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散文][分享] 生命中的抉择
看到慈济人的笑容,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 为什么他们很幸福? 因为他们走在自己所选择的路上。 所以,幸福的定义就是: 「我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 人生似乎有很多的抉择,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价值?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乡土作家黄春明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人没有权利选择他的肤色,就如同一颗种子没有权利选择它的土地一般。」相信我们都能了解这句话。 人们没有选择肤色的权利,就如同一颗种子,它随着小鸟的飞行或微风的吹拂,落在哪里,就必须在哪块土地上生长。 在人生那么多的限制中,我们要如何活出一个无限的价值呢?今天要活七十岁或五十岁,虽不是你我所能决定的,可是,我们可以决定在这些有限的年岁中,做些什么样的事情。而这个抉择,就构成了生命的背景和画面。 实践,就能活出自然的生命力
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从小读书,老师给我们很多答案,现在我们教书,也给学生很多答案。其实人生这个课题,不是单一的选择题,而是个复选题,没有一定的答案,每一个答案可能都是对的。 非洲的医学之父史怀哲,他是欧洲有名的才子,拥有医学、神学、哲学以及音乐四个学位。他是牧师的儿子,他一直以为自己这辈子大概也是成为牧师。 当他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班上一位黑人小孩要和他赛跑。史怀哲一马当先地跑到目的地,当黑人小男孩随后赶到时,对他说:「史怀哲,你知道吗?你之所以会赢我,并不是你本身的力气,而是你穿得比我暖和,而且每个礼拜还可以喝两次肉汤。」 这些话让史怀哲内心难过良久,从此再也不喝肉汤,不穿毛衣了。他觉得:「为什么我要因为环境和客观的因素强过别人、赢过别人?我要以自然的生命力去赢过别人。」 要如何活自然的生命力呢?答案就在于「实践」。最后史怀哲终于选择在非洲行医。
幸福是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
史怀哲是一篇动人的故事,证严上人也是一篇精彩的故事,甚至很多慈济委员的生命历程,也是一则动人的故事。你我本身,又何尝不是一则则述说着真、善、美的故事? 不论西方宗教或是中国宗教,都追求着「真善美」三个字。真善美是什么呢?真善美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追求的过程。如莎士比亚所说的:「幸福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我们在慈济所看到的每个人都笑容满面,只是看了他们的笑容,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为什么他们很幸福?因为他在做慈济。为什么做慈济会很幸福?因为他们走在自己所选择的路上,他知道这一生走在什么样的路上。所以,幸福的定义就是:「我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
「信」,是追求真善美的基础
我们要如何追求真善美呢?首先应该要「相信」。「相信」这两个字在很多人的生命中,可能是一种挑战。我在大学时代有位老师是个天主教徒,他常说「信者有福」、「信以为真」。「信以为真」也就是「相信这是真的」。 我学的是中国文学,可以说是儒家的信徒,我没有所谓的宗教信仰,可是我却有宗教的情操。我的生命也曾经起伏过,我常在想永恒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去相信什么? 佛教中有「信能渡渊」的故事。有一个人为了听佛陀说法,不顾大河横阻地游了过去,因为他相信能过去,所以他真的到达了彼岸。这「相信」的力量,让他渡过大河。 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曾经栖栖遑遑过,我们不知道生活在追求什么,也不知道永恒是什么?就是因为社会变动太快,所以我们会扪心自问:这个社会到底在追求什么?而我的未来又是什么?
面对自己的人生,寻找生命之光
从小我就喜欢看漫画。萧言中有篇漫画叫「弱鸡」,所有的角色都是小鸟。弱鸡是一位忧郁的哲学家,他有很多朋友,如猫头鹰、小鸟等。猫头鹰名叫可乐,每天飞来飞去,无处不快乐。有一天,弱鸡很忧郁地坐在树下,他看弱鸡这个样子,忍不住问它:「弱鸡,你在想什么?」弱鸡回道:「可乐,你从来都不想想你的未来是什么吗?」说完也不等可乐回答就走了。 当太阳升起又落下时,弱鸡走回原来的地方,发现可乐还坐在那棵树下。他觉得很纳闷,就问道:「可乐,你坐在这里做什么?」可乐回答:「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残酷的问题?」 这篇漫画令当时还就读大三的我们也觉得「对呀!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这真是一个残酷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去面对它。 无疑的,我们都走过来了。不过我们的另一个工作是要去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未来是什么,让他们也能走过来。我们要教导学生去寻找「生命的光」。 在上哲学课时,老师就曾经告诉我们,生命中有一个光是我们看不到的;当你能找到那个光,而且走了进去又走出来,你会觉得内心豁然开朗。 当我和同仁在分享经验时,我很喜欢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个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走到了水源的尽头,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仿佛若有光」。以前当学生,背到「仿佛若有光」时,我并没有什么感觉,只觉得背书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可是当我一遍又一遍教学生时,我体会到一些新的滋味,并且自问:为什么「仿佛若有光」? 在那个乱世,陶渊明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既然是乱世,就没有光明;所以当他看到了这一道光明,很自然的就舍船进去。这个「船」,可能就是代表我们所拥有的外在物质环境;只要你勇敢地把它放下,你就能循着这道光走进去,找到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所以,桃花源成了很多人的心灵世界。
「相信」,将生命的光明带给人们
魏晋的桃花源也许并不真正的存在,但在现代,我们却有一个真正的桃花源,就在慈济。 因为慈济有这道光,所以我们走了进来。当我们走进来之后,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光带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这个桃花源?在你引导的过程中,你一定要先让学生相信你,明白你为什么来慈济。 以前我的老师郑骞先生讲过一个故事。苏东坡是北宋的才子,他是四川梅县人。传说他出生时,整个梅山的草木在一夜之间都枯掉了。为什么?因为整个梅山的钟灵毓秀都送给了这位才子。等到苏东坡七十岁去世时,整个梅山的景色在一夜之间,又欣欣向荣了起来,因为苏东坡将所有的钟灵毓秀又还给了梅山。 老师说完,看着大家问道:「各位同学,你们相信吗?」台下有些同学举了手,老师看了,叹了口气说:「怎么这么傻呢?世界上那有这种事呢?」当时没举手的人都沾沾自喜。结果老师又叹了更长的一口气说:「唉!不相信的更傻,这么美的故事,为什么不相信呢?」想想,对呀!人生到底要相信什么?有人说慈济人很傻,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进来?因为它美啊!就是因为「相信」它是真的,所以让你产生力量 。「相信」令你很勇敢地让学生知道你走的是一条正确的路;「相信」让你跟随着很多人走在慈济这条路上。 在慈济这条路上有大学教授,有小学老师,有富商巨贾,也有贩夫走卒。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包容了所有的人,这也就是慈济美的地方。
善是最大的包容力量,因此呈现出「真」和「美」
什么是真?是善?是美? 我认为:「相信就是真的」。 相恋中的人常会问对方:「你爱我吗?」当对方回答「爱你」的时候,她又要他拿出证据。「爱」这种东西哪有证据?车子?房子?还是戒子?其实,只要你相信,他就爱你;你不相信,他就不爱你。「相信」让我们产生这么大的力量。 「美」是一种升华,生命中需要美的感觉。我们要用善的力量去包容真和美,真善美才能同时呈现出来。因为善本身就是最大的包容力量,所以我们要相信它。 老师时常被学生骗,可是很多老师还是会相信学生。这并不是因为老师傻,而是老师不愿意去拆穿学生;因为孩子的生命正在成长,只有相信他,才能给他力量,只有相信学生,他才会回头。 朋友之间更应该要「相信」,如果彼此之间能够相信,才有支持的力量,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紧密的感觉。 在慈济世界中,充满了爱、尊重与关怀 我们之所以会进入慈济,是因为它的真善美、它的希望与真诚;可是单单相信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让人了解。 你不可能用专业去和别人做朋友。也许你向说电脑我不懂,我向你说中国文学你也不懂,但是有一点是你我都懂的,那就是当我们在谈慈济的时候。因为在慈济世界中,充满着一分完全的尊重、关怀,和人性的光辉。 目前的社会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疏离?因为每个人都是专家,他们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须的,因为从交流中,我们才知道最近的讯息是什么,彼此的想法是什么,甚至我们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 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我们才能学会爱、尊重与关怀。但是今天学校的教育似乎少了这些。所以慈济开设人文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追求永恒与安心在于「实践」,亦即全生命的投入
在人文课程中,我们跟学生讲的就是「实践」,我们要常常去想:为什么我知道却做不到? 什么是人生的无奈?无奈是一个认知的极限,也就是知道而做不到。这种无奈会让我们产生无力感。 知道就要去做,我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我时常告诉学生,「实践」就是:「理念上的认知,行为上的支持,全生命的投入。」 所谓「理念上的认知」,比如社会上有很多的公益团体和公益活动,我们在理念上认知这是一件好事,所以才会去参与,也就是认知之后我还会去做「行动上」的支持。 而行动上的支持,不能只是一分热情,必须把它化为最真实、最长远的行动。要做到这点,那就必须用「全生命去投入」。当你用生命去投入时,我们将会看到:原来我们所追求的永恒与未来,就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