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健康] 飲食與疾病 食物 能治病也能致病
歷代中醫治療疾病,除了用藥外,更重視飲食調養的作用,醫療配合飲食可以縮短生病的過程。
飲食是維持生命的物質,能增強體質,防止疾病的發生。有些食物能直接治療疾病,甚至以食代藥。有些食物能補助藥物的不足而加強效用,所以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但是在生病的過程中,如果飲食配合不好的話,那麼對疾病有直接的不良影響,輕的話會使病程延長,影響恢復的時間,重的話會導致疾病反覆發生。
飲食關係到疾病的發生,所以有其基本要求,例如:飲食要有節制,過飢、過飽都能傷害脾胃正常功能,飲食有節,定時定量,使脾胃運化功能處於常態,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基本條件。
如果對飲食有偏食的情形,會造成體內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失調,容易發生疾病,此外,還需注意飲食的冷暖要適宜,過熱的食物易燙傷消化道,發生糜爛潰瘍,日積月累容易致癌;過冷的食物,易傷脾胃陽氣,發生胃痛、腹瀉等病變。婦女經期過食生冷,易月經不調、痛經等。
食物就像中藥也有五味的分別,食物五味對不同的疾病有適合(宜)和不適合(忌)的,例如: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腎病禁甘,稱為「五禁」。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脾色黃,宜食鹹;肺色白,宜食苦;腎色黑,宜食辛,稱為「五宜」。
隨著個人的體質、性別、年齡的不同,日常飲食也有差異,平時應該留意飲食的宜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