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健康] 孙赞福:催眠治疗 助患者走出伤痛
【记者林秀美/整理】
在媒体过度渲染下,「催眠」常被披上神秘外衣,成为魔术般的娱乐表演。其实在精神医学,催眠有其用途,对于改善紧张焦虑、伤痛经历等身心疾病或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
曾赴美研习催眠疗法的高雄长庚医院精神科医师孙赞福说,催眠是一种技法,当个案信任催眠师,愿意接受催眠师的引导,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这种状态英文称为trance,中文有人翻译为「入神」(台语发音,更贴近trance的精神)。在入神状态下,会少了许多杂念,身体容易经历放松的感觉;这对于经常处于焦虑、压力、紧绷状态的现代人,是个美好的经验。催眠师可强化放松与平静,并训练个案,让个案在需要放松时,自我催眠。
孙赞福表示,催眠师可藉由一句话,如「深深的放松」,或身体的接触,让个案很快进入入神状态。这种情形有如到庙里上香,一闻到香的味道,会让人觉得有神明保佑,可以依靠、放心。催眠中的定锚(anchor)技法,就是要建立这种放松入神状态的超连结。
孙赞福指出,催眠对许多人有放松、平静的功效,催眠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大量使用催眠技法,引导个案把心理调到最专注状况,然后做改变。比如中年丧子的父亲,过了一年,仍耽溺在丧子的哀恸中,或可将个案导入催眠状态,然后告诉他数例丧子之痛的父母亲如何走出伤痛,再度活出生命的光彩,接着以「遗忘技法」,让他忘了这些故事。这种正面结束悲痛情绪的经验,个案的意识与无意识心灵会记得,再透过治疗师引导,「入神→回忆→悲伤→平静」,这条路多走几次,就可成为习惯动作。之前未好起来,是因个案走到「悲伤」时,卡住了。
也有人以打破「心灵路径」来治疗,如个案看到儿子的东西→想到儿子的影像→胸口闷→悲伤→流泪。如果把儿子的影像,在催眠中做些调整,如「儿子化身为可爱的小天使」的画面,之后的心灵路径就会跟着改变。
孙赞福表示,催眠治疗过程中,闭眼并不是必要的,张眼亦可进行。但个案若不合作,则催眠与催眠治疗就没办法顺利进行,这时治疗师需处理个案心理抗拒的问题。另外,个案在治疗中进到伤痛里,有时走不出来,这时有经验的治疗师带领是很重要的,如此才可避免愈治疗愈痛苦的情况发生。
【2005/02/25 民生报】
|