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地球環境變化對傳染性疾病的影響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周虹
近年來,科學家開始關注地球環境氣候變化所產生的各種效應,包括溫室效應對生態環境、人類健康及人類生存空間的影響等。
地球環境變化對傳染性疾病的流行趨勢(地區分布、流行種類等)也產生著影響。2003年8月30日出版的日本醫事新報就刊登了有關梅內拓生先生的專題討論。
文章指出,20世紀90年代後全球氣候的變化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原因在於氣候變暖使南極冰塊融化、海水膨脹及海平面的上升,異常氣象和嚴重的自然災害將對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進而也影響到傳染性疾病的流行。
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增加了大氣中CO2的濃度和溫室效應,大氣的平均溫度在過去的一百年間上升了0.5OC,而且將朝著繼續上升的趨勢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警告:21世紀以蚊蟲為媒介的傳染性疾病和因海水溫度升高所引起的霍亂流行區域將會擴大。以蚊蟲為媒介的傳染性疾病在熱帶、亞熱帶國家/地區原本就被列為重點防疫的傳染病,包括瘧疾、登革熱、病毒性腦炎等,每年造成感染的人數可達幾億人。由於地球環境氣候變暖,使得冬季氣溫在16OC以上的地區增加,也增加了那裡蚊蟲存活的機會和未來傳播蟲媒疾病的條件。
此外,某些寄生蟲疾病,如血吸蟲病、錐蟲病也會隨著中間寄主的生存空間擴大而有擴大流行的趨勢。由鼠類傳播的疾病也將因為河流乾凅、氣候乾燥等原因而導致的動物生態系統變化而增加。
已有資料證明,某些在海水中繁殖的致病菌,如霍亂弧菌等,由於海水溫度的增高而易於生長,這可能會造成霍亂弧菌在適宜條件下的大流行。除了地球環境改變的因素之外,某些人為因素,如人口問題、居住結構的變化、抗生素的使用、耐藥性菌株的產生等等都將對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產生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