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佛典甚佳不若自我先行体悟引以介绍尤佳 曰:世尊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世尊就将佛法(道)传给摩诃迦叶,后来迦叶尊者又将佛法传给阿难尊者,阿难以后传递到二十八代祖(菩提达摩尊者),生长在印度本土的达摩眼看佛法已渐东传,于是(一苇渡江)远渡重洋到中国,在中国本土上又传到六祖惠能大师。 佛法传至中国之后.与道家无为法交融六祖惠能大师 禅宗一脉相传至今缘有以也 以下略为简述一二…….六祖惠能 本不识字 有一天,有一位顾客要买柴,要他把柴送到客店。顾客将柴收下。他得了钱,退出门外时,见到一位客人在念经,听到经中所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中豁然开悟。于是就问客人诵念什么经?客人说:《金刚经》。 此 悟心也………………….
又当初五祖 遇传衣钵 命地子 各自 提个’偈子’表达佛法体悟 神秀的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 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意旨:世上充满许多诱惑,让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时常受到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污染,产生各种形形 色色的烦恼,本然清净的本性总被无明所蒙蔽,所以要时时观照内心,就像擦拭灰尘一样,时常自我觉察与反省,回归清净无染的本性...
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理解到了因为我们这个身体,才会产生烦恼;若无这个身体,烦恼与无明当然也无所依附。
问题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身体这个有形的形体确实存在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提醒我们不要太执取这个"无中生有"的色身及有形的一切物质,凡事不要太执着,呼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净佛土净的境界.就是禅宗最高境界.....................................
金刚经一部经整个主旨只有六个字:
无念、无住、无相。
六祖坛经里说
「我此法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把金刚经都讲了。 另外文字版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http://www.dizang.org/jj/tj/index.htm 六祖坛经笺注 丁福保居士着 http://book.bfnn.org/books2/1295.htm
紫林居士 善知识˙修行˙佛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