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同時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adamlee9
2020-02-03 11:55
樓主
推文 x0

圖 1.

圖 2.

圖 3.


因果同時這是《法華經》的道理,
《妙法蓮華經》講多重蓮華,
所以也叫《蓮華經》,
不是西方世界蓮花多,才叫《妙法蓮華經》。
花多果也多的,只有蓮花,
多少蓮花瓣就有多少蓮子。
蓮花另外一個意思是「出污泥而不染」,
我們在煩惱之中不爲煩惱所染。
更殊勝的意思是「花果同時」,
花果同時出現,正是大圓滿的意思,
「即修即行即果」,花一開小蓮蓬就出來了。
像桃花、杏花不都是要等到花瓣掉了,
才出果子。蓮花一開花,果子就在了。
不但不等花開,
在花中就有含苞未放的小蓮幼在裏頭。
因果是同時的,不是種了因,
以後再慢慢得果,因出現了,
果就出現,「即修即行即果」,行就是果。
大因果同時這是《法華經》的道理,
《妙法蓮華經》講多重蓮華,
所以也叫《蓮華經》,
不是西方世界蓮花多,才叫《妙法蓮華經》。
花多果也多的,只有蓮花,
多少蓮花瓣就有多少蓮子。
蓮花另外一個意思是「出污泥而不染」,
我們在煩惱之中不爲煩惱所染。
更殊勝的意思是「花果同時」,
花果同時出現,正是大圓滿的意思,
「即修即行即果」,花一開小蓮蓬就出來了。
像桃花、杏花不都是要等到花瓣掉了,
才出果子。蓮花一開花,果子就在了。
不但不等花開,
在花中就有含苞未放的小蓮幼在裏頭。
因果是同時的,不是種了因,
以後再慢慢得果,因出現了,
果就出現,「即修即行即果」,行就是果。


大圓滿觀偈:
無修無證無證者,無取無捨任運住,
真實體性真實觀,所顯悉為本體性
法性自性互含攝,明體真常無生佛,
瑜伽者於此認得,即是本來大覺王。
黃念祖上師開示:
根本智,也稱為「法身見」。
知一切法本明,就是無生明體。
知道一切法是本明,就是你本來妙明的真心,
就是本來無生的明體。
我們大圓滿法裏頭「真實體性真實觀,
所顯悉為本體性」。
一切法所見就是本體性的法身見。
「法性自性互含攝,明體真常無生佛」,
都是本來明體,這就是法身見。
一切都是法身,明體真常無生佛,
所以對待就沒有了。
所見一切皆法身,所顯悉為本體性,
就是法身見,依這個修就成正覺。
不用其他的對治,不用轉捨轉得,
不用八不等觀察門,直接了當,
比前面又簡潔了。
八不觀察-不生、不滅、不斷、
不常、不來、不去、不一、不異,
這要懂很多很多道理才行。
現在直接了當,一切皆是法身,
皆是本來明體,妙明真心。
就是所見一切皆法身,就不是轉捨轉得,
把煩惱一點一點轉成菩提。煩惱也是法身,
菩提也是法身,一切都是法身,沒有兩樣。
所以頓、漸,就在「見」上決定。
這就是法身見,一切法都是俱生智慧,
一切都是妙明真心,都是明體,都是法身。
法身是人人具有的,
所以完全恢復我們的法身是最高的成就。
法爾如是,本來就是佛,不等你修才是。
法爾、天然、自然,就是如此,
一切法本來清淨。
所以大圓滿見就是一切本來清淨,
《心經》說的「不垢不淨」,
沒有垢淨之別,何以故?它本來清淨,
本來就離開生死涅盤,離開取捨等等垢染,
也就沒有縛,沒有東西給它捆住;
既然沒有東西捆住,也就沒有什麼解脫;
沒有解脫,也沒有什麼叫修。
本來就是佛,也沒有什麼現在才證的,
所以是無修無證。
「任運而住」,任著自然就這麼而住。
「於自生自顯之上,即修即行即果」,
這些話雖然少,可以說是文字般若,
多少反應大圓滿見,
從這裏我們多少可以體會一些,
這是直觀解脫法的殊勝之處。
這些都要從根上去提升它,還有人說:
「我纏縛的很厲害,求求師父?」
師父說「誰捆你了?」
縛就是捆,誰捆你了?捆你的人找不到,
也就沒有什麼叫出縛。
無縛嘛,本來沒有捆你的人。
既然沒有捆,沒有縛,也就沒有什麼叫解脫了。
既然沒有縛,沒有解脫,
也就沒有什麼叫做修了。
「無修無證」,這是大圓滿見,
是最高的見解,到了寶塔尖了。
「於自生自顯之上,即修即行即果」,
一切都是自生自顯的,在自生自顯之上而修,
不是在自己之外搞個什麼的。
修就是行,行就是果,這是同時的。
因果同時這是《法華經》的道理,
《妙法蓮華經》講多重蓮華,
所以也叫《蓮華經》,
不是西方世界蓮花多,才叫《妙法蓮華經》。
花多果也多的,只有蓮花,
多少蓮花瓣就有多少蓮子。
蓮花另外一個意思是「出污泥而不染」,
我們在煩惱之中不爲煩惱所染。
更殊勝的意思是「花果同時」,
花果同時出現,正是大圓滿的意思,
「即修即行即果」,花一開小蓮蓬就出來了。
像桃花、杏花不都是要等到花瓣掉了,
才出果子。蓮花一開花,果子就在了。
不但不等花開,
在花中就有含苞未放的小蓮幼在裏頭。
因果是同時的,不是種了因,
以後再慢慢得果,因出現了,
果就出現,「即修即行即果」,行就是果。
「大圓滿者,諸法起時,剎那圓滿。」
這個圓滿是剎那間都圓滿,
在大圓滿裏是這樣,華嚴也是一樣。
一真一切真,一位一切位,一地一切地,
剎那都圓滿。一處真了,一切都真了;
你證到一個位,一切位都證到了。
不可思議,超情離見。一切都圓滿,
沒有一樣不圓滿。一就是多,一就是一切,
念了一個咒就具足念一切咒的功德,
禮了一尊佛,就是禮拜了一切佛。
剎那都圓滿,一切都圓滿,因果都同時。
所以淨土法門念佛時即是見佛時,
見佛即是成佛時。
不是某年某月,我才成功,
這就不是大圓滿見了,先要這麼信。
你拜佛時就是成佛時。蓮師馬王法的觀想,
有一段觀想禮拜,觀想我給十方諸佛頂禮,
這是超情離見,同時十方諸佛也給我頂禮,
不是只有我這樣,十方諸佛也這樣,
這就平等了,所以才說「生佛兩泯即是佛,
才相對待便成魔」。這是根本,
大家要好好去體會。
「中觀見」的特點是不落邊,
所以才叫做「中」。你要是一切皆空,就著空了,
若認爲一切都是實有,就著有了。
空有「不二」,空即是有,有即是空,
不落空也不落有,不落空邊,
也不落色邊,這就是「中」了。
我們的自心自性不在這八不裏頭。
我們的心本來無生,無生所以無滅,
無所從來也無所去,不是一也不是異。
怎麼不是一? 個個佛都有自己的佛土,
也有自己的名號,
將來我們成佛也有自己的名號,
也有自己的佛土,所以它不是一,
但是我們的法身跟一切佛沒有兩樣,
所以不是異。
我們在妄心階段的時候,
阿賴耶識就不斷不常,所以我們不說靈魂。
人死了,靈魂老是這樣,就是常見。
人死如燈滅,就是斷見。
我們阿賴耶識不落斷常,
「非斷非常,相似相續」,
這八個字在阿賴耶識很要緊。
阿賴耶識是相似,這一生與前一生是相似的,
這個時間跟下個時間也是相似的,
這個東西不是固定不變的,接續著,
所以不斷不常。
「中觀見」不用轉捨轉得,
不用捨掉什麼,這個見解已經很正確。
「俱生知見」就是法身,所見一切皆法身,
直接了當,相當於禪宗。
當然禪宗的證悟也能通達大圓滿見。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adamlee9
2020-02-03 11:57
1樓
  

圖 1.

圖 2.


法亦頓亦漸*
楞伽經: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為淨心現流故而請佛言:
「世尊!云何淨諸眾生自心現流?
為漸次淨?為頓淨耶?」
佛言:「大慧!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
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漸淨非頓;
如陶師造器漸成非頓,
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漸而非頓;
譬如大地生諸草木漸生非頓,
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漸而非頓。大慧!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伎術漸成非頓,
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漸而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眾像而無分別,
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頓現一切無相境界而無分別;
如日月輪一時遍照一切色像,
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過習,亦復如是,
頓為示現不可思議諸佛如來智慧境界;
譬如藏識頓現於身及資生國土一切境界,
報佛亦爾,於色究竟天,
頓能成熟一切眾生令修諸行;
譬如法佛頓現報佛,
及以化佛光明照曜自證聖境,亦復如是,
頓現法相而為照曜,令離一切有無惡見。
「復次,大慧!法性所流,
佛說一切法自相共相,自心現習氣因相,
妄計性所執因相,更相繫屬,
種種幻事皆無自性,
而諸眾生種種執著取以為實,悉不可得。
海印三昧《華嚴經》所依之根本定。
為十種三昧之一。又稱海印定。
法藏《妄盡還源觀》云(大正45‧637b)︰
「海印者,真如本覺也,
妄盡心澄,萬象齊現,
猶如大海因風起浪,若風止息,
海水澄清無象不現,
(中略)所以名為海印三昧也。」
如同大海,無風之時,
澄波萬頃,晴天無雲,列宿星月炳然印現。
無去無來,不一不異,非有非無。
如來之智慧海,識浪不生,
澄停清淨,至明至靜,頓現一切眾生之心念,
同時亦現三世一切法門,
應度之眾生和應說之法門一時出現,
無前無後,如大海之映現列宿星月,
故稱海印三昧。
此海印三昧是《華嚴經》〈賢首品〉
所說的十種三昧之第一種,
亦為其他九種三昧之根本,
也象徵著《華嚴經》的根本理趣。
〔參考資料〕《大方等大集經》卷十五
〈虛空藏菩薩品〉;《華嚴經文義綱目》;
新譯《華嚴經》卷十四;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一四;
《大寶積經》卷二十五;
宇井伯壽《佛教汎論》。

海天一色 海印三昧
梵語 sāgaramudrā-samādhi。
又作海印定、海印三摩地、大海印三昧。
華嚴家以此三昧為華嚴大經所依之總定。
佛說法前,必先入定思惟法義,
以及審查根機。如說法華時,
入無量義處三昧;說般若時,
入等持王三昧;說涅槃時,入不動三昧。
華嚴經七處八會中,每一會均有別定,
即第一會入如來藏三昧,
乃至第八會入師子奮迅三昧。
海印三昧即此七處八會所依之總定。
海印者,約喻以立名,即以大海風止波靜,
水澄清時,天邊萬象巨細無不印現海面;
譬喻佛陀之心中,識浪不生,湛然澄清,
至明至靜,森羅萬象一時印現,
三世一切之法皆悉炳然無不現。
華嚴大經即依此定中所印現之萬有而如實說,
故稱此為海印定中同時炳現之說。
〔舊華嚴經卷六賢首菩薩品、
大方等大集經卷十五虛空藏菩薩品、
華嚴經孔目章卷四、華嚴經探玄記卷四、
華嚴五教章卷一〕 p4165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華嚴經》所依之根本定。
為十種三昧之一。
又稱海印定。
法藏《妄盡還源觀》
云(大正45‧637b)︰
「海印者,真如本覺也,妄盡心澄,
萬象齊現,猶如大海因風起浪,
若風止息,海水澄清無象不現,
(中略)所以名為海印三昧也。」
如同大海,無風之時,澄波萬頃,
晴天無雲,列宿星月炳然印現。
無去無來,不一不異,非有非無。
如來之智慧海,識浪不生,澄停清淨,
至明至靜,頓現一切眾生之心念,
同時亦現三世一切法門,
應度之眾生和應說之法門一時出現,
無前無後,如大海之映現列宿星月,
故稱海印三昧。
此海印三昧是《華嚴經》〈賢首品〉
所說的十種三昧之第一種,
亦為其他九種三昧之根本,
也象徵著《華嚴經》的根本理趣。
〔參考資料〕 《大方等大集經》
卷十五〈虛空藏菩薩品〉;
《華嚴經文義綱目》;
新譯《華嚴經》卷十四;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一四;
《大寶積經》卷二十五;宇井伯壽
《佛教汎論》。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rumiaII
2021-10-12 11:21
2樓
  
回 覆 保 密 :

皈依无量光无量寿!!!



獻花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