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308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信、进、念、定、慧

图 1.



信、进、念、定、慧
净慧法师:
修行的法门很多,八正道是其总纲,
扩展开来就是三十七道品。
其中的五根、五力就是信、进、念、定、慧,
是出生一切无漏善法的助道法门。 ⋯⋯

第一,信,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
修行首先要建立信心。
信者就是认同,认同了就能有归宿感,
认同所修的法门能帮助我们得解脱,证涅槃。
我们的烦恼就好像压在身上的千斤重担,
像绞索一样缠绕着我们的身心,使我们不得自由,不得自在。

学佛的最终目标是以解脱为归宿,就是要解脱烦恼。
解脱烦恼的当下就是现证涅槃。
涅槃的境界如同热恼中的清凉,
就像我们曝晒在夏天的阳光下,
迫切地想得到一个清凉的地方,消除热恼。
当有人告诉我们前面有棵铺天盖地的大树,
树下凉风习习,我们知道后就会很快来到树下,
享受当下的身心清凉。这种感觉好比涅槃的境界。

涅槃者,热恼消除,自在清凉。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比喻,只能取其部分意义,
涅槃并没有那样简单,一个人从烈日中走到浓荫下,
那确实是清凉无比,仅取相似意义而已。
烦恼的烈火天天在我们内心燃烧,使我们的身心不得自在,
如果我们能当下扑灭了心头烦恼的烈火,
身心世界马上就会清凉自在,当下就是一种涅槃的享受。
这当然是不究竟的,还没有从根本上断除烦恼,
轻安自在一闪念就过去了。
但是通过这种短暂而惬意的精神状态,
我们相信通过修行一定能够达到精神的解脱、
精神的自在、精神的清凉。

第二,进,进即精进,修于正法,无间无杂。
立了信心就要不断地去努力修行,那就是进。
进者精进,精者不杂,进者不退,
在纯一无杂的思想指导下,努力往修行的究竟方向迈进。
只是信而不行,如同不信一样。
信了就必须去行,就必须精进不懈地努力。

第三,念,于正法忆念不忘。
念者,念念不忘,念兹在兹。
我们现在训练数呼吸的方法,那就要念兹在兹地坚持训练,
一刻也不要放松,念念相续,无有疲厌,
就能达到我们的终极目标。

第四,定,摄心不散,一心寂定。
念者集中思想、专注不移,由念而生定。
定又名圣者默然,一切成道者是名圣者,
圣者常在定中,是谓默然。 默然就不是喧闹,
就不是多言多语,就不是嘻笑杂话,就不是身心放逸。
由念的力量达到一心,一心就是定的条件,
默然就是定的表现。 身心放逸是禅定的大障碍,
所以禅七期间要求止语,就是要大家在保持默然中,
道念精进,功夫不受干扰。
虽然我们在禅七期间要做一些事情,
但时刻要保持“行亦禅,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的状态,时刻处在安然恬淡的状态中。

第五,慧,对于诸法,观照明了。
由定而产生智慧。 慧就是指我们能够明了修行的方向、
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必要性,
用智慧来观察身心的痛苦,用智慧来指导我们解除身心的痛苦。

这信、进、念、定、慧五种修行的善法,名为五根。
根为能生义,意谓此五法能生一切善法。
只有让信、进、念、定、慧牢牢扎下了根,才能出生一切善法。
如果仅仅只是有这五种发心,有信的要求,
有进的要求,有念的要求,有定的要求,
有慧的要求,却不能扎下根来,
这种发心还会动摇,力量不会强大。
只有让信、进、念、定、慧在我们的心田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道心才能茁壮成长,才不会被喜怒哀乐的烦恼之风动摇。

信、进、念、定、慧亦为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恶成善。
此五法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推动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往直前,故称之为五力。
我们能鼓起勇气,下定决心走修行的这条路,
是由于有信念的力量、有精进的力量、有意念的力量、
有禅定的力量、有智慧的力量在推动,
我们才能在修行的路上不断地进步,
不断地取得修行的成果。 五根、五力的培养,
对修行人来讲至关重要。

我每天讲几句话督促一下,看来还是很有效果。
禅堂的风气和修行的氛围都起了很大的变化,
各位的精神面貌一天天有所焕发,似乎找到一点感觉了,
对这个道场有了认同感和回归感。
自然气候是无法改变的,
我们也不必要去改变它,顺其自然就好了。
我们要想办法来适应这个大环境,既不破坏自然环境,
又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
在这个山区里同时还居住了很多老百姓,
他们的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寺院,
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守护着这片青山绿水,
也守护了这个道场。 我们要万分感恩这个环境,
感恩这里的父老乡亲,感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正因为有了这样好的自然环境,
才使我们对这里产生了一种由衷的喜悦,愿意在此修行办道。
对于寺院的生活小环境来讲,我们可以主动地改变一下,
使之成为一个宜居之地。 个人的住房和整个寺院来比,
又有一定的差异,必须使两者有机地相配合,
使小环境和大环境保持和谐,才能相得益彰。
我们在修行中要养成一种习惯,
使我们的正报和依报和谐共存,
这是修行理念中福慧双修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要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
要从身边中的每件小事做起,落实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的宏愿。 大环境要优化美化,
寺院的小环境要优化美化,
个人居住的小空间也要优化美化,
我们的身心不但要优化美化,还要净化。

整个佛法是一脉贯通的,只要在关键的一点上,
比如智与悲这个核心内容上切入了,那就法法皆通。
生活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
体现了大乘佛法智与悲的精神,
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说的这个核心内容,
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能够印证这两句话,
这是用现代语言对佛法根本精神作出的最准确的阐释。
佛法是事理圆融,世出世间圆融,古今圆融,
不会否定任何一法,只是要消化它、转化它。
比如对于烦恼,我们能善于利用烦恼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烦恼就是一个很有用的反面教材。
没有烦恼,就无从显示菩提的作用,只有转烦恼才能成菩提。
所以菩提要向烦恼中求,涅槃要向生死中求,
清净是在污染被转化之后才显现的一种美好境界。
一切法相待而成,如果善于理解和运用,处处都是菩提,
念念不离智慧。 希望大家要善于体会佛法的精神,
善于体会修行的意义,善于运用修行的方法,
使我们在修行中少遭遇一些障碍,
少走一些弯路,更要避免误区。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9-03 09:2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15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