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119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l3370623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9 鮮花 x1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大 陸][轉貼] 一去紫台連朔漠 獨留青塚向黃昏
聯合旅遊網 2006/01/07

昭君墓是呼和浩特八景之一,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南10公里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王昭君的墓地。

【文/朱仲賢】


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綠如茵,故有「青塚」之稱。在蒙語中,被稱爲「特木兒烏爾虎」,爲「鐵壘」之意。

用過酒店所附的免費早餐,七時半離開酒店時寒意逼人,與昨天白天超過三十度的高溫相比,溫差至少在二十度以上,不敢想像冬天時呼市終日積雪的情景。走209國道前往「昭君墓」,在昭君墓前100公尺處國道設有「桃花收費站」小車十元,也就是想看昭君,有理沒理來回先交20元,狠心賺錢莫此爲甚,可恨!


在停車場停好車,整個景點空無一人,直等到八時半才陸續有工作人員到達,買了門票做了當日第一個客人,無人干擾漫步在景區內好不愜意。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昭君墓是呼和浩特八景之一,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南10公里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王昭君的墓地。因其被覆芳草,碧綠如茵,故有「青塚」之稱。在蒙語中,昭君墓被稱爲「特木兒烏爾虎」,爲「鐵壘」之意。昭君墓始建於西元前的西漢時期,距今已有二千餘年的歷史。


景區主要就是昭君墓,一座人工夯築的黃黑色大土丘,高達33公尺,底面積超過一萬餘平方公尺,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昭君墓內除巍峨高聳、姿態雄壯的青塚外,還有一尊呼韓邪單于與王昭君雙雙騎馬、按轡徐行的和親銅像,其餘的都是勉強附帶花花草草,並無多大意義;其實來此一窺昭君墓,並不是有形的實體,而是王昭君留在歷史中的無限想像。


王昭君,本名「王嬙」,王穣之女,湖北省秭歸縣人。她漂亮非凡,雖生長在荒村僻壤,仍被選入皇宮,但她自負自己的容貌,不願收買畫工毛延壽,因此入宮數年之久,始終見不到漢元帝(劉奭)一面,就在此時,匈奴呼韓邪單于(第十四任)欒提稽侯柵向中國示好,要求和親,漢元帝在遴選宮女時,王昭君自願下嫁匈奴王。在宴會上,昭君一經打扮,其風姿高雅出衆,豔麗奪目,呼韓邪一眼就選定她,漢元帝此時想改變主意,卻又不能失信於匈奴,只好目送她投入呼韓邪的懷抱。


王昭君下嫁匈奴後,呼韓邪還特地封她爲「甯胡閾氏」,就是正宮皇后,充分顯示匈奴渴望與漢朝維持和平友好的關係。呼韓邪死後,依外邦習慣,王昭君再事其子,繼續當皇后,而她所生之子女,也個個有名字與記錄,昭君的事績,在歷史上交代的一清二楚,當非稗官野史。



昭君墓一座人工夯築的黃黑色大土丘,高達33公尺,底面積超過一萬餘平方公尺,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

然而,王昭君在文學上引起的震撼是遠超過在政治上的影響,在元馬致遠的<漢宮秋>中,昭君成爲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這齣戲也將歷史徹底改頭換面,將昭君描述成一悲劇性的烈女,忍辱負重出塞,在途中憤然投水自殺,與史實極大的出入,也有不少作品皆強調她是多麽地眷戀中國宮庭及漢元帝,大漢及大男人雙重沙文主義的自戀,廉價而普通的愛情故事在劉奭與王昭君中展開,生離死別,賺盡了老百姓的熱淚。


近代則有不同的說法,柏楊先生就認爲,這些汗牛充棟的作品,都忽略或抹殺了一件事實:王昭君對中國宮庭與皇帝,早已厭倦絕望,大徹大悟之後才自願脫離,而且幸好劉奭沒有留下她,不然,頂多過了五個月陪伴病夫的日子,就被送往墓園,獨自過了一生,何來幸福可言?!


匈奴單于雖也有美麗的小老婆們,但王昭君靠著中國娘家強大又高貴的背景,匈奴怎能不善待她呢?甚至特別替她建了一座漢式宮殿,若是換在中國,會有那麽好的日子過嗎?宮庭中的爭權奪利,一個鄉下姑娘能有好下場嗎?如此看來,她不但不需要幽怨,反而要替自己明智的抉擇高興。


從王昭君不願討好毛延壽和主動要求出宮的舉動,可看出她有性格、有膽識的一面,但在兩千年來文人墨客的穿鑿附會,過份渲染,把她塑造成一個哀怨淒涼的悲劇性人物,反而失去了其真實的歷史價值,令人惋惜。例如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幽怨恨曲中。」李白:「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兩人都對昭君出塞,強予無限的憐惜與感歎。


王安石也有吟詠王昭君的詩,他另創新意,不落俗套,認爲王昭君出塞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如:「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情欲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可憐青塚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此外歐陽修的「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也與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後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瞭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後的悲苦之餘,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


據史書記載,在昭君出塞的幾十年間,長城關外出現一片「邊城晏閉」、「牛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的功績,獲得歷代史家的讚賞,昭君堪稱一位見識卓越、深明大義的女性,再加上各種不同的故事與傳說,替昭君更添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永遠流傳在人們心中。



「青塚」墓碑上刻有:「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對王昭君出塞和親,有了公允的論斷。(攝影/朱仲賢)

「青塚」墓碑上也刻有:「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這首詩,包括「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總算對王昭君出塞和親,有了公允的論斷。


關於「青塚」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作青色,故云青塚。」《塞北紀遊》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塚。」歷來提到「青塚」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塚上,行人爲澆酒。」杜牧的「青塚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


王昭君的兒子右逐日王一系後來日益強盛,與東漢交惡,被竇憲追擊,一路西竄,越過蔥嶺進入歐洲,佔領哥特人的地盤引起羅馬帝國的崩潰,在歐洲大陸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也就是後來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國。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 | Posted:2006-01-07 11:0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89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