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小说][分享] [分享]「哭」跟「笑」一样重要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
「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吧?」我这样回他。
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他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男生,还是要跟他说不要哭!」
我这次可大声了,板起脸来回他:「谁说男生不可以哭呀?男生跌倒了也会痛呀!可以哭!」
我的朋友笑笑,没再说话。
我也知道他自己就是个小时候不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大人。他很优秀、很有责任感、样样都好,很会逗人笑,我见他时总是欢乐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变得很别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说话,因为他不擅长面对别人的坏情绪。
一个这样什么都好的人,你觉得他缺少的是什么呢?
我想他自己心里知道吧。
要改变却很难了,因为他已经是个大人了,从小他就习惯这样。
* * * * *
这两天我们在报上都看到影星应采灵跟徐明的女儿不幸跳楼轻生的新闻,我看到报上写远在雅典的徐明听到女儿跳楼的消息时,打电话给应采灵说:「不要哭!等我回来……」
我不明白怎么忍心要求一个失去心爱女儿的妈妈不要哭?哭了,就不好吗?就表示不坚强吗?一个失去女儿的妈妈有足够的理由大哭特哭三天三夜的──那种痛,不应该吗?不能表达吗?
坚强、勇敢、快乐、乐观……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质,我很喜欢,也认同应该学习培养这些正面的思考,但是,学习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哀伤、愤怒、沮丧、悲观……接受这些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让这些情绪有个出口,也是一样重要的。
一个不允许自己有情绪的大人,往往也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表现出正面的情感,孩子一旦有负面的情绪表现,像是「哭」,唯一对应的方式就是斥责──不要哭!不能哭!
童年的负面情绪经验对一个人的心智成长有什么作用呢?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创伤成因,及其对一个人后期生活影响而着称的精神分析家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在她的着作中,曾经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无论什么事让我感到难过或高兴,我都能自由地表达,不必为了取悦谁而面带笑容,也不必为了别人的需要而压抑我的烦恼和忧虑。我可以生气,没有人会因此死去或头痛;当你伤害了我的情感时,我可以大发雷霆,却不会因此失去你……」
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红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处罚就来了!」
孩子表面会变乖,内心其实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惧──他怕他哭了,会失去父母的爱、会被处罚。成长的经验一再以压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现时,你可能可以教出一个乖孩子,却很遗憾的,也是一个缺乏自信、无法体谅别人情绪的孩子。
我一直觉得人生要正向思考,却不必一面倒的过得「太励志」,甚至励志到有点不像人!所以当我看到这本鼓励孩子表达、接受自我情绪的童书──《好好哭吧》,简直惊为天人!非签下来出版不可!
* * * * *
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个死神要来带走生病的老祖母,老祖母的孙子孙女舍不得,就想了很多方法拖延死神……
这个死神很亲切,可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坏心,祂跟小孙子小孙女们说了一个故事……
死神说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哥哥名叫悲伤,弟弟名叫哭泣。有一对姊妹,姊姊叫作快乐,妹妹叫作欢笑。有一天,那对姊妹和那对兄弟相遇了。他们爱上彼此,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悲伤跟快乐结婚、哭泣跟欢笑结婚,一直到老。当悲伤死的那天,快乐也跟着死了。当哭泣死的那天,欢笑也跟着死了……」
小孩子们听完死神说的故事后,心情好像都有点不一样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自然界定律,有生便有死、有悲伤才显出快乐的珍贵。如果没有死亡,又怎能突显出生命的价值呢?如果不曾下雨,谁会好好享受阳光呢?
所以,接受人世间的一切吧──正面的、负面的;生、死;哭或笑。因为,这些体会对我们的生命都一样是有意义的。
* * * * *
我希望我的孩子笑口常开;但是,当她哭时,我不想一味地要她「勇敢一点,不要哭!」……
痛了,会哭;伤心,会哭;不高兴,也会哭……
你自己能哭,才能面对别人在你面前哭,才会体谅别人,才会相信大家都一样、都有软弱无助的时候,才有可能想:我可以为你做什么呢?
「好好哭吧!不管你为什么哭,妈妈都会在一旁陪你……」我只想这样对我哭泣的孩子说。
然后,希望她将来是一个可以体贴别人的、柔软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也可以安慰别人。
这本书《好好哭吧!》是为所有不准孩子哭的父母、不被允许哭的孩子出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