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845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1
[分享] 人生与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圣严法师《人生与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 如果生命欠缺意义,便会像行尸走肉一般,
何必要生活着受苦。 假使生存而没有价值,不仅生存的本身变成多余的赘物,
而且也白白地浪费了世界的许多资源。 人生的目的,凡夫是来受报还债,菩萨行者是来修道还愿。
人生的意义,则因人的身体难得,而又能够知善知恶,能够为善去恶。 人生的价值,是在能够自利利人,
成己成人,多积功德,增长福慧。

我曾听到一位母亲叹着气说:'像我这种女人,出身寒微,目不识丁,存活在世上,既没有用处也没有意思。
  '当时,她有一个不到十岁的男孩,听到之后,似乎觉得有点恐惧,马上对他的母亲说:'妈妈,
千万不要说这种话,我很需要你,对我来说,这世界上你是最重要了! 我不能够没有妈妈!
  '母亲听后,便体会到,她在小孩的心灵里,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便感到虽苦犹乐,
非常安慰,这也就是她对⋯⋯人生价值观的确定。

动物本能形态的人生观

告子曰:'食色性也。 '也就是说,饮食、男女,乃是人的本能。 不论是文明人或野蛮人,
都会有其求生的本能,便是饮食;也都会有传宗接代的本能,便是生儿育女。 渴望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
不能没有饮食,同时在生理成熟之后,渴望得到配偶,便有男女的夫妇生活。 这被称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因为跟其它动物如狗、猫、老鼠甚至鱼类等均十分相似。 所以,人类生活的目的,若止于此,
便是最低层次的人生观,那跟一般动物的本能相同。

很多人对人生的目的感到茫然,认为人生是件无奈的憾事。 既然接受了生命,便唯有凡事听天由命,
苟且偷安地活下去。 基本上,这还是属于动物本能层次的人生观。
一般人往往也会产生这些念头而不容易察觉。 当然谁也不喜欢承认,自己是属于这个动物本能形态的层次。
但是,我经常会被问及:'阿弥陀佛,师父,我为什么要在这世界上活受罪? ''我为什么这样苦?
  ''师父,我前辈子欠的债究竟有多少?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还清? '许多人知道自己有苦恼,
却找不出为什么要生活的根源,但也无法摆脱生命的负担,既不能心甘情愿地活下去,又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活下去。

痴迷的人生观

很多人误解地认为,人生就是为了无止境的追求满足感而打拼,所以只有乱打瞎拼,懵懂一生。

(一)为了保障自我的安全而打拼

许多人由于缺乏安全感,渴望获得保障,纷纷利用积蓄金钱、投资房地产、购买股票等以作为安全的保障。
 以为拥有的财产越多,便越有保障。 为了自己的将来,或者是儿孙们的生活无虞,花费一生的时间,
努力打拼,汲汲营营,以至终老。 然而,有形的财产及权位,能否真正为人带来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却大有疑问。

唐朝时候,有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官居太守,慕名道林禅师(人称鸟窠禅师)住于秦望山中的树上,
因而前往拜访。 当他见到禅师高居树上,便喊道:'小心啊! 禅师住处太危险了! '禅师却不以为意,
倒劝白居易自己小心保重,而说:'太守的危险更甚于我哪! '白太守心中诧异,自己身居高位,
是一位地方首长,所到之处均受到保护,不明白禅师的用意,故问禅师:'弟子位镇江山,有什么危险?
  '禅师答道:'应当小心地、水、风、火四大所成的身体,天天跟你捣蛋,生老病死随时轮候,
贪嗔痴慢疑,经常与你作对,岂不危险? '白居易听后,十分同意禅师的说法,
因为只要是在无常生死的范围,从那儿来的安全保障!

(二)为了追求名、利、权、位、势而奋斗

每当人在贫穷的时候,极渴望获得财富。 当一朝拥有家财万贯之后,便又希望得到名气,随后是追求势力、
权力、社会地位等的增长。 如果能够达到一呼百应、望重一方的地步,便认为是不枉此生。
但是,欲望的标准不断地提高,难以满足。 由望重一方而盼能够望重一国,乃至望重世界,
拥有越多的同时,越渴望得到更多。 于是,一生的时间,便投注在这无穷无尽的追求之中,不断拼命奋斗,
只是为了满足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

(三)为满足虚荣心而争夺

许多人的另一种烦恼,是时常与人比高低、争长短。 由于好胜心的驱使,每当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时,
便心生懊恼,不断地鞭挞自己,强迫自己拼命努力,以致于疲于奔命,为的就是要跟人家一较高下。
 一旦失败,便自怨自艾,痛苦不堪,一生陷于自我的烦恼之中而无法自拔。 得胜之时,狂傲骄纵;
失败之后,怨天尤人。 不论成败,都是在烦恼中打滚。

也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盼望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虽然收入不太富裕,
却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名牌衣服,坐名贵的轿车,戴贵重首饰,以做炫耀;也有些人,
富得穷不得,赢得输不得,明明已处困境,还在死要面子,这叫作打肿了脸来冒充胖子,那又何苦来哉!

(四)像一只愚笨的狗

总括以上所说的,都是痴迷的人生观。 事实上,很多人身陷于这一层次,竟然不能自知自救。
情形恰似一只愚笨的狗,围绕着一株像直径尺把粗的树干打转,发现树身那边有条狗尾巴,
本来是它自己的,却误以为是来了一只野狗,于是不断地追逐,心想非得逮住它不可,
结果却把自己很可怜地累死了,更可怜的是,尚不知道它是为什么就这般累死了!

智者的人生观

智者是指有原则、有目标、有理想的人。 例如大艺术家、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大哲学家、大宗教家等。

(一)艺术家的人生观

艺术家把生命投注在美的时空之中,既美化自己,同时也美化环境和世界。
从内心的体验到环境的改善及改变,内外浑然一体。 他们体会到整个宇宙,无非是一件完整的、
完美的艺术创作。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呕心沥血,极尽艰辛。 每当作品完成后,
或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完全投入于一种近乎完美的境界,十分陶醉。
但是,由于仍然未能离开贪嗔等烦恼的困扰,故当回到现实世界里,面迎人事的纷争,
情感的纠缠,他们的心灵,便马上变得跟丑陋的烦恼相结合,
往往难以接受现实人间的生活,甚至无法与别人相处。

台湾曾有一位武艺及画艺非常杰出的高人,但是他的家庭不美满,事业不顺利,生活并不愉快。
当他在练武作画的时候,能够浑然忘我,淋漓尽致,浸润于宁静、和谐、优美的境界中,
但总不能老是练武作画,所以这种经验是时常间断而不永恒的,也无法以此来排除内在的烦恼。
因此,除了艺术生活,便终日以酒为伴,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可知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虽然美丽,却是幻起幻灭的美丽。

(二)科学家的人生观

科学家将生命投入在万物现象的分析和观察之中。 能够观察到极大的宇宙是无边际的存在,
同时,亦观察到极小的质与量也是空无边际的存在。 这种无内无外的全体,便是整体的存在。

科学家的理论,指出我们这世界都是物质世界,往大看,大至宇宙,浩瀚无边,是无限的;
往小看,细微的质量与能,细小得几乎并不存在,也是无限的。 整个地球的生命,
便由这一切的无限结合而成。 与佛法所讲'诸法空相'、'色即是空'的理论十分接近,
但仍不足以代表佛法所见的世界真相。 因为,如单纯以科学的角度看,
仍未能解释为何人类要投生这个物质世界和死后将往何处,也无法彻底解释因果不可思议,
因缘不可思议。 因此,很多科学家接触到佛法就比较容易接受佛法和亲近佛法。

(三)政治家的人生观

大政治家可以为了救国救民而奉献时间、财产,乃至自己的生命。 为了政治理念的实现,
可以全心全生命的投入。 他们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只想到人民的幸福,
他们已能放下自私的小我而为成全全民的大我。 可是,政治理念的不同,便是政敌,
往往会拼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所以,政治理想,跟现实世界总有距离。

(四)哲学家的人生观

哲学家把生命扎根于他们所发明和坚持的理念。 理念是通过逻辑的思惟而证明其合理可信。
哲学家的发现,例如唯神、唯心、唯物、人文主义、存在主义、现象论,如今又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
均能与哲学家自己的生命结合为一。 换言之,他们的哲学理念就是他们的人生观及宇宙观。

他们为了自己的理念而生存,他们的生命亦因他们的哲学理念而有了意义。
当他们一旦生命消失,他们的理念仍能留存于世上,继续推动下去,那就等于是他们的生命,进入了宇宙的不朽。

可是,自古以来,伟大的哲学家们,虽然丰富了人类生命的价值,但由于受到时间的考验,
哲学家的理论也不断的被改进,甚至被彼此否定,以致逐渐演变成为仅是历史上的哲学名词。

(五)宗教家的人生观

宗教家是将生命来迎接永恒全能的神,并跟对于神的信仰结合为一,人生是由于神的恩赐而来,
也当服从神的意旨及安排,期待神的宠召而升天国,永远与神生活在一起。 神是创造者,
人是创造物,起于神而归于神。 人与神既是彼此合一的,也是互相个别的。 在人世间总是残缺的,
唯有回到天国,才是完美永恒的。 此即弥补了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等生命观的缺点。
 一神论的宗教家认为,人虽与神在一起,然人应各有其永恒的独立人格,
否则不免失之以人生个别价值的失落及自我立场的空虚。

正因为如此,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们,多会接受宗教信仰,伟大的哲学家们除了唯物论者,
多少也会有其宗教信仰的倾向,纵然不信特定人格的神,也会相信泛神。

踏实的人生观

踏实的人生观,也可以说是禅的人生观。 此当先从肯定自我开始,然后提升自我,到达消融自我。

(一)肯定自我

这是说明我们的人生必有一定的目的、意义、价值。 也就是自信、自知、自我的立场肯定,
人生何为? 生命何用? 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自己为什么要到这世界来走一趟?
人生为什么会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事实上,若能承认我们既是为了受报而来,也是为了还愿而来,
就会发觉到人生本身就是原因的事实,是很有内容的,是值得珍惜的。

受报的意思,是我们除了这一生之外,过去还曾有过很多的一生又一生、一段又一段的生命过程;
从过去无量世来所累积的种种罪报及福报,来到今生,然后延续下去,再到来生又来生。
跟许多的过去世相比,我们于这一生之中的所作所为,非常有限。 同样地,所接受到、
遭遇到的也极为有限。 在现在生中,接受过去带来的罪报及福报,
同时又制造了不少的恶业及善业,准备继续受报。

当我们知道了今生是由于许多过去世果报的累积,便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
所付出的与所接受的,并不一定相称、相等、相平衡了。 有些人,虽然付出的努力不多,
却能荣华富贵,集于一身。 相反地,有些人虽然不断努力,勤奋不懈,为善不在人后,
才智不在人下,却是命途多舛,身世坎坷,甚至潦倒一生。 因为,这一生的受报,不论好坏,
都是为了对其过去多世以来的一切行为,尽着回收及补偿的任务,有的是你还他人的债,有的是人家还你的债。

小时候,我的心中曾有疑问:'为什么在众多兄姐之中,只有我一个天生的体弱多病?
到底是妈妈不公平还是另有原因? '学佛之后,我知道,这都是自己带来的。
当我在一九八八年回中国大陆探亲,与家人团聚时,我的三哥对我很羡慕,认为我是全家人之中,
最有福气和最了不起的一个。 后来,我告诉他有关我的生活:每天喝的是白开水,
吃的只是青菜豆腐;每天只能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我没有假期,乃至生病之时,
也得抱病工作;我没有私人的钱财,乃至到了美国也没有一张床铺。
三哥听了便又觉得他比我更有福气。 因我相信,无量世来,我积欠众生的一定很多,
有力偿还时能够及时偿还,也是一大福报。

人在一生之中,总会为某一件事,或向某一些人,做出若干许愿和承诺,
也有一些是没有特定对象的许愿和承诺,类似的许诺,从无量生以来,不知已有多少。
 因此,人生在世,除了为了受报,也是为了还愿。 受报是为了克尽责任,还愿是为了实践承诺。
偿债比较痛苦,还愿是心甘情愿的;偿债是被动的受到逼迫,还愿是主动的慷慨施舍。
有人处处占你的便宜,时时缠着你不放,你便可通过佛教的观念,最好是作还愿想,
其次也作还债想;还愿是践诺守信,还债是负责尽责。 有悲愿救济众生是菩萨行者,
有担当偿还宿债是有德的贤者。 能作如此观想,遇到逆境现前时,心中便不会自怨怨人了。

(二)提升自我

这是教我们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提升成为一个贤者和一位菩萨。 在提升的过程当中,
首先当放下自我利益而提起众生的利益。 普通人在不甘愿的情况下吃亏,往往感到烦恼痛苦。
 假使我们能以菩萨的心作为榜样,或是以自身来学习着修行菩萨道,便会知道,菩萨为了众生,
会做无限的付出,而不执着回馈;菩萨为了众生的利益,便不计较自己为何吃亏,
也不在乎自身为何受苦受难。 无限止地付出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乃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菩萨的慈悲了。 把一切利于众生的事提起,且不再在乎自己的损失,
也不会引起烦恼,那便是菩萨的智慧。 当你全心乃至全生命的付出之后,
你已增长了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岂不就是自我的提升吗?

(三)消融自我

这是从有修有证,有施有受的层次,更进一步,做到完全没有'自我中心'的存在。
从佛法的立场说,称为'空、无相、无愿'的三解脱门。 '空'是三轮体空:无施者,无受者,
无施的事物;'无相'是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愿'是无四愿:无众生可度,无烦恼可断,无佛法可学,无佛道可成。
这是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叫作无功用行,虽其度尽众生,却不以为有众生可度或已度者。

此于一般人而言,很难做到,但何妨心存向往,试着练习,当你付出之时不是为求回馈,
付出之后不再挂在心上。 对社会大众做了任何多大的贡献,要想像着那是社会大众共同的福报所感;
相反地,由于有了让你奉献的机会,你应感激社会大众成就了你的道业。 虽然这是道业,
你也不要觉得这是你做的一项功德。 若能如此,你虽尚未实证'无我'的境界,却是有助于你的自我的消融。

(四)超越的人生观

超越的人生观,指的是已经彻底得到解脱的圣人。 现举出如下的一则禅宗公案来说明。

洞山良价禅师曾说:'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始得。 '接着又问:'只如万里无寸草处,
作么生去? '后来有人将此告知石霜楚圆禅师,石霜便云:'何不道,出门便是草。
  '万里无寸草处不离处处都是草。 超越了有草及无草,才能脱离执着的烦恼。

《维摩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 '又云:'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 
'又云:'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既不落于左,也不落于右,即左即右,非左非右,才能不受束缚而左右逢源。

《六祖坛经》云:'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 '心念不受外境所污,每一念都能明净无染,
离主观也离客观,心中无一物牵挂,便是超越的人生境界。 正如《心经》所说:'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心无所求亦无所得,才有大智慧的显现。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0-08 01:06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按这里检视影片,登入论坛可以直接观看
海云和上开示─人生的目的与价值05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0-08 01:0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25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