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845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ntonytaipei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冲破晶圆制造瓶颈的一滴水
冲破晶圆制造瓶颈的一滴水

藉由水的协助,让半导体业者得以在不更动现有制造流程的情况下,制造出更小、更快的晶片。
撰文╱斯蒂克斯(Gary Stix)
翻译/钟树人


物理学家阿米西(Giovanni Battista Amici)曾在义大利佛罗伦斯的实验室里,把一滴液体加在标本上方,藉此改善显微镜的成像品质。现在,过了165年,全球的半导体产业才准备好要采纳阿米西的创新技术。把晶片浸在浅薄的液体层中,制造出的电路线宽,可望媲美病毒大小。
19世纪与21世纪相遇了,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办法,恰好可做为摩尔知名论文发表40周年的大礼。身为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摩尔,就是在40年前,发表了半导体产业最举足轻重的技术论文:〈在积体电路上置入更多的元件〉。摩尔预测晶片上的电晶体数量,每隔12个月就会倍增(之后修改为每24个月)。这项预测后来变成了铁律,就好比一条自然法则,只要晶片的性能无法持续每两年达到指数成长,半导体产业似乎就会蒙受某种未明、但肯定悲惨的伤害。
有关新一代晶片制造技术的种种计画,陆续撞上了看似难以克服的障碍,若非水的出现,晶片技术的进展早已跟不上摩尔定律的脚步了。2002年,晶片制造商与供应商,在发展微影技术机台时,都未能跨越关键的里程碑。微影技术机是全世界最精密的照相机,可把电路的影像投射在覆盖于矽晶圆上的光阻剂,然后,用显影剂移除曝光的部位,再由蚀刻药剂把电路刻到晶圆上,之后晶圆即可被切割成一个个晶片。
想缩小晶片上的电路,最常见的方法包括缩短光波波长,使机器能在晶圆上投射出较小的电路。微影技术工具的制造商,在制作可投射157奈米波长机台的过程中,遇到无数困难。要从一代微影技术升级到新一代,必须采用全新的雷射、光罩(镂空板,可让雷射在晶圆上投射出电路样式)、可缩小影像与曝光位置的透镜,还有光阻剂。但是在157奈米之下,仪器制造商无法以氟化钙琢磨出合适的透镜,要不是缺陷太多,就是像差太大,无法在晶圆上清楚成像。IBM微电子先进微影技术开发部门资深经理龚巴(George A. Gomba)就指出:「材料品质与制造量都面临重大的问题。」
2002年夏天,在半导体研究联盟(Sematech)主办的157奈米微影技术的研讨会上,这个技术出现重大进展。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资深处长林本坚(Burn J. Lin),在会中发表有关浸润式微影技术(immersion lithography)的演说。这项技术源自阿米西的创意,早在1980年代任职于IBM时,林本坚就已经开始研究。他原订在会中讲述浸润原理,说明某种黏稠的机油在157奈米技术上的可能应用。不过他整个演讲却都在解释,为什么微影技术在157奈米下不可行,并力主业界应该把焦点放在如何将浸润技术运用于193奈米机台上,也就是前一代既有的微影技术设备。

193奈米的微影技术机台早已历经时间的考验,晶片厂可把重点放在这个尺度的浸润技术上,藉以提高解析度,使193奈米机台真能胜过157奈米机台所应达到的精细度。林本坚表示:「这种想法大概吸引了全场听众的注意,因此他们也就原谅我说157奈米技术的坏话。」水对于波长193奈米的雷射光来说是透明的,但对于157奈米波长的光波来说就不是了。水可让微影技术机台保有较大的数字孔径(numerical aperture),这是区别细部影像的关键因素,因此可提高解析度。水也能改善焦深,也就是当光阻剂上的影像具有可接受的清晰度时,镜头与影像之间的距离。先进的晶片制造过程特别注重焦深,因为晶圆表面上最细微的不平整,都可能会破坏成像。
林本坚的演说带来了挑战。193奈米的浸润式微影技术可能成为现有技术的延伸,因此或许不必再花上10年或更久的时间,就可研发出使用不同波长光波的微影技术仪器。然而,浸润研究的偶然出现虽然可回溯到1980年代,但没有人知道这项技术是否可行。泼洒在晶圆上的水,也可能引发大灾难。当机台上的晶圆以每秒50公分的速度移动时,其间形成的微气泡可能损及晶圆上的成像。
2002年12月,半导体研究联盟召开研讨会,100多位来自仪器与晶片制造公司以及科学界的研究员齐聚一堂,列出他们认为浸润式微影技术堪虑的事项。研讨小组认为这项技术若想成真,必须先克服10项基本障碍,包括:模拟水对镜头与光阻剂的可能伤害,并且了解水真正的基本物理特性等。波长193奈米的光波在水中的折射率,目前只测量到小数点以下两位。半导体研究联盟资深会员、同时也是这些早期会议的主持人特里布拉(Walter J. Trybula)表示:「大家都同意,我们必须得到小数点以下五位、甚至可能是六位的数据。」折射率为光波在真空与介质(如水)中的速度比,基本上可测量出水或其他介质改变光波前进方向的能力,也是决定数字孔径的重要参数。
气泡的行为是另一项未知因子,但目前已有工作小组针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先进微影技术的研究重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目前正在研究冷冻干燥后的奈米级气泡。较大的微气泡也可能造成伤害。林肯实验室研究员斯威基斯(Michael Switkes)表示:「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让水流过成像机台下高速移动的晶圆,而不产生气泡。」结果显示,事先去除气体的纯水可能预防气泡生成,达到技术规格的要求。
2003年7月,半导体研究联盟再度针对浸润式微影技术召开研讨会,吸引众多与会者前往IBM的阿马丹研究中心。经过六个月的模拟与实验,10项技术障碍全部可望获得解决。半导体研究联盟浸润式微影技术策略的专案经理格伦维尔(Andrew Grenville)指出:「我们原先担忧的所有重大议题,到头来都是可解决的。」研发的脚步越发加快了。2003年12月,荷兰微影工具制造商艾司摩尔推出浸润式机台的原型;到了2004年底,IBM推出一批实验性微处理器,最小线宽已达90奈米。浸润技术的应用,加上微影技术人员口中的「花招」(比如改变光波的相位),使得虽然实际使用的光波波长为193奈米,但投影出的线宽却只有193奈米的几分之一。IBM的龚巴表示:「基本上我们认为:『这是可接受的』。」其他工具制造商、晶片厂与学术单位起而效尤,也纷纷展示新的产品与微影转印技术。浸润式微影技术可能在2009年达到量产,届时,积体电路上电晶体之间的距离,可能大幅缩小到45奈米,比C型肝炎病毒的宽度还要小。



应用浸润式微影技术,可以在晶圆上投射出更微小的电路,但是水里的微气泡会使电路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在镜头与晶圆之间的空隙中填满水,可提高晶片制造微影技术工具的解析度。雷射光为了要投射出最小的电路线宽,会以极斜的角度穿透镜头,如果遇到空隙中的空气,很容易就会被反射回去(左图)。反之,光线若以相同的角度遇到水就会发生偏折,因此可抵达焦点(右图)。浸润式微影技术也能改善焦深,也就是成像清晰的状况下,从镜头到影像之间的距离。



水所促成的新技术,是史上推出时间最短的新型微影技术之一。也因为水,半导体产业才不致与摩尔定律脱节。新一代晶片的推出时间已经延迟两年了,众人期待已久的高画质录放影行动电话也因此延宕。业界在157奈米微影技术上的投资,估计已超过20亿美元,但浸润技术的出现,却为它写下终结的命运。157奈米微影技术目前已被搁置。佳能公司资深研究员威尔(Phillip M. Ware)表示:「这个技术已经死翘翘了。」佳能与尼康、艾司摩尔并列三大微影技术制造商。
研究人员目前也在观望,浸润原理是否能应用在2011年那一代的晶片上,使电晶体的间距缩小到32奈米。想达成这个目标,必须配合新型镜头与化学添加剂,也就是某些人所戏称的色素果汁涒ool-Aid荂C这种添加剂可提高水的折射率,使机台保有较大的数字孔径。在今年3月的一场光学工程会议中,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史密斯(Bruce W. Smith)与同事提出了「固体浸润式」微影技术,让蓝宝石镜头直接与光阻剂接触。这种技术可望使2015年的晶片,进入25奈米制程。
果真如此,全球第一大厂商英特尔所支持的技术,将在微影技术员的巧思之下遭到封杀。英特尔原本企图终结传统的晶片制造流程,甚至可能终止摩尔定律。众所周知,极紫外光微影技术(EUV)可把13奈米波长的光波投射到一连串的多层膜面镜上,以缩小晶圆上的成像。在这个波长之下,透镜无法作用,因为物质并无法透光。某些EUV技术早在「星战计画」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原本在100奈米制程中,就应当运用EUV制造晶片,但浸润技术与其他进展,却把EUV商业应用的日子越推越远。在3月那场光学工程会议当中,有两位主题演讲的讲者预测,英特尔所支持的技术将因为成本考量,以及雷射与物质所面临的挑战,而永无量产之日。这两位分别是美国史丹佛大学电机教授皮斯(R. Fabian Pease),与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化工系暨化学系教授威尔森(C. Grant Willson)。威尔森同时创立了推动EUV替代方案的公司,他在访谈中表示:「依我所见,EUV不可能带来获利。」
业界已在EUV上投资数十亿美元,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被放弃,命运就和X光微影技术一样。X光微影技术由IBM主导,采用同步加速器生成的辐射线,IBM与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画署已经投下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事实上,在电磁波谱上,EUV的波长与X光相去不远。由于波长略大,EUV技术原被称为「软X光」投射微影技术,直到「X光」开始被视为研发的无底洞之后,才更名为EUV。

本文出处: http://sa.ylib.com/read/read...cNo=718&CL=4


[ 此文章被antonytaipei在2005-08-18 04:21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教育部 | Posted:2005-08-16 01:3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206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