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醫與台灣中醫有何不同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ilovemychat
2006-10-31 16:59
樓主
推文 x0
用藥:
其實只要是運用中醫的理論和觀念來使用中藥,就可以稱之為中醫,所以無所謂台灣與大陸中醫的不同。若有什麼不同之處,頂多就是兩地資源不同,加上為了適應各地方的特殊問題或是環境,各地的中醫會發展出不同的治療方式,或是只能說是每位中醫各自有所側重,這也是中醫靈活性的表現。在大陸北方與南方因為氣候、體質、性情的不同,就會有略微的差異,例如北方人體質強健,用藥猛烈一點沒關係,或是飲食的愛好,又例如某幾個省分吃辣的習慣。

名老中醫:
而台灣因為長期官方的漠視中醫,所以中醫的發展與中醫師的養成相對不足,加上一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一言九頂的名老中醫。在大陸國府年代,因為廢除中醫的政策,有廢醫存藥的想法,所以當國民黨來到台灣的時候,跟隨而來的中醫師寥寥可數,名老等級的幾乎是沒有,清末民初赫赫有名而能影響一方的中醫師幾乎不見於台灣,即使後來成名的馬光亞先生,在其自傳中提到也是來台後自學而成的。

台灣健保與大陸公費醫療:
而台灣中醫的另一妨礙,可以說是健保政策,因為健保給付的限制,引導和扭曲中醫發展,其中關鍵一點在於中藥給付限於濃縮中藥,就是大家熟知的科學中藥粉末,稱之為科學中藥那是太抬舉了。濃縮中藥是將中藥材熬煮濃汁,再加澱粉吸收,然後乾燥而成。姑且不論其中藥物主要有效成份多寡,以病人一天所需的藥效總量根本不夠,在大陸類似的中藥製劑改革也曾花大力氣的做過,可是療效不彰,遭到老中醫的一致反對,所以仍以中藥材的煎劑為主。

煎劑不只是可以靈活變化,而且可以讓醫師確實掌握中藥的有效強度。雖然中醫傳統上有膏、丸、丹、散、湯等等劑型,那也都是為了適應不同特殊問題才有的,無法全部的改為散劑給藥。因為濃縮中藥價格便宜,健保給付一天三十元左右的藥費,如果這樣的費用那只夠抓幾錢的黃耆、當歸罷了。所以中醫的養成也只學到開立濃縮中藥的能力,因為一般大型醫院的中醫門診只有健保,只有準備濃縮中藥粉末,所以即使想要開水劑煎藥也沒辦法,這樣根本無法掌握煎劑的功效,那麼就無法體會中醫的神奇魅力。

況且臺灣的中醫師桌上必有一台電腦,滑鼠動一動的選好病種,軟體就會羅列出不同的處方可以選擇,所以見過一位中醫師背不出天王補心丹的組成有哪幾個中藥,畢業越久退化的越厲害,這些問題廟堂之上掌握權勢的中醫看不到嗎?門診帶教的老師看不到嗎?而且常見到中醫師開濃縮中藥處方都是好幾個方劑加在一起,如果詳列其中中藥名稱的話,那超過三、四十味藥材,真是見了鬼的辯證論治。

所以勞健保之後的中醫養成就出現很大的問題。倒不如乾脆看診一次健保給付一定的費用,一百、兩百都可以,開立煎劑、或是藥粉悉聽尊便,多出來的就民眾自費,那麼我想中醫師的診治療效會提高很多,經驗也會快速累積,病人也會少掉很多痛苦,病痛減少健保醫療支出就會降低。

大陸中醫師看病就顯得艱困很多,一定要自己動手寫病歷、處方,而且最恐怖的是病歷以及處方是給病人自己保管。這樣病人給哪位醫師看過都一清二楚,醫師的水平高低一下就被看穿,真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然一個疏忽在同業之間就會鬧出大笑話了。

大陸這十年有醫療改革,因為我不在期間所以不清楚。但是我在就學時了解的是民眾有公費醫療,中藥給付除了高貴藥材之外,如人參不給付,其他都是可以給付的,給付的比例看工作單位狀況不同,有的營收比較好,就給付高到百分之九十,沒賺錢的單位就較低,而農民好像不包括在公費醫療裡面,看病都要自費。不過大陸的中藥比西藥的價格高出很多,所以一般是西醫治不好才會轉看中醫,而中醫師都是可以開立煎劑處方。

中醫的養成:
兩岸都是一樣的有中醫學院,正規的學校教育大陸較多元化,我想這是避免有遺珠之憾。

因為我也發現台灣民間還有不少醫術高明的中醫,雖然沒有政府認定的醫師執照,可是獲得民眾的認可,不過無法公開行醫,只能看看熟識的朋友,無可奈何又能如何呢?有的人是家傳中醫,沒有機會進入中醫學院,而也考不過中醫特考,可是中醫世家耳濡目染的傳承,也是有一定水準的功力。曾認識一位歐吉桑,家傳幾代中醫,他的祖父甚至在他們小時候就聘請老師教授中醫經典,現在他經營一家中藥房以優質的中藥和適宜的價格著稱,生意相當好。也聽中藥大盤說過一位先生,一個月可以用掉十斤的附子,附子作用強烈,沒有相當的必要性不會用到,一個月可以用十斤那是值得學習研究了,可是沒有熟識的人介紹他是不看的,我想是療效顯著,樹大招風,引人忌妒,這樣是消極的保護自己,以免觸法,實在是可惜了一身的工夫。有人以財富招忌,他卻以仁醫仁術而招妒,真是民眾的損失。

當然民間醫生是良莠不齊的,一般是差勁的多,虎爛的更多,添加西藥到藥粉、藥丸裡面更多。如果剝開藥丸裡面有白色點狀的,不必檢驗也可以知道是加了類固醇,還可以加水溶解西藥讓藥材吸收。最近聽到一位藥師說,某某中醫師跟他大量調藥,但是就只要兩種,普拿疼跟類固醇,這是西藥的兩大法寶,確實可以處理一般常見的問題,可是連中醫師也這樣亂來,即使他有中西醫兩張執照,也真是可笑又可悲。

因為中醫的養成不易,傳授更是困難,不過隱身民間的還是很多,有的幾乎是可以國寶視之,棘手的癌症也能消失無形,那其他問題的解決更不在話下了。又傳說某位先生可以診脈測知腫瘤大小,那真是神乎其技、心嚮往之。因為我也只能診知部份腫瘤的有無,或是未來是否會產生腫瘤,而腫瘤大小卻毫無頭緒。所以只因為沒有政府認定的執照,一方面民眾的健康不能賴以救助,一方面他們的醫術無法公開和傳承,這樣的損失是很巨大的。

中醫的進展在歷史上都是跳躍式的,都是由極少部份有極端著聰明才智的人所推動的,例如清代葉天士所推動的溫病治療,解決明代以來國外通商引進的傳染病,如猩紅熱、腸傷寒等等。現今癌症高居國民死因首位,也花費健保極大比例的支出,如能由國家力量組織大家的經驗,我不認為癌症會有什麼多大的可怕。在古代皇室成員生病,當御醫束手無策時,常有貼黃榜徵求民間醫生,甚至草藥郎中,只要能解決問題就好,直到清末,某位江南陳姓名醫還被徵召去給慈禧太后診治,禮失求諸野,中醫也是一樣。

所以就我所知,大陸醫療教育不只是大學系統,還有醫校、醫專等等,類似我們的高職和五專,當然醫校、醫專層次較低,行醫區域較多侷限,我想其目的可能是補充鄉村的醫療不足,聽說台灣在日治時代也有【限地醫】的設置。這在中醫的養成系統上,有助於世代家傳的中醫卻又難以考入大學中醫系的一種可行管道。現在台灣的特考亦即將走入歷史,雖然特考不限學歷,但是弊端甚多,也只好加強正規教育了。

中醫傳授自古以來並沒有發展成學校組織,只有個別傳授,或是各自學派的形成。因為中醫診治有其一貫的體系和認知,雖然不可能每位醫師都能熟悉各種經典,或是各個細分科,學校的基礎教育的是有其必要,可是最後的定向教育那就有必要的師徒制。傳統上師徒制是有其必要性,因為中醫診治是很強烈的思惟操作,一方面書上寫的很難直接應用於臨床,中醫不像西醫,西醫頭痛就是普拿疼,中醫的頭痛方藥那是多如牛毛,西醫困難於診斷,中醫是診斷、用藥都困難。

有位朋友想找台中知名的山中名醫診治,可惜老先生的看診時間很奇怪,知此道者當悉知,不再明言。這位朋友喬不出時間,最後找到號稱是老先生的大徒弟,給了他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診斷,西醫的慢性鼻竇炎是中醫的太少兩感,或許是我的傷寒論學的不好,無法領略其中精妙,不能參悟玄機所在,不過最後還是沒有解決問題,中醫真的有那麼難嗎?

中醫最奇妙的是強烈的靈活姓,除了基本理論要弄清楚、理通順之外,唯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惟模式,才能妥善的解決問題,所以長時間的跟診就很需要,這也就是台灣家族式的中醫傳承還有一定的機會,是中醫院校的教育所達不到的。另一方面學校教授的臨床經驗足夠嗎?也就是會看病嗎?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因為中醫唯有通過實際臨床,才能確實反應中醫的正確與不正確,才能集中正確又有效的內容傳授,不然照書搬講是不可能有用的。

所以學習中醫困難的是在於經驗的傳授,有人會教嗎?有人肯教嗎?不管是大陸的中醫學院學生,或是台灣的中醫學院學生,面臨的都是一樣,學校教的不足以應付臨床,而臨床實習時能夠碰到好的老師,那真是祖上有德、托天之幸,只是在大陸傳統上老師的資源較多,名老中醫較多,尤其是對台灣過去學習的學生較為青睞,一方面台灣學生還保有較多的尊師重道,另一方面遠赴他鄉求學的積極性較強。

最後無可諱言的,有志於醫,是要能夠解決問題,若是每天都被問題打敗,那勉力工作又有什麼興致可言,因為最後連最重要的自己家人健康都會束手無策,都無法維護,那花一輩子的精力去投入中醫,豈不證明古人所說的:學書廢紙,學醫廢人。所以經常有人問我,去大陸學中醫好不好,我想這問題太複雜了,就看你追求的是什麼吧。

資料來源:http://cmedicine.org/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disc123
2006-11-09 11:37
1樓
  
最大的不同 在於中醫知識的傳承跟研究 台灣比較沒有科學角度 來看待中醫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llkkman
2006-11-09 18:25
2樓
  
在我看來:
一個是白老鼠多
一個是白老鼠少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美人魚
2006-11-11 21:25
3樓
  
我也使用西藥,但我就不喜歡用類固醇!

類固醇我不會排斥,因為真的有些疾病需要用到它,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一些免疫性疾病。如有病人有在服用它,我一定會告訴他們不要停藥,要減量也要找開藥的醫生。

我在呼吸科工作時,有一個38歲的章性男病人,因患哮喘,也且會要求醫生給他做衝擊療法,量大加日久,在一次的轉身咳嗽時,肋骨斷了三根,最後他還是找了有經驗的老醫生給他服中藥。

只要能治療疾病的藥都是好藥,看治療者如何使用而已!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omniplay
2006-11-17 07:31
4樓
  
樓主說的粉有道理!難怪我看了那麼多中醫師~都覺得So..So...
大概久病對醫生有一定的了解~第一帖藥就知道診脈功力有某切中!
台灣也不是沒有名醫! 只不過名不見經傳的也是有!
現在對台灣的四大神針粉有興趣!!!!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chuyu002
2006-12-05 00:49
5樓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有何不同呢
大陸中醫與台灣中醫與韓國中醫和日本漢醫有何不同
病人也不同 風土人情氣候不同 用藥也不同
大陸中西融合研究較多 西學中也多 常會看到中藥西用 療效當然立竿見影 副作用想必也少不了
如臨床中藥學 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 細辛用到60公克 其毒性 和用西藥也差不了多少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美人魚
2006-12-05 02:43
6樓
  
下面是引用chuyu002於2006-12-5 00:49發表的 :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有何不同呢
大陸中醫與台灣中醫與韓國中醫和日本漢醫有何不同
病人也不同 風土人情氣候不同 用藥也不同
大陸中西融合研究較多 西學中也多 常會看到中藥西用 療效當然立竿見影 副作用想必也少不了
如臨床中藥學 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 細辛用到60公克 其毒性 和用西藥也差不了多少

曾聽過 : 細辛不過錢!
但後來研突發現,這句話是有根據的!
發現細辛的有毒成分不溶於水,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散劑還是不過錢或少量應用為妙!
而湯劑則比較不需如此限制,當然,藥渣不可飲用!!
就我自己而言,類風濕性關節炎,我寧願在發作期15~30mg、穩定期5~10mg的類固醇來服用,至少十分安全又可很好控制,也不願可能一次就可能令人出狀況的如此服用中藥。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牛奶牛
2006-12-05 05:34
7樓
  
呃...其實現在年輕一輩的大陸中醫藥系的學生 會認真學習中醫的並不多
由於近年來不知道哪個龜蛋提倡中醫要西醫化科學化...導致一堆學生並不熱衷於中醫的研讀
到了醫院實習 也一味的往病房跑 卻不願意待在老中醫身邊
抗生素 類固醇等西藥可以記得滾瓜爛熟 各項生理學 細胞生物學 甚至醫用化學都可以跟你說的頭頭是道 呃~~天王補心丹....不好意思 不會 = =
大陸的中醫和台灣不同 中醫師也能開西藥 甚至能上手術台(很不可思議吧?)
對他們來說 西藥方便多了 藥廠給的回扣也多....

來大陸學中醫..確實..只要你用心學   這邊有的是好老師
可是由於台灣政府的不斷打壓 台灣學子在這裡學的再好也沒用
小弟也見過許多在大陸學習十年以上取得博士學位的人..回台灣..只能偷偷看病
轉行的更不在少數.....所以只能奉勸想來這學習中醫的朋友....三思 = =
下面是引用chuyu002於2006-12-5 00:49發表的 :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有何不同呢
大陸中醫與台灣中醫與韓國中醫和日本漢醫有何不同
病人也不同 風土人情氣候不同 用藥也不同
大陸中西融合研究較多 西學中也多 常會看到中藥西用 療效當然立竿見影 副作用想必也少不了
如臨床中藥學 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 細辛用到60公克 其毒性 和用西藥也差不了多少

中藥煎煮時 依特殊藥性不同 其煎煮法也大不同 有文火慢煎 武火急煎 或先煎 後下 袋煎 另服等
四逆湯中的附子 在大陸一般醫院 通常一副藥開超過3公克 就會被要求醫生重新確認簽字 最大野不能超過6克 而古方中超過30克的卻比比皆是 小弟曾親身嚐過更大劑量 (請別嚐試 因煎煮法和一般不同)

呃.....打報告打到一半 隨便回了一下 小弟口才不好 或許有點不知所云 並沒貶低任何人的意思
如有冒犯 還請海涵....睡覺去........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美人魚
2006-12-05 14:58
8樓
  
關於中藥劑量的問題,當然只要在大陸學中醫的人都應該看過,那些中醫用藥的靈活性及謹慎性,當然有時醫院也會給予一些中醫方便,像半夏、附子這類藥物,只要煎煮時間長些,用到15克基本都沒問題,而一些老中醫用到30克也不會有人過問,而那些名不經傳的中醫,中藥房就會照規定來了,有毒藥物15克甚至12克以上就要醫生簽名。如果我要如此大劑量使用這類有毒藥物,我一定自己煮才會給病人飲用,心裡也好有個底,畢盡要醫人要也保護人!

在筷子基的衛生中心,某中醫平時就常開大戟30克,但可能沒交代清楚或病人沒照著囑去做,飲用完湯藥後,沒多久就送醫院急救去了,能怪誰?最後病人只有轉看其他醫生而已,也沒有追究!

至於細辛用到60克,我雖明白湯劑中有毒物質不溶於水,但我心裡實在沒底,如果是我,我寧願選用其他中藥,甚至其他更安全的方法,我相信不管是醫生還是病人,心裡所想的是要治病,而不是要拼命!如果細辛用到60克可以治好999人而一個人出了問題,那也不划算啊!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福氣
2007-03-19 00:09
9樓
  
中醫博大精深,但遇過好的中醫,收費都是負擔不起!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disc123
2007-03-28 19:48
10樓
  
台灣中醫看起來像民俗療法 中國中醫看起來比較有傳統素質 其實重點應該走向西醫觀點 表情 的中醫學來進步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小憲
2007-04-22 14:33
11樓
  
中醫或許是一條不歸路~或許也是我的宿命~我不會後悔
我會走過它的~
希望每個人都能身體健康~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邊城
2007-04-27 10:20
12樓
  
其實兩岸的中醫都ㄧ樣,是現代的李時珍、現代的張仲景,可以自創醫藥、自創方劑、自言其說、自言自語……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jeep25
2007-05-22 05:02
13樓
  
以傷寒論來說...
台灣的中醫...墨守成規不知精進...
再加上~~考選部專業人士~~做怪及諸多刁難...台灣中醫能進步到那去
真想問問那些什麼教授博士自認為正統的人....當初他的中醫是誰教的

大陸的中醫...有條無文刪而不用...

相信來這的有不少是中醫師或未來中醫師....
應該也讀過傷寒論...也知道傷寒論裡面有不少條...沒有文...
不為什麼...只因為諸多原因而遺失了...
只是不知道...都沒文了..大陸敢刪...台灣卻不敢刪..
空留條...沒有文...唉~~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topqaz
2007-06-08 04:21
14樓
  
台灣仍有好的中醫師
不過大部分是中醫家族一脈相承而來
會不會把脈
看他的指法便知了
開的藥對不對
吃下去馬上知道
如果對症下藥
吃下去後的感覺會是通體舒暢
甚至不用吃 光把藥握在手心就會有感覺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kid
2007-06-09 21:04
15樓
  
有位朋友想找台中知名的山中名醫診治,可惜老先生的看診時間很奇怪,知此道者當悉知,不再明言。這位朋友喬不出時間,最後找到號稱是老先生的大徒弟,給了他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診斷,西醫的慢性鼻竇炎是中醫的太少兩感,或許是我的傷寒論學的不好,無法領略其中精妙,不能參悟玄機所在,不過最後還是沒有解決問題,中醫真的有那麼難嗎?

說的是張國養老師吧
他的大弟子是鐘箴禮老師吧
他的診斷...絕對不會錯...
看不懂 是程度不夠 不是他錯
太多人的命交在他們手中 我看的太多了
搭了脈說是急腹症 一個晚上之後 果然是急腹症
搭了脈說是子宮肌瘤 多大的範圍 檢驗後就是在那範圍
搭了脈 開了藥方說吃了白血球會上升多少 就是多少
精準精當 我在旁邊看的是佩服無比
再來就是他們治病的思路 跟一般人不一樣
必須要給他們時間 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信
張老師治療癌症的病患 只要不是太晚去找他 堅持的 都渡過了
他是我目前看過 四診合參最準確的 並且不會隨隨便便就像大陸的中醫師"捨脈從症"
用藥思路抽絲剝繭
非常的細膩
不要對台灣的中醫放棄希望 其實真的好的 不比大陸的差
可能還要更強悍 目前我見過的 心裡最認同的 就是這老師了...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waifat
2007-06-10 21:36
16樓
  
两经兼病
太阳与少阴同病
太少两感寒邪,误发其汗,不仅卫气伤,
肾中真阳亦并损,致烦躁吐逆、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hal8952
2007-10-05 15:41
17樓
  
這篇文章真是道出了台灣學中醫的困境。

至於文章中所言科學中藥不好用,這點個人有不同的看法。

科學中藥非是不好用,而是在處方靈活上著實大大的不便。

方中的劑量已是固定,如果方中某單味藥在處方劑量上有所不足時,是可另外取單味藥粉加進來。如果是要減量的、或抽掉的,實是不能做到。只能另外取數位單味藥組合成一劑,這樣還是能有一定效果,但這時直接開煎劑不就結了。

又製作科學中藥的廠商也有好的、和不好的,有的廠商所作出來的複方,罐子打開聞聞「氣味十足」,有的是「氣味差矣」。實際服用後氣味足的,病情明顯改善。氣味差的,效果就不好,非得加量或加次才能改善病情。這些個藥廠,就個人所知有好幾家,其中一家為國內喝喝有名的藥廠。

另外一點是濃縮度的問題。例如:灸甘草湯。此方在順天、勝昌、明通、港香蘭、莊松榮……等等的藥廠上,他們的濃縮度是多少?清楚否。當中的每一味藥的劑量上,是否又等同,會不會又另外加一、二味藥進來。而這只是灸甘草湯,其它的呢?例如。桂枝湯、十全大補湯、加味消遙散、百合固金湯。就自已所知,以上含灸甘草湯等共五種,每一種複方的濃縮度都不同。(藥廠對內複方不統一,對外彼此也不統一,實在也沒法)

而單味藥呢,葛根、桂枝、熟地、黨參也是一樣的,濃縮劑皆是不同。

清楚濃縮度的不同來加以處方,就不會有病輕藥重、藥輕病重的情形。清楚脈象陰陽、表裏、內外的偏頗,開藥處方就會在陰陽、升降、內外、補瀉上有所側重,不管是煎劑或是粉劑,其療效即會特別的彰顯出來,唯療程的快慢,則要看病人當時的情況,非能夠一定立即。文中張老大弟子看的那一位病人沒效,可能是此情形,時間久一點,就會知道了。如果是要立即,還是看西醫會比較快。但又真能快多少,癒後精神狀況相比較,用中用西,即會有深刻的體會,此是精、氣、神有無損傷到。

一位朋友,得類風濕性關節炎,服什麼藥,就是類固醇。效果如何,有服就不痛,不服就又來痛。自知藥的傷害度不敢常服,精神痿靡、說話無力,不能自主,一看到她,依中醫所學是陽氣嚴重的不足。朋友介紹找到一位長輩看診,看朋友藥單內容是烏頭湯加減,炮附用到15錢、製烏頭用到5錢,朋友服用3個星期,即看出她整個人明顯不同以往,有精神、有元氣。自訴以前都是別人幫她做決定,服藥三星期,能斷然拒絕別人的主意。

能碰上好醫師、好老師是命;嫁娶到好或不好的對象也是命;出身在那戶人家當兒女也是命。個人有多少質量,所碰上的,大約也是等同多少質量的對方,不必怨。前世今生,今生受者是,前世作則是。

和您思想有所抵觸請莫生氣。
參考、參考。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skid
2007-10-06 00:51
18樓
  
歡迎hal8952出現
看到你出現 我也跟著出現了
^^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haloyeh
2008-02-22 23:47
19樓
  
hal8952您好,看到您的撰文,本人心有戚戚焉『能碰上好醫師、好老師是命;嫁娶到好或不好的對象也是命;出身在那戶人家當兒女也是命。個人有多少質量,所碰上的,大約也是等同多少質量的對方,不必怨。前世今生,今生受者是,前世作則是。』想必您對氣功推拿按摩亦有所研究,小弟亦有許多問題,不知是否可與共同討論、研究?另小弟對於您這篇文章『艾絨品質測試發表---直接灸、隔薑灸、針上灸測試 』不藏私相當激賞,很感謝有您的存在,讓我們這些臨床者有相當多的獲益。不知一針二灸三用藥,出自於而處,小第另一老師認為應是一推二灸三用藥,不知您認為如何呢?
台灣的中醫與大陸中醫有何不同?
目前大陸的中醫存在一個現實的處境(藥廠的回扣、升遷),身為中國人不相信自己的中醫,生病了大多找西醫去了,不只老百姓如此,連在醫院的中醫師也常常開西藥,要的也是速效,醫師如此,病家呢?大陸的中醫可以開西藥台灣的中醫只能乖乖的開中藥,這是一個不同點;台灣的中醫開方漸漸的以西醫的模式下方,舉例而言:頭痛就是川芎茶調散、小便不利五苓散、脾胃不和香砂六君子湯、經痛溫經湯、咳嗽止嗽散、脇痛逍遙散有熱加丹梔、風寒感冒荊防敗毒散....等等,此看病模式就如西醫下藥一樣一個蘿蔔一個坑,請問這樣的中醫要如何進步?開藥雖然能辨証論治,但是不能成為科藥醫生,僅用科藥要如何加減?在此請問各位看倌,倘若醫學是進步了,為何西醫醫院一直蓋新醫院?為何往往是一床難求?西醫看病是科技而不是科學,中醫才是真正的科學醫學,吾人認為現在應該要中西合拼,小弟不認為如此,試問中醫是民國後較優還是民國以前(清元宋以前)想必是後者吧,在宋朝漢朝周朝時看病有西醫嗎?並沒有,在沒有西醫的背景,中醫一樣活的好好的且效療更好,如此為何要中西合併?西醫僅能讓中醫做為診斷的依據罷了,兩者不一樣的理論基礎不一樣如何合而為一,一個是拿小白鼠只看基因、分子、解剖屍體,另一個是以活人經絡為看病的依據,請問這要如何合拼?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haloyeh
2008-02-23 00:11
20樓
  
細辛過不過錢,套一個現代名稱來說它的有效成份有多少,產地地道嗎?煮藥後其莫耳濃度又有多少呢?細辛不過錢是因為以前是以散劑來服用,現不管本人或大陸中醫師開藥開三錢五錢大有人在?有副作用嗎?並沒有發生,有是証用是藥,原就是太少兩感獨麻黃附子細辛湯,難道要把細辛去掉嗎?沒有証狀幹麼吃藥呢?藥不到味稍嫌病重藥輕,藥重病輕也不行,倘若該患者就該用如此的量能不用嗎?
現在的中醫開鮮少有人提藥氣了。

獻花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