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引用 nowfuture 于 2009-06-20 07:27 发表的 国文:
1孟子主张国君与臣子的关系是相对,而非绝对,臣子没有义务绝对尊崇国君。下列文句不符合此一观念的是:
A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B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
C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ANS:B
2下列各组「」内的词义,那一组最为相近?
A在淚光中,周遭的景物「迷離」了起來/再扑朔「迷離」的案件,终
也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B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日「浸淫」书中,气质自然出众
C不少人对这个社团的性质仍是不甚「了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尽了东坡「踌躇」满志的气概/他处事一
向优柔寡断,「踌躇」不决
ANS:A
我就我了解的部分回答,如有谬误请高手补充
第一题,翻成白话文的话原po就知道错在哪里了
A 君王如果有大过失就劝谏他,如果反覆的劝谏还不听的话,就夺取他的位子。
B 君臣之间的位置就如同天与地般不可变动,应当严守君臣之间的分际至死亡为止。
C 伤害「仁」的人叫做贼,伤害「义」的人叫做残,残、贼的人,我们会叫他「那一个人」只听过杀了一个叫纣的独夫,
没有听过人家说杀纣这个君王。
选项A,这一看就知道是叫臣子造反的,直接跳过去。
选项C的部分,光看这一段会让人不知其意,要从前面的文段来看才会知道本意为何,
拜了GOOGLE大神以后,找到此段原文如下,以助原PO茅塞顿开: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白话翻译】
齐宣王问说:「商汤放逐了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有听过吧?」
孟子回答说:「流传的故事是这么说的。」
齐宣王接着问说:「身为臣子的人杀国家元首可以吗?」
孟子回答说:「伤害「仁」的人叫做贼,伤害「义」的人叫做残,残、贼的人,我们会叫他「那一个人」。
只听过杀了一个叫纣的独夫,没有听过人家说杀纣这个君王。
第二题
选项A 两个都是模糊之意,所以是正解。
选项B 前面是形容水坑的面积,后面是形容沉迷被某样东西而被影响,当然不对。
选项C 前面的意思是「不了解」,后面的意思指的是聪明伶俐,当然不对。
选项D 前面是「自得」的意思,后面是「犹豫」的意思,当然也不对。
有关「踌躇」满志,解释如下:
[/td][td]躇[/td][td]
[/td][td]满[/td][td]
[/td][td]志[/td][td]
[/td][/tr][/table]
第三题
选项A 原PO看的懂,所以省略。
选项B 这是适用于医药行业的对联,诗眼在「济世」二字,因为「悬壶济世」。
选项C 这是适用于书店,盖以古代爱书人皆文人雅士之故,也间接称赞来买书的客人亦为此流。
选项D 这是对联没错,但是并没有使用在有关酒的行业,而且这也不是本来就有的诗句,
而是后人在作对联的时候把前人诗句中的句子摘下并为一联,要求与一般对联无异的做法。
附带一提,这对联的前半出自王维谓城曲,后半出自李白将进洒,有兴趣的话可以考证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