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SOHO太陽觀測衛星於2006年2月10日拍攝的太陽表面照片。有人會說:怎麼可能!太陽上都會有黑子啊!
呃~事實上,太陽黑子的數量有個平均11年的週期性變化--稱為黑子週期或太陽活動週期(sunspot cycle),黑子多時代表太陽表面很活躍,反之則很寧靜。2001年初是最近一次黑子最多、最複雜、也是太陽表面磁場最紊亂的時候,稱之為極大期(solar maximum),伴隨發生的閃焰、爆發日珥、日冕物質噴發等也相當頻繁;之後太陽活動日趨平緩,而近幾週來,太陽表面更是經常都沒有黑子出現,即使有黑子,也都只是小黑點而已,大群黑子均不得見。這代表太陽活動極小期(solar minimum)已然降臨!
在今年2月28天之中,有21天太陽表面都如同「完美的鏡面」一般,完全沒有黑子;專家預測,可能2006年整年度的狀況都將與2月相去不遠。由於太陽的活動與地球極光息息相關,太陽活動非常平靜,也意味著美麗的極光會沈寂一段時間,特地要去高緯地區觀賞極光的人,還是先忍個1~2年再去吧!
黑子的成因與磁場有關。當磁場紊亂時,這些糾結的磁力線阻擋了下方的能量流到太陽表面,使得這部分溫度比太陽平均表面溫度6000度還低了1500~2000度左右,相較於溫度比較高而明亮的地方,被磁場阻擋的地方看來就黑黑的,因而稱為黑子。當這個區域雜亂的磁力線經由重新連結而理順了之後,黑子也就消失了。
不過,雖然處在活動極小期,也許偶爾會迸出一些稍微大一點的黑子或閃焰活動。例如前幾次極小期1976年、1986年、1996年等,也都曾經發生過至少一次超巨大黑子出現,及非常劇烈的X級閃焰(閃焰爆發分集中最強烈的一種)。
資料來源:http://science.nasa.gov/headlines/y2006/06mar_solarminimum.htm?list69450, 2006.03.06, KLC
悄悄話:其實小編蠻高興太陽極小期來臨,因為這樣小編就不用辛辛苦苦地頂著大太陽進行黑子觀測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