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88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su400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創作大師獎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05 鮮花 x24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晴天][快樂] 不認真
隨著廬彥勳在溫布頓闖進8強,台灣職棒醜聞又被網友們拿來重提,又有人呼籲「救國球」,但我實在不明白為何棒球是國球?又為何一個運動的推展竟然要用「救」的才行?

先說「國球」吧, 就我所查到的資料:
台灣棒球維基館
公共電視-台灣棒球百年風雲
維基百科-台灣棒球史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台灣棒球的故事


這幾份資料不約而同指出台灣棒球起源是日治時代,當時日本正是"甲子園"棒球發光發熱的年代,棒球也隨著殖民政策引進台灣。以此歷史角度而言,國球之稱,連基本的起源典故都不符合。

再以背景意義來說,50、60年代的台灣站在急遽轉型發展經濟的浪頭上,對內正由農業時代快速轉變為輕工業時代,家庭代工興起,電視逐漸普及,中下社會以密集勞力從事低層次加工,辛苦地累積收入。對外,則是台灣在國際政壇逐漸螁色的轉捩點,國民黨放棄反攻大陸、島內鬥爭萌芽,後來更因種種因素退出聯合國,台灣的國際地位從原本是戰勝國的一員突然轉變為沒人願意承認的棄嬰。在這種矛盾而衝突的時代背景下,當年的紅葉少棒、金龍少棒屢次打進世界大賽,無疑為苦悶的台灣民眾一吐怨氣,也難怪現今大家總要一而再的談到當年的少棒種種。

那些往事,雖然我有幸參與到一點點,但在我看來最多也只能是一份光榮的歷史故事,就此稱之為國球,不僅身份出處不符,以現今棒運如此衰敗之況就更加不配。

個人總認為台灣人有一個劣根性,就是對某些事情總是不太認真看待,尤其是當這件事是屬於隱性、不為人知,或者跟自己並沒有太多的直接關聯性時,例如道德觀這種東西。因為隱性的道德觀念薄弱所導致的貪婪,在幾年前被稱為貪婪之島的我們,其實職棒黑球事件不過是這種觀念下的產物之一而已。因為不夠認真看待,因此隨意、隨便,並且渾然不覺因此而將嚐到的惡果(滿山檳榔導致土石流、隨處鐵皮屋導致景觀雜亂,凡此種種,何嘗不是?)。

當然有人說,光是運動員認真也不夠啊,國家政府也得認真看待體育活動,整體才會有好的發展。但反過來想,就算國家政府沒認真看待,球員就不能認真打球嗎?這是運動員自己心裡是否忠於運動精神的問題吧。

這幾天盧彥勳的表現讓大家很感動,想請問難道政府對網球就有比較偏愛嗎?不是要為此辯駁,只是老話一句,想贏得尊重就得先自重。

翻翻歷史,棒球的確是日據時代由日本傳過來的,弄個國球的稱號已經夠荒謬了,還要投入幾億資金去發展,更是拿人民血汗錢開玩笑。試問若政府沒有太多的支持,全國的小朋友從此就都不打棒球了嗎?盧彥勳的例子已經是個答案了吧。



本文同步發表於心情風景誌



~~~人生是寂寞的華爾滋~~~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台灣寬頻 | Posted:2010-07-01 20:42 |

首頁  發表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141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