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漫談
﹒由 夕﹒
隨便找一張世界地圖,從歐亞大陸一直向西看,會看到六邊形的法國版圖左上
角有一塊突出的半島,這就是法國的布列塔尼大區。在這半島的最西邊,是費尼斯
泰爾省,法語意為“土地的盡頭”。這里人煙密集,以農為主,居民大多為稱作“
布列東”的當地人。
布列塔尼歸入法國版圖不過才四百多年的時間,其居民仍保留著他們的布列東
語言、民族舞和其它傳統習慣。歷史上法國政府曾幾次禁止當地人講布列東語,強
行以法語交流,他們至今對此耿耿於懷。一般五十來歲的人都記得自己上小學時,
因講布列東語被老師打手心的經歷。也因此現今大多數家庭已不再講本地語。近十
年來,當地政府為弘揚傳統文化,大力扶持布列東語的教學,特意開設了十幾所雙
語學校,從幼兒園起便以布列東語教孩子,更有每周各地舉行的當地民族舞舞會,
人們穿上民族服裝,盡興地跳舞後,再吃當地傳統飲食:黑面燉肉或煎薄餅。
布列東民族在法國是有名的倔脾氣,無論到什麼地方,他們總會自我介紹說:
我是布列東人,意思是:我的脾氣很倔,別惹我。同布列東人交朋友不太容易,而
一旦成為他們的朋友,便會得到忠誠的報答。世界各地都有布列東人的足跡,原因
之一是,布列塔尼靠海,歷史上有很多布列東人出海當海員,跑過世界上很多地方
,有的甚至到過中國。布列東人每到一地,都會自我組成一個小團體,類似於“同
鄉會”,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他們也會自稱為布列東人,聽說連北京都能找到他們
的身影,有二、三十人之眾。概因他們太愛自己的文化,舍不得丟棄那一份民族自
尊心。因而他們不會混跡於其他民族,他們永遠是布列東人。
在南部布列塔尼,有一個叫做比谷旦的地方,很多人都有亞洲人的血統,很可
能是出海到過亞洲的海員同當地人結親而留下的後代。法國人常說亞洲人的眼睛是
有褶的,比谷旦人也不無自豪地說:我的眼睛也有褶。據說有個年輕的比谷旦人去
看病,醫生打量了他一下,問其姓名,他自報家門後,那醫生吃驚地說:這不是我
們本地的姓嗎?原來他一開始就認定了這年輕人是亞裔。在法國最靠西的韋桑島上
,有個小小的民俗博物館,牆上就掛有當地人的祖先從中國帶回來的不起眼的一幅
小畫。
布列塔尼(Bretagne)實際上是大不列顛(Grande–Bret
agne,法譯“大布列塔尼”)的前身,布列東人屬於克爾特民族的一支。歷史
上這個民族因受到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驅趕,從英國的威爾士(當時稱為布列塔尼
)遷移到法國的西北半島,也將此地命名為布列塔尼,為了區分兩者,後人將原地
稱為大不列顛。不僅布列東人摯愛自己的一方熱土,千方百計地回到本地工作,就
連從法國其它地區遷移來的人都樂此不彼地聲稱自己早已接受“洗禮”成為布列東
人。
布列塔尼究竟為何如此吸引人?原因是這里民風淳樸,風景帶有純厚的當地色
彩,又憑靠著大西洋及英吉利海峽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沿海風光更是別有洞天。它
沒有南方藍色海岸的豔麗,也不帶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它是自然與歷史的結合。
在沿海地區,漫山遍野地生長著一種叫做荊豆的帶刺植物,開黃色的小花,它頑強
地抵抗布列塔尼特有的惡劣天氣而不屈服,使人想起生於斯長於斯的布列東人。布
列塔尼還是法國僅次於普羅旺斯的第二大旅游勝地。
身為世界盡頭的居民,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它的氣候:春天的氣候變化無常,夏
季永無酷暑的憂患,秋天陰雨交加及冬季不停的狂風暴雨,這一切構成了布列塔尼
奇特的風土人情。人們不禁要問,生活在這一嚴酷氣候中的人們如何年復一年地棲
息在這一片貧瘠的土地上?是不是因為布列東人有了這麼艱苦的生活條件才變得如
此倔強,如此地不能忘懷自己的故土?這里的海洋性氣候在法國是有名的潮溼而多
雨,當地人稱為“布列塔尼的蒙蒙細雨”,甚至一天之中能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
。如果有一天突然陽光燦爛,人們就認為那是不可多得的上帝給予的恩賜,他們會
放下正在做的所有事情傾巢出動去享受這一難得的好時光。
想象一下把家安在這號稱世界盡頭的最西北角,附近有幾座規模不大的農場,
養著幾十頭奶牛,種些小麥、大麥、玉米之類的谷物和蔬菜。每天從窗戶望出去的
是田野里三三兩兩的奶牛在吃草﹔大清早被一種大型機器的轟鳴聲吵醒,起身才知
又是收割的季節了﹔或者有一天打開門窗時嗅到那股自然的大糞臭,就知農家又起
圈了﹔冬天來臨時,周末的清晨會響起陣陣的槍聲和狗吠,那是打獵的季節。的確
,世界的盡頭沒有可渲染的壯麗景色,只有那多少年屹立在大西洋海邊的黑色的岩
石,讓人們不由得想著許多年以來它們就是這樣默默地看著世上的人事滄桑。
世界盡頭的人們依舊生活得不慌不忙,他們對於“世界的盡頭”還作了另一番
解釋,他們說,如果你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這里完全可以是世界的開端呢!
你不得不佩服他們這種豁達的生活觀以及那永不泯滅的民族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