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903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ety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7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自然科学] 破冰行动大解密
文章来源: http://www.sciscape.org/news...news_id=1807

Sciscape新闻内容
[Jul 04, 2005]

地球科学:破冰行动大解密

编辑:JR
Scripps科学家发表南极冰棚崩解的最新观测,并提出引起崩解的机制。

正当北极以海冰面积的缩小、格陵兰和阿拉斯加冰河的退却、与生长季天数增加等等现象来回应全球暖化时,科学家认为冰棚崩解可能是南极冰原反应气候变迁的主要指标。由于冰棚不仅暴露在大气中,并与海水直接接触,因而对气温的变化更为敏感。冰棚上的裂缝(rift)是崩解的首部曲,当几条裂缝将部分冰棚与后方冰原孤立时则产生冰崩。Scripps的研究小组观察位于南极洲东侧的Amery冰棚上的裂缝,并发表两篇论文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

Fricker et al.分析1996~2004年间的卫星影像来看裂缝的长期变化。研究推测裂缝在造成冰棚真正崩解前,有数十年的时间可以加长、变宽;在过去5年,裂缝是以稳定速率加宽;而且裂缝的”成长”也有季节变化,在南极夏天时比较快。

Bassis et al.则在2002~2003年的南极夏天,首次以GPS与地震仪观察裂缝前端的破冰行动。研究发现,在46天的观测期间,裂缝前端每次突发的破冰大约持续4小时,前进速率略少于1cm/s,距离下一次的破冰则间隔10~24天,所以破冰现象类似一波波的突袭,只不过中间的停战时间比较久。

科学家排除潮汐或周期性的风吹因素造成破冰,初步认为是风吹来的雪、冰屑、或海水结冰累积在裂缝前端造成破裂应力。不过这仍需要更多的观测与讨论。

原始论文:

Fricker, H. A., N. W. Young, R. Coleman, J. N. Bassis, and J.-B. Minster(2005), Multi-year monitoring of rift propagation on the Amery Ice Shelf, East Antarctica, Geophys. Res. Lett., 32, L02502, doi:10.1029/2004GL021036.

Bassis, J. N., R. Coleman, H. A. Fricker and J. B. Minster(2005), Episodic propagation of a rift on the Amery Ice Shelf, East Antarctica, Geophys. Res. Lett., 32, L06502, doi:10.1029/2004GL022048.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和信超媒体 | Posted:2005-10-10 11:49 |
jiashin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听说每次南北极的冰山随着气候的暖化而逐渐崩解融化,
或许再过不久,世界上的陆地都会随之沉末在海中吧!!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5-10-10 22:36 |
ety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7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所以, 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呀!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和信超媒体 | Posted:2005-10-13 09:4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93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