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273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自性自度
自性自度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一再强调,学道的人要自己度自己,不能完全依靠别人,所谓“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一个学生读书求学,如果完全依靠老师,自己不用心,绝不会有太大的长进。
所以,学佛修行,三分靠老师,七分要靠自己,要“自性自度”,能够觉悟自己的自性,才能自度,这才是究竟之道。


有一位瑞岩禅师,他每天早上起来,总要先叫自己:“主人公!主人公!”然后自己回答:“有!有!
”然后说:“你要醒一醒!你不要给人欺瞒!”自己又再答:“我要醒一醒!我不给人欺瞒!”所以,
有一首诗偈⋯⋯说:“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本性,心外求法,那里能求到自己的根本呢?

白云守端禅在杨岐方会禅师处参禅,久久不能开悟,杨岐禅师很是挂念,想方便开导。有一天,
杨岐方会禅师问守端禅师:“喂!你过去拜师父学道,你的师父是谁?”

“我的师父是柴陵郁禅师。”

“柴陵郁和尚是开悟的禅师,你知道他怎么样开悟的吗?”

“我的老师有一次过桥的时候,跌了一跤,就觉悟了。”

“跌一跤,怎么觉悟呢?你怎么证明他觉悟的呢?”

“他跌了一跤以后,说了一首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岐禅师听了之后,便发出呵呵的怪笑声走了。守端禅师却因方会老师的一笑,辗转反侧,整夜失眠。
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到法堂请示方会禅师:
“老师!为甚么您一听我说柴陵郁禅师的诗偈便发笑不已?我有说错了甚么吗?”

杨岐禅师道:“你这个家伙!真没出息!你看我们寺院前面的广场上,经常有走江湖的在那里变把戏,
弄个猴子在那里跳来跳去的,他们卖力表演,无非是为了博得观众哈哈一笑。你这么没有用,
我跟你一笑,你竟然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见得你比玩猴把戏的人都不如,你还能参禅悟道吗?”

白云守端禅师一听,若有所悟地愣在那里。老师又说:“不必想,不必分别,懂就懂了,悟就悟了。”

于是老成守道的白云守端禅师,经过老师这样的方便权巧,一笑也能把他笑开悟了。

梦窗禅师因为在梦中梦见自己踢中了砖瓦,因此开悟了。他也有一首诗说:“多年绝地灭晴天,
听得重重碍影物,一一眼中踢砖瓦,等闲踢中虚空物。”

此外,佛光禅师听到打板的声音,他开悟了。中峰明本禅师看到清泉流水潺潺流动,他也开悟了。
玄沙师备禅师走路,经过一个山沟,一个不小心,踢中了一个石块,打到了自己的脚背,“喔!
好痛啊!”他这一痛,痛得开悟了。所以,过去很多的禅师,听到打板的声音,开悟了;饭碗跌破地上,
开悟了;一听钟声,开悟了;一听鼓声,开悟了。但是,
今天我们不要说听到钟声、鼓声、板声,我们不能开悟,就是打雷,我们也不能开悟。
过去有一位天然禅师,他就是听到打雷开悟的。

有位香严智闲禅师,在沩山禅师处参学,久久不开悟。沩山禅师一见智闲禅师就说:

“听说你在先师百丈处,闻一知十,闻十知百,聪明伶俐,很了不起。不过,我现在有一个问题问你:
未出娘胎前,甚么是你的本分事?请试说一句看看,我为你印证。”

智闲禅师茫然不知应对,沉思了一会儿才说:“请禅师替我解说!”

沩山禅师道:“我说,那是我的见解;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

香严智闲于是回到僧堂,把所有语录经卷搬出来,左翻右翻,竟然没有一句合乎应对的话。
叹息道:“说食不能当饱,画饼岂可充饥?”因此便把所有典籍付之一炬,发誓说:“这辈子不研究义学了,
从今以后好好做个粥饭僧,免得浪费心神!”

香严禅师于是辞别沩山禅师,到南阳慧忠国师昔日住过的地方禁足潜修。有一天,在除草的时候,
无意中抛掷一块瓦砾,击中竹子,发出清脆的一声,“叩!”因而豁然大悟!所以,他就说了一首偈语: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悟道的偈语一说,传到沩山禅师那里,沩山禅师还不放心,就派另外的一个弟子仰山禅师,
来考试智闲禅师。他说:“我听说师弟你悟道了,不过有时候光从字面上去知解是不算的,
你如何从心地法门体悟自性,请道一句。”

智闲禅师就说:“过去穷,我还有立锥之地;现在穷,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

仰山禅师把这个话回去禀告沩山禅师,沩山禅师一听,说:“啊!他是真的悟道了!”

禅,是一个机缘,是累积多少年的修行,到了那么一刻,众缘具备才能开悟。

南宋的时候,有一位张九成,听到蛙声一叫,开悟了。于是写下一首诗偈:“春天月夜一声蛙,
撞破干坤共一家,正恁么时谁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

听到蛙叫,可以开悟;看到花开,可以开悟;看到花落,也能开悟。
六祖惠能大师听到《金刚经》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大彻大悟,
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崇奉佛教,尝以居士而嗣黄龙祖心之法的宋代诗人黄山谷,有一次参访晦堂祖心禅师,闻到花香,开悟了。
晦堂禅师就问他:“你有闻到香味吗?”

“好香喔!”

禅师说:“我何尝隐瞒你甚么吗?”

意思是说:“你看,这么好的禅、道,不都给你了吗?”其实,这不是晦堂禅师给黄山谷的,
是黄山谷自己的机缘成熟了,因此他悟道了。

唐朝招贤会通禅师尝跟随鸟窠禅师学道,一学就是十六年。十六年来,鸟窠禅师没有跟他讲过一句佛法,
也没有说过一个道理。会通侍者终于忍耐不住,就向鸟窠禅师告假,要到他方参学。鸟窠禅师一看,
这个徒弟跟随我十六年,忽然要走了,就问:“你要到那里去啊?”

侍者说:“我要到诸方去参学。”

鸟窠道林禅师就说了:“佛法何必到别去学呢?我这里也有一些啊!”说完之后,
立刻从身上拈起一根布毛,他说:“你看,这不就是佛法吗?”

会通侍者当下廓然大悟。所以,后来人们就叫他布毛侍者。

布毛侍者因一根布毛而觉悟,我们现在别说一根布毛不能觉悟,就是拿一件毛毯给你看,
你也不见得能觉悟。布毛侍者他是经过十六年的功夫,到了那么一刻,才悟道的。
又如佛陀在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成正觉,开悟成道。
我们现在即使天天看天上的星星、月亮,甚至天天看太阳,也不能开悟。因为佛陀是经过多少的苦行、
多少的修持,慢慢的累积,到了那么一刻,因缘成熟,一下就悟道了。

近代的太虚大师,他曾在普陀山闭关,某夜,闻前寺开大静钟声而进入禅定,直到隔天清晨听到钟声才出定,
但他以为还是昨天晚上的开大静。太虚大师经过了这次悟道的体验,从此真是“深入经藏,智能如海”。

所谓“见性成佛”,这是每个人的自家事,靠别人帮忙是不可能得道的,唯有自己负责,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证。
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本性风光,人人本具,反求内心,自能当下证得。
http://fo.sina.com.cn/zt/li...index.shtml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2-05 00:4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25974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