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882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小说][分享]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詹桂英)

——读《相约星期二》

  古语云:人有德于我,不可忘;人有负于我,不可不忘。谨以此文,向生命旅程中给予我精神救助的父亲和不相识的莫里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谢意。--作者


作者:集美中学语文组詹桂英

  阅读《相约星期二》时,父亲重病在床。病房在住院部八楼,父亲的床邻着门,对着窗,有充足的光线,也有一片蔚蓝的天。父亲的情绪始终平静。不平静的是我们,自得知父亲患了绝症,不久于人世的消息之日起,一家人就没少掉过眼泪。母亲更是夜不成寐,双眼红肿,容颜憔悴。我强颜欢笑,故做平静地陪伴着父亲。每当夜深人静,父亲在睡梦中呻吟的时候,心痛不已而又无可奈何的我总会就着走廊的灯光,翻开《相约星期二》。书中的教授,作者米奇的老师,莫里施瓦茨也患了绝症,不久于人世。他与父亲年龄相仿,心态相若。每天早晨醒来,教授会用医生教的方法计算自己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从而判定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样做的时候,教授心态平静。他知道大限的日子越来越近。他经常自问的一个问题是:“是今天吗?我已经准备好了吗?可以无悔无恨吗?” 父亲也许没有教授的深刻,但他平和的言语,安详的眼神,憔悴的面容上流露出的沉静都在暗示着父亲并不惧怕死亡,他坦然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正如米奇曾经难以接受和理解这种坦然一样,我也一度感到了困惑。父亲逝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沉浸在悲伤、焦虑与困惑中。父亲住院期间的种种景象总在梦中反复出现。父亲病室外的走廊总是坐满了人,有本地的邻里乡亲,也有外省的至亲好友,人数之多,使病友们讶异。父亲的三个侄儿在得知消息后的第二天,分别从云南、安徽、深圳赶来。父亲精神稍好时,就会小坐片刻,与探望者话家常。母亲的一位同事,丈夫身体不好,父亲总不忘叫母亲时不时送一些补品过去。这位同事走后,父亲转身又对母亲做了类似的交代。我的一位堂兄,家庭关系一度紧张,但夫妻俩与父亲的感情却极融洽。父亲时常与他们夫妻分别通信,劝导他们包容与忍让。当这位堂兄从云南千里迢迢前来探视时,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家里都好吧?”此时的父亲似乎忘了自己是个生命垂危的病人。这些场景每每与教授患病时的场景重叠交叉,在我的脑中搅腾。米奇探望教授的时候,不断地有电话打进来,他们中有教授的学生,同事,时事讨论小组的伙伴,从前的舞伴,还有一些渴望得到教授指点与帮助的人们。不是慰问者缺心少肺,而是他们依旧强烈地从教授那里感受到了力量与爱。

  “米奇,我可以把患病以来最大的体会告诉你吗?”教授问。

  “是什么?”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施爱于人,教授的一生是这样做的。走访同事,和朋友散步,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系,给远方的朋友写信,制定一个叫绿屋的计画,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重病期间,只要有精神,他就口述回复那些来自各地的向他倾述痛苦与不幸的人们的信件。父亲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帮助邻里,协调同事,关爱幼辈,呵护子女,为电视报纸上不幸的人们伤感嘘叹,在生命的末期,仍然不忘询问和关爱他人。这就是教授与父亲。尽管教授声名远播,而父亲默默无闻,但“爱”使他们同样高大。

  父亲与教授常在我的梦中出现,他们有着同样瘦削的面庞和有神的双眸,面容柔和,声音清晰而亲切,他们总是问我:“你做错事了吗?”每当这时,我就从梦中惊醒,我没有面对父亲与教授的勇气。在五年的工作时间里,对同事,对长辈,我欠缺谦和的态度与应有的尊重。我吝啬于关爱他人,常以工作忙解释没有及时给朋友回信的原因,又常常对别人交托的事情漫不经心,有时还自以为是,出言不逊。个性的利刺刺伤了别人,也刺伤了自己。紧张的人际关系困扰着我,折磨着我,令我焦虑不安。而长久依赖的父亲,又匆匆离我而去。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情绪在谷底徘徊。我想我需要指引了,迫切的需要。也许父亲与教授感知了我的需要。

  “你有没有知心的朋友?”

  “你为社区贡献过什么吗?”

  “你对自己心安理得吗?”

  “你想不想做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

  面对教授的这些问题,我汗颜不已,就如同父亲询问“你多久没给你的舍友挂电话了?”的时候一样。

  “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可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教授说。

  “如果我一如既往,我的一生将是不幸的。” 我说。

  教授颔首。

  父亲与教授没有离开我,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挽救了我。

  西塞罗在对话体着作《论老年》中说:“一生像怀着战斗中那样的心情,充满着欲念、野心、好胜之心和敌对心情,并靠此度日,这样有什么价值?如果一个人追求学习和修养就像获得食物为生一样,那么没有什么比闲暇的老年更令人快活了。”父亲与教授都已步入了老年,爱的感情维系了他们的一生,施爱于人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丰盈。对他们而言,死亡只是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的必需,就象橄榄果成熟了就会从树上掉落一样。

  “怎么能够去准备死呢?”米奇问。

  “像佛教徒那样,每天,放一只小鸟在你的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

  父亲与教授已经告诉了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什么是行囊中必备的物品。感谢父亲!感谢教授!



  (本文相关资料)

【好书推荐】《相约星期二》(Tuesdays with Morrie)

作者﹕孙秀娟
--------------------------------------------------------------------------------

【大纪元10月6日讯】《相约星期二》记录了着名专栏作家米奇.阿尔博姆(Mitch Albom) 的一段难忘经历。米奇在离校十六年后﹐意外地得知一位曾经十分爱护他的老师--布兰戴斯(Brandeis University) 大学社会学教授莫瑞.斯瓦茨(Morrie Schwartz) 身患绝症﹐米奇从底特律飞到波士顿近郊的牛顿市(Newton) 看望莫瑞。从此﹐莫瑞与米奇相约在每个星期二一起讨论生活的意义﹐包括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宽容﹑人生的意义等话题﹐课程总共上了十四周﹐每个星期二﹐米奇都飞越七百英里来到莫瑞的病床前聆听他的教导。莫瑞去世后﹐米奇将听课笔记整理出版﹐定名为《相约星期二》。本书一出版﹐立即引起全美的轰动﹐连续40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译本出版后﹐也引起了中国各界的广泛关注。

活着的葬礼

  莫瑞对很多问题都有深入的思考﹐例如在参加他同事的葬礼后﹐莫瑞很为他的同事惋惜﹐因为在葬礼上人们谈起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而他的同事却听不到。莫瑞别出心裁地选了个时间﹐邀请了很多亲朋好友来参加自己的「活葬礼」﹐在葬礼上﹐莫瑞能亲耳听到人们对他说那么多感人的话﹐莫瑞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葬礼举办得非常地成功。

谈论死亡

  莫瑞对死能坦然面对﹐他认为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境中﹐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一直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而当人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看问题的眼光也就不同了。一旦人学会了怎样去死﹐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就不会迷于名利之中﹐很多为此而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也许会让出空间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他认为人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人满足。

谈论感情

  莫瑞不逃避感情﹐他强调要学会超脱。莫瑞所说的「超脱」并不是不投入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完全投入进去﹐要接受所有的感情﹐包括爱恋﹑疾病的痛苦﹑失去亲人的悲伤﹐让自己去感受这些经历﹐充分地体验﹐明白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后﹐然后才能彻底走出来。如果逃避这些感情﹐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会始终心存恐惧﹐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这就无法超脱出来。

谈论婚姻

  现代很多人对婚姻感到困惑﹐有些年轻人要么过于自私而无法和别人建立真诚的恋爱关系﹐要么轻率地走进婚姻殿堂﹐然后几个月后又匆匆地逃出来﹐似乎想挣脱某种义务的束缚﹐莫瑞对此感到遗憾。他认为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这种东西。莫瑞说﹐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如果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就会有麻烦。

谈论衰老

  人们总希望自己变年轻﹐莫瑞强调老年人不可能不羡慕年轻人﹐但问题是得接受现状并能自得其乐。在他看来﹐衰老并不就是衰败﹐而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有其积极的一面﹐他说「人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只想往前走。」

谈论宽容

  莫瑞对人对己都采取宽容态度﹐他强调要原谅别人﹐也要原谅自己﹐不要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也不要犹豫﹐因为很多事一旦错过就没机会挽回。他说﹐记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这些情绪让他抱憾终身。

谈论金钱

  很多人想拥有新汽车﹑更多财产﹐然后沾沾自喜地炫耀﹐莫瑞对此的解释是这些人都渴望得到爱﹐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期望通过这些物质上的满足能得到感情回报﹐但是行不通﹐因为物质的东西永远无法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

  莫瑞认为社会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它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灌输﹕拥有得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莫瑞表示﹐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最后的幽默

  莫瑞这个老人不简单。即便在病魔缠身的痛苦时候﹐他还能谈笑风生。谈到死后火化﹐他对家人说:「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谈到墓地时﹐学生说:「我会去﹐可再也听不见你说话了。」莫瑞笑答:「到时候﹐你说﹐我听。」

师生情深

  莫瑞教授所讲述的人生哲理深入浅出﹐使人受益﹐而米奇和莫瑞之间的友情在当今社会也是稀有难得。米奇肯每周花钱﹑坐两个多小时的飞机去探望病重的莫瑞﹐替莫瑞拍痰把尿﹐倾听莫瑞的人生感悟﹐在当今「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实属少有。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被电子邮件﹑电话所取代﹐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中不知不觉地丧失了彼此亲密﹑美好的情感交流﹐而米奇和莫瑞的忘年之交使人们再一次对人间真情产生了美好憧憬。

  莫瑞在生命最后时刻给自己的学生上了最后一课﹐也是最好的一课﹐他的墓志铭上篆刻着「终身的教师」。

【心得感想】

人都要面对至亲先走一步时伤感的心境这也是该学习的课题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1-25 20:19 |
Ivon 会员卡 葫芦墩家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个人商品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验证会员
级别: 荣誉会员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38 鲜花 x1423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adamlee9于2006-01-25 20:19发表的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詹桂英)

——读《相约星期二》

  古语云:人有德于我,不可忘;人有负于我,不可不忘。谨以此文,向生命旅程中给予我精神救助的父亲和不相识的莫里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谢意。--作者
.......
我觉得很多东西只要理性
对自己也会比较好一点啦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10-10 14:5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332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