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pen9066
|
分享:
▼
x0
|
[分享] [轉貼]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
朋友一次問我世界上什麼事最難。我說掙錢最難﹐他搖頭。哥德巴赫猜想﹖他又搖頭。我說我放棄﹐你告訴我吧。他神秘兮兮地說是認識你自己。的確﹐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學家們也都這麼說。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開始問自己﹐然而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然而﹐即便如此﹐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
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從眾心理便是典型的證明。 其實﹐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哪些人受暗示性強呢﹖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檢查出來。
讓一個人水平伸出雙手﹐掌心朝上﹐閉上雙眼。告訴他現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個氫氣球﹐並且不斷向上飄﹔他的右手上綁了一塊大石頭﹐向下墜。三分鐘以後﹐看他雙手之間的差距﹐距離越大﹐則暗示性越強。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正因為如此﹐個人便借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常常不能正確地知覺自己。
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經有心理學家用一段籠統的﹑幾乎適用于任何人的話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致入微﹑准確至極。下面一段話是心理學家使用的材料﹐你覺得是否也適合你呢﹖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其實你內心焦急不安。你有時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負往往很不現實。
這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有位心理學家給一群人做完明尼蘇打多相人格檢查表(MMPI)後﹐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後者更准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來說﹐很多人請教過算命先生後都認為算命先生說的“很准”。其實﹐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當人的情緒處于低落﹑失意的時候﹐對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響。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賴性也大大增強﹐受暗示性就比平時更強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內心感受﹐稍微能夠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會感到一種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來再說一段一般的﹑無關痛癢的話便會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