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88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flyou108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嬰兒] 孕婦緊張會使寶寶易得I型糖尿病
】「萬丈高樓平地起」,人的身心健康也需要在母體之內時就要打好基礎。從小生命進入母體子宮「定居」時,便與媽媽相依為命,直到小寶寶降臨人間。在這280天裡,媽媽如果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使小寶寶身心健康得到很好發展。
  妊娠期間母體喜、怒、哀、樂的情緒波動,對胎兒的發育起很大的作用。胎兒生活在母體這個不斷受著物理、化學變化影響的環境中,孕婦的一舉一動都會對胎兒產生影響。不要以為胎兒只是沉睡,毫無知覺,其實不然,尤其是孕婦情緒劇烈變化時,都會通過多通道衝擊到胎兒。

  國外某研究機構曾邀請100名孕婦進行觀察試驗,發現當母親情緒不安時,胎兒的肢體運動增加,胎動次數比平時多3倍,最高時可達到正常的10倍。如果胎兒長期不安,體力消耗太過,出生時往往比一般嬰兒輕300~500克。如果孕婦與人爭吵後,3週內情緒不寧,在此期間胎動次數可比正常時增加1倍。有一孕婦的丈夫突然去世,她極度悲傷,胎兒也躁動不安。如果母親在孕期經受長期的劣性情緒刺激,嬰兒出生後往往身體功能失調,尤其是消化系統容易發生紊亂。那個不幸喪偶的婦女所生的嬰兒,每次吃奶都嘔吐,因而瘦弱不堪。有些婦女在妊娠期間,丈夫脾氣變得不好或精神病發作,所生孩子也多有消化功能失調現象。在8個長期情緒不安的孕婦中,所生嬰兒中有7個哺乳困難,經常吐奶,頻繁排便,明顯消瘦,嚴重者發生脫水。此類嬰兒還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情緒和行為特點,如躁動不安,易受驚嚇,經常哭鬧,睡眠較少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對環境適應性差。

  孕婦的焦慮和長期情緒緊張,除造成上述後果外,還會增加小寶寶罹患第一型糖尿病(IDDM)的機率。因為婦女在懷孕期間如果焦躁、憂慮、心情煩亂,就容易引起體內一系列的相應變化,特別是植物神經系統的變化,如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速、加強,血壓升高,血糖增加,血液含氧量也隨之增加,與此同時,中樞神經控制下的內分泌系統也發生變化,尤其是可以通過大腦邊緣系統和植物神經影響胰島素的分泌。交感神經的興奮將直接作用於胰島細胞β受體,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將作用於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釋放。如果這種不良刺激長時期存在,則可能引起胰島β細胞的功能障礙,進而發展為糖尿病。

正常人進食後,食物在胃腸道被消化分解之後後產生葡萄糖,葡萄糖經由血液運送至全身,包括胰髒,會刺激胰髒釋放胰島素,胰島素可幫助葡萄糖進入身體各組織細胞,轉變成能量,或貯存在肝、肌肉以及脂肪細胞中。而糖尿病是由於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對醣類的利用能力減低, 甚至於完全無法利用,而造成血糖過高。當血糖升高到某一程度,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便會從尿液中漏出,所以稱之為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就是胰島功能完全消失。這種病人比較多的發生在少年兒童身上,但是成年也有這種類型的糖尿病。它需要用胰島素治療,如果不用胰島素治療,就會危及生命,會出現併發症。併發症的肇因是由於自體免疫系統失常,失常的原因,目前醫學還不清楚。

瑞典最近一項研究追蹤了近六千名兒童,他們發現,有過離婚或者家庭暴力經歷的母親,她們的孩子在兩歲半左右,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小孩高了差不多兩倍。

  由此可見,孕婦的情緒對胎兒的身體健康有直接影響,孕婦的子宮好比是胎兒的天堂,未出世的小生命不僅享受著最優惠的物質生活,而且還享受著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為了孩子的健康,即將做母親的孕婦,應儘量避免情緒危機及精神緊張,努力保持心情愉快,這也是優生的一個重要環節。



來源:http://hk.epochtimes.com/bh/5/11/24/n1131308.htm
心得:保持心情愉快,多吃有益的食物,小朋友也會跟著受益。


[ 此文章被flyou108在2005-12-06 08:04重新編輯 ]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政府網際 | Posted:2005-11-25 08:3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361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