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癌化致大腸癌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mego
2006-06-29 10:58
樓主
推文 x0
【來源出處】 http://health.sinchew-i.com/

息肉癌化致大腸癌
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雖然不是所有大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不過多數的大腸癌皆由息肉演變而來。因此,定期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colonoscopy)可瞭解大腸的情況,並可直接清除息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另外,患癌後病患也要照顧飲食和營養的攝取,尤其在化療或電療期間最為關鍵。多數病人的體重會急劇下降,對初期癌症病人的康復率和末期癌症病人的存活率影響甚大。因此,建議病人多攝取高蛋白質或高熱量食品來維持體重。

普通外科及大腸外科專科醫生林德懋指出,大腸癌在我國屬高罹患率癌症,是男性罹患率的第一名,女性罹患率的第三名(繼乳癌、子宮頸癌之後)。比起馬來人(10萬人中有6人)和印度人(10萬人中有8人),華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最高(10萬人中有22人)。


“早期的大腸癌沒有明顯症狀,不易被發現。一旦出現血便等現象,病情多達中末期。很多痔瘡病人誤以為血便是由痔瘡造成,或對輕微的腹痛不以為意而忽略了檢查,結果都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大腸癌便血達中末期

他說,大腸癌多為基因或家族遺傳所致。若家人曾患乳癌、子宮癌或大腸癌,那患大腸癌的機率最高;長期患有嚴重的潰瘍性腸道炎(ulcerative colitis)也屬大腸癌高危險群。

林德懋解釋,大腸癌與息肉(polyp)息息相關。大腸內的息肉多數是良性的,不過有些人因基因突變或家族遺傳等問題而出現癌化。雖然不是所有大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不過多數的大腸癌(超過90%)皆由息肉演變而來。

“一旦息肉癌化變成大腸癌,息肉便會不斷增大或蔓延(第一期或第二期),甚至擴散至淋巴腺(第三期)。”

息肉癌化成大腸癌

因此,他建議人們(尤其是40歲以上或曾有息肉者)定期接受大腸內窺鏡(colonoscopy)檢查,除了可瞭解大腸的情況,還可直接徹底清除息肉。

“息肉切除後可能再長出來,因此要定期檢查切除息肉,才不至於將來演變成大腸癌。”

醫生通常會依照息肉的大小進行不同的息肉切除法,不過大腸內窺鏡是目前診斷大腸癌或大腸疾病最普遍的治療法,準確性高達90%以上。

他提醒,早期的診斷與治療,病人的復原率約90%。即使是中末期的大腸癌,病人仍可透過正確及有效的治療延長壽命。

“大腸癌雖沒有明顯症狀,不過身體出現的不尋常反應便可稱為早期症狀,病人絕不可掉以輕心。”

特定食品
提高患癌風險


飲食治療師姚金賢表示,個人的飲食習慣對癌症有一定的影響。一些特定的食品更會提高患癌風險,如肉類、腌製品和酒精等。

根據香港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研究報告顯示,過量攝取酒精幾乎是所有癌症的起因。肉類有提高罹患大腸癌風險;腌製品(如鹹魚、臘腸等)則對鼻咽癌和胃癌影響最大。

她指出,日常多攝取蔬菜和水果有助降低罹癌風險。不過,預防癌症的要點不只是照顧飲食,還要維持健康的日常作息和習慣,如適當運動、不碰煙酒、壓力管理、保持正常體重等。

癌病消耗熱能大
多攝取蛋白和熱量


飲食治療師姚金賢指出,癌症病人的熱能和蛋白質的消耗力很強,因此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及體重急劇下降的狀況,對初期癌症病人的康復率和末期癌症病人的存活率影響甚大。

她補充,40%病人在被診斷患有癌症後出現體重劇減的症狀,會間接影響化療或電療的療效。

“治療期間,若癌症病人的熱量、蛋白質、營養素攝取不足,加上體重下降,病人的免疫系統會變弱。因此,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可多攝取高蛋白質或高熱量食品來維持體重,不過高熱量食品並非煎炸或高脂肪食品。”

此外,充足的多元營養素、礦物質、纖維質和水分也是必要的。雖然醫學沒有任何實驗證明高纖維食品對癌症有治療作用,不過纖維質可幫助大腸癌病人的腸胃蠕動得更好,進行排毒;充足的水分則對鼻咽癌病人有幫助。


大腸癌症狀

如廁習慣突然改變
大便有血
無故貧血
腹部疼痛、脹風
每次如廁時總有排便不乾淨的感覺
腸胃阻塞(飯後嘔吐、不能放屁或大便等症狀)


化療和電療期間的飲食貼士

胃口欠佳、作嘔及腹瀉是一般癌症病人在化療和電療期間出現的症狀,會使病人的體重嚴重下降,繼而影響免疫系統和治療效果。


1.胃口欠佳

◆少吃多餐,或隨身攜帶一些零食(如適合病人口味的餅乾),有胃口時便可即刻補充熱量。

◆選擇高蛋白質和高熱量食品。建議選液體食品如奶昔、湯類、粥等,病人較好入口,這些液體食品可煮濃一點,或在裡面放入無味的蛋白質粉或豆粉,有助病人多吸收熱量和蛋白質。

◆可多吃早餐,因為病人晚餐時的胃口都會變差。

◆建議以清蒸或清炒為主,避免煎炸。

◆保持口腔清潔與衛生,有助提高病人的食慾。


2.作嘔

◆少吃多餐。

◆食物的溫度別太熱或太冷,儘量維持在室溫。

◆很多病人進食時或進食後嘔吐,建議可利用薄荷或檸檬來抑制;進餐時可看電視或聽音樂,有助轉移注意力。

◆避免吃太甜、太油或太辣的食物。

◆避免餐前喝過量水導致出現飽足感。建議飯前半小時喝水。

◆餐後若有嘔意,避免即刻平躺在床上,建議45度坐躺。


3.腹瀉

◆適時補充水分和鹽分。通常醫生會提供病人足夠的鉀和鈉。

◆腹瀉階段最好減少攝取咖啡因、乳糖或高纖維食品,最好也避免冷飲。




【心得感想】

原來息肉跟大腸癌是息息相關的
食慾不振.早飽.腹部不適等.這些跟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症狀很相似.
大家還是要提高警覺..有疑問的話還是做大腸鏡的檢查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JK-LIN
2006-07-05 13:30
1樓
  
怎麼看完,感覺自己得了大腸癌,真害~

有空要去做健康檢查了,但大腸鏡的檢查
不是很痛苦 表情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mego
2006-07-05 16:42
2樓
  
下面是引用JK-LIN於2006-07-5 13:30發表的 :
怎麼看完,感覺自己得了大腸癌,真害~
有空要去做健康檢查了,但大腸鏡的檢查
不是很痛苦 表情

表情 還好還好...

大腸鏡的檢查跟大腸癌...你選擇哪一項..

表情 別說說罷了... 有疑問還是檢查的好.祝平安無事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AK4600
2006-12-01 02:04
3樓
  
表情 表情 現在的 表情 表情 我看到大腸麵蚵仔麵線換是滷大腸會翻臉.................................因為7月初因為克隆氏症切掉整個大腸 表情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kodak2222
2006-12-01 12:06
4樓
  
挖~原來息肉和大腸癌的關係密切。
受用受用,謝謝大大分享。
飲食清淡,吃粗糙食物遠離大腸癌。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mego
2006-12-02 09:15
5樓
  
下面是引用AK4600於2006-12-1 02:04發表的 :
表情 表情 現在的 表情 表情 我看到大腸麵蚵仔麵線換是滷大腸會翻臉.................................因為7月初因為克隆氏症切掉整個大腸 表情

表情 克隆氏症 這是什麼症狀嗎..可以跟我們解說一下嗎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AK4600
2006-12-03 01:30
6樓
  
在台灣克隆氏症很少,男多於女.發病以30歲+ -15歲.目前所知最年輕2歲,年長我還不清楚.它是免疫系統失調把腸子當作外來病菌攻擊.所有腸子都是它攻擊的目標.猶太人最會生的病.在台灣可能10萬個才一個.它的親戚是潰瘍性大腸炎(都是容易長息肉跟大腸癌高危險群)只能說有肛門膿瘍的人要注意,開膿瘍刀1年不會好那事情大條ㄌ.發病情形不一樣,所開的刀部位也有所不同.有些是攻擊小腸,有些大腸(我就是)反正就是會攻擊腸子,發炎腸阻塞開刀,腸子越開越短.然後等死吧.....................
現在乖乖ㄉ吃藥,固定時間檢查很怕再進醫院開刀(開ㄌ4次刀) 表情 表情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美人魚
2006-12-03 20:23
7樓
  
下面是引用JK-LIN於2006-07-5 13:30發表的 :
怎麼看完,感覺自己得了大腸癌,真害~

有空要去做健康檢查了,但大腸鏡的檢查
不是很痛苦 表情

不一定要做大腸鏡的!

可以拍腸道鋇劑X光片!
基本上可以看出了,如有疑問再做大腸鏡及做病理切片!!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bao456
2006-12-03 20:51
8樓
  
下面是引用美人魚於2006-12-3 20:23發表的 :


不一定要做大腸鏡的!
可以拍腸道鋇劑X光片!
.......
腸道鋇劑X光片死角很多
而且容易有些病灶會忽略掉
若是只做了腸道鋇劑X光片
卻沒發現應該發現的病灶
那就比沒做更慘了

除非有特殊沒辦法做大腸鏡的情況
否則只要有懷疑還是建議做大腸鏡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美人魚
2006-12-03 23:32
9樓
  
下面是引用bao456於2006-12-3 20:51發表的 :

腸道鋇劑X光片死角很多
而且容易有些病灶會忽略掉
若是只做了腸道鋇劑X光片
卻沒發現應該發現的病灶
.......

二種檢查方式各有各的優劣處,基本上侵入式的檢查方式,病人接受度並不高,而鋇劑X光的方式反而容易被接受!X光照相畢竟僅能得到影像資料,已可以排除很多疾病了,卻無法得到確切的病理組織答案,因此若影像不清,或有還有懷疑的病灶時,還是得做內視鏡來證實。因此與內視鏡比較,在診斷上稍遜一點,但臨床上設備不多,技術層面不如內視鏡困難,還是有其臨床價值,作為初步篩檢還是不錯的選擇。

大腸鏡的適應症:
1)有腹瀉、便血、下腹痛、貧血、腹部包塊等症狀、體徵,原因不明者。
2)鋇劑灌腸或乙狀結腸鏡檢查有異常者,如狹窄、潰瘍、息肉、癌腫、憩室等;或鋇劑灌腸不能解釋的病變。
3)腸道炎性疾病的診斷與隨訪觀察。
4)需作止血及結腸息肉摘除等治療者。
禁忌症:
1)肛門、直腸嚴重狹窄。
2)急性重度結腸炎,如重症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憩室炎等。
3)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及腹腔臟器穿孔。
4)妊娠婦女。
5)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精神失常及昏迷患者。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bao456
2006-12-04 07:58
10樓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64/064090.asp

無痛胃鏡、大腸鏡好嗎?

電台的古典音樂悠揚,時而插播某家健康檢查中心廣告,強調無痛胃鏡、腸鏡,能讓民眾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受檢,給人一種「睡醒時就已做完檢查」的愉快想像。

愈來愈多醫學中心的健檢部門網站,也開始特別標示提供無痛內視鏡檢查,企圖減少健檢顧客對胃鏡、大腸鏡的恐懼,不至於略過這兩項重要檢查。

的確,內視鏡檢查可能是所有健康檢查中最讓人畏懼的項目之一。不少人光想到要把一條又黑又長的管子從嘴巴吞到胃裡,或從肛門穿進腸子裡就害怕發抖。曾接受胃鏡或大腸鏡覺得痛苦難耐又跳又亂抓的人,也不在少數。為了減少檢查的焦慮疼痛,無痛式胃鏡、大腸鏡檢查最近成為健檢熱門選擇。

然而,也有醫師質疑無痛鏡檢增加腸穿孔機率,並且擔心台灣麻醉醫師人數過少,乏人為無痛鏡檢麻醉風險把關。

到底無痛鏡檢和一般鏡檢做法有什麼不同?有沒有禁忌?除了健康檢查民眾,一般病人可以選擇無痛內視鏡嗎?
胃、腸鏡是臨床診斷利器

胃鏡和大腸鏡至今仍是臨床診斷利器,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這兩種內視鏡能直接檢視胃腸組織,有沒有潰瘍、發炎或惡性腫瘤等問題,更且,當發現或懷疑異常時,可以立即做切片供病理分析診斷。

尤其是分別高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三位的大腸癌,與第五位的胃癌,需要早期發現惡性病灶,「最直接的就是內視鏡,」馬偕醫院胃腸科資深主治醫師施壽全表示,除了直接察看胃和大腸組織,還能做其他檢查做不到的切片或瘜肉切除術。

尤其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大腸瘜肉與大腸癌有高度相關,早期發現大腸瘜肉,定期大腸鏡追蹤,必要時將瘜肉切除,是降低大腸癌的有效方法。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統計2003年後半年,接受內視鏡檢查的3289位民眾,有16位被診斷出腸胃道癌症。
無痛是不是麻醉?

雖然明瞭這兩種鏡檢很重要,但仍難抹滅胃鏡、大腸鏡帶來的不舒服。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其實人體的胃和大腸黏膜本身沒有痛覺神經,胃鏡讓人難受是吞管子和打空氣入胃時,胃脹誘發噁心嘔吐的反射,以及胃鏡管摩擦咽喉而疼痛出血。

不過胃鏡檢查時間較短,痛苦感受沒有大腸鏡強烈。

大腸鏡從肛門口伸進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闌尾至小腸開口,整個長度超過一公尺。腸鏡要在彎彎曲曲的腸道前進,常會壓迫、牽扯、拉緊腸壁外層,使受檢者產生想解便、腸子絞痛、腹脹等感受,有些曾接受腹部或婦產科手術、腹壁沾黏的人,會痛得做不下去。

而無痛胃鏡、大腸鏡就是在傳統鏡檢開始前,給予止痛鎮靜藥物,使受檢者處在輕度麻醉狀態後再開始。檢查前需先做心電圖、胸部X光,交由麻醉醫師評估受檢者身體狀況,並詢問有無藥物過敏等病史。確認沒問題後,打點滴,接上血氧、心率和血壓監視器,然後靜脈注射麻醉鎮痛(如demerol、rapifen)和抗焦慮安眠藥物(如valium、propofol),達到朦朧麻醉(conscious sedation)層次,亦即提高受檢者對疼痛忍受度、身心放鬆,但又不像手術時的深度麻醉狀態。在麻醉醫師或護理師全程監控下,腸胃科醫師操作鏡檢,做法和一般胃鏡、大腸鏡相同。

檢查結束後,需休息至意識清醒再離開,檢查後當天禁止做精細或危險工作,例如開車、騎車、開會或裁示重大決策等。

李宜家醫師指出,雖然無痛鏡檢給的鎮痛安眠藥物的作用較輕微劑量也少,卻仍有抑制呼吸等潛在風險,所以氣喘、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肺功能較差的人,大約佔所有健檢人數五分之一的民眾,不適合採無痛方式做內視鏡檢查。

另外,台灣麻醉醫師匱乏,醫院尚可排班調配麻醉醫師搭配麻醉護士支援無痛鏡檢,但是一些健檢中心只靠麻醉護士支撐全場,萬一有緊急狀況該如何因應,令人憂心。

至於有醫師質疑無痛大腸鏡有增加腸穿孔的危險,「有一點可能,」施壽全醫師點頭並補充解釋,不管技術再怎麼進步、不論用無痛或一般方式,將整個大腸看完的全大腸鏡,平均有五千到一萬分之一機會發生腸穿孔合併症。而無痛大腸鏡阻斷了受檢者的痛覺,使得醫生有可能在推腸鏡碰到阻力時,因聽不到病人喊痛,加重力道而戳破腸子。
醫院做無痛健檢不敷成本

平心而論,從講求生活品質與人道關懷的立場,無痛胃鏡、腸鏡的確能夠減輕受檢者的焦慮與痛苦,所以目前美國、澳洲等國家多將無痛式胃鏡、大腸鏡當成健康檢查、門診或住院病人的常規做法。台灣則大多數無痛內視鏡仍侷限用在健檢民眾,尚未普及到每天成百上千、需做胃鏡或大腸鏡的病人。

設備、時間、人力是醫院的主要考量。施壽全醫師指出,國外醫療保險給付金額較高,可以支撐無痛鏡檢需要額外配置的麻醉醫師、心肺監視儀器、受檢者準備和恢復麻醉的床位和空間的成本;但台灣健保不給付無痛鏡檢額外費用,麻醉科醫師人力不充裕,加上腸胃科醫師工作量大,有時候一個上午要為30、40位患者做胃鏡,無痛檢查花費時間長,使得多數醫院沒有開放門診無痛鏡檢。

不過已有部份醫學中心或教學醫院,提供部份時段給需做胃鏡或腸鏡的病人用無痛方式受檢。不管是健檢中心或一般門診住院病人,選擇無痛內視鏡,需額外自費,價格從2500~5000元不等。

醫生的技術也很重要。曾赴日進修的李宜家醫師指出,如果能藉由技術經驗,適時改變受檢者體位,調整胃腸腔內空氣量,是可以減少受檢者的不舒服。日本人罹患胃癌比例高,胃鏡檢查數量多,但很少用無痛方式,就是因為日本醫師技術熟練沈穩。

至於該不該選擇無痛式胃鏡、大腸鏡,端看個人對疼痛忍受程度。施壽全建議健康檢查民眾,如果決定採無痛鏡檢,最好麻醉一次,胃鏡、大腸鏡都做。

對於比較敏感、手術後遺症、或天生腸子構造特別的人,檢查很難進行,醫師會以上消化道攝影取代胃鏡,下消化道攝影代替大腸鏡。不管是否選擇無痛方式,醫師建議若出現反胃、容易腹脹、打嗝、胃燒灼感、食慾變差、飲食或排便習慣改變等現象,應就醫安排胃鏡檢查。有家族胃癌病史的人,最好每3~5年做一次胃鏡。有家族大腸癌病史的人年過40歲,或者有大腸瘜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好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審稿專家: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明賢)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magpie2005
2006-12-05 09:24
11樓
  
本人還真的是照過大腸鏡
大腸鏡的檢察,確實是不太舒服
會從肛門插一根管子
灌氣進去,會覺得肚子充滿了氣
非常的脹,功用是將皺折的腸子撐開
才好照大腸鏡,才能看的清楚


生病的人是沒有尊嚴的 表情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young2003
2008-08-23 23:29
12樓
  
謝謝~
看了之後
會更注意生活飲食習慣~
提早注意~
提早發現~
提早治療~

獻花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