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898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esh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7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自然科学] 人类的创造力 从何而来
人类以智能创造出文化,甚至发展出科学;然而创造力是怎么来的?脑中又发生了什么事?认识创造力,才能让自己更有创意!

撰文╱詹志禹


人类有创造力(creativity)才会有科学。人类拥有文明的历史至少已经有数千年,西方科学的发展也有400年以上,但是我们对于创造力的研究,却只是最近50余年才开始的事。究竟科学家对于创造力有哪些了解?

正在创造中的定义

创造力的概念也许起源很早,但当代心理学对创造力的重视与研究,常归功于季弗德(Joy Paul Guilford)的研究与倡导,并以他在1950年美国心理学会的会长就职演说为滥觞。不过到目前为止,一般人对于「创造力」的概念仍然相当模糊,经常要问:「创造力究竟是什么?」
若要认真而且「有创意地」处理这一个问题,至少应考虑四种方式:乖乖回答问题、重新界定问题、证明这个问题无解,或证明这个问题有无限多解。

首先来乖乖回答这个问题。季弗德的智力结构论,将思考历程区分聚敛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扩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两个概念,前者指针对一个问题寻找一个可接受的最佳答案,后者指根据既有的讯息生产大量、多样化的讯息。扩散性思考虽不等同于创造力,但被视为创造力的潜能或创造思考的主要历程,可用来预测创造性成果或表现。季弗德认为创造力是人类某些特质的组合,这些特质包括:对问题的敏感度、观念流畅性、观念新奇性、思考弹性、综合能力、分析能力、观念结构的复杂度,以及评鉴能力等。他也认为创造力在统计上是一个连续分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创造力,这些个别差异可以被测量出来。

受到季弗德的启发,后来发展的许多创造力测验,例如托伦斯(E. Paul Torrance)着名的创意思考测验,主要就是测量扩散性思考的能力,包括:观念的流畅性(能生产大量观念)、变通性(观念具有弹性)、独创性(观念独特)及精密性(品质改善)。这些测验假定创造力是一种跨领域、一般性的特质,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创造力是领域特定的: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例如语言)具有创造力,不见得在另一个领域(例如绘画)具有创造力。所以我们就必须使用领域特定的产物(例如文章或画作)来测量作者的创造力。那么,产物的创造性又该如何判断呢?一般来说都是由该领域的若干位专家形成共识来判断,很多时候,研究者或测量者并不要求领域专家提出判断的标准,而是让他们根据专业直觉去判断,这种做法认为:「什么是有『创造性』的产物,我(专家)说不清楚,但当我看到的时候,我就认得出来。」有些时候,专家也会列出判断标准,这些标准通常同时包括两项:第一、就该领域而言,此产物是新颖、独特或前所未见的;第二、就该领域而言,此产物是良好、适宜、有价值或能解决问题的。通常,专利核定机构的判断标准,也都包含这两大类。

「新颖」有程度的不同,「价值」也有程度的高低。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发明家、音乐家、政治家、教育家、画家等,创造出来的有形、无形产物,可能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性,并且广受社会的肯定,这种创造叫做「大C」。但是,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当中,也会有颇为独特的问题解决方式,或颇特别的作品,例如一张与众不同的卡片或是一间独树一格的咖啡屋等,这种创造叫做「小c」。此外,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杰出的创造性人物,在儿童、青少年或领域生手等时期,都不可能有划时代的创造,但这些人难道就没有任何创造历程吗?其实,深刻的学习历程,就是一种创造和自我突破的历程,它的「新颖」是相对于「昨日之我」而言,这是一种「纵贯性」的创造,也可以称为「小c」。「小c」虽然未必一定累积、发展成「大C」,但「大C」一定是由「小c」累积、发展而成。

所以,若要认真回答「什么是创造力?」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结论:第一,从思考历程来看,创造力比较仰赖扩散性思考而非聚敛性思考;第二,从产物来看,创造性产物必须具有「新颖」和「价值」两大类条件;第三,从人物来看,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程度不同、领域不同。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则跳开「创造力是什么?」这个问题,转而提出「创造力在哪里?」,他认为:我们不能单独定义「创造力」,而必须整体考量「个人」、「学门社群」和「符号领域」所交织的系统脉络。例如,毕卡索的作品为什么具有创造力?这并不是毕卡索创造一个自认为有创意的作品即可(变异),而是学门社群当中,至少有部份守门人(gate-keeper,如搜藏家、评论家、同侪画家等),肯定了他的作品(选择),认定此作品具有创造力,这样的作品才得以保存在绘画领域,成为文化遗产。如果毕卡索创作了一件自认为很有创意的作品,但整个相关学门社群都不认为有创意,这件作品终究无创造力可言。这样的系统演化观点,认定的创造力都是指社会文化层次的「大C」,但并不否认「大C」最初源于「小c」。

有些人认为:「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创造力」或「创造性」根本不存在,在上帝创造这个宇宙之后,就再无「创造」可言。依此观点,「创造力是什么?」的问题根本不存在。但如果我们愿意尝试去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承认创造力的存在;如果人类的创造力存在,那我们就可以预知:关于这个问题,人类还会创造出更多的答案。定义决定于理论,理论来自于创造;随着知识的进展,人类可以创造出无限多个关于创造力的定义,这就是创造力的有趣。


来源网址 人类的创造力从何而来?  

我认为创造力每一个人都有 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 现代社会当中资讯与社会的演变愈来越多 越来越快

各式各样的新颖想法充斥 想要提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想法 是越来越困难了


下面是引用鬼族于2005-11-1 22:10发表的 :
不错的理论
不过每年都会错过人材的
因为就算再怎聪明的人往往因为没钱
而那些人的创作~不是靠关系就是有钱

是阿 有创意的人也不一定出头 尤其是现在这社会呢
  


[ 此文章被cesh在2005-11-02 13:57重新编辑 ]



四个臭皮匠,还是臭皮匠,照样赢不了诸葛亮
(我爸告诉我的,意思是事情还是要交给懂的人做)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01 13:25 |
鬼族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鲜花 x4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不错的理论
不过每年都会错过人材的
因为就算再怎聪明的人往往因为没钱
而那些人的创作~不是靠关系就是有钱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01 22:1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673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