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修道] 七真傳
▲七真傳▲
▼510d.html▼
第十一回→降冰雹天公護法。施妙算真人指迷
第十二回→指坐工申明妙理。學真道喜遇明師
第十三回→散壇場學人歸家去。換道裝師徒往南來
第十四回→試凡心屢施叱責。順師意常秉皈依
第十五回→示羽化仙師歸隱。送靈柩門人服勞
+ + +
- ↑
011→第十一回→降冰雹天公護法。施妙算真人指迷
陷溺沈淪已有年。愛河滾滾浪滔天。 修行自可登高岸。何用中流另覓船。
話說孫不二自離了馬家庄。一路之上。假裝著瘋顛。行了數月。
來到洛陽城外。有個破瓦窯。他便在窯內棲身。常往縣城乞食。
裝成十分瘋魔。惹得那些小兒跟到一路。瘋婆子長。瘋婆子短。
所以把他喊出了名。久來久去。這城鄉內外。都曉得他是瘋顛
女人。再無人來擾他。因此得安心悟道。合著重陽先生。大道
隱於瘋顛之言也。
+
又說洛陽縣有兩個出名的痞子。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往往
姦淫欺詐。無所不為。屢見孫不二在街上乞食。雖然面貌醜陋。
卻也明眸皓齒。若非臉上有許多疤痕。卻也人材不弱。這兩個
痞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那夜月白風清。滿天星斗。二人從鄉間痞騙良民轉來。吃得醉醉
熏熏。路隔破瓦窯不遠。
張三對李四說。我們且去與那瘋婆子一作樂。
李四說。去不得去不得。我嘗聽人言。若與瘋顛的女人做了事。
一輩子倒霉頭。永不得長運氣。
張三說。咱們是天神不收。地神不要的人。管他甚麼長運氣
不長運氣。遂不聽李四之言。竟往破瓦窯走來。李四也只得跟他。
一路往前面走去。行不數步。猛見頭上一朵黑雲。將近窯邊。
猛然一聲霹靂。如山崩地裂一般。從二人頭上震來。嚇得張三
李四渾身打戰。那朵黑雲。倏爾散漫。天地昏暗。伸手不見掌。
狂風驟起。吹得二人徹骨生寒。一陣猛雨落將下來。在二人頭上
如擂鼓一般。打得二人頭昏腦痛。李四用手要顧腦殼。那雨打在
手背上。如鐵彈子一樣。方知不是雨。原來落的是冰雹。人呼為
雪彈子。俗名冷子。這冷子打得二人走頭無路。沒處躲藏。
李四不住說道。活報應。我原說不要來。你強著走來。且看如何。
張三見李四埋怨。心中作惱。忽一腳踩在雪彈子上。那雪彈子
光溜溜的。如何踩得穩。一溜就是一跤。慌忙爬起來。又踩虛
一腳。又是一蹼扒。就像有人推他一般。一連跘了幾跤。跘得
頭破眼腫。肉爛血流。只是喊天。
少時雲開月現。依然星光滿天。李四雖挨了些冷子。卻不曾跘跤。
到無大損。只有張三被這幾跤。跘得頭昏眼花。只是吐舌搖頭說。
了不得。了不得。這瘋婆子犯不得。
李四說。你才曉得犯不得。看你二回再來不來。
張三說。那個背時倒灶的再來。
二人邊說邊走。各自回家。
李四把這段情事。對那些流氓痞子說知。一人傳十。十人傳百。
因此那些不學好的人。與乞丐等。再不敢到破瓦窯來。
+
孫不二在洛陽一十二年。修行悟道。永無歹人相犯。皆賴李四之
功也。後人看書到此。有詩嘆曰。
真人在此悟玄功。豈叫狂徒來逞雄。 冰雹降時遭毒打。方知護法有天公。
+
丟下孫不二。又說王重陽。
且說重陽先生在馬員外家內。不覺年餘。外面有幾個村老閑談。
說馬員外不會享福。白白將一分家財。捨與別人。把一個員外
娘子氣瘋了。不知走往何處去了。內有一個五十餘歲的人。名叫
段安仁。說道。我昨日到他庄裡去會馬員外。門外無人看守。我
對直進去。並不見一個婦女。盡是些男子。我問員外在那裡。他
們對我說。在後面茅菴內。聽重陽先生講道。我便望後走。見
修蓋許多茅蓬。馬員外同王重陽。在當中一所茅蓬打坐。馬員外
看見我。即出來陪我。到前廳敘話。我問他孫娘子的下落。
馬員外說。他有他的道。我有我的妙。
我又問。怎不見丫鬟使女。
員外說。男使之婚。女使之嫁。各立家室。永無欠掛。
我又問。修這些茅蓬做啥。
員外說。召集修行人悟道。養真性。
我又問。重陽先生怎不見出來。
員外說。他最愛清靜。不與俗人交。
我問畢。與員外把事交代了。出來遇著馬興。
我又問馬興。你們這庄子。先時多熱鬧。如今為何這般冷淡。
好像寺院一般。
馬興說。你不知道。我家來的這位重陽先生。是個活神仙。
他不喜歡熱鬧。愛的是清淨。自孫娘子走後。他將庄裡丫長使女
僕婦人等。盡行遣去。只留下我們幾個。老好在此看守。故這般
冷淡。
我又問馬興。怎見得重陽先生是位活神仙。
馬興答我曰。凡家中的事。與其外前的事。莫得人對他講。
他都曉得。這不為奇。還有未來之事。與及某日晴。某日雨。
他無不知。豈不是活神仙麼。
段安仁將馬家庄的話說完。
眾村老之內。有一個姓潘的老漢曰。依你這樣講。他能知過去
未來之事。我們這乾了許久。未曾下過雨。何不同去問他。幾
時有雨。
眾村老齊曰。好好。即同潘老。來至馬家庄。先見馬員外。
說明來意。馬丹陽即引眾老同到茅菴。問重陽先生幾時有雨。
先生曰。你們村東頭土地廟。墻壁上註得有雨期。你們去一看
便知。
眾村老聽了這話。即出庄來。回往本村。向東頭走來。到了
土地廟跟前。果見粉壁上寫得有幾行字。
潘老即念與眾人聽。
曰
人王面前一對爪。一顆珍珠照王家。 二十三天下大雨。和尚口內吐泥巴。
後面幾行小字。寫著四字破。
潘老看罷。笑曰。這是那些學生娃子。在此寫的一首字謎。
有甚麼雨期。
眾村老曰。是個啥字謎。你猜得著否。
潘老曰。我慣懂字謎。怎麼猜不著。
眾村老曰。你既猜得著。快猜來我們一聽。
潘老曰。
人王下加兩點。是個金字。
王字旁加一點。是個玉字。
二十三下雨。鬥攏來是個滿字。
和尚去其和字而留尚字。泥巴土也。尚字加在土上。
豈不是個堂字。
明明是金玉滿堂四字。那有雨期。
+
段安仁走上前。用手指著二十三天下雨之句曰。這明明是雨期。
你們偏說莫有。雖然是幾句啞謎。卻有機緣在內。今日十九。
隔二十三只有四天。看二十三有雨無雨。便知他靈也不靈。
眾村老齊曰。段哥言之有理。於是各回家去。
到了二十三日。黑雲滿天。大雨如注。從早至午。雨方止。
眾村人始信重陽先生之神也。
+
又有北村一人失牛。遍尋不著。來問先生。
重陽先生曰。牛在南村。大樹之上。鴉雀窩內。
那失牛的人聽了這話。忍不住笑說。若大的牛。那一點點
鴉雀窩。如何裝得下。
重陽先生曰。你去自可得牛。不必多言。
那人只得出了茅菴。來在南村。果見大樹甚高。上有雀巢。
鄉裡人原會爬樹。即爬上樹去。探取雀巢。原是一個空窩。
用手扯了一下。那枯枝墜來。打在臉上。略一低頭。看見村裡
破屋之內。拴著一條牛。過細一看。正是所失之牛。這牛臥在
破屋裡。外面堆柴草。四圍遮掩。若非從高望下。再也看不見。
其人忙下樹來。心中明白。這村裡原有一位梁上君子。慣做此
事。若非先生指示。他到晚間。便把牛牽到遠方。賣與別人。
再尋不出。其人到破屋裡。各自去把牛牽回。此話不題。
+
那日西村裡。又有幾個人來問事。內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
說他哥哥出門數月。不知幾時回家。因此來問老先生。
重陽先生曰。回去你問媽的手。
那娃子聞言。笑個不了。少時回得家來。見他媽手內。拿著一封
書信。說你哥哥在萊州做生易。帶得有書信回來。帶信人將才走
了。你可拆書念與我聽。那娃子拆書。
念曰。
不肖男。書奉慈母。自父去世。蒙母教育成人。今體父志。
出外貿易。頗還順遂。目下帳未收齊。不得速歸。以慰母心。
待秋涼之時。九月半間歸家。侍奉甘旨。
那娃子未曾看完。拍手大笑說。好靈驗。好靈驗。
他媽正要問他。
只見門前來了五六個人。不知為何。且看下文分解。
(正是)
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
+ + +
- ↑
012→第十二回→指坐工申明妙理。學真道喜遇明師
第十二回→指坐功申明妙理。學真道喜遇明師
恩愛牽纏解不開。一朝身去不相偕。 於今撒手無沾滯。直上瑤池白玉階。
■階本作左土右皆
話說西村那娃子。正要將重陽先生問手之言。對他媽講說。
忽見門外來了五六個人。問馬家庄那條路去。
娃子說。你們問馬家庄。敢莫去會活神仙麼。
那些人答曰。正是正是。
娃子聽說他們幾個要會活神仙。便高興不了。對他說不遠不遠。
我引你們去。
說罷。即往前走。眾人隨著他。離了西村。不一時。來到馬家庄。
合該有緣。正遇著馬員外坐在廳前。見他們進來。即起身迎入
廳內坐下。便問眾位到敝莊何事。他們幾人說是我等是來求道的。
馬丹陽聞言。即引他們到茅菴參見先生。內有一人姓譚名處端。
號長真子。昔年身染沈痾。王重陽初到山東之時。曾授與卻病
之法。將病卻好。一心悟道。遍訪先生。杳無下落。
今聽人言。馬家庄出了一位活神仙。名叫王重陽。才知先生在此。
又約了一個好道的人。姓郝名大通。號太古。是本府文登縣人。
其餘幾人。也是學好之人。不必表他名姓。
當下譚長真。又謝先生昔年卻病之恩。始言今日來學道之意。
重陽先生曰。法門大大開。去的去。來的來。去者不留。來者不
拒。
即命馬丹陽送他們到茅菴。第二號去駐紮。
過了幾日。又來了兩個修行人。一人姓劉名處玄。號長生子。
一人姓王名處一。號玉陽子。俱係山東人氏。馬丹陽接見。問明
來意。也是來求道的。即引他二人到茅菴參拜先生。
重陽先生命馬丹陽。送在茅菴第三號棲止。
於是東來一個西來一個。不上月餘。來了數十人。
重陽先生叫馬丹陽與他們議定執事。各管一宗。俱有規條。
不得擅越。諸事停妥。重陽先生與他們講論坐工。眾弟子分兩班
序立。躬身聽講。
(打坐方法)
重陽先生曰。人身
以氣為本。 以心為根。 以性為幕。
天地相去八萬四千里。 人心腎相去八寸四分。
腎是內腎。臍下三寸三分是也。■內腎或指膀胱位置
正串著一脈以通息之。浮沈息總百脈。
一呼則百脈皆開。 一吸則百脈皆閉。
天地造化流行。亦不外乎呼吸二字。人呼吸在心腎之間。
則血氣自順。元氣自固。七情不肆。百病不治而自消也。
打坐之法。每子午卯酉時。於靜室內厚鋪坐褥。於褥上盤膝而坐。
微目視臍。以棉花塞耳。心絕念慮。以意隨呼吸。一往一來。
上下隨呼吸之間。勿遲勿速。任其自然。
坐一炷香久。覺得口鼻之氣不麤(麤同粗)。漸漸柔細。 又一炷香久。覺得口鼻之氣。似有若無。
然後緩緩伸腳開目。去耳塞。下座數步。又側身偃臥片時起來。
啜粥湯半碗。不可作勞。切勿惱怒。以損工夫而傷真氣也。
打坐工夫不在多。全憑煉氣與除魔。 且將障礙一齊去。勿使心頭有網羅。
障礙不消煩惱聚。網羅不解怎娑婆。 分明至理相傳授。切勿因循自坎痾。■
■痾本作外病內可
+
重陽先生講論坐工訖。下座養息。眾弟子亦各歸寮。丟下不敘。
又表這山東登州府棲霞縣荳村。有一人姓邱名處機。字啟發。
弟兄三人。長兄啟明。次兄啟興。父母早喪。
這邱啟發。多蒙兄嫂看顧。得以成人。讀過幾年書。
也能詩詞歌賦。但無心於功名。一味好靜。常獨坐終日。
不與人言談。似乎其中有所得意處。而人莫知其所以然。
兄嫂屢勸他讀書求功名。他便答以讀書原為窮理。豈希圖功名。
又欲與之議婚。他又堅辭不肯曰。男子未立。豈可以婚姻絆絏。
兄嫂聽他言語不凡。也不敢苦勸。由他自便。
邱啟發嘗語人曰。人生在世。若不尋個出頭路徑。終日爭名奪利。
貪妻戀子。無常一到。萬事皆空。人以為世事皆真。於我視之
如浮雲朝露。夢幻泡影。一日聞聽人言。寧海縣馬家庄有一位
王重陽先生。廣有道德。是個大修行人。我們這棲霞縣也有幾人
在那裡學道。
邱啟發生平愛的是道。聞聽此言。也要去學道。未得與兄嫂說明。
又怕兄嫂不許他去。只得暗地收拾一點盤費。帶了幾件隨身換洗
的衣服。悄悄離了家庭。望寧海縣而來。不一日攏了馬家庄。
那日正遇馬丹陽當值。問明來意。簿上註了姓名。譚劉王郝等。
齊來探問。俱皆歡喜說道。如此青年。便能誠心學道。誠罕聞也。
說罷。即引他到茅菴拜見重陽先生。馬丹陽遂將他來學道之意。
對先生說知。
重陽先生把他瞧了一瞧。擺一擺頭說。此人心思太多。過於伶俐。
學不了道。早些急自回去罷。休得自誤。
邱啟發跪而言曰。小子一心學道。並無二意。還望先生收錄。
馬丹陽也替他哀求。先生只是不允。
說。非是我不收他。此人苦根甚重。他後來受不過磨難。必生
退悔之心。不如不收他為妙。
邱啟發再欲哀告。重陽先生竟出茅菴觀花去了。
馬丹陽等無奈何。只得將邱啟發引到前廳住下。使他打掃廳堂。
暗裡也與他傳了些打坐工夫。
一日。邱啟發對馬丹陽曰。老先生既不肯收錄於我。我今何不就
拜你為師。
馬丹陽曰。不可不可。
求人須求大人。 拜師要拜明師。
我不過略曉得一點初工。至於大道。我亦未聞。你且安心住下。
我與你慢慢周旋。
邱啟發聞言甚喜。早晚二時。慇懃一切。若有支使。聲叫聲應。
住了幾日。把眾人都混熟了。個個都歡喜他。
一日跟隨眾師兄到茅菴。只見重陽先生坐在當中。眾弟子兩傍
站立。恭聽講說。
重陽先生曰。吾自到此來。血心度世。苦口化人。意欲人人
同歸覺路。在在共出迷津。
夫余(我)異人也。生能好道。少而痴蠢。長而怪異。壯而通神。
世之奇吾者。皆以吾為異也。
夫吾豈肯異哉。不過蠢耳庸耳愚耳已矣。
吾何愚。
不貪不妒。不想不妄。蠢也。 不知計慮。不明巧拙。愚也。 不言怪異。不落塵俗。庸也。
世人說我蠢。笑我愚。責我庸。
吾轉痛世人之至蠢至愚至庸。而不知振拔。
吾即以至蠢至愚至庸之道。以醒悟世人。
汝等不能知心。即不知道。故修道者。必自煉心始。然煉於未發。
尤貴煉於既發。如游心放心。諸雜念心。皆既發之心也。
而欲使之寂然不動。殆必守其心。定其心。收其心。
夫 守心。是守其未動時。 定心。是定其必動時。 收心。是收其已動時。
收之不易。先要隨起隨收。收之愈疾。守之愈堅。堅守之愈堅。
定之愈永。此乃我道門修心之妙。要使此心空無一物。
蓋心者。即先天一氣之真陽結成。故心屬火。非純陽無陰也。
陽中自有真陰。故心形。
上有三數覆下。 下有偃月載上。
可見
陽非陰不長。 陰非陽不生。
真陰從真陽。故以心名。所以動一毫妄念。心內就短少一分真氣。
一事入心。便添一種魔障。故心一起。即不以心名。是名曰念。
念字之形。人有二心也。人有二心。不能專一。故百事無成。
■念→大五碼電腦缺此異體字→念通二→念日即二日
至於道更遠也。
+
重陽先生曰。心為一身之主。有一無二。若起二心。是謂之念也。
此念一萌。便生出許多虛妄之事。而心也不能作主。致使此身
陷於沈溺。嗟乎。難以拔度也。
正講之間。只見邱啟發在人叢中。聽得高興。連聲稱妙。
先生將他恨了一眼。遂不再講。
+
眾門人出來盡埋怨他。不該聲張。以致先生停講。
邱啟發裝不聽見。恁他們胡怨恨一陣。暗思先生煉心之言。
即煉道之訣也。煉道者若不先將心煉好。縱有妙道亦煉不成。
於是每日檢點其心。看有差失無差失。有過錯無過錯。
一日見眾師兄不在前廳。必是在後面聽先生講道。他也跑去聽講。
不知聽些甚麼。且聽下文。
(正是)
天下原來無難事。只怕世上有心人。
+ + +
- ↑
013→第十三回→散壇場學人歸家去。換道裝師徒往南來
嗟嘆凡夫不悟空。迷花戀酒逞英雄。 春宵一刻歡娛促。歲月長時死限攻。■一刻本作漏永
弄考常如貓捕鼠。光陰卻似箭離弓。 不知使得精神盡。願把此身葬土中。
話說邱啟發見師兄道友不在前廳。必然在後面聽先生講道。
他卻往茅菴走來。果見先生在座上說法。眾門人序立兩邊。
他也不進內去。就在門外洗耳靜聽。只聽先生講曰。
修行念頭。細中有細。有一念之私。即有一毫渣滓在心。
有一念之欲。心中即有一大魔障。蓋私欲一起。即失先天。
必去私欲。方可存先天。
先天者。一氣也。
私欲起則火動。火動則氣散。氣一散。何有先天。又何以審火候。
私重則氣敝。又何以復靈機。 欲甚則氣枯。又何以得奧妙。
其機如此。
私念當除不當除。 欲念當除不當除。 妄念當除不當除。
有私念者。聽吾言必戒。有欲念者必戒。有妄念者必戒。
總要將心養得寂然不動。然後念頭可滅。
念滅則私盡。 私盡則欲淨。 欲淨則陽純。
陽純而陰消也。真仙大佛。無不從中得來。皆於念頭處下手。
不可視為具談。
+
重陽先生正講到精微之處。邱啟發聽(得)忘了形意之間。
說了一聲。好。
重陽先生向眾弟子說。
門內說法。門外人聽。 試問多人。誰是知音。
先生說罷。馬丹陽朝外一看。見是邱啟發。即叫他進來。
先生一見。怒向馬丹陽曰。我曾分付你打發他回去。為何仍在
此處。話未說完。只見劉長生。郝太古。王玉陽。譚長真。
一齊上前告曰。邱啟發既來拜師求道。望先生憫念。將他收在
門下。早晚領教受誨。
重陽先生曰。非是我不收留他。怕他心不真切。偶一受磨難。
便生退悔之心。那時道也修不成。反招罪愆。不如不收他為妙。
劉長生等。又苦苦哀求。
邱啟發跪在地下不起來。
重陽先生曰。爾等既再三薦引。難道我全不准情。你們這般看照
他。我即將他收下。與他取個道號。叫做長春。
邱啟發即起來。三禮九叩。拜過了先生。又與眾人作禮。
先生下座。各歸原處。
又過了月餘。先生分付馬丹陽邀齊眾道友到內聽講。
這回說法。必須於庵外設壇。馬丹陽領了先生之言。即去辦妥。
少時大眾齊集。衣冠楚楚。禮貌堂堂。同到庵前。請先生上座
說法。
重陽先生出了茅庵。上得座來。正容端坐良久。
言曰。我教以靜為主。這靜字。
上可以參贊化育。 下可以包羅萬象。
我將這靜字。為汝等宣說。不但修行悟道可用。即齊家治國
亦不可少也。
靜之一字。妙理無窮。但言靜者多。而知靜者少。故欲靜而
不能靜矣。是未尋著靜之根源。
靜之根源。先要看空世界。
靜之門。當從不靜處下。斬絕工夫。靜之終當於常靜時用。
防備妙法。念頭一起。隨即消滅。滅而復生。不使之生。
生而即滅。使其永滅。
靜之極。不靜自靜。何嘗言靜。何嘗言不靜。止於至善者。
莫過於靜。靜之於斯。泰山崩前而不驚也。非故不驚也。
崩前而若未崩前也。美女當前而不動。非故當前不動。
而若未當前也。
至於動作行為。待人接物。其鎮靜之功。
自然有不知其所以然者。
父母見之頑者。慈也。 兄弟見之戾者。和也。 妻子見之悍者。順也。 朋友見之偽者。誠也。 俗者見之粗者。細也。 士人見之肆者。斂也。
以此忠君。忠是性分。以此愛民。是真實之愛。非姑息之愛。
有何不行之道。不伸之志哉。斯言非奇也。而奇不可言。
不特靜中靜。而動中亦靜。動靜俱靜。道可有成。
佛言明心見性。非靜不能明與見也。 儒言窮理盡性。非靜不能窮與盡也。 道言修真養性。非靜不能修與養也。
靜者。三教之命脈。不特此也。
試看
一日非夜之靜。無以為晝之動之本。 四時非冬之靜。無以為春之動之本。
是道本於靜。自然之理也。道本自然。舍靜從何入門。
+
重陽先生說這靜字。是三教不離的工夫。士農工商。王侯將相。
都要由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父母能靜而子自孝。 君王能靜而臣自忠。
弟兄能靜而和睦。 朋友能靜而信實。 夫婦能靜則順從。
把靜字說與眾門人聽。明知這數十人之內。止有邱劉王譚馬郝
六人。才肯專心悟道。其餘那些人。俱是始勤終怠。有起頭。
無煞尾。算不得正經修行之人。後來難免爭名奪利之行。故將
這鎮靜之工。說與他們一聽,使他們得這工夫。消一消乖戾。
習一習涵養。雖不是超凡入聖。亦可以修身齊家。不失為好人也。
不枉到此投拜一場。
閑話休講。且說邱長春聞聽先生把這靜字。說得自自然然。透透
徹徹。有許多好處。不禁心頭發歡起來。手舞足蹈。卻被先生看
著。怒指長春言曰。你這人聞道不進。知理不悟。徒以聰明顯露。
伶俐施逞。不能隱忍潛藏。只知使巧弄乖。非道器也。我幾次
說法。被汝越規犯矩。我今當遠避汝於東南。免得你常來擾我。
遂對馬丹陽曰。我明日要往江南訪道。隨只要劉長生。譚長真。
郝太古。王玉陽。四人同去。汝可照理家園。其餘諸人。任他
們或行或止。聽其自便。我此去多則一年。少則半載。才得歸也。
先生這話分付出來。就惹動了眾門人思家之心。有的要回去看
父母。有的要回去顧盼兒女。連夜收拾包袱行李。只等天開亮眼。
都來與馬丹陽告辭。更託轉覆先生。
馬丹陽少不得送他們出庄去。大家拱手一別。馬丹陽轉回茅菴。
+
重陽先生分付馬丹陽。取出五件衲衣。五箇蒲團。道帽棕笠。
芒鞋草履。岩瓢便鏟。一切等物。
重陽先生與劉郝王譚。俱換了道裝。道家打扮。趁著天色未曾
大明。悄地出了馬家庄。馬丹陽送出庄外。回身轉來。只見
邱長春作揖告辭。馬丹陽問他何往。
邱長春曰。我要去跟隨師父。
馬丹陽曰。師傅見不得你。因此才走。你今趕去。必要受氣。
邱長春曰。師傅豈當真見不得我。不過願我學好。我若不去。
豈不辜負師傅一片好心。說罷就走。
馬丹陽叫曰。快轉來。我有話與你說。
但不知說些甚麼。且看下卷分解。
(正是)
諸人思家各自去。長春戀師赶將來。
■赶同趕
+ + +
- ↑
新刊七真因果傳卷下
014→第十四回→試凡心屢施叱責。順師意常秉皈依
去惡猶如解亂絲。靈心自有解開時。 若教錯用些兒力。萬劫千生莫了期。
話說馬丹陽叫邱長春轉來言曰。先生與眾師兄皆改換道裝。方可
遠遊。你這個樣兒。仍是俗家打扮。如何去得。我有衲衣道帽。
你可穿戴起來。便可去也。
邱長春聞言大喜。即時穿上衲衣。戴了道帽。又將馬丹陽的蒲團
便鏟。岩瓢。一齊拿上來趕先生。走了一會。遙見譚郝隨著先生
緩步而行。長春見鄉間有人吃早飯。他暗想我們都走得早。未曾
用飯。不如我去化些齋飯。供養師傅。從未化過緣。又不知怎樣
化法。管他老著臉。站在人家門口。將岩瓢挐(挐同拿)在手中。
卻怪黃犬一吠。就有人出來一望。轉身進去。滿滿的掇了一碗
粟米飯來。傾在他岩瓢內。長春歡天喜地。又化了兩家。
瓢已裝滿。滿雙手捧著趕先生。
+
且說重陽先生走了多時。到一大樹下緩息。問劉郝等。可曾帶得
有盤費麼。
劉長生答曰。因先生走得太急。我等一時忙迫。未曾向馬師兄
討得盤纏。
先生曰。既未曾帶盤費。各自化飯吃去罷。我在此等候。四人
聞言。各拏岩瓢化齋去了。重陽先生獨坐樹下。忽見邱長春
捧一瓢飯來。供養先生。
重陽先生怒曰。誰教你來擾我。我受不起你這供養。
長春再三啟請。先生全然不理。少時劉郝等。各化得有些齋飯。
來請先生用。先生將劉長生所化之齋吃了一些。便不用了。
他們俱已食訖。同齊起身。行了十餘里。天色將晚。見路旁有座
冷廟。即進廟去。打掃潔淨。鋪下蒲團。打坐一夜。
+
次日師徒六人。又忙前行。邱長春在後邊沿路化齋。遇著一家
善人叫他吃飯。
長春曰。我有師傅在前面。他老人家未吃吃。我焉敢受用。
那家善人說。這也無妨。你且去吃。我與你另收拾些潔淨齋飯。
拿你岩瓢裝著端去。供養他也不為遲。長春見他說得有理。
便上席去飽餐一頓。然後下來與善人道謝。果見岩瓢滿盛齋飯。
雙手捧著。往前趕來。見先生相隔不遠。只叫師傅慢走。弟子
送飯來了。重陽先生裝不聽見。只顧前行。長春放大步走來。
趕上先生。將飯食奉上。先生將飯食看了一眼說。此乃一家之食。
我無功可受。豈不聞一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乎。
長春聞先生之言。默默無語。轉眼之間。先生往前去了。心想把
飯還那善人。一去一來。耽擱路程。想吃了肚腹又飽。無奈何。
掇著岩瓢。隨後而來。端得兩手酸麻。同身流汗。方見眾師兄同
先生坐在前面石上用齋。幸喜他們所化飯食甚少。他即將這一
瓢飯。與他們奉上。一家吃上一點。才把這飯吃完。
+
是夜又宿古廟。長春心中暗想。我師傅是陝西人。不喜歡飯食。
愛吃饃麵■。我明日去化幾饃來供養於他。是夜主意打定。
■饃本作左食右磨→下同→原指麵餅或饅頭→北方俗稱■
到了次日。果然化得幾個白麵蒸饃。來敬先生。
重陽先生怒曰。我原說不吃你的。你苦苦擾我。卻是為何。
說罷將岩瓢奪過。往地下一拌(摔)。險些把岩瓢拌破。那幾個
蒸饃滾在坎下。邱長春忙將岩瓢拾起。把蒸饃撿入瓢內。
看先生時已走遠了。他即隨後趕去。
+
看官你道重陽先生。為何這般凌辱長春。因他是幼年學道。
不比劉郝王譚。是化了氣質的人。若不深加琢磨。焉能使其成器。
正所謂磨他總性。誰知長春根基深厚。屢受叱責。並無一點怨恨
之心。閑言少敘。
又說王重陽先生師徒幾人。走了兩月有餘。是時天道寒冷。他們
在鄉間。化得有幾捆柴草。是夜雨雪。十分嚴寒。他們取了一些
柴草來燒火烤。重陽先生一見心中作惱。走來將那幾捆柴草。一
齊拋入火內。霎時燒著烈燄騰騰。火星亂飛。重陽先生拿著便鏟。
將柴草按了幾下。火燄頓減。濃煙亂冒。熏得他們走頭無路。
廟子又窄小。風又往內吹。邱劉等被熏不過。只得出山門外
避一避煙。一個個揉眉擦眼。都說好煙人好煙人。先生見他們
出去。即將山門閉了。把蒲團移於門下。抵門而坐。他們在外站
了一會。到不煙了。卻又寒冷起來。轉過身推門。那裡推得動。
又不敢喊叫。都在廊簷下坐著。忽一陣雪風吹來。冷得他們幾個
戰戰糠糠。
劉長生說。先生傳得有火工。我們大家何不做一做。以消嚴寒。
邱長春與眾道友做起工夫來。閉息聚氣。搬運起來。不一會。
不惟不冷。反覺熱起來。少時天色明亮。見山門已開。大家入內。
只見先生坐在蒲團上。怒而不息。向他們言曰。汝等畏熱懼冷。
貪生怕死。棄真求假。貪烤假火。而不肯運真火。苟圖安然。
而不深用工夫。這般懶散。如何修得成道。若不重重杖責。畢竟
始勤終怠。
說罷。即命王玉陽把戒尺拿來。每人責打二十。以戒將來。劉郝
等聞言。面如土色。不敢回言。
邱長春跪在先生面前說道。這是弟子一人之錯。與眾師兄無干。
我情願受責。望師傅赦卻他們。
先生曰。聽汝這樣說來。敢是願替他們挨打麼。
邱長春答曰。正是。
重陽先生曰。既是你願替他們受責。每人二十。總數算來該打一
百。
劉郝等齊來求饒。先生嘆曰。汝等互相告免。吾焉有不釋之理。
但下次不可如此。恐自誤前程也。說罷。即將戒尺丟在地下。
+
又對劉長生曰。我一時性起。執意南遊,至此興盡。仍欲北還。
即刻起程。勿容擬議。說罷。便往外走。邱劉等慌忙收捲蒲團。
拿著便鏟。與那看香火的老漢告辭已畢。隨後來趕先生。仍由
舊路轉回山東。不日到了寧海縣。來在馬家莊。
邱長春先去報與馬丹陽得知。丹陽慌忙出來迎接先生入內。
仍在後面茅菴住下。一向無事。不必細言。
過了月餘。那些門人聞聽先生歸來。一個個又來學道。依然熱鬧
起來。先生想出一個妙法。要遣散他們。
不知如何遣法。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
不將假意遣開去。焉得真心悟道來。
+ + +
- ↑
015→第十五回→示羽化仙師歸隱。送靈柩門人服勞
第一五回→示羽化先生歸隱。送靈櫬門人服勞
風旛動處原非真。本性圓明是法身。 解得拈花微笑意。後來無處著纖塵。
話說重陽先生見那些學道之人。依然聚集。察其中並無真心向道
之人。不過徒沽虛名。指道為由。欲人知他在修行悟道。其實並
無一點道念。若不使他散去。久必以假亂真。使法門不得清潔靜
矣。想出一個妙法來。點了一點頭。忽然大叫幾聲。不好不好。
驚得那些人齊來相問。
先生曰。我不該出門。在路上受了暑溼之氣。使我心頭結鬱。
身上起泡。解衣與眾人看。果然心頭腫起。渾身是泡。
慌得馬丹陽與邱劉等。忙去求醫尋藥。一連請了幾個名醫。用過
妙藥數劑。總不效驗。又過兩日。泡皆潰爛。膿水交流。
臭氣難聞。那些學道修行之人。背地私議說。重陽先生定然無道。
自身難保。焉能度人。病都卻不了。怎得成神仙。我們各自回去
罷。免得耽誤大事。於是陰走一個。陽走一個。不上兩日。走得
乾乾淨淨。止丟下邱劉譚馬郝王六人。日夜服伺。
先生見眾人走完。遂叫他們六人近前吩咐曰。我明日午時必死。
但我自到此來。把馬鈺一項銀錢。被我周濟貧苦。又幫湊別人
埋葬嫁娶。以及遣嫁使女丫鬟。圓成家人小子。一切奩粧聘禮。
化費銀錢若干。又供養這些來學道的人。一兩年。故此將銀錢
盡行用完。如今庫藏一空。我死之後。若辦喪事。必要當田賣地。
但依我吩咐。不許化費銀錢。我若死時。也不須悲哀啼哭。休得
祭奠開弔。只要幾塊薄板。裝著臭皮囊。使邱劉王譚郝五人。
輪流抬回陝西樗縣。終南之下。繩索斷處。是吾葬身之所。
不得有誤。若背我言。我必不安。
邱劉等聞先生之言。唏噓欲泣。
重陽先生曰。勿作此兒女子之態也。
先生雖如此分付。邱劉諸人。不免含愁生悲。自不必題。
到了次日午時。先生衣冠齊整。端坐蒲團之上。喚邱劉譚馬郝王
六人近前。
講曰。
性命雙修之法。要內外俱有。
缺外功則德行不全。 缺內功則本源不清。
夫外功者。平生居心。須使無虧。
一言必謹。言有功也。 一行必慎。行有功也。
一事不苟。一介必嚴。莫非功之所積。功之所推。
夫內功者何。惺惺勿致於昏昧。防意如防城之險。
空空不著一物。守心更比守身之嚴。
時而天人介於幾希。天人即交戰之會也。
吾將內功重而言之。蓋內功
不可以色見。不可以相求。 不可以僥倖。不可以苟安。
掃去一毫之色相。即有一毫之陽生。 掃去無端之色相。即有無端之陽生。
將色相掃盡。不留些子芥蒂。則純陽之體也。
有等修道者。非不信心堅固。而弊在速成工夫未到。便思證果。
又有習吾道者。非不加意盤旋。而弊生安閒。日日淹淹欲睡。
時呼悶悶不樂。精神不振。艱於行持。不肯用工。
豈不知一長一技。用盡無限心機。方得隨心應手。半絲半縷。
費盡了許多氣力。方稱心而足意。豈學神仙者不下苦工乎。
+
重陽先生說畢。又取一書。名曰韜光集。乃先生親手所著。
內有晦跡之道。隱逸之妙。付與馬丹陽。
曰。汝等六人。當於其中探討至理。知之非難。行之為難。
必勉力行之。方無負我心。
汝孫道友。道果將熟。不必掛念。
止有邱長春功行尚少。汝當指示一二。
劉長生色相未能盡空。另有一番波濤。
郝太古東遊西返。所見之處。即了道之地。
譚長真遇顧而通玄。
王玉陽逢姚以入妙。
邱長春石番溪邊苦根盡。龍飛門上大丹成。
重陽先生說罷。一笑而逝。
邱劉等謹遵先生遺訓。不敢聲張。依法入殮。用繩索將棺捆定。
尋了一根杠子。兩個橫檐(擔)。到了次日辰早。邱王譚郝四人。
抬起靈柩便行。劉長生揹著行李。隨後走來。
馬丹陽送了二十餘里。臨別之時。在身傍取出一包散碎銀。
約有四五十兩。交與劉長生曰。家中銀錢。被先生做好事用盡。
一時備辦不出。止有這點散碎銀。以作盤費。路上簡省一二可也。
得夠葬師之後。急速轉來。咱們師兄道友。同在一處修行。
劉長生將銀接過。遂與丹陽分離。行不數里。見有許多人。拿著
寸香片紙。攔路祭奠。劉長生近前一看。都是先生門下學過道的。
那些假修行。劉長生遂一稱謝。
誰知重陽先生在生之時。生平見不得假修行人。今日仙逝真靈
不昧。見了他們。猶然犯惡。從棺木內放出一股臭氣。臭得人人
掩鼻。個個發嘔。站立不住。胡亂磕了幾個頭。一齊走了。
那臭氣也息。邱長春與郝太古等抬著靈柩。仍往西行。走不上
十餘里。有人攔路送飯。邱劉等以為與先生往年有交識之人。
今聞先生歸天。特送頓把飯來。盡個人情。不足為怪。忙放下
靈柩。便來吃飯。吃罷。道了一個謝字。抬上又行走。行不多時。
見路旁有座古廟。便抬不動了。即將靈柩落坪。在廟歇宿。
次日天明。又抬到了早飯時候。又有人攔路送飯。午飯時候。
也是一般。天晚即有冷廟棲止。如此走了月餘。要隴陝西邊界。
+
邱長春暗想這事。可不奇怪。天地間那有這般湊巧的事。近處
以為是先生相識之人。盡一盡情。未可料得。如今走了許多遠。
還有人攔路送飯。其事真乃奇異。我不免悄悄問個緣故。心中
正在默想。時當晌午。忽有人送飯來。請他們吃。劉郝王譚與
那人道謝畢。即取碗筷用飯。
邱長春把送飯之人。扯在一邊問曰。你怎知我們到此。送這飯來
與我們吃。又是何緣故。
那送飯之人說。從早有一位穿黃衣的老道長。在我們村裡來募化
說。他有五個徒弟。從山東送靈柩過此。要擾主家一餐。我那主
人最是好善。聽了此言。故使我送飯至此。長春聽罷。記在心頭。
到次日早飯時節。推說肚皮疼痛。要往前村討碗滾湯喝。
求劉長生幫抬一肩。長生應允。便將行李交與他。接過扛子抬著。
邱長春揹起行李。放開大步。往前走有數里。果見一位穿黃道袍
的老人。像是先生模樣。往前村裡去。邱長春趕緊幾步。跑到
跟前。一手扯著道袍。跪將下去。口叫師傅慢走。徒弟在此侍候。
重陽先生掉轉身來。怒容滿面。責長春曰。你這造業徒。
不知天地盈虛。消息晦跡之道。一味施逞乖巧。漏洩仙機。
以此推來。日後又要多用三年煉魔之功。是自取其咎也。
言畢化清風而去。
長春正在悔悟。又見靈柩隴了。忙去接過扛子抬上。仍將行李
交與長生。自此以後。永無人送飯。若不是馬丹陽所送銀兩做
盤費。難免受餓。
+
又走了半月。始到長安。由樗縣而傍終南。忽然繩索齊斷。靈柩
墜地。長春用目一觀。見前面村外站立一位老翁。即去施了一禮。
未及開言。那老翁反問曰。你們可是從山東抬靈柩回來麼。
邱長春答曰。正是。老伯何以得知。
老翁曰。我昨夜夢見王孝廉說他已死。徒弟五人抬靈柩。
從山東到此。要求我捨一穴之地。埋葬其身。我想昔日與他同在
省城科舉。咱二人甚是知交。遂隨口應允。我又問他幾時埋葬。
他言今日午時。我醒來方知夢。半信半疑。出來看望幾遍。才見
你們抬著靈柩。正落在愚老地上。
長春亦將先生繩索斷處。是即葬身之言。對老人說了一遍。
老翁甚喜。即入內去喚了幾個莊漢出來。各帶鍬鋤。擢箕等物。
來在靈柩跟前。將棺移過。即於其處打井安葬。
傾刻累成壹墳。■壹墳本作犬墳
邱劉等叩謝了老人。又與眾莊漢道勞。
那老人又請他們師兄弟友到村內。款待了一頓齋飯。
然後邱劉等與老翁告辭。又問明大魏村路徑。
大家打一個拱手而去。
不知此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
送師西歸大事畢。訪道東行真道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