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8665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irfox101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经验分享] 太极拳应用于整复医学之心得分享
大家好,常在此站中,见到许多很好的中医资源,谢谢大家。近日,刚好友人邀稿,作了心得文,也放上来,请大家参考。有机会可以多加交流指教。谢谢。
太极拳应用于整复医学之心得分享
                                                   

太极拳运动在餋生及技击方面功效卓着,广为人知。将太极拳方式应用在整复医学上,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创造出全新的境界,使武学和整复医学做出完美的融合。用太极拳方式改良传统整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整复施术者的职业伤害,沾黏连随,松柔发劲也使接受整复调理个案更加放松舒适,效果较一般方法更为理想。同时在施术者可以在实务操作中,理解太极拳发劲及拳理,寓修习武学于工作之中,兼顾兴趣与生计。后学应用太极拳方式整复调理个案已有数年,其中不仅建立了个人的专业与事业发展,也培养了运用太极拳整复成功开业的学生。欲以太极拳为终生志业的学者,除了当专业选手,教练外,也可以有另一种发展。以下让后学一一说明:

 

一.创作缘起

 

记得数年前,后学刚走入中医整复推拿领域时,常感到十分纳闷:

 

为何整复床的高度要如此低矮,以致施术者,必须很多时间让自已在弯腰状态下工作。如此一来,施术者的腰肌常受到过多的负担,极易产生疲劳及损伤。

 

原来,低矮的整复床方式,主要是可以借重施术者体重的力量辅助作业,这种方法,解决了体力的问题,但也注定了施术者在长期工作下产生职业伤害的宿命,所以资深整复工作者多半比一般人更容易有腰背方面的问题。

 

再者,传统整复方式使用的肌肉力学,大都是用局部肌肉发力,久之肌肉容易疲劳损伤,组织容易变形。大家常见从事指油压或脚底按摩老师,手部的肌腱,关节与常人不同,多有肌肉肿大,关节变形的情形。

 

那时后学自已本身也常因工作关系,常觉体力不继,元气流失。静下心来思考,这种工作方式必须改变,不是要换工作,就是要寻找新的工作方式。一日在武学漫画,<<松田隆治>>先生的<<拳儿>>中找到了灵感,书中主角拳儿,被一太极拳高手打倒在地,无法再起身,因为对手用化劲之法,将拳儿的体力消耗迨尽,连一根手指抬起的力量都无法运用。如果这种方式可以用在我的工作不就太好了,我可以轻松将个案僵硬的肌肉群,僵住的拙力全部化掉,那就不用耗损太多体力,也不需用低矮的工作床了。这个想法开启了后学和太极拳的不解之缘。

 

不久经人介绍,认识了杨家秘传太极拳系统的施森田,林景泰及林明颐教练,修习半年后,藉由杨秘特殊的小巧拳架及发劲方法,慢慢揣摸运用拳架,时时默想拳经拳论后,我找到了可以应用在工作上的答案。实际应用于临床,只要把工作床加高,太极拳方式就可以灵活应用了。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学慢慢找出了,如何以拳架化为实际操作整复方式的一系列手法及内劲发放方法。同时也试着分享心得,请教杨秘资深老师群,上网路搜寻大陆先进的操作,创作出一系列的整复套路。藉着陆陆续续的教学研讨,时时有新的发现。太极拳方式在整复技术中,实在有着太多优点,等待大家来发掘。

 

发展过程

 

(1)   杨家秘传太极拳时期

 

最早修习杨家秘传太极拳时,我注意到杨秘的特色在于后脚带动全身发劲,由背脊三关上下,使内劲从脚底由足至身至手,节节贯串,源源不绝。这种发劲方式,由如用一枝质量很轻的扫帚,挡架在大门与地板之间,此时,要想用硬力将大门推开,非用比扫帚质量大数十倍力量不可得。这个过程,扫帚并没有主动出力,只不过形成了门与地板的结构而已。实际应用上,发力的后腿,可以用成挡架大门的扫帚,只要方向得宜,我们本来就可以抵御比自身大几倍的力量。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参阅了太极名师<<戴君强>>先生所着:<<太极拳的动力科学>>一书,实务操作上产生了三种发劲方式:直劲,沉劲及圆劲。

 

        直劲:以丁字步,先屈后腿,手紧抵物件,后腿由弯变直,手掌贯串发劲。

 

        沉劲:以丁字步,后腿伸直,手紧抵物件,屈前腿发劲,手掌贯串发劲。

 

    圆劲:以丁字步,发沉劲的同时,转腰旋身,身躯由平变直,手掌贯串发劲。

 

        三劲的应用,解决了肌肉力学持续力不足的问题,如临床上需点按一个穴位较长时间,若要维持一定的力度,用一般方式,施术者肌肉就会产生疲劳,以致不能持久,通常传统整复施术者,在养成时就会练习一些重量训练以加强肌肉强度,如福建少林鹰爪门的整复方式,须用手指练习抓水瓮边缘方式练指力,从空瓮到装水,装铁沙等,一直锻炼至手指可以强如铁爪。但毕竟无论怎么加强肌肉力量,毕竟是血肉之躯,随着岁月流失,肌肉必定会老化。而用太极发劲,全身节节贯串,手部反而不须用力,更能轻松持久,维持力度。

 

        在此时期,后学也开始尝试将太极拳八法,掤,履,按,挤,采,挒,肘,靠及各式动作套路如采手,搂膝拗步,云手,揽雀尾等应用于四肢躯干整复动作,实际效果比想像中来得理想,带动个案的动作可以一气呵成,没有断续之感,客户也更加放松,达到预期成果,也造成极高的再预约比率。

 

(2)   陈氏太极拳时期

后学发现太极拳可以做整复工作上的应用后,得到启发:如果杨家秘传太极拳可以有这么多的实用性,那么别种太极拳是不是也可以得到其他的发现。因此,后学开始搜罗市面上的其他太极拳种书藉及光碟片研究。其中,在陈氏太极拳中体悟到缠丝劲就如同龙卷风一般,风卷动起来,可以是柔和的微风,也可以是横扫一切的暴风,诀窍在于字。不论重物或是人体,之所以稳定,是因为重心与地心引力的交互作用,在于接地的面积,摩擦力的大小。如果重心飘移不定,接地面积或与地面投影面积缩小,那么再如何沉重的人或物,都可以用指头推动,如同四只脚的桌椅,三脚悬空,只有一脚接地,一个指头都可以推移老远。<<拳经>>有云:【牵动四两拨千斤】。想必是这个原理。

 

在此阶段,后学又发展出三种缠丝劲运作方式,分别为:

 

<1>腰动手不动:以腰腿移动产生劲力搉动手肘变化,适用于深层肌群推移。

<2>手动腰不动:以腰腿固定椿功带出手肘横移变化,适用于浅层肌群推移。

<3>腰动手也动:以多劲力来源,混合产生综合内劲,适用于同时驱动多层肌群。

 

陈氏太极拳的顺逆缠丝发劲法,使用起来更丰富了太极整复的内容,将人体摇动或牵动起来,调整起来,更加省力,往往可以让个案的肌肉疼痛及骨节微小错位消失在轻松恍动中。加入陈氏太极拳的套路应用,使得操作手法,可以连绵不绝。如揽扎衣,前后招及野马分鬃等,拳意的发动在动作之先,用在人体上,可以直接引动个案的内气奔腾,往往许多深入脏腑骨节深处的韧带筋膜,也可以被间接带动,做到一般物理操作手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3)其他拳种研习时期

随着一步步深入武学与整复医学的融合尝试,后学益加发现,中国传统武学俨然是整复医学发展的藏宝库。尤其许多种拳法的基本练习,都是可以促进人体不适状况的自我解除,很适合作为个案自已辅助练习之用。如<<白鹤拳谱>>:【无肩不成鹤】提出了转肩,绕肩,蹬肩等练习方法,对于冰冻肩,肩周炎都有良好的自我复健效果。而纵鹤拳的【纵身】【摇肢】练习法,可以让初学者迅速养成内力,凝聚功力,建立动态结构发力基础。今年,随着电影叶问的风行,咏春拳法成为最热门的功夫拳种。仔细阅读相关资料,影片;从中也学习到各种掌法,手势的变化,可能改变内劲的应用力距。其中【傩手】【伏手】【贯手】等出力方法,使太极整复又有了新的风味。【中线理论】【日字冲拳】应用在整复上也增添了运作效率。

 

        加上了中国武术润饰的整复手法,使整复医学注入了新血,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文化附加价值。不仅有实际的功效也让调理过程充满了可看性及艺术性,这个新领域,期待有更多的同好,一起来灌溉耕耘。这种武术应用方式,并非后学独创,后学在网路资讯中得知,在中国北京也有位薛永阁老师,结合了心意混元太极拳创出了太极按摩技法。2009年后学在广西国际手法医学会议上,也认识了陈庭宠老师,他是用吴氏太极的方法,创出太极柔劲推拿。其他类似的论述在全世界中也不乏其人,甚致在美国学者 Thomas Hendrickson 所着<<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Massage for Orthopedic Conditions)>>中也提到要用太极拳的波浪运动去处理肌肉骨节的沾连。可见太极拳的整复调理应用也引起了全世界相当的重视。后学相信,光是在台湾也一定有许多太极高手应用于整复领域,只是没有一个平台交流宣传而已。后学希望在拳界能再有更多先进加入研究这个范畴,让太极拳的运用更加发扬光大。

 

个人体会分享

 

后学对于太极应用的体会,主要在几个方面:

 

<> 是太极拳理论观念应用。

 

        太极拳的主要理论是讲求【随屈就伸,避实击虚】。即所谓: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敌不动,已不动,敌欲动,我先动】

意即: 若牵动了千斤,四两就可以足推动,若预先感知了敌方动静,就可以先一步做出反应。这些叙述说明了,”(感知力) 的重要性。

 

        在整复实作中,我们经常要面对僵硬如石板的肌肉组织,因为肌肉组织中充满了乳酸肌酸等人体癈弃物质,导致肌肉沾黏,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产生阻塞,表现出肌肉层互相拉扯,无法正常工作。

 

此时传统方式有针炙,拔罐,放血,点穴等,一般都是要在局部产生强刺激,强迫肌肉再收缩紧张,以神经反馈的方式让肌肉放松,假若施术者经验不足,这种方法会使个案在操作时引发疼痛,往往造成再次医源性损伤,迁延组织恢复的时间。在体表常造成微血管破裂,表层可见黑红色瘀血。需要数日才能回复正常肤色。

 

        若是以上述太极拳观念处理相同的问题,就会从如何渐次牵动肌肉组织着手,会用肌肉接触的触感去感知肌肉被牵动时的力距变化。从九十度方向施力,让肌肉组织感到的是横向非纵向力距,无从抵抗地被牵动运转成各种方向的圆运动。

 

在圆运动中,施术者感知肌肉缝隙的变化,见缝再次以内劲注入,逐次再牵动第二层肌肉。如此一层次,一层次的带动肌肉活动,堆积的沾黏物质,也在圆运动中慢慢地循环疏通。很快地在没有强刺激的操作下,放松僵硬的肌肉组织。最特别是这种引导牵动可以带领个案身体中的内气激荡,操作局部的同时,全身其他部位也受到太极波动的引响,加速气的循环代谢,启动人体的自愈功能。

 

(:此段叙述光从文字可能不容易体会,若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师兄师姐,有机会可以直接连络后学服务体验。)

 

所以实作上的重点观念也是在于体会”(感知力) 的重要性。

 

<> 如何透过套路应用太极结构力学临床实作。

 

        太极拳给一般人的印象是速度缓慢,软弱无力。好像是专为老人家养生运动之用。古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其实太极拳功力能否发挥,正是建立在松柔的基础上,唯有松柔,肌肉神经的传导才能迅速灵活,唯有松柔才能在发劲时作到节节贯串,顺势而为。

 

        在整复工作中,要使僵硬的肌肉骨节化为柔软正常,没有运用内劲是不可能达成的事。内劲何处而来,来自节节贯串的结构力传递,而非单一局部肌肉用力,无论运用太极拳中何种招式,都要使全身成为一个结构体,即内家拳中的【外三合】,意即,【踝与腕合,膝与肘合,胯与肩合】。

 

在我们的训练中非常强调这一点,尤其最容易忽略的是肩关节,当肱骨与肩关节在人体侧面成一直线,人体冠状面肱骨与肩关节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内劲的发放最为顺利,否则就会产生多余的力距停留在施术者自身,减缓力度。在我们的课程中是用单脚站立,推墙找劲的方法去体会肩肱关节的角度及内劲传递。

 

        当身体结构力的产生成为习惯后,很容易可以从个案施作部位到施术者脚底成为节节贯串的状态。只要意在脚底,内劲自然而出。后学的学生中,有位中年瘦弱的女士,学成自行开业后,体会了此点后,向施作个案宣布:能够站着推动她的身体八折优惠,至今无人能让她破例。就是充分体会且掌握太极结构力的最好范例。

 

实际运用要点

 

        要使武学和整复手法完美的结合实用,首先要突破传统将整复床拉高。即拳法套路如何演练,临床整复就如何操作。依后学自身的经验,最佳的高度约在施术者脐中高度左右。以床面的高度加上一般人躺平之后身体的厚度。操作范围恰巧落在自然垂肩后,手肘的高度。

 

在这个位置操作,大多数拳架招式,都可以肘部区域自然运作,不需太过弯腰。这种方式也是后学的太极整复方式与大陆学者及欧美学者不同运作之处。

 

其他学者研发的太极调理整复方式,多还是采用手指,掌,拳在体表上作摩擦推按式动作。而后学强调手指是学中医之人最宝贵之处,若过多使用指压,指按,指揉,手指的感觉神经会钝化,将来脉诊时微细的变化就不容易掌握住了。即使对一般学者,过于刺激手指也容易对眼部产生关连性损伤。

 

手肘区域,肌肉丰富柔软,鹰嘴部位更是天生不用锻炼就十分坚硬之处,而且后学的方式,不在操作部位作接触式摩擦推按,操作时施术者与个案身体部位,必须紧紧黏合后才能发力,因此接触部位操作完后,不会产生类似刮痧,拔罐后的瘀血现象。也不须去除衣物,更免除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操作时如同施展太极拳套路,极具观赏性及艺术性,个案在施术操作中,如同参与推手练习,身体被不断的圆圈牵动,在随曲就伸的动作中,身体的不适自然地重整恢复。

 

        近来来,美式脊椎保健方法,在市场中十分流行,但脊柱神经是人体中相当脆弱之处,因力量判断失误造成意外,时有所闻。综观美式脊椎手法多是用长短杠杆原理,将肌肉扭紧后,施加一轻快微小的顿力,推移复位偏移的脊柱位置。但适当的肌肉紧度与顿力的大小,非资深者不易掌握,故业内常有【一将功成万骨枯】之叹。但若加入太极拳方式操作,很容易就可以避免实务上的缺失。

 

        何以故?  因为利用太极拳训练出来的听劲能力,可以细微地用手指感受个案骨节移动的位置变化,我们不须将肌肉扭紧,只要用听劲感受到骨节已经移到目标位置,将目标部位之后的骨节位置腾出,稍微牵动骨节移动,即可引导骨节回到正常位置之中。重点在引导自然归位不在顿力抖震。这也是用太极拳方式做脊柱整复的一大特点。

 

        ((:此段叙述光从文字容易产生专业上的误解,若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师兄师姐,有机会可以直接连络后学服务体验。)

 

远景与展望

       

                习武之人在现今社会中除了专业教练,选手,保全军警外,从事以太极拳为基础的内劲整复养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在工作中结合兴趣,在工作中累积武术功力,同时也可以照顾维护周遭朋友们的健康,维持生计。

 

        目前在台湾从事民俗整复的朋友,往往都会有疗效的迷失。今年起卫生署宣布:中医推拿非中医师全程施作,不得健保给付。推拿师属于保健调理,不得在医疗场所工作,不得宣称疗效。同时也不得使用推拿二字,推拿只有医师才能使用。此令一出,引发了民俗推拿业界及国术馆的危机,许多人在一夕之间失去了工作,五月一日业者上街头抗争,卫生署只同意多给二年缓冲期。

 

        看起来好像这个行业即将走入历史,成为夕阳工业,但后学却看到新的契机。只要想法转个弯,世界即将会更宽。我们只要突破疗效迷思,专攻亚健康(是指自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又一切正常的状况)调理养生,那么一片广大的蓝海出现了,在路上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有此养生保健需求,再多的整复调理人员都满足不了这么大的市场,从业人员可以非常舒适的工作与生活。试想世界闻名的泰式按摩在全世界创造了多少亿美金的产值,难以估计,也创造了无数的泰式按摩技师工作。

 

        如果大家有志一同发展太极整复养生,以太极文化为底蕴的保健疗程,将不逊于泰式按摩,我们可以将太极武术延续与保健养生产业做出完美结合,走出亮丽的新方向。

 

参考附录

 

太极内劲推拿和传统按摩的区别

太极内劲推拿与传统按摩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简单来说主要有下列四点:
一、 太极内劲推拿只掌握在少数既通晓医理,又精于武功的人手中。而传统按摩(包括中医经穴按摩、正骨按摩、运动按摩、保健按摩、小儿按摩等),仅限于传统的中医按摩师。

二、 太极内劲推拿是术者以自身练就的充沛浑厚「内劲」为原动力,在患者的经络穴位上施以点、按、揉、滚、抖、颤、旋丶挑丶推丶辗等手法。

治疗时,患者能感到一股强大的内功劲力直达体内深层,且时间持久,而表皮肌肤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传统按摩因其训练方法简单,医者只能练出一些灵活的手法和持久的耐力。

因此,传统按摩在施术时,除个别情况下出现一些微弱渗透力外,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有强劲持久的渗透力。

由于传统按摩所用劲力多为自身之本力,这样在治疗过程中常会使患者多少要受一些「皮肉之苦」。大家可能都见过一些按摩师给人治病的情形:他们在按摩时几乎全身都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显得很吃力,按摩完后往往要累出一身汗。

而太极推拿者施术时全身都显得自然舒松,手法也如行云流水一般连绵、沉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是由于推拿者所用劲力是内家武功中「绵里裹铁」、「柔中寓刚」的松沉之内劲,而「内劲」的运用,只有在全身各处关节肌肉充分松开之后才能使劲力顺畅(即内家拳所谓的「肌松力绷),所以从表面上看起来施术者显得轻松自然,毫不费力,但患者会感到一种浑厚绵长的力量作用于身体内部。

总之,太极内劲推拿的「劲道」与传统按摩的「劲道」实有天壤之别。

三、 太极内劲推拿施术时非常注重「意念」的动作。当术者的手抚触患者身体某部位时,意念早已直透该部位对面甚至更远,从而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使意、气、力三者紧密结合,产生很强的「穿透劲」,这和内功拳击人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原理颇为相似。

而传统按摩除了要求施术者集中精神,调匀呼吸外,对「意念」则无任何要求(实践证明,「意念」可强化力量),这也是传统按摩无法产生强大「穿透劲」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太极内劲推拿无论是在劲力、渗透性、持续时间方面,还是在手法的敏捷灵巧方面都是和传统按摩有很大差别。再加上武功有成就者大都是勇决果断、心思敏锐、机智灵活、敢于创新人物,所以该疗法不仅能与传统按摩相提并论,且在好多地方优于传统按摩。

鉴于此,我认为我们亟须挖掘整理这一优秀的武林瑰宝,使其造福人类。下面就按摩医师如何能够学武以及练功者又如何能够掌握推拿治病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以就教于方家。

一名按摩医师对人体结构、经络穴位、病情病理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关键问题就是缺乏施术的特殊动力——「内劲」。

「内劲」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我国传统武术如太极、形意、八卦、 八极、大成等拳种中的桩功训练得到的(也就是拳学大师王芗斋老先生所说的「力由桩而得」),以及练习各门派的内功。

如果仅仅得到「内劲」而不能将其灵活驾驭运用,也是无法以自身的功力替人治病的。这就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内劲」的运用。

以太极拳方式而言,内劲的运用在于”沾黏连随不丢顶,旋挑推辗听化发”,在发内劲时一定要求与患者部位的互动,要以听劲功法随时感受操作部位的软硬温度走向变化,进而感知患者的酸痛麻胀的生理讯号与操作者的手臂内劲回馈情形,以旋挑推辗各种方向的力矩,造成不同大小方向的立体圆运动,使患处自然带动肌肉生理运动,再由带动中顺势牵拉患处,使患处的筋结条索包块自然松解,重新恢复正常气血循环所需的肌肉柔软度及神经内压。


谈至此,也许有好多朋友要问:「给人推拿治病,学习发力有何用处?」

其实「发力」在推拿治病中大有用处。人体的一些深层病变,采用一般手法时劲力往往达不到病灶处,而用内家武功的发力法在其病灶对应的表皮猝然发出一股螺旋性的「穿透力」,在患者表皮不觉疼痛下就会使病灶处受到「内劲」的强烈冲击而起到「攻坚散块,祛瘀疏阻」的作用。另外在点打有些位于肌肉深层的穴位(如「环跳穴」、「殷门穴」、「承扶穴」等)时,武功推拿中往往都要借助短距离内的瞬间弹抖爆发力来避免患者表皮肌肤的疼痛,而使穴位深层受到强列刺激。

武功修炼者(一些只练僵劲、蛮力者不在此列),尤其是内功拳修炼有素者,往往都具备充沛雄浑的「内劲」从身体各部位爆发出来。而他们所缺乏的就是对医理的研究探索。

若能在习武的同时,系统学习一下人体经络穴位(当然有好多内家高手都是熟知人体经穴及结构的)及各种病症的选穴循经治疗法与人体解剖等医学知识,再学习一些常用推拿点穴手法,通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则可将自己的深厚功力运用到治病中去,从而使「武医」完美地结合起来。

 

太极拳在近年来由于优点众多,习练者广大偏布全球,已经俨然形成一种文化品牌,若以太极内劲推拿方式编辑成保健套路,不仅在调理疾患上有很大的成效,推扩后更能形成一种文化保健产业,以泰式按摩为例,全世界主要消费城市都能提供各层次的泰式按摩服务,其所创造的产值亦相当可观,可以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相信太极内劲推拿方式若能善加推广发扬,其效益发展一定能在泰式按摩之上。欢迎有志者共襄盛举,共创未来。本文前半部份改写自数位男女讨论区网路文章,因找不到原作者至意,特此标明。也请原作者见谅,也欢迎有兴趣网友共同探讨,个人也愿意分享太极内劲运用实际经验。[url=mailto:可电邮charleswu101@hotmail.com]可电邮charleswu101@hotmail.com[/url]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10-10-08 13:57 |
wdavis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兄台所言甚是,受教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10-11-29 09:0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12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