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坛经云:僧惠明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隐草莽中。
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遂出坐盘石上。
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
吾为汝说,明良久。这一点很重要,惠明在这时要一段时间,能云: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
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
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家都看六祖坛经的这公案,
这公案有两个重点跟各位菩萨研究。其一,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
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一个樵夫出身的居士,能讲出这甚深的般若密法,
确实不是一般人的常识可说, 当然惠能在五祖为说金刚经后, 无可置疑的是宗门所说的顿悟。
但这,不思善不思恶,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相信有很多人也能讲出一大编的道理. 对不起,
你能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 可能跟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不可议宗门的无上妙法,不尽相同。
即然言语道断,就是当你欲开口说话时, 不就动了你的意识心吗?
心行处灭,你起个念头的时候,不是正好落入意识心吗?
这个随着喜怒哀乐而起伏情绪, 以情感为前导的念头,当然不是我人的本来面目。
故知,不思善不思恶,是我人一念未起前的空性。说有个空性,你又落入有一个能空所空的境界。
金刚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故知这如来就是「不思善不思恶」,
就是涅槃妙心, 就是本来面目,问题在如何契入悟入这如来自性,是我们要努力精进,出三界证菩提的功课。
六祖悟后曰: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不动摇, 能生万法。六祖大师帮我们讲出这如来智慧德性的五种功德其二曰:
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
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汝若返照,密在汝边」大凡修行人,都犯得犯失的在找什么密法,来成就佛道? 到处去寻找模索,寻寻觅觅的。
一下子念佛.拜忏,一下子学密灌顶,一下子又修止观,安般学禅。
未悟前到处访道其情可悯,所以禅堂的打七, 参,念佛是谁,这个谁字,就是要你能回光返照,
开始学禅打七,功夫用不上,用意识去要找个谁, 也有人直言不讳的说是我在念啊,
你说你在念,晚上睡觉躺在床上为什么不念?那你这能念到底到那里去了?
这就是禅堂中用功找自心本性的方法。禅堂用功趣事何其多, 言而不尽。
但如果你能善用这公案的,「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你本来面目。」
老老实实直心参究去,有朝一日豁然大悟,定能亲证菩提,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道。
到那时定能明了这,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之义。
有人在参禅悟道后痛哭流涕,这都是亲证菩提,见本来面目时的现象。
昔时来果禅师在金山禅寺打精进禅七,自行录云:于晚六支香开静鱼子一下,猛然豁落,
(有禅堂开静是打引磬,金山禅寺当时是打木鱼)
如千斤担子顿下,打失娘生鼻孔,大哭不止,悲叹无既,自思瞒到今天,
沉没轮回,枉受苦楚,哀哉痛哉,无限悲思,叹何能及。
这是来果禅师悟后没有保留的表明其悟境.我们借镜古人的禅风。正好努力用功,
若能如是精进,如是参究.定有大彻大悟之期。
按这里检视影片,登入论坛可以直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