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322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本觉、始觉、究竟觉。
本觉、始觉、究竟觉。  
本觉是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自性清净心;  
始觉是本觉被无明蒙蔽之后,又开始渐除无明,渐息妄心,
恢复其固有的本觉;  
究竟觉是终极彻底的觉悟,也就是佛的觉悟。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觉是使自己觉悟,
但要断尽三界内的见思惑和三界外的尘沙无明惑,
才能算是达到自觉的地位;   ⋯⋯
觉他是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传播给别人,使他人也觉悟;  
觉行圆满谓所觉悟的程度,已经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

佛光大辞典 五觉
指本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
即:(一)本觉,即本有常住之觉体。
谓心体离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依此法身而说,故称本觉。

(二)始觉,依修行之功而显本觉之体。
谓本觉心源之体从真起妄而成不觉,若能返妄归真,
本觉之体显现,则称始觉。

(三)相似觉,菩萨于十信之位而得类似之始觉。
即菩萨舍粗分别执着相,无明之惑将破,本觉之体将显,
虽未真证而似于真,故称相似觉。

(四)随分觉,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位,
随分证得真正之始觉。即菩萨各破一品无明之惑,
随觉一分法性之理,然觉道未圆,故称随分觉。

(五)究竟觉,于妙觉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觉,遂与本觉一致。
即菩萨地尽,入于妙觉佛位,圆满具足方便,觉心初起,
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之故,得见心性,心性即常住,
故称究竟觉。
〔大乘起信论(真谛译)、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p1214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9-01 01:31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佛光大辞典-本觉◎

又关于本觉之相,可用随染与性净二义说明之,自其作用而言,
可用随染本觉来说明;自其体德而言,则以性净本觉来说明。

(1)随染本觉,乃针对烦恼之污染来阐明本觉之作用者,
又分为二:一为智净相,即依始觉之智慧,断尽不觉之妄染,
而还本来清净的本觉之相,称为智净相;另一为不思议业相,
即既已全其始觉,断尽妄染,而现本觉之性德,
乃随顺众生之根器,与之自然相应,作种种利他之事,
而常行不断绝。

(2)性净本觉,即本觉之体相,其性本来清净,显现无限作用。
故若以镜为喻,可概分为四镜,以彰显性净本觉之四种大义。

即:1.如实空镜,谓犹如空净之镜面,必不映现任何外物;
性净本觉之心体既已远离任何心念,
自必远离一切与心相应的境界之相,而毕竟清净无垢。
2.因薰习镜,谓犹如镜面不空,如实映照境界之相;
其性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心体常住,为一切法之真实性,
又自具足无漏之性功德;以之为「因」而可薰习众生,
故称因薰习镜。

3.法出离镜,谓犹如拂拭尘垢,而令镜面明净;
觉性既从烦恼障、智障之中了脱而出,
则远离染净和合之相而清淳净明,故称法出离镜。

4.缘薰习镜,谓犹如镜面已然拂净,
即可映照万象而为人受用;本觉之智性既已淳净,
即可遍照众生之心而随念示现,成为众生勤修善根、
发起始觉之智的外缘薰力,故称缘薰习镜。

上记以镜比喻性净本觉之四大义,略称为四镜。
其中之前二镜旨在显示「在缠」之本觉。缠,烦恼缠缚之意。
在缠,谓如来藏自性清净心隐没在烦恼缠缚之中;
反之,从缠缚之中解脱出来而显现法身,称为出缠。
盖本觉虽为烦恼所缠缚,然其自性始终清净无染。
大乘起信论阐释「心真如门」时,
特别揭出如实空与如实不空之二义,与之同义者,
在缠之本觉亦具有空(离相的一面)
与不空(具足诸功德的一面)二义。
后二镜旨在显示「出缠」之本觉,
谓本觉远离烦恼垢染而清淳明净,与随染本觉之智净相、
不思议业相所表示者同义。又分为因薰与缘薰二镜者,
即指还归本觉智体之内因与外缘;亦即以本觉内在之净薰为因,
遂起始觉(因薰),同时本觉亦成为生起始觉之外缘薰力(缘薰)
〔菩萨地持经卷一种性品、佛性论卷二「三因品」、
大乘庄严经论卷六、解深密经疏卷三、起信论疏笔削记卷三〕

(二)释摩诃衍论卷三之说:
「觉」有本觉、始觉、真如、虚空等四义,称为四无为,
于此四门各分为清净与染净二种加以说明。其中之清净本觉,
指本有法身具足无始以来超过恒河沙数之功德,恒常明净;
染净本觉,指自性清净心受无明之薰习而流转于生死之中;
清净始觉,指无漏性智远离一切无明,而不受其薰习;
染净始觉,指始觉尚未究竟之时仍受无明之薰染。
日本真言宗开祖空海极为重视释摩诃衍论之说,
博引于其诸着述之中。由是,
日本真言宗乃基于所有之存在本来为佛之立场,
立「本有本觉门」之主张,并以胎藏界为本觉,
金刚界为始觉,而主张金刚、胎藏两部「二而不二」之说。
(参阅「四无为」1776)

(三)日本天台宗以始本二觉与法华经之本迹二门之说结合,
称本门为本觉下转法门(由果入因),
迹门为始觉上转法门(由因入果)。
日本天台开祖最澄来唐学佛时,从道邃承习本觉法门,
系以摩诃止观为中心,而研学一心三观、九识修行、
从果向因、观心为本等之教理;又从行满承习始觉法门,
系以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为中心,而研习四教五时、
六识修行、从因向果、教相为本等之教理。自中世以降,
慧心流乃专门弘传本觉法门,檀那流则弘传始觉法门。p1979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9-01 01:3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28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