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小孩] 幼儿做恶梦怎么办
文观新心理成长谘商中心谘商心理师 陈意文
几乎大部分的家长都有共同的经验,就是被家中宝贝做恶梦时的尖叫或哭泣声吵醒的经验,睡眠对于学步儿而言,不仅仅是体力的补充,更可以促进他们的神经系统以及脑部的发育,进而让全身的发育更为健全,所以良好的睡眠对于学步儿而言,真的很重要,若是因为做恶梦而妨碍到学步儿的睡眠,不仅是家长伤透脑筋,同时也会影响您家宝贝的发育呢! 学步儿究竟会不会做恶梦呢?研究睡眠的专家告诉我们:小婴儿在出生之后就会作梦。也由大部分的家长所经验到的「我的小孩曾在恶梦中惊醒过」,让我们知道,学步儿的确会做恶梦。而学步儿作梦的内容并不复杂,他们的梦境多半是经验的重现,因为学步儿的记忆能力,是倾向去记忆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行活动。而无论是好梦或是恶梦,梦境都是学步儿用来表达情绪的舞台,是一种情绪的反映。 一岁多的安安最近正在断奶,所以和一向最亲密的妈妈被隔离起来,不仅白天由外公外婆帮忙带,晚上也改和爸爸一起睡觉。一向还算好睡的安安,这几天却都做着恶梦,常常在半夜声嘶力竭地在「找妈妈」、「妈妈抱抱」中惊醒... 二岁多的婷婷,因为上的幼儿园最近换了一个照顾的老师,这位新来的老师,求好心切,对幼儿的要求稍微比较严格,婷婷的妈妈就发现,婷婷在换了老师之后,比较容易做恶梦... 一岁多的学步儿,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无法向您描述他的梦境,但是身为家长的您仍然可以由他表现「哭泣」、「难过」或是「受惊」的样子来判断,小宝贝做恶梦了。学步儿此时的认知发展进入Piaget所谈的「万物有灵论」,会将所有的东西都看成是有生命的,而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也无法分辨「梦」与「现实」的不同,所以在学步儿因为做恶梦而醒来时,常常还会哭闹一会儿,似乎没有真正醒过来的样子。而1-3岁的学步儿在心理与人格发展上正处于M.Mahler所提出的「分离-个体化」(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theory)理论当中的分离-个体化期,他们在此时的恶梦多半与主要照顾者(多半是父母)的分离有关。 此外,还有一些原因的出现,会让学步儿容易做恶梦,例如: 1.压力--像是上述例子中所描述的「婷婷的新老师」,或是家里最近有新成员的加入(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的出生)。 2.新的改变--例如搬家或是换托儿所等等。 3.白天的活动太多,或是睡前的过度活动--学步儿在睡前的情绪太过亢奋或是吃太多。 4.看了或是听了恐怖的故事或是情节--学步儿也会和大人一样,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当学步儿做恶梦时,父母该如何应对呢?学步儿的语言发展差异极大,有的孩子语言发展极佳,很会说话,而1-2岁的幼儿极可能因为语言能力较弱,没有足够的字汇来描述,所以做恶梦时多半以「哭泣」的方式来表现,若父母不了解此点,又连续一直被夜半的哭泣声所吵醒,以斥责或是打骂的方式来处理,会让幼儿更是恶梦连连。因此,想要减少幼儿做恶梦,或是当您发现幼儿做恶梦时,不妨试试以下的处理方式: 1.在睡前尽量保持平静:睡前尽量不要让幼儿玩得太兴奋,或是让幼儿在一种大哭大闹的情形下入睡。保持睡前平静的情绪,不但可以让幼儿避免做恶梦,也可帮助幼儿的睡眠。 2.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当您发现幼儿做恶梦时,赶紧到幼儿身边陪伴他,最好可以在幼儿将醒未醒时,耐心的抱住幼儿,轻轻地摇着他,以肢体(拥抱)与口语(「妈妈来了」或是「爸爸在这里」)来安抚幼儿,让他知道他是安全的。 3.学会倾听幼儿的恶梦:假使您的幼儿已经可以使用语言,或是以画图的方式告诉您,他做的恶梦是什么了,请父母以耐心、不打断的态度倾听幼儿的恶梦。 4.察看幼儿的生活是否有新的改变:幼儿最近是否换了新的保母或是老师?家中新成员的加入,是否令幼儿感到有些紧张? 5.筛选幼儿的讯息管道:尽量不要让幼儿接触到恐怖的故事,或是过于血腥、骇人的电视情节。 6.适当的教育方式:父母应该尽量避免以惊吓恐吓的方式来教育幼儿(例如:你再不乖,我就叫大野狼来把你咬走)。 若您已经试过了上述的方法,而幼儿还是恶梦连连超过一星期以上,请您考虑进一步寻求儿童心智科医师,或是合格的谘商心理师的专业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