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蘇﹒
據說美國《國家地理旅行家》雜志花了兩年多時間,從全世界500百個候選
旅游勝地中遴選出了50個真正的旅行家“一生中必須看一次的地方”。50個勝
地中包括十個歷史名城,美麗的巴黎名列其中之一(不得不痛心地提一下,中國大
陸竟沒有一個城市躋身其中,而香港卻榜上有名,筆者不得不對競選標准感到困惑
)。其實,即使沒有什麼旅游勝地競選,巴黎也是我極其向往的地方,因為她有許
多我們所熟悉的歷史和故事,以及早令國人熟知的美麗名稱,如賽納河、巴黎聖母
院、楓丹白露、香榭麗舍大街(盡管楓丹白露并不是紅白相間的仙境,香榭麗舍大
街也沒有迷人的幽香,但我還是不得不贊嘆翻譯家的藝術發揮,也情愿繼續享受他
們所帶給我的這種誤解)。今年春夏之交,我終於有機會游覽了巴黎,使多年的期
盼一旦成為現實。盡管我在那里逗留了整整五天時間,是我所旅游過的城市中停留
時間最長的,但離開時仍覺游興未盡,真有點難舍難分。
位於塞納河畔的法國首都巴黎,是個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她既不像美國首都華
盛頓那樣井井有條,又不同英國首府倫敦那樣幽雅端庄,而是宛如一所巨大的皇家
公園──不僅氣勢恢弘,更是儀態萬千。她富麗堂皇的宮殿、星羅棋布的博物館、
五光十色的建築、千姿百態的街頭雕塑、清靜優美的林蔭和花壇,以及豐富的歷史
與活躍的文化賦予這個既古老又現代的大都市無限的魅力和生機。
一.千年帝國之都
首先,巴黎是個古老的大國之都、帝王之城。自十世紀後期以來,巴黎就是法
國歷代王室居住的地方。法國故宮──盧浮宮始建於十三世紀早期,到了十四世紀
由國王查里五世起用為王宮,直到1682年新的王宮凡爾賽宮建成,王室才陸續
遷出。又經過了100多年坎坎坷坷的歷史之後,盧浮宮開始作為藝術館對外開放
,向人們展示豐富多彩的皇家收藏。俯瞰整個盧浮宮,其整體建築如兩扇敞開的大
門,其方型中庭如大門上架著一個“口”字(其實略去大門之上的方型中庭,盧浮
宮正好是個繁體的“門”字)。大門的入口處建有一個小凱旋門,是為慶祝180
5年拿破倫的一系列勝利而在1806建造的。盧浮宮的最後一個建築就是198
1年由著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位於“門” 字中心的透明玻璃金字塔
式入口。無論從整體上來看它是否與厚實廣博、黃牆黑頂、浮雕重重的盧浮宮相得
益彰,從那以後,人們就打由這一入口進入博物館,開始他們的藝術之旅。如今該
館藏有藝術珍品四十萬件之多,其中包括來自古埃及、希臘、羅馬、兩河流域、以
及東方各國的藝術品。在其豐富的館藏中,最另我驚訝的不是希臘的斷臂女神維納
斯,不是達芬奇筆下面帶神祕微笑的蒙娜麗莎,也不是千姿百態的古希臘、羅馬和
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和繪畫,而是來自現在已經消失了的古老的兩河流域文明的雕
塑。因為前者過去雖然沒有見過真品,卻早已通過圖片而熟知,而後者卻是第一次
看到。其中有一件一米多高的綠輝岩王子塑像,年代約在公元前3000年到22
55年左右,其五官和上肢相當寫實,長裙上刻有許多文字符號。該塑像的制作年
代早於我國的夏朝(公元前21─16世紀),其時華夏民族只發明了二十多個文
字符號,相比之下,仍路漫漫其修遠矣。另外還有幾塊也是屬於兩河流域文明的巨
大動物浮雕,相當細致寫實。其中有一個人首、鳥翅、馬身、獅尾的雕塑,讓人聯
想到古埃及的斯芬克斯,從其帶著型若皇冠的頭部來看,一定也是無邊王權的象征
。
小凱旋門外道路兩旁是一個由綠蔭、草坪、花壇和雕塑組成的公園。再往前走
就是建於18世紀的著名的協和廣場。廣場中央聳立著一塊20多米高的古埃及方
尖碑,碑上刻著盛贊某個法老輝煌業績的象形文字,把古埃及強大的王權意志融入
帝國文化。廣場四角有八座象征法國主要城市的雕塑,象征著巴黎身為帝國之都的
政治地位。然而在法國的歷史中,登峰造極的王權也曾經在這里受到過奇恥大辱。
比如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從國王路易十六、王後瑪麗、到
羅伯斯庇爾──都是在這里刀起頭落的。沿協和廣場再向前走,就是有著美麗的中
文翻譯名稱的“香榭麗舍”大街,這主要是一條商業街,店面林立,其中不時還穿
插有電影院、飯店、咖啡館。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就是這一路的高潮,即地處戴高
樂廣場的五十米高的凱旋門。它是與小凱旋門一道動工的,但是用了30年時間才
建成,用來紀念拿破倫的法國大軍。1920年,拱門下建了一座無名烈士墓,此
後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登凱旋門遠望,可見不遠處的埃菲爾鐵塔,以
及與盧浮宮遙遙相對的德方斯新城。
法國最後的王宮是位於巴黎南部不遠處的凡爾賽宮。該王宮建於17世紀,占
地800多公頃,開闊、雄偉、壯觀。墨綠色的鐵柵門上錯落有致地裝飾著金色的
雕飾圖案,恰到好處地反映了“皇室”和“園林”這兩個緊密相融的概念。宮內的
裝飾富麗堂皇,幾乎每個大廳的牆上和天花板上都裝飾著反映法國歷史或宗教故事
的大型油畫。從皇宮面向園林的窗口放眼望去,但見無邊的綠蔭、草坪、花壇、噴
泉和雕塑。法國的皇宮不像中國的宮殿那樣各殿在宮中自成一體、均為高大的平房
并有其自己的院落,而是像公寓樓一樣分為功能不同的各個套間或單間,其整體建
築看上去就像一個非常氣派的大廈。凡爾賽宮是絕對君主制度的首府,最早在此大
興土木的是法國專制王權極盛時期的國王路易十四。他當年君臨天下時目空一切的
話語:“朕即國家”在宮內建築上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反映。宮內所有的附屬建築,
如翼宮、花園、大小水渠和獵場,都井井有條地分布在通過宮殿中心的中軸線上,
君君臣臣、各守其道。花園中以古典傳說為題材的眾多的噴泉里,最能反映法國君
主意志的是阿波羅噴泉,其中金色的太陽神阿波羅乘一輛金色四馬戰車英姿勃勃地
躍出水面,象征著法蘭西的崛起。宮園中值得一提的還有遠離皇宮的王後小農庄。
這個世外桃源是根據瑪麗王後的意旨建造的,其中有草房、磨仿、小橋、流水、農
田和牲禽。儼然一個大觀圓中的稻香村。總之,凡爾塞宮是皇宮與園林相結合的精
華,是巴黎整個大公園中的園中之園。
二、建築藝術之城
除了盡顯帝王之氣的宮殿、廣場和凱旋門之外,巴黎建築的另一個特點是其建
築的多樣性,反映了千姿百態的建築藝術以及在藝術上兼收并蓄、容納百川的胸襟
。在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中,巴黎聖母院體現了古老的哥特式建築的精華。這個著名
的大教堂建於公元1220年前後,象許多歐洲著名的大教堂一樣用了幾百年的時
間才陸續完工。教堂正面雄偉壯觀,入口由三座內凹的尖頂大門構成,周圍雕飾著
以《聖經》故事為題材的眾多人物。大門的上方排列著二十八尊以色列和猶太國王
的雕塑。據說法國大革命時巴黎人民曾經把他們誤認為是可憎的法國國王而將他們
怒而搗毀,後來誤會消除,又官復原位。雕像的上方是兩個巨大的石窗,窗前站立
著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兩窗之間是個花型的大圓窗,窗前供奉著聖母聖嬰塑像
,聖母的身邊一左一右站立著兩位天使。窗子的上方是一排精細的雕花拱型石柱,
左右兩側高高盤踞著兩個塔樓。十字型教堂的中間挺立著刺向云天的鐘樓尖塔。在
教堂的左右和後方,二十多個肋狀構架將重力均勻地分散到地面。教堂內部,筋骨
分明的哥特式結構的屋頂帶著無限向上的力量伸向天空,其普渡眾生的主殿可以容
納9000多人。巴黎聖母院不但是普通市民與他們萬能的上帝溝通的場所,也是
帝王們進行各類宗教活動和登基大典的場所。法國革命時期不可一世的風云人物拿
破倫也曾在這里加冕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始皇帝。他迫不及待地從教皇手中奪過王
冠自我加冕的歷史,成了人們世世代代白談不厭的故事。而與拿破倫同時代的法國
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人物雨果也以這里作為布景,演繹了一部美與丑、善與惡的經典
故事 --《巴黎聖母院》,給古老的教堂增添了更多的神祕和浪漫。也許最讓
現代法國人難以忘懷的還是1944年8月26日戴高樂將軍帶領巴黎人民在這里
舉行的反法西斯勝利的解放彌撒吧!
巴黎另一個別具一格的建築是位於蒙馬特高地上的白色聖心殿教堂。該教堂是
1876年開始建造的,其風格融希臘、羅馬、哥特等為一體,真是匠心獨具。光
從正面看就可見羅馬式的門楣和圓頂、希臘式的山牆、以及哥特式的立柱。然而,
所謂的“羅馬式”、“希臘式”等等,又并不是具體的相像,只在似像不像之間。
比如教堂“哥特式”的圓窗并沒有傳統的玫瑰型窗棱,只留有一個黑黑的空洞。設
計師通過各種古典建築特色的變體,把不同的風格和諧地融為一體,創造了自己獨
特的風格。教堂正門兩側高高矗立著聖路易國王和聖女貞德的青銅騎馬雕像,正中
間的上方是耶蘇立像。教堂內部天庭之上繪有一幅巨大的耶蘇像,其心臟袒露在外
──也許其中文名稱就是由此而來。據說有許多人曾不喜歡這個奇特的建築,認為
它不倫不類,和周圍的其它建築也不相稱,但是現在它周圍的建築已日漸失色,反
而不知是誰與誰不相稱了。現在它已成了巴黎景觀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游客的必游
之地。從這個建築上可以看出巴黎對建築藝術兼收并蓄的容量以及不因其怪而滅之
的開闊胸襟。
巴黎現代建築的代表作是德方斯新城(又名防衛區)。新城與盧浮宮、協和廣
場和凱旋門在一條軸線上,然而其代表性建築“大拱門”的位置卻偏偏與軸線錯過
了幾度,不知是由於不敢堂而皇之地與帝王一爭高下,還是因了我們老祖宗的風水
之說,出處於自私的原因。總之,看過了巴黎千姿百態的歷史建築之後,德方斯新
城確實給人眼光一新的感覺。新城占地130公頃,是個大型實業區,始建於50
年代。進入新城,走過寬闊的廣場,首先迎面看到的是一座150米高的門字型大
樓,這就是所謂的“大拱門”(La Grande Arche)。該“門”由
一位丹麥建築師設計,1989年竣工。整座建築用灰白色的大理石建成,門的下
部是幾十級灰白色大理石的台階,和“門”有機地構成一體,形成一個巨大的“口
”字型。門洞里懸掛了一張叫作“云”的巨大天幕。從大拱門的口字型中部向前望
去,除了其下部只占全部空間五分之一的“云”之外,無遮無攔,天際茫茫,讓人
感到似乎出了“大門”就是天邊了。大拱門的兩側有各式各樣的現代化摩天大樓,
多是呈幾何狀的玻璃結構,有圓柱型的、長方型的、三角型的、半圓半方的,等等
。雖然每個建築都線條簡潔、樸素無華,卻由於相互間的襯托,和諧優美、相輔相
成,體現出一種此起彼伏的節奏感。一點不像國內有些地方的所謂現代化建築那樣
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像是鶴立雞群。那些為了追求所謂的和諧而添加的什麼“頂
”什麼“蓋”的,更是畫蛇添足了。
三、人文藝術之都
除了建築之外,巴黎的藝術氣息還來自眾多的藝術博物館和街頭雕塑。巨大的
盧浮宮博物館可能三天也看不完。其中僅文藝復興以來的雕塑作品就有好幾個展廳
。巴黎最大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是由原巴黎火車站改裝的奧賽博物館。柔和的外型加
上玻璃天棚,堪稱是古代藝術殿堂盧浮宮與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過渡
。這里目前收藏著近4000件藝術品,包括琳琅滿目的近代雕塑、印象派各階段
代表人物的繪畫(如莫奈、高甘、梵高等)、以及現代派繪畫等等,被人們譽為歐
洲最美的博物館。巴黎還有一些藝術性很強但規模較小的博物館,如羅丹博物館和
東方博物館等,各具特色、獨領風騷。
其實整個巴黎就是一座最美的博物館。站在凱旋門上放眼望去,遍地黃牆黑頂
的樓群中分布著一個個里程碑式的建築,其中最奪目的是拿破倫墓上燦爛的金頂、
蒙馬特高地上奇特的白教堂、賽那河畔高聳入云的艾菲爾鐵塔、以及德方斯新城通
往天際的大拱門。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常可見到各式各樣的街頭雕塑和色彩優雅
的花壇﹔畫家們在小廣場一邊繪制一邊出售自己的作品,在某些旅游要地還可以遇
到不少為人們畫肖像畫的畫家。這些畫家中有不少大陸來的中國人,不知他們現在
的處境比徐剛在《夢巴黎》一書中所描述的有沒有改善。
巴黎確實是個讓人眼花繚亂的地方,對於匆匆的過客來說她就象是一場夢。然
而巴黎更像是一本書,一本讓人看了書中的精美插圖之後就想細細地讀下去的那種
書。打一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如果華盛頓是一本五十頁的書,倫敦就是一本一百
頁的書,而巴黎則是一本一千頁的書。遺憾的是我的時間太短了,連這本書中的精
美插圖都無法看完,更別說其中婉婉道來的故事了。如果有時間在塞那河邊悠閒地
漫步,看看一座座別有特色的橋梁﹔在街頭咖啡館要一杯咖啡,漫無目的地觀看來
往的行人﹔鑽進一個書店翻一翻各種各樣的圖書畫冊﹔或者自由自在地逛逛大街,
欣賞巴黎的時裝、品味巴黎的小吃……,那一定還會有另一番體驗。短短五天的巴
黎之行只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也就是說是看到了巴黎了但并沒有了解她。當然
,像任何城市那樣,巴黎也是有自己的缺陷的。然而她所引人注目的是其與眾不同
的豐富多彩。在巴黎時,先生曾問道:如果我們當初主修的不是英文而是法文的話
,我們今天會怎樣看待英國、美國呢?是啊,學英語的人不應該錯過巴黎,否則這
個世界就太單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