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健康] 皮膚乾燥 愈泡愈乾
皮膚乾燥 愈泡愈乾
一名男性高血壓患者,泡湯時突然站起來,導致姿勢性低血壓,頭暈並倒在地上;醫師提醒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肺病等慢性病患,泡湯前宜諮詢醫師意見,孕婦、嬰幼兒應避免泡湯。
一名40多歲的男性,原本就有高血壓,未好好控制,日前和朋友去泡湯,因為想上廁所,從池中突然站起來,這名男子感覺一陣頭暈,昏倒在地,被朋友緊急送醫,所幸沒有大礙。
林口長庚急診部醫師陳進明表示,泡湯時溫度突然升高,對血管是種壓力,特別是泡湯時先將衣服卸下,溫度突然降低,又泡進比較高溫的湯池中,血管先收縮再擴張,一般人可以承受這樣的壓力,但對於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患者則可能產生危險。
陳進明說,這名男子原本高血壓沒好好控制,血管可能比一般人更有動脈硬化問題,加上泡湯,血管擴張,突然起身時腦部的血流不足,就出現缺氧、頭昏的問題。
陳進明說,慢性病患並非不能泡湯,但應該先將病情控制好,並在泡湯前諮詢醫師意見。例如心絞痛患者,病情不穩定時,泡湯溫度突然升高,容易使病情發作;糖尿病患者血糖若控制不穩定,血液循環不好,泡湯可能使血糖升高或降低,引發低血糖的危險狀況。
高血壓患者,泡湯可以舒緩壓力,對身體有幫助,但應該在血壓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再泡湯,否則溫度突然改變,導致血壓急速升高,有引發中風的危機。
陳進明表示,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病、腎病、紅斑性狼瘡等慢性病患,泡湯時溫度改變都可能對身體造成壓力,應該在病情控制穩定後再泡湯,泡湯之前應諮詢醫師意見,溫泉浸泡溫度不宜超過心臟。
另外,孕婦、行動不便老人及未滿三歲的幼兒,不宜入浴。長途跋涉、疲勞過度或劇烈運動後,宜稍作休息再入浴,以免引發腦部貧血或休克現象。
醫師建議,慢性病患泡湯宜採漸進式,先做些暖身動作,入池前先坐在池邊,以手腳適應池水溫度,再慢慢進入水中,如果有任何不舒服,應馬上通知親友,不論要起身或離開池子,動作都應放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