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5079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ego 手機 會員卡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貼圖天使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62 鮮花 x94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評分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成人] 痛、癢、硬塊…是乳癌嗎?
【來源出處】 http://magazine.sina.com/cwgroup/20...3/ba20621.shtml

醫療停.看.聽  


痛、癢、硬塊…是乳癌嗎?

乳房構造細緻,經常出現痛、癢、硬塊或分泌物、濕疹等困擾,《康健》教妳如何面對?該採取什麼步驟?並替妳尋找醫生的叮嚀。

文/林芝安

洗澡時,不知道妳有沒有過「好像摸到乳房硬塊」的經驗?

感覺像硬塊,又好像不是,究竟是乳房良性腫瘤?還是乳癌?內心焦慮憂心、不斷反覆自問,猶豫到底該不該去看醫生?

以為是乳癌

黃佳媛摸到乳房有硬塊已經很久了,尤其生理期前幾天特別脹痛,卻遲遲不敢就醫,「我很怕這是乳癌,沒勇氣面對現實。」直到今年2月,她同學得乳癌需切除乳房,給了一記當頭棒喝,佳媛總算鼓起勇氣去檢查。

醫師做完切片後判定,這不是乳癌,而是良性纖維腺瘤,不需切除,每半年定期回院檢查即可。忐忑不安懸了一年的心,總算釋懷。

乳房構造細緻,易受荷爾蒙或其他器官影響,容易出現不適,每每嚇壞許多女性,再加上這些年台灣乳癌死亡率攀升,女性聞乳癌色變,當乳房出現一點狀況時,常以為自己得了乳癌。

前輔大醫學院長、新店耕莘醫院乳症外科醫師陸幼琴在門診中發現,有些女性乳房脹痛或摸到硬塊,猜想自己可能得了乳癌,又不敢來醫院檢查,直到身邊的親友催促,才憂心忡忡來檢查。結果證實,大部分只是乳房良性疾病,白白讓自己活在陰影中好久。


姊妹們該如何面對常見的乳房困擾?該決定採取什麼步驟?《康健》替妳尋找醫生的叮嚀:


●困擾一:乳房疼痛

乳房門診中最常見的困擾,首推乳房疼痛。乳症專家們異口同聲:「85%的乳房疼痛與乳癌沒有關係。」當女病人一坐下來即對醫師主訴乳房疼痛時,多數的乳症外科醫師反而不太緊張,因為近六成的乳房疼痛多與生理週期荷爾蒙分泌不平衡有關。


◆◆原因◆◆

週期性乳房疼痛常見於30~50歲女性。月經來之前3~5天內開始疼痛,一直到月經結束後約5天若疼痛較為減輕,屬於正常的疼痛。若月經結束後一星期仍很痛,即必須當心了。「不過,如果有纖維囊腫,疼痛會比一般生理期的痛還更久、更痛,」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乳癌專科主任俞志誠補充。

週期性乳房疼痛 主因是乳房組織內的神經被拉扯。月經週期中,卵巢分泌雌激素(又稱動情激素),逐漸進入排卵期後分泌黃體素,雌激素對乳房組織的乳管部份有增生作用,乳管肥厚,乳管通道受到擠壓或暫時閉塞。

黃體素則對乳葉有增生作用,因而產生微小分泌物,但這些分泌物因前端乳管不通暢而無法宣洩,卻又繼續分泌,導致腫脹,引發神經拉扯而疼痛,前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萬芳醫院外科顧問劉自嘉醫師表示,這屬於自然現象的疼痛。

當有纖維囊腫時,乳管因不明原因造成特別肥厚,乳管阻塞,經過雌激素的刺激產生加成作用,疼痛感更劇烈,甚至形成類似腫塊的現象。

等月經來潮後,女性荷爾蒙消退,乳房組織恢復正常,疼痛自然褪去,不必服用藥物。「除非痛得受不了,不然少吃止痛藥,免得正常荷爾蒙分泌受到影響,」劉自嘉說。

非生理週期的乳房疼痛 原因可多了。包括穿不合適的胸罩、性行為時過度撫摸吸咬、良性的大腫塊、服用雌激素、乳腺發炎(合併紅腫熱痛)、過分運動造成拉傷,反射到乳房造成疼痛,或乳房撞傷、胸大肌的疼痛表現在乳房部位,或心肌梗塞、心絞痛、二尖瓣脫垂等心臟問題卻以為是乳房疼痛,甚或明明是胃痛卻因神經傳導反射到胸部疼痛。還有人因感冒久了,長期咳嗽,肋膜發炎疼痛卻以為是乳房出問題。

「一項研究指出,乳房疼痛最常見的除了荷爾蒙失衡引發疼痛之外,肋骨與胸骨間的軟骨關節炎引起的疼痛也很常見,」俞志誠解釋,位於胸骨與肋骨之間的軟骨如果有關節炎,一壓就痛,與纖維囊腫引起的疼痛很類似。

如何區分是乳房或心臟引起的疼痛?簡單區分,如果是乳房的疼痛,屬於悶悶的陣發性抽痛。如果是心臟疾病如二尖瓣脫垂,常是尖銳的刺痛,而且時間持續較久。


◆◆醫師的叮嚀◆◆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張金堅指出,疼痛的確不是乳癌常見的症狀,但不表示只要是疼痛就一定不是乳癌。疼痛也可以是一項警訊,代表某處出了問題,仍要找外科醫師揪出痛因。

張金堅建議病患提供醫師更多疼痛症狀的敘述,協助診斷,譬如痛多久?痛的性質?什麼情況下痛得比較厲害或減輕?與月經有無關係?如果確認與癌症無關後,醫師要對疼痛有所建議,是否該吃藥,如何飲食改善或調整生活方式等,徹底打跑疼痛。

由於許多乳房疾病與荷爾蒙密切相關,陸幼琴再三呼籲,更年期女性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前,務請醫師檢查自己是否有乳癌,確定沒有才能使用,在服用荷爾蒙期間更該定期檢查乳房,也不宜長期服用荷爾蒙製劑。「否則,服用荷爾蒙就像火上加油,短期間內乳癌就爆發出來。」


●困擾二:乳房有硬塊

當發現乳房硬塊時,先保持冷靜,想想以前有沒有過。俞志誠表示,不論摸起來像是米粒或塊狀,是否會痛,如果是以前即有的症狀,那還好,若最近才出現,要儘速掛一般外科或乳症外科檢查。


◆◆原因◆◆

各年齡層出現的硬塊屬性不盡相同。一般而言,30歲之前,腫塊多為良性纖維腺瘤或囊腫。30~50歲,通常是纖維囊腫或乳癌。停經之後出現的腫塊則多為乳癌。

觸感上,纖維腺瘤(內為細胞)摸起來像鼻頭,纖維囊腫摸起來像嘴唇,比較軟,纖維囊腫俗稱水瘤,是囊泡增生的結果,有時用針將液體抽吸後,腫瘤就消了。

纖維囊腫這名詞在醫學上頗有爭議,著有《乳房聖經》、前美國白宮癌症諮詢委員蘇珊樂芙醫師認為,「『纖維囊腫』是個醫師將所有非癌性的乳房問題全部丟進去的垃圾桶,不具任何意義。」對臨床醫師來說,纖維囊腫指腫脹、疼痛的良性乳房腫塊,可與纖維腺瘤做區分,且受雌激素或黃體素的不協調而產生相關症狀。

美國病理醫學學院早已發表聲明指出,纖維囊腫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台大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說,如果把所有婦女都找來切片,幾乎九成女性乳腺多少都有纖維囊腫的變化,「所以這不稱為有意義的病變,完全不用擔心。」

至於纖維腺瘤,由腺體與纖維組織合成,是實質的良性腫塊,外觀平滑形圓、邊緣明顯,會滑動,摸起來不痛,就像掉入乳房組織的一顆釦子,很容易在乳房X光攝影及超音波底下被識破。

乳症專家表示,成因可能與分泌雌激素的卵巢功能旺盛有關。當雌激素濃度過高,刺激乳腺局部過度反應,導致乳腺上皮與纖維組織增生。

很多人擔心以後變成乳癌,想切掉纖維腺瘤,「我不建議拿掉,三分之一的病人,停經後會變小或消失,」黃俊升說,纖維腺瘤形成惡性腫瘤的機率不高,定期追蹤即可。

要注意的是,有一種跟纖維腺瘤類似,從乳腺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長出來,稱為「葉狀肉瘤」,這是一種罕見的腫瘤,可為良性或惡性,跟一般的乳癌不同。

相對於纖維腺瘤,葉狀肉瘤長得較快又大些,不論良性或惡性,醫師建議拿掉,「這跟乳癌處理方式截然不同,不必切除乳房,也不需做化療或放射治療,」黃俊升說,單純切掉腫瘤或廣泛性切除腫瘤即可。


◆◆醫師的叮嚀◆◆

摸到腫塊時,不論軟或硬,大或小,一定要找乳症外科醫師做觸診、並接受乳房影像檢查包括乳房X光攝影與超音波,必要時得做切片,以利確定診斷。尤其40歲以上女性,要儘速找外科醫師檢查。


●困擾三:乳頭有分泌物

哺乳期乳頭出現乳汁樣的分泌物,算正常。如果不是哺乳期間的分泌,就必須當心了。


◆◆原因◆◆

婦女生產後,腦下垂體不再受到胎盤抑制而分泌泌乳激素,刺激乳房分泌乳汁直到斷奶。

如果斷奶後仍持續分泌乳汁,「這是因為腦下垂體分泌的泌乳激素,未因斷奶而停止大量分泌,即使泌乳激素相當微量,仍對某些婦女乳房發生作用,持續有乳汁從乳頭流出,」劉自嘉說,這跟乳癌無關,一段時間後自動會消失,不必擔心。

此外,也可能因服用藥物刺激腦下垂體,造成泌乳激素過高,流出分泌物。「如果兩側都有乳汁分泌,且量滿多的,很可能是泌乳激素過高,」黃俊升解釋,一旦確定不是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的問題後,接著要確定乳房有無病變,只要乳房沒有病變,即無大礙。

一般的乳頭分泌物有三種:一種是像水或乳汁一樣,呈現透明狀,多半因泌乳激素較多所致。另一種為漿液性,呈黃色,多與纖維囊腫或乳管鬆弛有關。第三種則是血樣性或褐色分泌物,亦即俗稱的乳頭出血。

乳頭有15~20個乳孔,當乳頭分泌物為深褐色或血液,如果沒有摸到腫塊,且分泌物來自單一開孔,則可能為「乳管內乳突瘤」,這種瘤很小,血管卻很豐富,易破,順著乳管流出血液,85%以上為良性。

如果是多處開孔流出稍微泛黃或清水狀的分泌物,則多為纖維囊腫病變所引起,少數是因服用藥物導致。

總之,當乳頭出血時,約九成為非癌症所引起(包括良性纖維囊腫與乳突瘤),5%則與癌症有關,當癌細胞侵犯到大的乳管時,將造成乳頭出血。癌症引起的乳頭出血,透過抹片及乳房攝影、超音波即可檢測出,但這時恐怕多已經第二期或二期以上了,腫瘤長到一定的程度才會引發出血,初期的乳癌少有此症狀。

還有一種稱為「無月經的乳頭分泌物」,如果月經始終沒來,乳頭卻有分泌物,「很可能是荷爾蒙出現問題,」張金堅提醒。


◆◆醫師的叮嚀◆◆

黃俊升特別補充一點,即使乳頭分泌物很清澈,也不代表完全正常,「只要不是哺乳期間的分泌,不論顏色深淺、有無出血,一定要就醫檢查。」


●困擾四:乳房腫脹

乳房腫脹仍與荷爾蒙分泌失衡有關,有些女性因子宮疾病必須長期服用荷爾蒙製劑(如避孕藥)或更年期女性採荷爾蒙補充療法,都容易乳房腫脹。


◆ ◆醫師的叮嚀◆◆

建議在生理期快要來之前幾天(尤其稍微豐滿的女性),換穿稍微寬鬆的胸罩,運動時最好能換布料舒服具彈性的內衣,「背心型的更好,」陸幼琴不忘叮囑。

網路上經常出現「內衣導致乳癌」的說法,乳症外科醫師們均不表認同。

「即使是機能型內衣,也不可能導致乳癌,」俞志誠搖頭笑說,長久穿過緊、尺寸不合或有鋼圈的內衣,造成慢性摩擦。慢性摩擦是否會直接導致乳癌,「這部份醫學上仍有爭議。」不過,內衣過緊很可能引起類似纖維囊腫的疼痛,卻不會造成纖維囊腫,「但如果本來就有纖維囊腫,疼痛可能更劇烈。」

陸幼琴因為是女醫師,檢查病患時會特別關切病患的內衣,她發現,門診中許多年輕女病患乳房脹痛,多與胸衣選擇不當有關。「我常帶著病患照鏡子,妳看,胸衣的鋼圈都烙印在皮膚上一圈,太緊了啦,把乳房硬塞進去,既不舒服又不健康,」陸幼琴不覺嘆氣。


●困擾五:乳腺發炎

陸幼琴曾有位病患,剛生產完,乳暈的分泌腺過於活躍,油脂分泌腺管被塞住導致發炎,腫出一顆所謂的乳癤。病患沒有及早就醫,亂貼藥膏,致使皮膚潰爛,腺管內發炎久了最後化膿,膿出不來只好往乳房裡面跑,結果整個乳房內部像蜂窩一樣,全爛掉了。


◆◆原因◆◆

乳腺發炎好發於哺乳期女性,哺乳時乳腺堵塞,引發細菌性感染。只要透過引流,搭配幾天的抗生素即可恢復。

另外一些是因為乳腺腺管較為擴張,分泌液多,累積在管內,形成局部積塞引起發炎。有些是因為泌乳激素過高,或使用精神科藥物,對中樞神經造成刺激,或使用胃藥,刺激腦下垂體,造成乳汁分泌多,淤積不易排出,造成乳房發炎,而乳頭凹陷者未保持乳頭清潔也較易引起發炎。

除了細菌性感染引發乳腺炎,還有其他找不出原因者。黃俊升最近有個病人,不明原因產生肉芽組織增生的乳腺炎,這跟細菌性感染的乳腺發炎處理方式不同,「可能需使用類固醇。」


◆◆醫師的叮嚀◆◆

引起發炎的原因很多,使用的治療方式也不同,建議病患千萬別以為是單純皮膚疾病而亂擦藥,應前往一般外科或乳症外科就診。

有人擔心乳腺過於密集,是否容易造成乳癌?俞志誠說明,不論乳房大或小,緻密或鬆垮,每個人乳房上的腺體細胞數量幾乎差不多,乳房的大小與脂肪有關,「不是因為乳房緻密容易得乳癌,而是因為緻密,得乳癌時不容易被偵測出。」


●困擾六:紅腫熱痛

乳頭紅腫熱痛常是因細菌感染發炎,常發生在30歲左右女性哺乳時被細菌感染,不一定會發燒。服用少許抗生素即可。若置之不理,傷口發炎久了,易造成膿瘍。一旦形成膿瘍,不容易痊癒。


◆◆原因◆◆

俞志誠解釋,哺乳期間發炎或膿瘍,並非哺乳行為造成,而是乳管的問題。如果分泌的乳汁較黏稠,或乳房曾受過外力碰撞受傷、或曾經乳房發炎造成乳管較脆弱或狹窄,很容易在哺乳期間因乳暈的分泌腺更為活躍,導致乳管阻塞,就像水溝一樣,被阻塞後易造成發臭、發炎。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持續紅腫熱痛伴隨有硬塊或乳頭或皮膚下陷,應趕緊就醫檢查,很可能是「炎性乳癌」,即使使用抗生素也無效。

當癌細胞充滿於乳房皮下的淋巴管內,導致局部淋巴循環系統阻塞,使得乳房外觀就像細菌發炎一樣,紅腫熱痛,絕不可自行擦藥了事,應找乳房外科醫師徹底檢查。


◆◆醫師的叮嚀◆◆

很多媽媽擔心寶寶健康,不願服用抗生素,致使原本輕微的發炎漸演變為膿瘍。俞志誠表示,如果發炎屬於輕微,使用抗生素的量極少,仍可持續餵母乳,不妨換另一邊未發炎的乳房授乳,「如果長期打針或使用較強烈的抗生素,則不適合餵乳,建議暫停一星期,等治療好了再餵。」

有人擔心膿瘍是否易引發乳癌?俞志誠肯定表示:「膿瘍與乳癌是兩回事,不會因為膿瘍,形成乳癌。」


●困擾七:乳房濕疹

乳房濕疹在乳房外科門診頗為常見,乳房紅紅癢癢、脫皮或乳頭附近起小水泡。


◆◆原因◆◆

有些是乳汁分泌造成乳頭濕疹,或塗抹不適合自己的乳霜,或胸衣質料內含化學物質而引起過敏性反應,亦即接觸性皮膚炎,通常擦皮膚科藥膏或更換胸衣,症狀即可緩解。

一般來說,濕疹的特性除了脫皮,還伴隨癢、小水泡,且通常不會只集中在單側乳頭。

如果濕疹現象集中在單側乳頭且經藥物治療無效,很可能是癌症前期的病變,稱為「柏哲氏症」(Paget's disease),屬於早期癌症,病灶侷限在乳頭和乳暈附近的皮下,看起來很像濕疹引起的脫皮。

很多乳癌患者合併有柏哲氏症,當癌細胞跑到乳暈附近,癌細胞經過乳管再至皮下組織,會形成類似乳頭發炎的症狀,跟發炎很難區分。

較明顯的區分除了柏哲氏症只發生在單側乳頭外,乳頭表層的變化將非常明顯,甚至破皮,最上面的表皮層也已經剝落,可看到下面的肉芽組織,有點潰瘍。

黃俊升指出,如果病灶還不到這種程度,則多為良性濕疹。


◆◆醫師的叮嚀◆◆

總之,如果發現乳暈或乳頭濕疹(尤其單側),擦皮膚科的藥一、兩星期後仍未痊癒,請趕緊找乳房外科醫師檢查。


●困擾八:乳房或乳頭凹陷

「近期忽然發現乳房或乳頭凹陷,可能是乳癌徵兆,但如果從發育期以來就凹陷,則不必太擔心,」陸幼琴對「近期」這兩個字特別加重語氣。


◆◆原因◆◆

乳頭凹陷的原因有先天與後天兩種。先天性凹陷是在青春期乳房發育時,乳管發育不良未達足夠長度導致乳頭下陷,可請整形外科醫師重建乳頭,但這麼一來,恐喪失哺乳功能。

至於後天性乳頭下陷多為乳管或乳頭下的組織受到外傷、發炎或乳癌侵犯所引起。當乳房遭受撞擊,內部結構破壞造成出血及乳管斷裂,恢復後形成結痂,結痂組織會因收縮導致乳頭或乳房下陷。

如果是乳癌導致纖維化的反應,就像結疤一樣,周圍的組織被拉扯過來,造成乳頭凹陷。


◆◆醫師的叮嚀◆◆

「當皮膚無緣無故跑出一個酒窩,絕對不可愛,」黃俊升詼諧說著,只要以前沒有,最近發現乳房或乳頭出現凹陷,就要趕緊找乳房外科檢查。

陸幼琴補充,如果乳頭只是輕微凹陷,用手稍微輕摳,乳暈肌肉收縮一下就凸出來了,這無大礙。

如果太凹陷,要特別注意凹陷處的清潔,免得因堆積肥皂、分泌物或髒垢,引起感染。洗澡時,可用小棉棒沾清水,輕輕轉動清除凹處即可。

因為乳房或乳頭下陷的機轉「跟乳癌很類似,」劉自嘉神情肅穆表示,務必要趕快找乳房外科醫師進一步診斷。


●困擾九:乳頭發癢、脫皮

秋風徐徐,轉眼即將進入秋冬季節,有些女性出現乳頭發癢或脫皮,忍不住想抓弄,嚴重甚至抓破皮。


◆◆原因◆◆

很可能是天氣乾燥或過度使用肥皂清潔所致,建議浴後擦點乳液或減少肥皂用量,用清水清洗即可。

發癢、脫皮也可能與內衣摩擦造成皮膚刺激有關。陸幼琴經常幫病人檢查胸罩,翻開罩杯內襯,發現有一條縫線,如果縫線的材質過於粗糙,縫合處恰好摩擦到乳頭,可能導致乳頭發癢或脫皮。「我建議更換沒有縫合線的胸罩,或在胸罩內放一塊軟棉墊,」陸幼琴說,通常幾天後,症狀就解除了。

此外,沒有徹底洗淨胸罩,天熱或運動後身體出汗,汗水將殘餘肥皂(或洗衣粉)溶出來,刺激乳房或乳頭,也可能導致發癢。建議洗完胸衣後務必用清水再沖乾淨,避免洗劑殘留。


◆◆醫師的叮嚀◆◆

如果經過擦藥、塗抹潤膚油或更換布料舒服的胸罩,不論之前看皮膚科或婦產科,「只要兩星期內仍沒有全好,一定要找乳症外科醫師做病理檢查,找出病因,」陸幼琴不斷提醒。


●困擾十:副乳

除了正常乳房之外,有些人在腋下或胸部、腹部長出副乳,有些是單側,有些是雙側。

副乳常見的長相有三種:一種是有乳腺組織、沒有乳頭,亦即在乳房近腋窩處凸起。另種是有乳頭卻沒有乳腺組織,小小乳頭像顆痣,有些人直到哺乳時溢出乳汁,才赫然發覺那是副乳。第三種是有乳頭也有乳腺組織,很像多一個乳房。

不論何種情況,乳症專家們紛紛表示,副乳很常見,很正常,不需特別切除。


◆◆原因◆◆

形成副乳的原因是,人類在胚胎時期,就像其他哺乳動物般原本長有兩排乳包,但出生前只剩下胸前的兩顆,逐漸變大成為乳房,如果沒有完全消退,則會留下幾顆成為副乳,不疼不痛。

「不需要拿掉,」劉自嘉說,除非副乳變得很大,影響外觀甚鉅或行動上造成不便,否則沒必要在病人身上動刀。畢竟,副乳也是身體正常的一部份,毋需切除。

副乳何以會變大?原因有二:一是女性懷孕時,因為副乳有乳腺,跟正常乳房一樣會漲奶,稍微脹大些。

另個原因是,隨著年紀增長,乳房的脂肪組織佔多數時,體積暫時變大。也可能因為中年過後,女性皮膚逐漸鬆弛,特別是長在腋下的副乳更明顯凸垂。


◆◆醫師的叮嚀◆◆

有副乳,得乳癌的機率是否更高些呢?「絕無此事,」劉自嘉肯定地說,副乳就像正常乳房,不會因此提高得乳癌的機會。

行醫數十年,看過無數病人的陸幼琴說:「這麼多年來我看過這麼多病人,只有一個病人副乳得乳癌。」

副乳與乳癌顯然沒有太大關聯,不過,外科醫師們提醒,女性自我乳房檢查或接受超音波、乳房攝影檢查時,記得把副乳算進來。


審稿專家:三總一般外科乳症外科主任俞志誠


【心得感想】

痛、癢、硬塊…是女性的最怕.是不好的東西嗎 ? 總是心存懷疑
這篇教妳如何面對它..該採取什麼步驟..並且有醫生的叮嚀
表情 女性朋友應該看..男性朋友也該了解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200 (by weifan) | 理由: 超完美文章...^^b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10-20 10:2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434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