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通寂靜,明妙安樂.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adamlee9
2014-05-20 21:11
樓主
推文 x0

圖 1.


佛上實無一物,虛通寂靜,明妙安樂,
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圓滿具足,更無所欠。』

在家修行與出家修行有何差異?
如本法師:
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法門無量,歸元無二。⋯⋯
修行究竟目標都是為了成就佛道,這是沒有什麼異議的,
但是在在家份與崗位上與出家身份崗位上的確有因人而異;
往往在家修行者,因為有家庭累贅,要經理事業,籌謀人際,
應酬交際,鞏固家計,維持家庭大大小小情感,
照顧兒女妻子眷屬等等,如此的牽絆、壓力、執著、
煩惱(梵語Klesa)、痛苦,已經難以喘氣翻身之下,
處處又難以分身,在家眾欲於在家修行,實在雪上加霜,
火上加油,憑以如此環境之下,焉能自在自由修行上道乎!
難怪社會人士諸多善根深厚者,欲勤令他學佛,
十之八九皆以宛轉拒絕抗推,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感,
無奈業力所牽,但業力又是自己所作所為,
足見在家修行也是修行,
僅能學習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之大乘精神,
修證多少算多少,但是薄地凡夫之福慧有限,
禪定(梵語dhyana)功夫如空中羽毛而隨風飄動,無根不定,
處處染境生心,隨境所轉,內心起伏動盪不安,進進退退,
時喜時憂,情緒不穩定,如是道業欲得成就,
實有如空中樓閣之美夢,難以實現;
在家修行畢竟是與社會打成一片的有欲法門,
眾生之所以眾生(梵語bohu-jana),
就是多生累劫皆與塵欲周旋至今尚未出離,
如此有欲修行法門,欲跳脫淨化欲行實在要付出數倍功力,
勇氣、毅力、耐力、精進、代價方得有稍少之道業成果。
的確有極少數在家修行者,由於自己的福報因緣相當好,
譬如婚姻美滿,事業順利昌旺,人際周圓,兒女上進成就,
出人頭地,社會上拚出一片天,無有後顧之憂,
這種條件是不錯的,也能以在家修行而立足。
佛弟子應扮演先知先覺,應正覺世間是無常的、
生滅的、夢幻的、可壞性的、
再多好條件環境也抵擋不了無常生滅的洗禮,
茲當逢值年老之際,或事業、人際、兒女、
婚姻起了無常變化之時,又是一波令人足以堪憂的悲劇。

所以佛陀慈父言諭有情眾生云:逆境是無常(梵語anitya),
順境亦當無常,無常變化不可抗拒,
諸法生滅不已,畢竟此乃娑婆五濁惡世也。

出家修行是無欲行之法門,是斷欲修行,
所以佛陀說明若要出家行道,理應割愛辭親,識心達本,
解無為法,方得稱為沙門(梵語sramana),
既然發大勇猛心欲出離生死,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就要行無欲行,不得婚嫁,經營事業,交際應酬,
與人拚名望地位,為財為利,為妻子家庭,
這一切皆與正法不相應,普令頓斷,專注一心參禪悟道,
念佛三昧,剋期取證,成就菩提涅槃,
如是從假入空則成大智,從空出假則成大悲,悲智圓滿,
佛道不求自得,這就是出家修行殊勝不可思議之處。

開悟聖僧云:『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
不生不滅名涅槃,無明頓斷名智慧(梵語jnana)。
佛上實無一物,虛通寂靜,明妙安樂,深自悟入,
直下便是,圓滿具足,更無所欠。』

開悟聖僧云:『出塵離俗非易,拋棄恩愛甚難;
如無衝天大志,焉能入聖超凡。』

開悟聖僧云:『海闊天空渺無涯,三衣一缽飯千家;
自性自在塵不染,菩提種子自開花。』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adamlee9
2014-05-20 21:11
1樓
  

圖 1.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
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被三乘功行拘繫不得解脫。然證此心有遲疾。
有聞法一念便得無心者。
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乃得無心者。
長短得無心乃住。更無可修可證。實無所得。真實不虛。
一念而得。與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齊。更無深淺。
秖是歷劫柱受辛勤耳。造惡造善皆是著相。
著相造惡枉受輪迴。著相造善枉受勞苦。
總不如言下便自認取本法。此法即心。
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
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而已。絕諸思議。
故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此心是本源清淨。佛人皆有之。
蠢動含靈與諸佛菩薩一體不異。秖為妄想分別造種種業。
果本佛上實無一物。虛通寂靜明。妙安樂而已。
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圓滿具足更無所欠。
縱使三秖精進修行歷諸地位。及一念證時。秖證元來。
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卻觀歷劫功用。
總是夢中妄為。故如來云。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
若有所得。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
又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菩提。
即此本源清淨心。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
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無彼我相。
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明遍照。世人不悟。
秖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
所以不睹精明本體。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
如大日輪昇於虛空遍照十方更無障礙。
故學道人唯認見聞覺知施為動作。空卻見聞覺知。
即心路絕無入處。但於見聞覺知處認本心。
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亦不離見聞覺知。
但莫於見聞覺者上起見解。亦莫於見聞覺知上動念。
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亦莫捨見聞覺知取法。
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
世人聞道。諸佛皆傳心法。
將謂心上別有一法可證可取。遂將心覓法。
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將心更求於心。
歷千萬劫終無得日。不如當下無心。便是本法。
如力士迷額內珠向外求覓。周行十方終不能得。
智者指之當時自見本珠如故。

故學道人迷自本心不認為佛。遂向外求覓起功用行。
依次第證。歷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當下無心。
決定知一切法。本無所有亦無所得。無依無住。
無能無所。不動妄念便證菩提。及證道時秖證本心。
佛歷劫功用並是虛修。如力士得珠時。秖得本額珠。
不關向外求覓之力。故佛言。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
恐人不信故引五眼所見五語所言。真實不虛是第一義諦.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adamlee9
2014-06-29 08:34
2樓
  
一念行者:人的一切問題是心製造的,
修行者若能直下無心,便是一了百了。
若人能夠二六時中,於事不生事,於心不生心,
一直保持無心之心,這便是真修行,更無其他修行。
諸佛說過的一切方法、道理,
只為去除我們種種多餘之心的。
若我們沒有這些多餘的心,
則也不需要那些法或理。

修行人於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
儘管去除心,千萬別與事過不去。
若能於自己內部除卻有事之心,
便能於外境上顯現無事之相。
修行打坐,觀呼吸,觀念頭,觀諸法,

佛說過八萬四千種法門,
我們這樣修行,何日是個頭?
且聽我說:若能直下無心,便能一了百了。

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
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十信、十住、十地……重重法理重重關,何處是究竟?
且聽我說:直下無心,便是究竟!

我們複雜複雜於故事,混亂混亂於心,
我們的身外並沒有荊棘、沙礫、困厄等,
不管你身處何時何地何種狀況,
若能直下無心,一切困境立即自脫。

當你以沒有故事的心看世界,
當你以我不知道的心活著,
你眼中百分之百的盡是清平世界,
你百分之百的向哪去都沒有任何障礙!

沒有心的心是什麼心?
寂寂無覺像草木一樣嗎?死死無知如瓦石一般嗎?
懵懵懂懂如嬰孩一樣嗎?刻板呆滯像機械人嗎?
似覺無覺、有知非知,和普通大眾相同嗎?

都不是這樣的:
那直下無心的聖者,
其心皎潔如圓月,光明照耀於一切,
不增不減不損法,亦不於中立人我。

那直下無心的聖者,
身披著和滿宇宙的清淨無垢之衣,
以不染的心,
在法界裡周遊十方而不來不去。

十方追隨聖行的人,
但去無心,無一切世俗煩惱之心,
以自性本來心,離塵世,出纏縛,泯眾法,滅人我,
直合三世諸佛清淨光明之法身!

修行人兒,
於世間種種羅網事,若能直下無心,便能一了百了;
於出世間重重修行事,若能直下無心,便是究竟!
切覓得無心去,直跳出三十三天,十閻羅地界。

南無佛陀。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Adam Lee
2015-12-12 18:52
3樓
  
心,無心,心是明 宗薩仁波切*
為什麼佛要說“心,無心,心是明”(佛三轉法*的教授宗旨)
佛說過一句著名有關“心”的話,被人到處引用,學者們分析這句話,
因為這句話寫了好多書。非常粗略的翻譯,
這句話的第一個字是:“心”,第一個字引出了佛初轉法*的所有教授。
這也是現今佛教徒與科學家感興趣的事,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是對“心”的定義,
突破此點之後就沒問題了。佛說過的話,沒有隨意說的,
也沒有只是為了方便而說的。例如,特別是科學家,
不過,即使我們這些唯物主義者,也說:“我的心知道它。
”可是,與此同時,我們和許多科學家又把“心”視作僅僅是假設,
只不過是在大腦功能,或遺傳功能等等上的一個標籤。
在古印度的這個時期,有些讓人敬畏的事出現在印度思想中,
商羯羅,馬哈維亞,佛陀,是其中一些偉大的思想家。兩千五百年前,
有哲學家真的懷疑“心”是否存在!不過,佛做了被稱作“獅子吼”的宣告,
這個獅子吼以“心”這個字開始,表示“心”是真實的。
所以,如果我們問誰在做“不作”?答案是:心在做“不作”。
這句話的第二部分是“無心”,他否定了自己第一個字的陳述。
把這個戲劇化一下,想像,正當人們開始用有心存在這個事實,來包裹自己的心時,
佛說沒有心。佛二轉法*的所有教授來自這句話的第二部分。
現在,如果我們問,誰在做“不作”?根據這句話的第二部分,
答案是:沒有心在做“不作”,而且,沒有什麼叫“不作”。
這句名言的第三也是最後一個部分是“心是明”。
你看,他又推翻了自己的前一個表述。
整句話是:“心,無心,心是明。”“明”是佛性的另一個名字。台灣人喜愛佛性,
所以,我們就叫它佛性吧。
現在,如果我們問,誰在做“不作”?根據這句話的第三部分,
答案是:“明”在做這個“不作”。
為什麼佛要說“心,無心,心是明”?為什麼佛要在一句簡單的話裡說三件事?
為什麼不只說一件事?這是因為他意在破除三種邪見。
首先,他要破除惡的念頭、態度,和行為,所以,佛說,有心,
取決於我們的行為表現,心會入地獄或天堂或餓鬼道。
第二,他要破除心是真實存在的見地。第三,佛要破除所有的見地,
所以,他不僅是破除心的存在,而且,也破除心的不存在。

獻花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