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212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顿悟本心

图 1.



顿悟本心 慧律法师主讲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弥陀佛。

看到佛学院蒸蒸日上,真是非常欢喜。太虚大师说:「佛教的僧伽教育犹如树木的根,是最重要的。」
有一次,老和尚病得很重,要我到他房间,牵着我的手,交代道:
「倘若我遭不测,你要负起救化众生的责任,要培育僧才。」我请师父安心,
并慨然允诺:「如果有因缘,我一定会负起教化众生的重责大任。」所以,文殊讲堂首重僧伽教育,
迄今共剃度比丘八十位,比贵佛学院人数还多。所以,僧伽的教育(education)很重要。
但僧伽⋯⋯教育的师资问题也很大,一来,教授不好请;再者,每个教授知见不同,
所以留给下一代的,究系甘露抑或毒药,尚待商榷,乍看似样样精通,要实际运用时,
却发觉是样样稀松。这是因为没有悟道,若悟道的话则万法尽通。

佛的教法是法法道同,是以,唯佛与佛的知见能够一致。至于十地以下的菩萨、小乘声闻,看法都不同。
在这种状况下,最重要的是,开展我们的心性。我深深体悟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大家都知道,光行布施不能成佛,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也都不能成佛。必须以般若为前导,
以智慧的心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有了智慧,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智慧既是我们本性里具足的,何以至今犹未得见?何以仍是烦恼不断呢?
这是由于我们一直在事相上打转,而这种错误的观念,将导致我们无法修行。

所谓在事相上打转,就是我的道场对;你的道场不对。我要持戒;你不持戒。赞叹自己;攻击别人,
陷入知见的牢狱而不自知,还自以为是。由于知见不同,角度互异而纷争不断,又未提出解决的办法,
山头主义、门户之见于焉产生,每位法师各有一套理论。我今天来时,一直在思惟该讲什么,到底应从何处下手?
处处是,又处处不是,根性也各不相同。因时间关系,遂拟出一个表,提纲挈领地来谈。

发菩提心,提起正念
弘法者或修学佛道的人,或偏重于事相上,视「诸行无常」的修行,或偏重于理体上,
「不生不灭之真如性」的发挥。此二者皆难臻圆满之境。我们讲:「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就是增增减减。那么,哪里是不生不灭?如何进入涅槃?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这有为的世间法里,生灭的因果相里,
如何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彼既非物质构成,亦不是具体的东西,既处处是,又处处不是。
小乘阿含偏重「无常」及「三法印」的发挥,然而,在生灭的造作世间,
造作因果下的生灭,怎能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

修行只有八个字——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提起什么正念——观照的正念,譬如:观无常、观不净观、
修四念处、四谛、十二因缘,这些都是生灭的造作法。什么是不生不灭的涅槃自性呢?如果不悟的话,
就好比盲人摸象,讲的头头是道,其实是各执一端,未尽全貌。由于未能体悟本体界的毕竟空性,
以及方便即究竟,究竟即方便的不二法门,遂将佛法打成两段,变成强烈的二元对立论,
并非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是以所到之处都是障碍。并非别人障碍我们,而是自己障碍自己、
这是因为侧重于发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们会难以体悟何谓「不生不灭」。

小乘之无常观、不净观,乃至四念处,其修持目的,在对生灭的事物要能离欲(离开欲望的束缚)。
所以说:「皈依法,离欲尊。」法的现前,用意在令我们离开种种欲望的束缚。但问题在于最后的「涅槃寂静」。
如何在无常的生灭中找到不生不灭的清净涅槃自性呢?

大乘偏重真如或如来藏心的发挥。大乘的初判佛教,像《华严经》讲真如、大乘的后期佛教讲如来藏,
皆偏重于理体上的发挥,否定了生灭的因果法。那么,该如何去诠释因果的连锁性呢?
所以,着重于无常的发挥不够圆满,着重于不生不灭的发挥也不够圆满。重于理体上的发挥,
否定了因果;重于事相的表达,又不易悟入本体。

一个弘法者倘欲不坏因果而又能悟入不生不灭的真如本体,则势必要能体会附表上所框起来的几个字——
「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方为佛法之正知见、中庸之道、名副其实的正法。在事相上来说:生灭,
缘起无自性;就作用上来说:也是缘起无自性;从本体界的角度而言:一切法无我。
所以,只有「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才能贯通所有的禅、净、律、密、大、小二乘的总思想,
才能抓住佛法的重心,才可以理事圆融,体相用具足。

放下知见和执着,就完成佛道
「心」本自具足万法,不论研究唯识、华严(法界缘起、一真法界)、禅(心具足万法,即心即佛)、
净土(唯心净土),统统不离此心。关于心性的讨论,分事法与理法,偏一不可。就事相或事用上来说,
是生灭的,如六根、六尘、六识,眼所见,耳所闻,可感受到的、有形相的东西;就理上来说,
则是无形相的。理即事,事相亦不离理体。「法」定要理事圆融,偏理偏事都不究竟也不圆满。
事相来说:不昧因果(意即不能违反因果),无论修行至何等境界,皆不能违背因果。即使开悟,
也必须注意身、口、意的造作,何以故?因为不昧困果。事相上,因、缘、果的连锁性,
即使是圣人亦不可坏,必须对因果负责。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何以相貌和福报却不同呢?
这就是宿世所修的善根不同,而其因果具体反应在事相上所致。可是,理却无法去讲,因为它离语言相,
只能方便说。圣者悟到本体界,亦即悟到非因非果。所谓「非因非果」,不是没有因,没有果,
而是指「因」本身就是空性。非因,意即当下就是空性,非果亦是空性。换言之:圣人悟到因缘果报、
任何一个动点上统统是空性,契入此名为顿悟。何时能放下,何时就开悟。就理上而言,
若能放下知见和执着,当下就完成佛道。

然而,悟到理上、本体界的空性,并不代表一切都懂了,因为事相上还要学习。开悟,就会讲英文吗?
非也,还是得透过学习才会。开悟不代表什么都通。所以,悟到本体界,我们内心解脱,了解一切法无常,
无常本身就是空性,所以开悟者是悟到身心不可得,一切法无相,而得以解脱。

行菩萨道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什么都要学习。开悟的人若英文不会,登机门(gate)看不懂、连坐飞机都成问题。
电脑不会打,也是会团团转。但他内心解脱,活得很快乐。所以,我们要了解,开悟的人是悟到本体界的空性,
因此,任何一个动点都解脱。什么是开悟?就是天下太平,心中无事,无所欠缺。开悟者处处解脱,
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也知道那是生灭的。例如:电脑是无常法、哲学为生灭法,乃至太空物理学,
也还是生灭的道理。你毋须懂,也知道它们皆是生灭法。举一微尘出三千大千世界,
整个宇宙皆可用四个字涵括——
缘起性空。因缘生,因缘灭。但于一切境界莫住、莫着、莫求,缘起无自性,
一切法无我——于一切法,莫着、莫求、莫取舍。

修行要在事相上磨练

既然一切法本自具足,为什么我们要讲修行呢?「断习气」方便说名为修行。如果我们今天没有习气,
当然内心本自具足。问题就在习气未断,所以必须在事相上磨练。过团体生活,以遵守团体规矩为原则,
关于私下的用功,则纯属个人的。以文殊讲堂为例,进入文殊讲堂,不论你修禅净律密,一律要做早晚课、
拜八十八佛、过堂、每半月诵戒、结夏,上课不可缺席,此大原则掌握住,私下要如何修行、
用功,则是尊重个人的选择。所以最好的政府是半专制、半民主的。
李登辉先生讲:「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我们会在这句话的后面打个大问号——可能吗?若去调查看看,
希望不缴税的、男孩子不想当兵的、小学生一周放假五天的.......一定全部都举手。
因此,有些事情不能用「民主」的方式,而必须强制执行。像这里的佛学院,就必须有院规,大家共同来遵守。

学佛的重点在有没有『悟』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不灭。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学佛就两个字,「悟」与「迷」,重点在有没有「悟」。修行一定要悟。而「悟」
就是「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时时刻刻提起正念,大用现前。开悟的人悟到无念。
无念不是没有念,而是有念,有清净的念。我们的本性是无常吗?不对!本性若是无常,
我们永远不能成佛。一般而言,皆认为本性是常,是不生不灭而非生灭的。我们的本性是不生不灭吗?
错!我们的本性是无常。为什么?因为大用现前。既然要起作用,而起作用就是无常。
如果我已开悟,跟大家说话即是本性在作用,现在就是无常,无常就是常,觉性当下现前。

我们一般都以观念在学佛,教育往往落入文字的游戏,书本拿来就一直在教义、教理上研究,
从未契入空性的道理,所以谈到不生不灭,就透过主观的意识,将之观想为一种永恒的东西。
有人说:「永恒如同虚空一样。」如果永恒是一种死寂的东西,那么,佛性就没有作用,成了一潭死水。
所以,佛性是「常」还是「无常」?佛性,你讲「常」,不对,它要起作用——「依体起用,摄用归体。」
说佛性是「无常」也不对,因为无常是生灭法。对立法,乃凡夫之见,着无常则不能成道。
接着,我们来讨论佛性是什么?「佛性是常」因为它不生不灭;「佛性是无常」因为它大用现前。
所以,简单讲,悟道就是你讲什么都对也都不对。你讲「无常」不对,因为空性不是无常,
《楞严经》讲:你可曾见过虚空坏掉、烂掉?我们这个色身会烂会坏,凡是有相的东西皆会烂会坏,
但无相的虚空会烂会坏吗?我们的觉性亦复如此,是以,说「常」不对,说「无常」亦不对。
说「无常」对,何以故?因为「作用」。说「常」对,为什么?因为「不生不灭」。
难就难在这地方。说常、无常、生灭、不生不灭都对,也都不对。

要先认识佛,才能成佛。我们以正思惟来探讨,何者为「佛」?泥塑纸绘,被供奉的是佛吗?
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净心就是佛。

在事相上悟到绝对的空性,名为开悟

觉悟到这颗本自具足的清净心就是佛。那么,清净心是什么东西?它不是有形相的事物,无法用言语形容,
亦无法以笔墨描绘,但处处起作用。我现在讲话就是,你们听课也是——起作用,此系就事相上而言。
佛性就是理,但不离事用,不坏事相。因此,就理体来讲,是绝对的;就事相上来讲则千差万别。
开悟即是在一切的事相上,悟到绝对的空性。古时候,有人打破碗、打破杯子、打个香板就开悟。
为什么?在事相上体悟到这不生不灭的绝对理体,就叫做开悟。他就身心自在,万缘放下。
泰国高僧阿姜‧查说:「放下一切执着,是我们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

何谓做功课?去掉那份执着,放下那份假相,名为「做功课」。《楞严经》云:「想像为尘,纳想为垢。」
我们用文字来教育,会栽培一些学者,但不能造就成佛道者。虽然看很多经典,但拼命着相,没有正思惟,
因此无从得到法益。由于执着自己的角度,在文字里面作文章,所以烦恼断不了。例如看到毛巾,
我们晓得这是因缘生因缘灭的假相。理相上知道,但平常观照的功夫不够,无法突破。譬如说,
你看到一个俊男,知道这是缘起性空,可是却断不了爱着之想,分手后念头仍萦绕不停。
「缘起性空」的道理你很清楚,但就是断不了,这是「习气」使之然也。至于「纳想为垢」,
就像我们每天都用同一个杯子泡茶,即使有一天,你把它洗干净,杯里依然有茶的味道。
所以说「修行容易,习气难断。」就是这样。因此,在一个团体里面,能有一个好的环境修行,
是很有福报的,像贵佛学院均收女众,让大家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各位应该珍惜。

全世界的人都会死,非独我而已

开悟则万法尽通,妄想尽息,正念时时刻刻现前,出来的都是清净心、无相心。修行,说简单很简单,
说难很难,关键在有没有志气。要了生死,从哪里下手?观无常——二十四小时观无常,
你很快就会悟到空性的道理。两人争执、吵闹,就退一步想——无常,我们此刻在争执什么呢?
一百年后来看,这种争吵岂不是很无谓?我们不是要在二六时中提起正念吗?那么,你就提起无常的念头,
一定成道。《阿含经》中百分之八十都在阐述无常的理趣,只要你下手观无常,时时刻刻念兹在玆,
道业绝对成就。当你在病苦、疲惫不堪时,就观这色身,每天都有大小便等不净之物、偶遭病苦的折磨、
死后还有尸毒,最后成为一堆臭骨头。要抗拒对死亡的恐惧,就必须认知全世界的人都会死,
非独我一人而已,自可袪除对死亡的恐惧。事实上,恐惧亦无济于事。想想印尼航空飞机爆炸,
二三四人在一刹那间全部毙命,世间没什么好计较的,修行就是几个字——不计较、不比较。
因为一切皆无常,时时刻刻把这个「死」字挂在念头,提起正念,观无常。

深入观照无常,甘露马上现前
如果对观无常下过很深的功夫,一切苦都可以接受;一切顺逆境全都是佛法。为什么?因为很清楚那是无常。
长得庄严亦不会执着,因为这也是无常的。饱受欺凌也不觉得委屈,而会认为对方是在成就自己。
对外来的诽谤、批评都能泰然处之,因为那也是无常的。一旦观无常,甘露马上现前,但功夫要下得很深,
不可草率苟且。你看到总统,知道那是无常,没啥好攀缘的;看到富人,无常;看到俊男,
无常;美女,无常,一切皆无常。一直下功夫观照无常,任何动作举止,包括吃饭、下肚、消化、
胃、大肠、小肠、大小便皆属无常,观照色身,每一个细胞、每一块骨骼都是无常,空性思想立刻现前,
当下就解脱,离一切欲望的束缚,挣脱一切烦恼、种种困扰,你会发现所有的执着都没有意义。

「道」其实在每个人心中,无片刻暂离,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只要思及「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你自然就会精进。我们就是因为佛法听得太多,功夫下得太浅,会听却不会用。佛陀教育弟子,
统统从观无常、四大皆空、五阴无我下手。我们早晚课天天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定要照见五蕴皆空,才有办法超越一切痛苦。而我们只是照本宣科,
口中念的是「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心中想的却是:(待会儿要上哪儿去玩?)只是惯性地念一念而已,
失去警惕的作用,无法产生提振的力量!其实法早就在我们心中,只是没有深入观照。由于观照功夫不够,
所以会一直在假相里打转,在戏论里打转。烦恼来了,不知如何是好。在欲望方面,不要让自己太舒服,
也不要让自己太苦。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没有办法一蹴即成。「法」只有渐没有顿,顿也是从渐来的。
例如:苹果瓜熟蒂落,是瞬间的事,但在掉下来之前,必须经过多少栽培,阳光的照射、养分的灌溉,
假以时日,才成熟落地。

一门深入,其利断金
在座诸位有的根性很利,切勿妄自菲薄。法,只要你坚持一样,一定成道。我们现在就是不会坚持。
有个比丘尼持戒、念佛,全部放下,吃的菜是去菜市场捡人家不要的,每年都讲四分律比丘尼戒,
曾讲了数百遍。她是否大彻大悟,我无从得知,但她非常坚持持戒念佛,修行到临命终时,
非常自在,火化后得五千多颗舍利子。

我参加大专斋戒学会时,曾听法师如此开示:「有的人工夫练得很多,可是刺不死对方;有的人只练一招,
可是,一刀就足以让对方毙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的人修很多法门,但烦恼断不了;有的人只坚持一样,
烦恼就断了。所以,修行如同武侠小说的练剑,这一剑要很利,一砍就足以令对方致命。我们这一剑下去,
烦恼就要断,才有作用。例如专修不净观,也可以成就。像我以前修不净观,观想米粒像厕所里的蛆虫;
观想面条如人的头发,结果三、四天都食不下咽。如此单刀直入地把贪嗔痴都放下,
自可了知这世间没什么好贪的,只要坚定一门,努力行持,虽只有一招,却很管用,否则修百千万世都不能成道。
又如你念佛,也要坚持到底,要念到很有功夫,听自己的声音,一心不乱,任何烦恼来,
这一念佛统统有办法把它克制过去,念到相当有定力,临命终时,「前念断气,后念即生。」——一念断气,
后念随即往生极乐世界。因此,我们要了解,修行若要悟道,下手要狠,意志要坚,很快就会成就。
要记住我今天所说的——观无常,二十四个小时观无常,没有一个不成道的。无常就无得无失,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无常就是缘起无自性,无常就是毕竟空,就是不可得,就是无相,就是生灭,但生灭若解脱,即是不生不灭,
无常就是一切法,无常就是理事圆融,「法」最重要的是要能受益。

诸行无常,因果生灭

根据所附的表,就事上来说,有事相和事用,所谓「诸行无常,因果生灭。」我们讲经说法时,常会强调因果,
既是因果,就是有生有灭,而在因果「相」的生灭法里,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的动点上观无常的话,就是空性。
无常就不可得,一切皆为假相。并且要下狠心,亦即以极大的志气,二十四小时都观无常,
你不成就道业,那才奇怪。我们剃度多少年了,何以迄今毫无消息?佛世时,五年内不证果即属下下根器。
且看佛陀他们怎么修行——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二十四小时都观无常、保持正念,自然马上见性。观无常,
心就渐渐清凉,渐渐就没有得失的观念、着相的观念、是非的观念、善恶的观念。一切皆无常,善无善性,
恶无恶性,是也不一定是,非也不一定非。「诸行无常,因果生灭。」这是相用。有相就一定有作用。

涅槃寂静,不生不灭

至于体则是「涅槃寂静,不生不灭。」此系就本体的空性而言,此即我们清凉之处。若安住于无所住心就清凉。
因为生生灭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生生灭灭若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就是生灭,生灭就是不生不灭。所以无常就是常,常就是无常,说常不对,说无常也不对,
说无常也对,说常也对。为什么?因为「相」是心体所影现出来的,本无实体可得。推求、分析、
剖析一切的事跟理,体、相、用统统不可得,所以修禅宗的主张:一切法不可得。事相上是造作,是有相。
所以看附表的右边,事相上,我们应该要造作。为什么?因为造作不离理,虽说本自具足,
你还是要修,要断习气,要精进,因为,即使悟到本体界,事相仍不可免。

去执方名作功课

有大多数出家众执意做自己的定课,而不随众做早晚课,认为与其在大殿打妄想,不如自己把定课做好。
这样不如法,因为做早晚课是一种包容、修养,而非定课,若在大殿作早晚课就打妄想,
在自己寮房做课难道就不打妄想吗?心的问题没有解决,到哪里都是问题。自己定的功课做完叫做完成,
那么,在大殿的功课就不叫功课吗?个人要做何修持都没关系,但应于私下有空时去作,
早晚课是整个团体的规范,希望大家遵守。也许早晚课未必适合我,但这是一种修养,而最主要的是,
应有包容性。其实,一切法无我,去掉执着方名做功课。在大殿大声念佛,
下殿后却和同参道友声嘶力竭地争执不休,这叫做修行吗?何谓做功课?二六时中去掉执着,
叫做「做功课」。真正下功夫就是去掉执着,不着相。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再来看附表,事相上是造作、有相、有为、不空、有种种念,而造作在理上来讲就是不造作,
理上的不造作就是事相的造作,所以,理上而言是空、无相、无作、无为、无念。「空」是什么意思?
空就是无常,自性不可得。「缘起无自性」很难解释,虽常听到却很难体会。何谓「缘起无自性」?
举一法即是万法,以毛巾为例,观照到最后就回归《楞严经》的思想——「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毛巾是由丝线构成的,丝线透过机器,因缘聚合、裁剪,变成一条毛巾。
藉由分析,我们知道,毛巾是丝线所成,再继续分析,乃颗粒微尘,系电子、质子、中子所构成的,
这叫做析空观。但析空观本身就是错误的。分析到最后,究竟是有抑或无?电子、质子、中子,
这些颗粒微尘到底是有抑或无?如果说有的话,就还可以分析,便不能称为空。如果从有可以分析到空,
那么,多少个空加起来会变成有呢?所以「析空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天台宗的「当体即空」我们很认同,禅宗的「回归当下」,我们也很认同。
用大智慧直接了当地去了解「当体即空」,即可解释所谓的「缘起无自性」,亦即虽名为毛巾,
而实质上只是因缘和合,并非真有毛巾这种东西,所以《楞严经》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句话是万法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修学佛道,若以此一句单刀直入地观照,必定成道。一切法皆是语言、
表相的东西,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只有假相、假名,并无实质的意义。人生亦然,离开了佛法,
生命完全没有意义。吃饭、拉屎、生孩子,这种生命有何意义?所以,没有佛法,生命一点意义都没有。
时间一到,成为一堆烂骨头。享受愈多,吃得愈多,拉得也愈多,如此而已!

《楞严经》这一句,如果会用,每个人统统是圣者,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研究经典,不着文字相;
听经闻法,不着语言相;看到一切外表,不着一切假相,因为都是缘起,都是无自性,
四大本空,五阴无我,任何人皆然。

世间人很可怜,尤其是女众,看看时下各种瘦身、化壮品广告,就知道她们成天都在假体、虚幻的色身上打转。
以隆乳者为例,她没想到,一旦无常降临,就算隆得再挺再大,终究也要烟消云散。如果你懂得观无常,
就知道其实大小又有何妨?每天为了保养皮肤、烫头发忙忙碌碌,一旦双眼阖上——死了,
终究会烂掉、臭掉,所以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一切法都是空性的,非因缘、非自然。

非因缘、非自然
《楞严经》里面讲:「如来藏心、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非自然、非因缘。」
非因缘旨在破除二乘人的思想;非自然则是为了破除外道的思想。万法皆是当体即空,不生不灭,
绝诸对待的,这是《华严经》的思想。而外道则主张一切法自然,自然的生、死、灭、活,毫无愿力;
就像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治,放任自由,不假造作,如草自然生,自然长;水果自然生,自然长。
有一种外道就是这样,认为天地万物自然就存在,不知这是业感缘起。若秉持这种想法,就不会想要去用功、
度众生,一切顺其自然,不假造作,终致懈怠、懒惰,没有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
我们不能如外道般的主张放任自由,否则势必沦为懈怠、懒惰,与行菩萨道的积极行径相违背。

何谓「非因缘」?譬如一朵花,何时开始种是因,过程是缘,长成花是果。在因的角度来说,因是缘起法,
在缘的角度来说,是条件所构成的缘起法,在果的角度来说,也是缘起法。记住,因、缘、果都是假设的点。
就缘的角度来说,是条件和合的缘起法;就果的角度来说,也是条件和合的缘起法。所以,因、缘、
果都是假设的点,任何一个动点都是无常,都是空性。所以真正究竟的佛法是不生不灭,绝对的空性,
二乘人讲的因缘是方便说。

事相门中不少一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

「众生」是什么?——循业发现。我们都是随业而来,循着业来发现自己的因缘,叫做「循业发现」,
你前世未植种种善根,今生今世不可能来出家。所以,我们要晓得:空就是无常;理就是事;事就是理;
因缘法就是非因非缘法,所以,我们在理上来说是空、无相、无作、无为、无念,因此空就是不空,
无相就是有相,无作就是有作,无为就是有为,无念就是有念,常就是无常,无常就是常,这乃是不二的东西。
所以,禅宗言:「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意思就是在空性的角度来讲,不受一尘,不接受任何的法,
在事相上来说:「事相门中不少一法。」任何的事相、造作,统统不可缺少,譬如说:替常住做事、办法会、
朝山、佛七、禅七都是应该的,为什么?因为统统是事相,都不可免。因、缘、果、报、空、无常、理、
事全都划上等号。空、不空;相、无相;作、无作都是不二的。在空性角度来讲——不受一尘;
在事相来讲——不少一法。对师长恭敬、感恩;对同参道友要互助互爱、相辅相成,要结善缘,为什么?
因为事相造作统统必须。虽然我们拥有佛性,但要大用现前,才叫做佛性。离开这个出家团体,
不一定能找到佛性,离开生灭法亦不一定找得到不生不灭清净自性。所以要了解,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
万法莫着、莫求、莫取舍。成就与否?但看我们所下的决定之心。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3-10-21 09:31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0-21 09:14 |
ylstaringl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特殊贡献奖-2
头衔:八宫旋斡天为体八宫旋斡天为体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孔明神数解签, 手面相
推文 x2613 鲜花 x974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表情 谢谢 提供分享 ............ 顿悟本心流程 !


地理之法实与命、气数相符盖地有。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0-26 07:3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637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