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15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l3370623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9 鮮花 x1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中 歐][轉貼] 德國海德堡古城 文藝嬉遊-----訪羅馬帝皇居所
蘋果日報


--------------------------------------------------------------------------------

二次大戰結束前幾周,美軍開始在德國的幾個大城市,特別是工業重鎮,投下大量的燃燒彈,以破壞德國的勃勃野心;於是,許多美麗的德國城鎮面臨重建命運。然而,打從1386年創立了德國第一所大學的海德堡,卻在這次的摧毀行動中逃過一劫,因為多位曾在此就讀的美國空軍將領的眷顧,刻意將轟炸海德堡的座標往旁偏移,使這座至今仍洋溢濃厚文學氣息的大學城,保留了他們印象中的記憶,也為遊客保存原汁原味的風貌。
報導╱童欣

海德堡小檔案
海德堡(Heidelberg)位於德國西部,是當地起自萊茵河和內卡爾河(Neckar)交界處的曼海姆(Mannheim)延伸至捷克布拉格的「古城街道」(Burgenstraβe)中,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座城市不但發現了公元60萬年以前歐洲最早人種—遠古「海德堡人」(Homo erectus heidelbergensis)下顎骨,更是德國第一所大學的所在地,悠久且優秀的學術傳統延續了600多年。



從法蘭克福(Frankfurt)搭乘「城際特快火車」(ICE)前往南方的海德堡,約需要1個鐘頭,就可以抵達這座朝氣蓬勃的城市。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德堡大學的大名,但影響這座城市最深的,卻是位於東側山丘上方的「海德堡古堡」(Heidelberger Schloss);因為從14世紀開始,這裡就是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和皇帝的居所。


花園古堡各有傳說
沿著「榖物廣場」(Kommarkt)旁的階梯往上爬,兩旁的紅砂岩建築一棟比一棟更加精緻美麗,因為在過去皇室統治的年代,唯有貴族才可以居住在城堡附近,至於老百姓只能在山下落腳聚集。
走進城門,寬敞的步道帶領大家穿越一大片綠意盎然的庭園,融合哥德、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的宏偉古堡,頓時出現眼前,這些富麗堂皇的建築群,大都是1400到1620年間的藝術結晶。外型秀麗猶如凱旋門的「伊麗莎白門」(Elisabethentor),是通往「砲台花園」(Im Stuckgarten)的入口,據說當時擁有選舉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權利的諸侯,也就是人們稱之為「選帝侯」的腓特烈五世(Frederic V),為了送給他的妻子英國伊麗莎白(Elizabeth Stuart)公主19歲時的生日禮物,命人將這處可放置大砲的防禦建築一夜之間改建成花園供其遊樂;而後路德威五世(Ludwig V)國王將壕溝內外牆中間空隙填平,遊客如今可沿壕溝的邊緣,欣賞到英國宮(Englischer Bau)、圖書館樓(Bibliotheksbau)、大塔(Dicker Turm)和監獄塔(Seltenleer)外觀。
古堡總流傳著些傳說,其中最有趣的一則和城門有關:話說古堡的統治者有天心血來潮,昭告四方如果有人可以將城門厚重的鐵環咬斷,便願意將整座城送給他,有位巫婆用盡了全部的魔力,卻無法將其咬斷,於是今日的城門門環上,便留下了她的牙印裂痕。
從城門進入中庭,可見古堡中最美麗的建築「腓特烈宮」(Friedrichbau),這棟巴洛克風的建築立面上有威特斯巴赫(Wittelsbsch)家族歷任選帝侯、皇帝和國王的雕像。


奧特亨利宮藝術美
仔細看可發現最下方的拱形窗戶和上方的造型截然不同,那是因為宮殿建立之初,古堡大院裡已經沒有任何空地可以興建住宅,於是腓特烈四世將原本建立於1346年時年久失修的小教堂,容納在他新建的宮殿之內。
不過宮殿今日的模樣是1897至1900年整修後的模樣,所有的雕像均為複製品給取代,原件則收藏在殿內,頂層的兩座閣樓分別象徵春天和夏天。
宮殿前方的便道通往存放「大酒桶」(Groβes Fass)的地下室,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木製酒桶,總容納量達22萬噸,1751年時總共用了130根的橡樹樹幹箍成,直徑長達7公尺,沿著階梯可以繞行大酒桶一圈,上方的平台是一座小型舞池。
腓特烈宮旁有個小通道通往後方的「大平台」(Groβen Altan),內卡爾河(Neckar)畔美麗的老城風光盡收眼底,這些錯落有致的房舍,紅色和鴿子灰色的屋頂層層疊疊,景色相當動人。
古堡中能和腓特烈宮分庭抗禮的,是位於右側的奧特亨利宮(Ottheinrichsbau),這座宮殿足足比前者早蓋了半個世紀,其華麗程度毫不遜色,左右對稱的外觀布局和諧,是文藝復興建築的典範。
奧特亨利在位雖然只有短短3年的時間,卻是最有影響力的選帝侯,他大張旗鼓地實施改革,並修建了這座極具藝術價值的宮殿,以壁柱和半露柱將不等高的3層建築,按照希臘模式分為5個部份,露天樓梯通往凱旋門式的拱門,兩旁有著對他讚美的銘文和浮雕。
不同於以祖先雕像裝飾立面的腓特烈宮,奧特亨利以聖經中的英雄和古羅馬時期的神祇,生動地美化了這片正面牆壁,雖然在1764年的一場大火毀壞了大部份的宮殿,但是依舊能夠透過當時倖存的外牆和石柱門,見識到當時的藝術之美。


順遊景點
老城戀舊情逛市集享午茶
追溯海德堡的歷史,早在這座城市的名稱出現以前,漁民、手工藝者以及商人,已然遷居內卡爾河畔,享受古堡的庇護。1200年時,老城逐漸成形,跨越內卡爾河的卡爾.西奧多古橋(Karl-Theodor-Brucke),幾乎和它擁有同樣古老的歷史。
連接哲學之道(Philosophenweg)和老城的古橋,前身是一座木造橋,長年累月因為洪水和結冰的破壞,終於在卡爾.西奧多選帝侯的命令下,修建成今日磚造的模樣,橋頭的城門邊有一尊猿猴像,據說摸它手中的鏡子可以帶來財運,因此總是擠滿前來分點好運和合照的遊客。


咖啡廳小酒館林立
沿著城門前方的通道深入老城的核心,兩旁的街道開始出現一間間迷你卻文藝氣息濃厚的咖啡廳和小酒館,讓人想帶本心愛的小說,入內消磨一段時光。
小徑的末端豁然開朗,人潮洶湧的市集廣場(Markt pl.)上,聳立著正反兩面呈現不同風格的聖靈教堂(Heiliggeistkirche),這裡曾是歷代選帝侯的長眠地,但是17世紀時因為王位繼承問題而爆發的普法戰爭中,55座墓幾乎全數遭到破壞,如今只剩下一位國王和王妃的墳墓完好地保存下來。
教堂右側是攤販林立的市集,正面斜前方的赫普特街(Haupt St.)擠滿各式商店;此外,這裡也是海德堡最具人文氣息的角落,因為海德堡大學校舍就分散在赫普特街的四周,走逛一圈,彷彿時光又回到大學時期。


當地美食
騎士樓餐廳 嘗牛肉捲肉餃湯
在聖靈教堂旁有一棟文藝復興時期的房舍,異常華麗的外觀搶盡了周遭所有建築的風采,它是廣場上唯一一間躲過17世紀戰火的「騎士樓」(Zum Ritter)。當年身為法國宗教難民的商人,逃到了海德堡為自己蓋了這間避難所,他將帶有拱頂的地下室和1樓用作倉庫,並將1樓當成商店販售手帕,3樓牆基的右側有著他和夫人的半身浮雕。
這棟建立於1592年的華宅,以聖喬治屠龍為主題,半柱、半露柱、對稱的窗戶和挑樓是最大的特色,將樓層和山牆層次分明地切割開來,1703年後建築轉作旅館之用,如今1樓開放成為餐廳,提供250年歷史的地方料理。
以麵包皮做成肉餃的清湯,讓人聯想起義大利餃;以牛肉片包上洋蔥、三層肉、大蒜和香料等內餡做成的牛肉捲,光看外觀就讓人食指大動。


特色伴手
濃情巧克力海德堡之吻
「海德堡之吻」(Heidelberger Studentenkusse)巧克力,不知曾經促成了多少對年輕男女的美事。開張於1863年的「可諾瑟咖啡廳」(Cafe Knosel),向來是當地大學生和市民喜愛的咖啡廳之一,當時有位前來海德堡求學的千金在教母嚴格監視下,無法和心儀對象有進一步接觸,老闆靈機一動,製造了這種巧克力餅讓學生可藉此傳達情意,終於軟化了教母,讓這對年輕人美夢成真。你是否有心儀對象,花90元台幣,就可買塊巧克力和他表白唷。


旅遊資訊
簽證 屬於申根簽證,簽證費用35歐元(約台幣1463元),詳情逕洽德國在台協會(02)2518-4088,http://www.germany.org.tw/。
航班 德航、法航、英亞航、新航、荷航、國泰、馬航、泰航每天均有班機飛往法蘭克福,長榮、義航、華航和越航則每周各有2至4個班次前往,抵達法蘭克福後後再換乘城際特快火車,大約1小時即可抵達。
交通 海德堡的精華區集中在中央車站及其東方1.5公里以內的舊城區,因此均可以步行的方式抵達各觀光景點。
語言 官方語言為德語,觀光區通英語。
時差 比台灣慢7小時,3至9月慢6小時。
匯率 1歐元約為41.79台幣。
氣候 1、2月氣候寒冷,氣溫大約介於3度左右。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 | Posted:2006-01-17 08:3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78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