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85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dwithme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级别: 副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超频 & 开箱
推文 x239 鲜花 x2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测试][硬碟] SanDisk跨入SSD高速领域 - Extreme 240GB搭载PC/NB双平台测试
印象中对于SanDisk这个品牌出现在台湾市场也有一段很长的时间
小弟在第一次接触SanDisk产品是在多年前,刚购入单眼相机需要搭配CF卡
后来陆陆续续也入手或研究过几个品牌的CF或SD卡,记忆卡一直以来应该是SanDisk的主攻领域
SanDisk对于高规格记忆卡有不少的产品线,也是少数会推出SLC规格的品牌

先前在网路上有看过一些SanDisk SSD产品,大都是SATA2与mSATA为主
感觉上比较着重于NoteBook市场,对于SATA3高频宽市场却迟迟没有动作
不过在三月份开始已经可以看到SanDisk SATA3 SSD在网路与市场上的相关消息
对于现阶段百家争鸣的SSD市场,现阶段要推出SSD对于本身拥有的优势与立足点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看到SanDisk Extreme SSD外包装
与自家记忆卡的设计风格类似,主要是黑色为主再搭配红色线条或文字的简约风格


内容物
左方为SanDisk Extreme 240GB与贴纸,右方为多国语言简易产品说明书
如果能附上2.5转3.5吋固定架,对于PC使用者的扩充性会更好


尺寸为2.5吋,容量为240GB,官方规格在Sequential Read / Write最高可达到550/520 MB/s
Random Read / Write最高可达39K / 83K IOPS,为目前市场上SATA3 SSD相当高的效能规格


完整型号为SDSSDX-240G-G25,目前共有120 / 240 / 480GB三种容量
采用黑色光滑表面的金属外壳,整体外观质感还算不错
控制晶片使用SandForce SF-2281,此晶片推出将近一年,大多数SSD品牌也是采用SF-2281


背部贴纸有标示着更多相关安规与资讯
拆开外壳的螺丝物于白色贴纸正下方,这部份的设计较一般SSD外壳位置有所不同
如果想知道里面使用的控制晶片与NAND Flash颗粒,搜索网路应该能找到很多照片来参考
为了保固或内部硬体的安全着想,建议一般使用者还是保持贴纸原貌比较好


右下方为SATA3与电源接孔,外观和SATA1或SATA2都一样
需要从外包装标示或是产品规格来了解是否为SATA3 SSD版本


螺丝的孔位符合2.5吋规格,可以支援NoteBook的安装位置
现在许多新款Case也开始支援2.5吋的螺丝孔位,PC使用时并不一定需要安装2.5转3.5吋固定架


SanDisk Extreme系列采用SandForce SF-2281控制晶片,此为能见度最高的SATA3 SSD控制晶片
搭配自家SanDisk 24nm 同步NAND Flash,240GB单颗IC容量为32GB
NAND Flash IC相当特别,以往SandForce SF-2281几乎都是搭配Intel或Micron IC
至于这样组合所能达到的效能表现,那就要看以下PC与NB平台的测试结果

第一个测试的为Intel DeskTop平台,使用GIGABYTE最新Z77X-UD5H-WB WIFI
搭载三根PCI-E X16、三根PCI-E X1与一根传统PCI扩充插槽,在ATX尺寸中有着不错的扩充性


Z77开始支援内建GPU同时三输出功能,原生USB 3.0规格也首度出现在Intel晶片组中
特有的蓝牙4.0与Wi-Fi PCI-E扩充卡可以扩大PC主机在室内的放置范围与各种行动装置的连线互动


Intel Z77属于最新的中高阶定位晶片组,在消费市场能见度也非常高
Intel晶片组以往在IO传输能力表现都比较好,对于SATA3 SSD能有较佳的表现

测试平台
CPU: Intel Core i7-3770K
MB: Z77X-UD5H-WB WIFI
DRAM: CORSAIR DOMINATOR-GT CMT16GX3M4X2133C9
VGA: Intel HD Graphics 4000
HD: SanDisk Extreme 240GB / TOSHIBA 750GB
POWER: CORSAIR AX650W
Cooler: Intel 原厂散热器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单颗SanDisk Extreme 240GB安装在白色SATA3
非OS系统碟,里面没有任何资料,在Intel Z77平台做效能测试
HD Tune Pro 5.00
Black Size是此软体比较特殊的一环,左边为预设值64K,右边更改为1MB
64K - Read - Average 339.5 MB/s Access Time 0.134ms
1MB - Read - Average 516.0 MB/s Access Time 0.135ms


HD Tune Pro 5.00将Black Size设定为1MB就可以接近最佳效能

64K - Write - Average 282.9 MB/s Access Time 0.099ms
1MB - Write - Average 335.2 MB/s Access Time 0.177ms


Read - Random Access & Extra tests


Write - Random Access & Extra tests


File Benchmark
Sequential Read - 60431 IOPS / Write - 91977 IOPS
ATTO DISK Benchmark超过512k以上测试时就达到最高读取559.2 Mb/s,写入535.6 MB/s


HD Tune Pro 5.00在File Benchmark项目改得更为精细,能参考的项目也随着更多
ATTO DISK Benchmark也超越原厂标示的读取550与写入520 MB/s之规格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524.6 MB/s Write - 298.3 MB/s
<All 0xFF, 0Fill> Read - 530.0 MB/s Write - 525.7 MB/s
<All 0x00, 1Fill> Read - 529.6 MB/s Write - 525.7 MB/s


CrystalDiskMark预设测试为随机测试,如右图在写入的数据会偏低
这部份主要是因为SandForce控制晶片的架构特性,在此种软体预设的演算方式会碰到偏低的状况
左图CrystalDiskMark测试改为两种纯粹循序模式,写入表现就可以接近官方规格的数据
SandForce在Sequential Write使用特殊的演算方式,起速200多MB/s慢慢加到500 MB/s
这也是SandForce控制晶片在架构上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

AS SSD Benchmark - 824
Seq Read - 519.10 MB/s Write - 280.41 MB/s
4K - 64Thrd Read - 227.01 MB/s Write - 222.52 MB/s


SandForce架构会依SSD容量不同而有所变化
AS SSD Benchmark使用120GB可达到约500多分,而使用240GB会提升到700~800分以上
也可以由两种容量数据中能得知,240GB在Write的Seq / 4K-64Thrd都明显比120GB有显着提升
AS SSD Benchmark依windwithme个人使用经验来看,配分比较着重于4K与4K-64Thrd
在这两个项目如果传输能力较高的话,得分也会比较容易偏高

PCMark Vantage - HDD Score : 85720
CrystalMark Sequential Read 505.88 MB/s Sequential Write 501.55 MB/s


IOMETER 2008
1分钟 - 100% Read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57420.61


3分钟 - 100% Read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56000.22


1分钟 - 100% Write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91930.96


3分钟 - 100% Write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85981.10


IOMETER 2008测试中可以看到在第一分钟的I/Os都相当地高,测试时间拉长到3分钟时的I/Os较低一点
不过还是比规格上的Random Read / Write最高可达39K / 83K IOPS都还要高上一些

上述有提到SandForce控制晶片在Sequential Write使用特殊的演算方式
导致这部份效能会以往上加速的表现,网路上另有一说是为了减少Write次数来增加SSD的寿命
不管到底是实际,在连续写入的状况下才会达到500 MB/s,随机测试时的Write大约只有180~280 MB/s左右
除了这个环节之外,其它像是Read或4K的表现都有很高效能的水准
SanDisk使用的NAND Flash同步IC,在以上的测试效能并不比Intel或Micron IC逊色
SandForce控制晶片推出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SanDisk SSD价位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第二部份为NoteBook做实测分享,依然使用acer TimelineX 3830TG做效能测试
windwithme几篇SSD分享都使用同款NoteBook,效能较不会因NB的不同让SATA效能会有所落差
未来如果入手Ivy Bridge架构的NoteBook,将会改用更新款的Intel晶片做分享


3830TG在颜色搭配上相当抢眼,上盖也是使用铝合金材质,机身厚度也相当轻薄
使用Intel 晶片组代号为HM65,在NoteBook中应该属于拥有较好的SATA3传输能力


SanDisk Extreme 240GB安装在SATA3装置上做为系统碟
OS安装Windows7 Ultimate 64bit,所有硬体驱动程式与Intel 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皆已安装
HD Tune Pro 5.00
Black Size是此软体比较特殊的一环,左边为预设值64K,右边更改为1MB
64K - Read - Average 257.6 MB/s Access Time 0.177ms
1MB - Read - Average 492.4 MB/s Access Time 0.182ms


File Benchmark
Sequential Read - 51068 IOPS / Write - 78802 IOPS
ATTO DISK Benchmark超过1024k以上测试时就达到最高读取556.6 Mb/s,写入527.6 MB/s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435.0 MB/s Write - 233.1 MB/s
<All 0xFF, 1Fill> Read - 466.0 MB/s Write - 472.5 MB/s
<All 0x00, 0Fill> Read - 474.7 MB/s Write - 472.0 MB/s


AS SSD Benchmark - 660
Seq Read - 492.39 MB/s Write - 229.45 MB/s
4K - 64Thrd Read - 214.37 MB/s Write - 179.59 MB/s


NoteBook在SATA传输效能往往会比DeskTop要少约10%上下,尤其是在4K Write的项目更为显着
3830TG的SATA3传输数据来看,虽然效能明显比PC上还是低上一些,但整体还处于可以接受的水准

BootRacer
Time to Logon 5~6 seconds
Time to Desktop 14~15 seconds


先前用TOSHIBA MK6461GSY 640GB 7200转在Time to Desktop为42 seconds
SanDisk Extreme 240GB在Time to Desktop为15 seconds
以上两者都为使用同一款NoteBook,安装同样的驱动程式与软体后的表现
SSD不失为提升NoteBook速度最快速的硬体,SSD开机速度比HDD还要高2.8倍以上
当然一般开启软体或是程式还是会快上许多,而且档案更大而让开启时间越久的程式会更有速度感

固态硬碟这三年来好像都习惯每年降价一次,对于市场上接受度与消费者实用性有不小的帮助
像是前年120美金左右为32GB、220美金左右为64GB,去年则是120美金为64GB、220美金左右为128GB
今年也开始嗅到这样的味道,近期SSD在120/128GB与240/256GB这两个容量区域已经有少数品牌开始降价



SanDisk Extreme 240GB在台湾价位约为7800元,折合美金约266元
搭载SandForce SF-2281控制晶片的高速规格,再加上同步NAND Flash IC拥有高效能的水准
这如此的效能与价位已经有挑战市场同级产品的最低价实力,SanDisk刚进入SSD市场随即带来更低价且高速的产品线
如果售后保固服务与更新轫体的都能表现地很好的话,SanDisk将可能会是一款高C/P值的SSD新品牌:)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2-05-31 12:1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691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