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371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eh23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鲜花 x113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单一DNA决定耳垢 亚洲人干 非洲人湿
编译陈世钦/纽约时报三十日电


一般人觉得耳垢不值一提,日本研究人员却发现耳垢大有文章,牵涉到人种、体味和人类族群的大迁移。

耳垢分干湿两种。百分之九十七的非洲人与欧洲人有湿耳垢,东亚各国人民多是干燥型,南亚与中亚人干湿各半。研究人员比对干湿两种耳垢的日本人DNA,进而找出足以决定耳垢种类的基因。

长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遗传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这个基因内的单一DNA足以决定耳垢是干是湿。此一基因的功能似乎是输出能够分泌耳垢的细胞物质,基因内的这个DNA改变,会关闭此基因的功能,如此耳朵就会分泌干耳垢。

研究人员研究并比对卅三个不同族群的基因。他们发现,非洲人与欧洲人大多拥有湿耳垢,而这可能是现代人五万年前离开非洲大陆前,最原始的耳垢种类。

研究人员指出,干燥型耳垢可能此后才出现在亚洲北部,因为他们发现,亚洲北部的汉人与朝鲜人几乎全都拥有干耳垢。越往南,干耳垢越少,可能是因为拥有干耳垢基因的北方人与拥有湿耳垢基因的南方人通婚。

另外,美洲原住民是干燥型,足以佐证他们的祖先大约一万五千年前自西伯利亚横越白令海峡移民而来的其他基因证据。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影响耳垢种类的基因,与另外三种基因并列于DNA形成的长链中,差异甚微。DNA序列缺少差异,往往是新基因的特征,而由于新基因攸关生存,以致整个族群普遍可见它们的踪影,同时消弭长期演化过程累积的一切差异。

然而耳垢充其量似乎仅负责阻止尘埃与小虫侵入耳朵。另外,由于耳垢种类似乎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耳垢基因或许具有某些更重要的功能。

研究人员表示,耳垢也会影响排汗,而且与腋下的气味有关。东亚人多有干耳垢,排汗量比较少,无体味或体味轻微,拥有湿耳垢的非洲人与欧洲人排汗量比较多,体味可能比较明显。东亚人鼻孔比较小,可能是适应寒冷气候的演化结果,排汗量比较少可能也是另一个适应寒冷气候的演化特征。

【2006/01/31 联合报】 @ http://ud...om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数位联合 | Posted:2006-02-04 21:1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09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