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觉本有 不觉本无

Home Home
引用 | 编辑 adamlee9
2019-12-24 22:50
楼主
推文 x0
 
「真如」是外来语,传自印度。
古印度上层阶级用梵文、平民阶级用巴利语。
「真如」的梵名有:तथाता(tathatā)和
भततथता(bhūtatathatā)。
在现存的梵文佛典都可见到。
Tathatā在巴利文也是「真如」义,
它是相对于「虚妄不实」(Vitathatā)来说的。
Tathatā的梵文原义,用英文来解释,
为"thusness " 或 " suchness "。
字尾-tā,表示这是一个抽象名词。
Tathatā此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
但其中文译名不一,分为几类:
一、 有翻译为「本无」和「真如」的。
特别是东汉到东晋这段期间的佛经翻译,
受到道家老子思想影响,
多把Tathatā翻译成「本无」。
【例1】玄奘大师翻译的《大般若经》中,
有〈真如品〉。而早期的支娄迦谶的
《道行般若经》,
以及昙摩蜱的《摩诃般若钞经》中,
都译成〈本无品〉。
二、有翻译为「如」和「真如」的。
【例2a】以《金刚经》为例:
鸠摩罗什翻译的:「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http://youtu.be/K2mvmplPWTk
http://youtu.be/hr8kNx0X7dM

献花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