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引用 nowfuture 於 2009-06-20 07:27 發表的 國文:
1孟子主張國君與臣子的關係是相對,而非絕對,臣子沒有義務絕對尊崇國君。下列文句不符合此一觀念的是:
A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B君臣之位猶天地之不可易也,君臣之分當守節伏死而已矣
C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ANS:B
2下列各組「」內的詞義,那一組最為相近?
A在淚光中,周遭的景物「迷離」了起來/再撲朔「迷離」的案件,終
也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B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日「浸淫」書中,氣質自然出眾
C不少人對這個社團的性質仍是不甚「了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D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道盡了東坡「躊躇」滿志的氣概/他處事一
向優柔寡斷,「躊躇」不決
ANS:A
我就我了解的部分回答,如有謬誤請高手補充
第一題,翻成白話文的話原po就知道錯在哪裡了
A 君王如果有大過失就勸諫他,如果反覆的勸諫還不聽的話,就奪取他的位子。
B 君臣之間的位置就如同天與地般不可變動,應當嚴守君臣之間的分際至死亡為止。
C 傷害「仁」的人叫做賊,傷害「義」的人叫做殘,殘、賊的人,我們會叫他「那一個人」只聽過殺了一個叫紂的獨夫,
沒有聽過人家說殺紂這個君王。
選項A,這一看就知道是叫臣子造反的,直接跳過去。
選項C的部分,光看這一段會讓人不知其意,要從前面的文段來看才會知道本意為何,
拜了GOOGLE大神以後,找到此段原文如下,以助原PO茅塞頓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白話翻譯】
齊宣王問說:「商湯放逐了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有聽過吧?」
孟子回答說:「流傳的故事是這麼說的。」
齊宣王接著問說:「身為臣子的人殺國家元首可以嗎?」
孟子回答說:「傷害「仁」的人叫做賊,傷害「義」的人叫做殘,殘、賊的人,我們會叫他「那一個人」。
只聽過殺了一個叫紂的獨夫,沒有聽過人家說殺紂這個君王。
第二題
選項A 兩個都是模糊之意,所以是正解。
選項B 前面是形容水坑的面積,後面是形容沉迷被某樣東西而被影響,當然不對。
選項C 前面的意思是「不了解」,後面的意思指的是聰明伶俐,當然不對。
選項D 前面是「自得」的意思,後面是「猶豫」的意思,當然也不對。
有關「躊躇」滿志,解釋如下:
[/td][td]躇[/td][td]
[/td][td]滿[/td][td]
[/td][td]志[/td][td]
[/td][/tr][/table]
第三題
選項A 原PO看的懂,所以省略。
選項B 這是適用於醫藥行業的對聯,詩眼在「濟世」二字,因為「懸壺濟世」。
選項C 這是適用於書店,蓋以古代愛書人皆文人雅士之故,也間接稱讚來買書的客人亦為此流。
選項D 這是對聯沒錯,但是並沒有使用在有關酒的行業,而且這也不是本來就有的詩句,
而是後人在作對聯的時候把前人詩句中的句子摘下併為一聯,要求與一般對聯無異的做法。
附帶一提,這對聯的前半出自王維謂城曲,後半出自李白將進洒,有興趣的話可以考證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