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嬰兒] 從大陸劣質奶粉事件談 大頭娃娃的悲劇
報載安徽省阜陽縣陸續出現百餘名大頭、四肢瘦小的「大頭娃娃」,目前已知有八名嬰兒死亡,後來調查出是因為嬰幼兒吃了只含蛋白質0.37%的劣質奶粉,造成全身浮腫、愈養愈輕,甚至身故的病例。
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規定嬰幼兒奶粉成分必須合乎國家規定才能叫「嬰兒配方奶粉」。
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兒童腸胃科副教授黎亞科拉斯指出,嬰幼兒日常飲食(包含嬰兒配方奶粉)中,蛋白質的含量應該佔每日攝入熱量的15%,而且必須包括11種必需胺基酸,其蛋白質需求量每天每公斤為0.7-2.5公克左右才足夠。
而且,美國國家科學院與研究機構(NAS/NRC)建議六個月以下嬰兒每天每公斤給予2.2公克的蛋白質,才能確保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健康。
美國德州休士頓貝勒醫學院小兒科教授赫德指出,所謂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可分三種:消瘦型、浮腫型、消瘦浮腫型,最後一個為前二者的綜合症狀,雖然前二者的症狀截然不同(表一),但也有為數不少的病例為二者症狀重疊出現。
因為體重的曲線量表是成長重要的指標(表二),所以體重不增加是此症最早出現的症狀。隨即體重下降,久之身高也低於正常值,皮下脂肪漸減少終至消失,首先是腹部,其次軀幹、臀部、四肢,最後為臉頰接著出現皮膚乾燥,但身高無影響,精神尚可。
接著,體重與皮下脂肪一齊減少,身高停止生長,皮膚乾燥蒼白,肌肉鬆弛,其後體重明顯減輕,全身皮下脂肪消失,但頭圍不受影響,外觀看起來四肢瘦小、頭部發育正常,相對看來腦袋就大很多,所以大陸當地人就稱此類病童為「大頭娃娃」。 而後肌肉萎縮,體溫偏低,脈搏微弱,其中一部分小朋友因白蛋白迅速下降而出現浮腫。 蛋白質是建構細胞的基本物質,參與 、抗體、激素、血紅素的製造,另外,體內的酸鹼平衡也必須倚重它,萬一嚴重不足時,除了體重下降、身高不長之外,貧血、易出血、腹水、骨折、佝僂、皮膚發炎等現象會陸續出現。
大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小兒科王慕逖教授在其主編的第五版「兒科學」教科書文中指出,(內地)造成PEM的病因,首推長期攝入不足,如母乳不足、奶粉配製過稀,或長期以澱粉(粥、奶糕)為主食等。
治療方面,赫德教授指出,必須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為前24-48小時,稱為穩定期,矯正脫水與感染控制為當務之急。
第二階段約七至十天,接續第一階段的感染控制與慢慢導入飲食熱量(每天每公斤75大卡)與蛋白質(每天每公斤1公克)並補充維生素、稀有元素及注意電解質平衡。如果小朋友仍奄奄一息,就不必強迫以口餵食,不妨考慮鼻胃管餵食。
通常在第二階段後期時小朋友活動力就慢慢回復,水腫也漸消退,食欲也日起有功。
第三階段則大幅增加熱量(每天每公斤150大卡)、蛋白質(每天每公斤4克)的攝入量,這時小朋友也大抵回復正常了。
安徽發生的不幸事件,導因於低廉的劣質奶粉。台灣這種情況雖罕見,但一些慢性腹瀉或因病長期無法進食而形成的情況時有所聞,家長不可不謹慎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