嚙齒類為不顯性感染。
在人引起頭痛、發燒、發冷、紅疹及肺炎。

2.預防:
以避免接觸病媒恙蟲為主。流行季節勿接近叢林嬉戲。

3.處理:
懷疑感染速就醫。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1:01
26樓
  
立克次體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傳染病-鸚鵡病

Psittacosis


1.症狀:
鸚鵡披衣菌經由感染鳥類的眼及鼻分泌物及糞便傳染。
經吸入乾燥的分泌物引起感染。
鳥類呈現下痢、角膜炎、 結膜炎、大量眼及鼻分泌物 。
人類感染鳥型株後疾病的進程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疼痛,顫抖,
和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疾病等。
同時也能展現更嚴重的疾病發生,
諸如:廣泛性肺炎,肝炎,心肌炎(myocarditis),
血栓靜脈炎(thrombophlebitis),
和腦膜腦炎(encephalitis)。
感染後未治療會再度發病。

2.預防:
鸚鵡熱披衣菌(C. psittaci)在動物的感染會產生極大差異的情形,
包括結膜炎,肺炎(pneumonitis),
氣囊炎(air sacculitis),心囊炎(pericarditis),
肝炎,腸炎,關節炎,脊髓腦膜腦炎,尿道炎(urethritis),
子宮內膜炎(endometritis),和流產。
潛伏感染是常見的特徵且在鳥類之人畜共通傳染病特別重要;
緊迫可使腸內潛藏的病原再活化而產生臨床症狀。
此病原可由滲出物,分泌物,
或乾糞便等感染物質經由直接接觸或者空氣飛沫路徑傳染給人類。
嚴格執行疫區鳥類檢疫。在鳥類飼料添加抗生素預防。
實驗動物的接種試驗時應做好安全措施及管理。


3.處理:
污染及疑似病鳥應焚毀,污染器具及糞便應消毒。
病患發生 應隔離並追蹤感染源。
鸚鵡熱可以用血清學測試作特定抗體或病原分離診斷。
鸚鵡熱能夠以只准許引進無特定病原鳥群進入動物設施的方式來預防感染發病。
假如野外捕獲的未知疾病狀態之野生鳥類引進設施中,
必須以四環素化學預防治療(chlortetracycline chemoprophylaxis)施於這些鳥類。
在其他動物發生披衣菌病(chlamydiosis)的病例時應迅速處理以防止感染擴散傳播給工作人員。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1:02
27樓
  
立克次體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傳染病-Q型熱

Q Fever

1.症狀:
Q型熱是由立克次體病原Coxiella burnetii所引起。C. burnetii 分布遍及全世界永存於兩個交叉循環感染--在家畜及野生動物和 壁蝨。感染在家畜內廣泛的循環,包括綿羊,山羊,和牛。貓,狗,和家禽也會感染(Fox and others 1984)。在全美國綿羊感染的盛行率是相當高的,且綿羊是實驗動物設施中發生這種疾病最主要的動物(Bernard and others 1982)。然而,Q型熱發生在人類一人死亡的案例是病患暴露在臨盆母貓及其小貓環境中,而暴露在兔子之病例指出在實驗室環境中不應忽視其他動物是感染此疾病可能的來源。人類病患在病程及嚴重性等差異非常大,甚至可能發生無症狀感染。此病通常有突發性發燒,寒冷,後腦頭痛,虛弱,身體不適,和盜汗。在一些病例,發生乾咳肺炎,胸部疼痛,和其它少見症狀。同時也有急性心囊炎和急性或慢性肉芽腫性肝炎的報告。先天性心瓣膜缺損或者心瓣膜缺損修補會發生心內膜炎,且病情常延伸超過一個月甚至數年,最後造成重發性系統性感染。大多數Q型熱的病情會在兩週內痊癒。有心瓣膜疾病的人員不應從事具有C . burnetii之工作。


2.預防:
人類通常經由呼吸道吸入具傳染原之空氣飛沫而得到感染, 雖然經由口腔食入傳染也有記錄記載(Benenson 1995b)。此病原存於尿液,糞便,乳汁,和特別是有蹄類家畜的胎衣,一般而言為無症狀感染。此病原耐乾燥且可長期殘存在環境中,藉由空氣飛佈散播此感染病原。此病為高風險性感染。


3.處理:
可以血清學的方法偵測疾病急性和恢復期之間檢體內之特定抗體包括微凝集反應(microagglutination),免疫螢光反應(immunofluorescent),
補體結合法(CF),和酵素結合免疫吸附測定(ELISA)測試。
可由血液或其他組織分離到病原。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1:03
28樓
  
立克次體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傳染病-貓抓熱

Cat-Scratch Fever

1.症狀:
巴東體(Bartonella henselae)是新近描述之立克次體,直接與貓 抓熱與血管瘤桿菌(bacillary angiomatosis)有關,在不相關的情形下通常於患者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時,因免疫力下降使此病原增生發育 (Koehler and others 1994)。此革蘭氏陰性,多形性病原有在細胞內生長的偏好以及顯現產生慢性,無徵狀的菌毒血症,特別是在較年幼的貓持續至少2.5個月且有可能達17個月之久。曾在叮咬感染貓之跳蚤體內分離到此病原,且顯示跳蚤能夠傳播此病原給貓。此發現說明跳蚤可擔任動物疾病傳染的媒介(Chomel and others1996)。一個最近的盛行率調查的結果指出約40%的寵物和收容的流浪貓之血液培養檢查出有病原陽性的反應以及13家飼養貓之6家中至少有一隻陽性反應的貓(Koehler and others1994)。雖然貓抓熱通常與幼貓抓傷或咬傷有關,但仍牽連其他動物,包括狗,猴子與刺蝟豪豬等。(Goldstein 1990b)。此疾病在人類確實之發生率 仍未知;估計每年每100,000人有2.5病例(Groves and others1993)。 此疾病病原由四肢皮膚入侵,通常是由單隻手或者前臂開始。數天後小紅斑出現在入侵部位,接著形成水泡及結痂。患部在幾天至一個星期內會痊癒消失。數星期過後,出現局部淋巴腺病變,經常發生於個別的淋巴結且會持續數月。有時候會發生淋巴結的化膿。同時也出現發燒,身體不適,食慾喪失,頭痛,和脾臟腫大。其他,較不常出現的併發症包括結膜炎伴隨眼周圍眼臉的淋巴腺病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骨質溶解病變,肉芽腫性肝炎,和肺炎等。貓抓熱會發展成嚴重系統性或者再發性感染使宿主免疫力下降而威脅到宿主生命。
此種嚴重的病例讓人聯想起,
發生在HIV感染病患血管瘤桿菌病(bacillary angiomatosis)的症狀情形。


2.預防:
罹患此病的病患,有75%病歷報告是被貓咬傷或抓傷,且超 過90%病歷報告顯示與暴露在飼養貓的環境之下有關係。此疾病大多數的病例出現在每年九月和二月以及疾病發生高峰期的十二月份( Fox and others 1984 )。使用適當的技術處理貓以及穿著保護的衣服將可降低工作人員暴露到貓抓熱病原的可能性。


3.處理:
需要從血液、受傷皮膚或活體生檢檢體等分離致病病原,來 作為貓抓熱決定性的診斷。大部份的醫生經由臨床症狀,是否有接觸貓之病歷,由感染組織無法分離到其他細菌,與利用淋巴結生檢之組織病理檢查等作為診斷依據( Groves and others 1993 )。發現許多病患之血清學測試之R. henselae間接螢光抗體試驗為陽性反應。臨床試驗已指出抗生素的治療能用於消除貓的帶原性(Koehler and others1994),但現今偵測帶原者狀態確實有困難,因此徹底預防此病似乎仍不可能。同時也應落實控制跳蚤措施(防蟲計畫)。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ally小貓
2007-04-04 01:04
29樓
  
立克次體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傳染病-其他立克次體

Other Rickettsial Diseases (犬艾利希病 Ehrilichia Canis)

1.症狀:
狗,囓齒類,與其壁蝨和跳蚤是為立克次體病原保毒者。在 野生囓齒類動物及其跳蚤和恙蟲等可發現R. akari,R. prowazekii,和R. typhi ( Fox and others 1984 )。犬艾利希病(Ehrlichia canis) 只有在狗有自然感染;人類的感染是由受感染之壁蝨的叮咬所引起。在美國罕見立克次體感染發生。這些立克次體疾病的特徵是發燒,腦 炎引起之頭痛,肌肉疼痛,和因動物種類不同而異之發疹部位分布(Saah 1990)。
在E. canis感染則不會有發疹現象。
病媒叮咬產生之結痂見於R . rickettsia和R. akari感染。


2.預防:
這些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實驗室的傳播包括空氣飛沫,
意外的腸道外入侵,
以及天然體表寄生蟲病媒的叮咬等(CDC-NIH1993)。


3.處理:
立克次體疾病一般是以血清學之補體結合反應以及直接免疫螢光反應試驗測試。由於考慮這些疾病在實驗室內之潛在人畜共通傳染,因此應該集中焦點在引進實驗室作為研究使用之捕獲的野生囓齒類或其他小型哺乳動物等或針對野生囓齒類出沒的地點等進行防治。在這些動物族群的體表寄生蟲等蟲害控制是有必要的,特別是活動自如能夠傳播一些立克次體病原的恙蟲則要特別注意( Fox and others 1984 )。

獻花 x0
<< 1 2 >>
跳頁: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