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來源出處】 http://med.mc.ntu.edu.tw/~op...o_yj_06.html砂眼是一種古老的眼睛疾病,三千年前就發現,它曾經是台灣早期最流行的眼疾,後來經過政府與聯合國的幫忙,從國民小學進行大規模的防治工作,才使得砂眼不再流行,但是砂眼並非就此在台灣絕跡。它主要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特別是在鄉下、缺水和衛生條件不佳地區。砂眼是導致非洲、中東、印度和東南亞地區人民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一仟萬失明人口約有二百萬人是因砂眼引起的。砂眼是由一種介於病毒與細菌之間的披衣菌所感染引起。它像細菌一樣具有細胞壁,且對抗生素有感受性,但是它又像病毒,必須寄生於細胞裡。
它引起的人類眼疾主要有砂眼和成人顆粒結膜炎;而以砂眼在衛生不良地區兒童間傳染率尤高。它的臨床症狀分為急性期與發展期;
急性感染時,通常會有流淚、畏光、粘黏稠分泌物、眼睛紅、耳前淋巴腫,不易與病毒性急性結膜炎區分;但砂眼常有混濁的濾泡出現在上眼瞼結膜上或甚至角膜輪部。長期砂眼之後的發展期又可分為四期。
第一期為初期砂眼,有不成熟濾泡和少許乳凸肥厚在上眼瞼結膜上和一些針尖狀角膜炎。第二期為確立期,分為濾泡肥厚與乳凸肥厚兩種,濾泡肥厚是種大有軟的成熟濾泡,乳凸肥厚是因發炎厲害導致乳凸肥厚且伴有濾泡壞死和角膜新增血管。第三期為結痂期,發炎後開始結痂,角膜輪部有結痂小洞和結膜結枷,會引起初期倒睫毛與眼皮內翻。第四期為癒合期,無發炎現象但有倒睫毛、眼皮內翻、乾眼症、結膜結痂和角膜糜爛等現象;導致失明常是由此時期引起之併發症如角膜混濁、眼皮變形或加上細菌感染角膜潰爛所引起。砂眼治療要以局部或口服四環黴素或紅黴素和黃胺類藥連續治療六星期,但口服四環黴素有些人會有胃腸不適等症狀,現有一種新藥 Azithromycin 只要服用一次就可達到治療效果,且較少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的臨床試驗結果,單一劑量 Azithromycin 不僅效果比局部四環黴素藥膏連續治療六星期還有效,而且較簡便易被接受,但是比較昂貴。由於砂眼在臺灣已非流行性眼疾,要診斷它,單從臨床症狀表現已非容易診斷,除非有以上典型症狀和有經驗眼科醫師,比較客觀和確定診斷最好有金沙氏染色的細胞學檢查或披衣菌抗原螢光檢查。在台大門診砂眼雖不多見,但仍有些高度懷疑病例以披衣菌抗原螢光檢查證實有砂眼,所以不要對砂眼掉以輕心,以為它在台灣已不存在了。©台大醫院眼科部 2006 侯育致醫師
i
【心得感想】還記得砂眼這項疾病嗎?隨著生活環境衛生的改善,砂眼這名詞已不常聞...甚至在國中小學校也不再有這項眼疾的檢查...所以...可能有些會員會不知道唷^^"沒關係,weifan找來文章給大家看,也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輕心,以為這項眼疾已消失了^^,老話,還是勤洗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