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出处】 http://news.yam.com/udn/healthy...26085448.html国人向来迷信「吊大筒」的神效,举凡疲劳、发烧、头晕不适,都习惯接受大量点滴注射,根据健保局统计,光是申报门诊给付大型点滴注射一年就有240多万人次,还有一家诊所,几乎每五个病患上门就有一人就吊点滴;但专家认为,除非必要,多数人其实并不需要打点滴,民众可能花钱又伤身。
马偕医院副院长黄富源表示,国内「吊大筒」的文化由来已久,卫生署过去曾估计,国人一年大概用掉3300万瓶点滴液,花掉健保11亿元,而且这还不包括自费部分;由于有利可图,他便看过有医院设置「点滴室」,专门让病人打点滴用。
台大医院小儿部医师李秉颖说,这种打点滴风气在基层诊所尤其普遍,他有学生到基层开业,就有前辈教他们,点滴要准备红、黄两色,以应不同需要;但推测红色只是高浓度维他命B12、黄色则是维他命B群,成本不高,一瓶却可收费三、五百元。
健保局的资料也显示,有些诊所申报点滴注射的比率确实偏高;平均而言,一般诊所每两千个病人才有一人注射点滴,但有的诊所比率竟超过20%,几乎每五个病患就有一人打点滴,健保局已注意到此异常状况,将进行稽查。
健保局表示,事实上,静脉注射大量点滴,通常只在无法或不宜进食(如肠胃道出血、阻塞)、必须以点滴给药(如抗生素、化疗药),或因脱水、电解质不平衡、极度低血糖须快速改善,昏迷或休克等需急救的状况;所以,一般门诊理应不需打点滴。
进一步分析,大部分点滴液的成分,不外是生理食盐水、葡萄糖液、果糖液等,顶多再加些维他命,其营养价值可能比一瓶运动饮料还低;以浓度5%的葡萄糖点滴液为例,一瓶500西西,总共只含25克葡萄糖,根本还不如一碗稀饭。
李秉颖说,很多人觉得,打了点滴后,精神会变好,根本不是点滴液有神奇疗效,而只是因为打点滴时被迫休息,自然精神改善;但民众不明所以,以讹传讹,许多名人也动辄以补充点滴来显示自己健康不佳,日久便积非成是。
医师提醒,有些状况并不适合打点滴,例如,心肌炎、心肌梗塞病患,打点滴可能增加心脏衰竭恶化的风险;若注射过量,也有可能导致水中毒,或增加肾脏排尿负担,所以除非必要,否则打点滴还可能无益反害。
对此,开业小儿科医师石贤彦认为,虽然有医师的确滥用点滴,但也有的是病人强烈要求、不惜翻脸的情形下,医师迫于压力才用药;换个角度想,点滴对某些人确有心理治疗效果,所以,医师在坚持原则,及让病人舒服的两难间,有时并不容易取舍。
打点滴常见的错误观念
★ 疲劳时打点滴可补充体力或营养?
正解:一般点滴液的成分只有水、电解质、葡萄糖、维他命等,除非无法进食,否则靠打点滴补充体力,效率还不如直接摄取食物。打点滴后会觉得有精神,主要是因静躺休息之故,并非来自点滴的效果。
★ 打点滴有助退烧?
正解:发烧是因人体脑部的体温调节系统出问题、或有感染等病因,打点滴对此并无任何疗效,根本不可能有退烧效果。
★ 酒醉时打点滴可解酒提神?
正解:酒精须经肝脏代谢,才能排出体外,打点滴无助于肝脏的代谢作用,所以无法解酒提神,反而会增加肾脏排尿负担。
★ 老年人常头晕不适,打点滴可改善?
正解:头晕原因很多,应请医师确实诊断后,对症下药,点滴液中并无治疗头晕的成分,反可能延误病情。
【心得感想】在门诊常常有些老菩萨,一来就要求打点滴,而且要打营养一点的,在这个医疗已变成服务业的今天,我们无法拒绝,而每次打完就说感觉好了很多,真的是令人感到很有趣,也算是台湾的一种医疗怪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