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192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l3370623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9 鲜花 x10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转贴] 重新发现--马尔地夫
自由电子报--94/12/28

南亚海啸发生迄今已届满一周年,印度洋中,当时亦被波及的岛屿度假天堂马尔地夫,在经过一整年的休养生息后,也已经重新张开双臂,等着拥抱全世界的观光客再度莅临。
全身涂上防晒油,「乔」好躺椅角度,抽出行前匆匆塞进包包的推理小说家克里丝蒂(Agatha Christie)名作《一个都不留》,内容大抵是讲10个彼此不相识的陌生人,受邀到一个英国离岛上的别墅度假,却一个个被宰了。猛然想起,和我一同前往马尔地夫这个岛国的,刚好也是10个人!这趟度假行程,在碧海白沙、椰影婆娑的醉人气氛下,竟无端惊悚了起来...。

我生来胆小,一向缺乏做坏事的勇气,应该不至于被精心安排到一个小岛上给「做掉」吧?为免没事自己吓自己,还是把《一个都不留》收起来,欣赏比基尼美女在沙滩上追逐嬉戏,眼前人生似乎更有意义。

印度洋上有趣的数字游戏

把地球仪转到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西南边印度洋上的一大片「碎片」,就是马尔地夫。岛上的原住民来自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尼。这个接近赤道的岛国,人们体型娇小,肤色黝黑,南北长达850公里,宽约150公里,21个环礁仿佛成对地一串串往南延伸, 跨过赤道, 领土面积约115,300平方公里,不过只有最后那个零头的土地是干的;全国最高山,海拔约2.4公尺。

土地面积只有298平方公里的国家,相关数字都会像我休假中的脑子一样简单,真令人兴奋!最复杂的只有一个:马尔地夫到底有多少个岛?有些岛上只有一棵椰子树,涨潮时海水会淹没树根,到底算不算一座岛?有人估计1300个,也有人喊到13000个,这时马尔地夫政府说话了:「大家别吵,马尔地夫就算1192个岛吧。」这1192座岛,其中只有202座有住人,赤道附近的哈顿马提(Hadhdhunmathee)环礁上的甘恩(Gan)称为最大岛,面积约5.16平方公里。首都马列(Male)约2公里长、1公里宽,住了85,000人。有人烟的地方,最小的岛仅0.0031平方公里(约80公尺长,40公尺宽),在穆拉库(Mulaku)环礁上的马杜瓦利(Maduvvari),岛上还住了451个人呢!人口最少的岛,只住了3个人,全是女人(我没乱盖,这数据来自马尔地夫人口普查资料),嘿嘿!这岛可能是男人的天堂!马尔地夫自古以来即是「人见人爱」的地方。成为度假天堂以前,西元2世纪阿拉伯商旅是最早记载马尔地夫一地的。不是阿拉伯人在1,800年前就时兴穿比基尼、浮潜度假,而是这些环礁到处都是名为「C o w r y」的贝壳,当时这种贝壳相当于现金,他们称马尔地夫叫「Money Isles」,现在马尔地夫金融体系的象征仍是「Cowry」。

一个都不留的真人实事版

阿拉伯人在马尔地夫淘金,也将伊斯兰教信仰带到马尔地夫。西元1153年,北非阿拉伯人阿布(Abu Al Barakat)来到马列,当时居民仍流传少女献祭传统,将处女关在庙里献给海怪朗纳马利(Rannamaari),阿布便到庙里「奋勇」宣读可兰经,逐退海怪、救出少女,当时的国王震惊之余,立刻拜倒,「呷好道相报」,命令全国人民信仰伊斯兰教。至今马尔地夫仍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国家,到马尔地夫旅行,不能带猪肉和崇拜的偶像入境,造访有人住的小岛或清真寺,衣要及臂,裤、裙得过膝。

提到伊斯兰教,不免多读点马尔地夫的历史。这个遗落在印度洋的礁石上,竟然真正发生过《一个都不留》的故事。不是我乱编,故事是这样的:欧洲国家航海技术逐渐发达,15、16世纪大举扩展殖民版图,葡萄牙在印度果阿(Goa)建立据点后,为求进一步控制欧洲到远东航海路线,一位名叫安德列(Andreas Andre)的船长获马尔地夫同意,在马列建立堡垒和相关设施,但好心没好报,安德列居然率领部队杀了当时的苏丹。

葡萄牙控制马尔地夫15年,期间实施高压统治,命令马尔地夫人改奉基督教,否则血染白沙,人头落地,却也激起民众反抗意识。生于北边环礁的捕渔高手塔库鲁法努(Mohammed Thakurufaanu)率众揭鱼叉起义,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塔库鲁法努悄悄摸上马列码头,破晓时分大开杀戒,三百多个葡萄牙人被杀光光,一个都没留下。据说塔库鲁法努还获得当地教士支持,原本在清晨应该要唤醒民众作早课的教士,故意拖延时间免得吵醒葡萄牙人。另有一个版本提及葡萄牙人前一晚饮酒狂欢,以至于宿醉送命,所以千万不要贪杯。如果马尔地夫要宣导酒后不开车,这个版本就可以拿来当广告脚本了。

从渔村蜕变而成的度假天堂

塔库鲁法努是马尔地夫第一个民族英雄,顺理成章成为马尔地夫的苏丹,他的王朝全名叫「Al Sultan-ul Ghazi MohammedThakurufaanu Al Auzam Siree SavahithaMaharadhun」(我查了3遍,确定没抄错),为了庆祝夺回政权,在起义成功的那一天,也就是阴历3月的第一天,是马尔地夫的国定假日,「一个都不留」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清凉的要来啰!马尔地夫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后的第3年放弃苏丹制度,改为共和国,传统卖鱼干生意也断了,只好改弦易辙,开始开发观光业。1972年第一家度假村开张,不过早期经营并不成功,第一个民选总统纳席尔(Nasir)在位期间捞了不少油水,为免遭报复,1978年流亡新加坡,临走前从国库卷款400万美元。当时年仅41岁的马尔地夫驻联合国大使给乌姆(Maumoon AbdulGayoom)获选总统,成为带领马尔地夫迈向现代化的舵手,未料他在1988年仍面临军事政变威胁,当时有14人被杀,而且那不过是十几年前的事。

给乌姆的政权相当稳固,2005年10月总统改选,还是以超过9成得票率获得连任,他也是马尔地夫从渔村,摇身一变到现在成为举世闻的度假天堂的活历史。如今的马尔地夫,没有血腥味,只有处处私密奢华的度假圣地,被誉为「地球上最后的天堂」。谁不想安排一趟马尔地夫之旅、回馈一整年的辛勤工作,让过度使用的脑袋及根本没动过的身体一起翻过来,对着比基尼美女发发呆。


--------------------------------------------------------------------------------

相遇在世界最美的地点

1972年马尔地夫转型发展观光业,独特的一岛一度假村绝对私密行程,随风摇曳的棕榈树、洁净纯白的沙滩、清澈湛蓝的珊瑚礁和争奇斗艳的海底世界,完全呈现在这个与世相隔的热带净土,「地球上最后的天堂」美名不胫而走。

在马尔地夫的官方纪录中,度假小岛归类为「无人岛」,意即没有清真寺、没有马尔地夫居民(在度假村工作的马尔地夫人例外)。目前马尔地夫度假小岛约90个,都有开门即是沙滩的滨海屋;延伸至蓝色浅礁的水上屋,更是马尔地夫最具特色的景观。众度假村硬体设施大同小异,在卡尼(K a n i)岛上的地中海度假村(Club Med)标榜的「全包式假期」,以奢华却温情的行程,在同类产品中提供另类特殊的选择。

浮潜、潜水欣赏丰富绚烂的海底世界,龙虾、鲔鱼佳肴美馔更不待言。在造访马尔地夫基本行程之外,Club Med打出「情感」为品牌精神,透过专业的「G.O.」 (General Organizers) 团队,让旅人在度假村中可以感受友善、快乐的氛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世界最美的地点相遇,既可偷得浮生半日闲,也可以从事各种活动交流,动静皆宜。

G.O.除了是联络客人感情的触媒和欢乐制造机,同时也是各种专业运动的指导者。透过G.O.们耍宝带动,游客之间的情感也活跃了起来。Club Med国际化的特色、多达20个国籍的G.O.团队,堪称面面俱到,沟通毫无障碍,在这里度假「说台语也会通」!


--------------------------------------------------------------------------------

马尔地夫小档案

国名:Republic of Maldives。

面积:298平方公里。

首都:马列,原本市民有75,000人,去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后,增至85,000人。

人口:约35万人。

币值:Rufiyaa,1美元约可兑12.75 Rufiyaa。

时差:比台湾慢3小时。

签证:持中华民国护照可免签证入境。

交通:台湾目前无直飞马列班机,游客可从新加坡、马来西亚、曼谷等地转机前往。

建议携带物品:防晒油、晕船药、保险套。

注意事项:马尔地夫严禁游客将沙石贝壳携带出境,被海关查获将受重罚。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 | Posted:2005-12-28 07:0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02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