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52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hihhsueh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5 鲜花 x30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健康] 《夏病冬治》三九天穴位敷贴 预防鼻炎气喘
【来源出处】 http://www.uho.com.tw/h...?aid=5599

三九天穴位敷贴,可说是三伏天穴位敷贴的冬令加强版,同样可以预防及治疗过敏性疾病,以达「冬病冬治」之效。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冬季易发作疾病。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院区伤科医师黄启峰说,每年冬至或冬至隔日开始,每隔九天以中药灸疗膏进行穴位贴敷,连续治疗三年。治疗后,大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其疾病发作频率及症状均有明显降低与减轻。
藉由中药灸疗膏穴位敷贴以增强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驱散内伏寒邪,进而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疾病发作。此方法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无痛、无副作用,并能减缓过敏症状及发作次数,预防过敏疾病发生。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黄启峰表示,许多过敏性疾病,例如气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发炎等好发于秋冬季。在夏天,天气转热,过敏疾病会逐渐好转。但现代人整天不离冷气,过食冰品冷饮,因此夏天感冒、咳嗽、过敏性气喘、鼻炎病患增加,这是身体阳气不足,寒气过盛,相对免疫力随之减弱。
《黄帝内经》所谓:「形寒饮冷则伤肺」即是如此。中医运用节气变化,选择夏天最热「三伏天」进行中药穴位敷贴,以助驱散内伏寒邪,强壮肺气。如果说三伏天是运用穴位药物敷贴以达到「冬病夏治」,那么三九天灸疗便可说是加强「冬病」治疗效果,所以三九天穴位敷贴有巩固及辅助三伏天疗效作用。
「三伏天」是选择每年天气最热、阳气最盛期间,于特定穴位进行药物敷贴,达到扶正祛邪作用,以及减少冬天发病次数目的。「三九天」是选择每年天气最寒冷、疾病最容易复发时间进行巩固治疗。两者治疗时机皆是时令节气更替交接时候,两者都是强调扶助正气,提高人体气血调节能力,合乎中医「天人相应」治则防病方法。
黄启峰指出,中医养生配合大自然律动,《黄帝内经》所谓「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冬天阳气不足,阴气盛而阳气衰,宜保护体内真阴,饮食宜温热助阳,补气益精为主。
三九天灸穴位敷贴疗法
黄启峰说,三九天灸穴位敷贴,从冬至开始每隔九天,将「外敷药丸」白芥、细辛、元胡等辛温、逐痰、温阳、通络药物研成生药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膏状贴于俞穴上,用胶布固定。每次贴2至4小时,每7至9天敷贴1次,3次为1疗程。
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敷贴辛温、逐痰、走窜、通络及平喘药物,利用药物阳气疏通,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药气透过皮肤、俞穴、经络直达病处,从而增加人体抗病能力,降低过敏反应,有利于改善气喘、过敏性鼻炎及预防感冒。若有过敏发作,不限季节皆可作穴位敷贴,至过敏情况缓解。
哪些人(疾病)适合做穴位敷贴疗法?
黄启峰表示,穴位敷贴适用对象为儿童及成人均可。对于气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容易感冒等过敏体质,能提升身体免疫力,减轻过敏现象及预防感冒。
那些人不宜作穴位敷贴?
  1. 当天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咽痛
  2. 背部皮肤过敏
  3. 孕妇以及一岁以内婴儿都不应接受穴位敷贴疗法。
敷贴后注意事项
  1. 敷贴时皮肤多半会有搔痒或烧灼感,属于正常反应。
  2. 在敷贴期间若出现皮肤过敏疼痛反应,皮肤起水泡等,需立即停用取下药丸。(可用紫云膏涂抹患处,盖上无菌纱布)
  3. 敷贴期间饮食求清淡,勿食冰饮、生冷瓜果及发物,也要避免一些容易过敏的食材及烟酒。


【心得感想】

我有过敏性鼻炎,每次季节交替时都会打喷嚏,前两年看到有报导三伏贴可改善这症状,就去诊所贴了一帖,但造成皮肤过敏发痒,还因此去看皮肤科,所以我就与此疗法绝缘,不过不会有皮肤过敏的人倒是可以去试试看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2-03 10:2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96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